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海平线的末日挣扎 > 第284章 风起南越(3)

庐州前往南越羊城的 G246 国道上的滁州段,此时的我已经因为公路桥存在隐患,所以我的兵团被迫选择了轮渡来渡过长江。可是我们兵团的当所有人才刚刚一上岸,天色就已经暗了下来。我仰望着此时堆满了厚重的积雨云的天空,那云层密集得透不下一点光亮。

此时的我们选择一个地势较高的丘陵开始扎营,爱国者防空系统的一应车辆的防雨棚已经搭建完毕,那些轮子比人还高的重装备运输车和它驮着的自行火炮和坦克都已经被防水布严严实实的包裹了起来。

我所处的是一片相对海拔平均在 230 米的丘陵地带,这里地势相对较高,这里的土壤主要由黄壤和红壤组成,质地较为粘重,雨水不易渗透,也正是因为这里的土质和那些低矮的灌木和植物,避免洪水和泥石流的侵袭,保证营地的安全。

这片丘陵大多都是二十度左右的缓坡,非常适合车辆和装备的停放,即使是重型装备运输车上这种坡问题也并不严重,更重要的是这些丘陵的顶部非常平坦,稍稍加工就是一边天然的营地。

我走在营区内,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着,一座座营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排水沟的也在一台台重型挖掘机的轰鸣声中显出了轮廓。此时的营区就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工地,走到哪里都能听到破碎锤发出的那种它高频震动而带来的强烈噪声。以至于只要走得稍微近一些,那声音穿透力极强,可以把你震出一阵阵强烈的耳鸣,甚至就连你走出很远了,耳中那剧烈的嗡鸣声还是挥之不去。

空气中的湿度越来越大,一场暴风雨就在眼前,所有人不用下达新的命令就主动的加快了施工的速度。虽然照明灯已经亮了起来,可是更多的地方,工地指挥旗(常见的小旗子)在快速摇动,指挥着一辆辆重型机械中那些戴着降噪耳罩的操作员们精准的完成着每一个动作,一些能见度不足的地区那些指挥官会直接卷起来旗面,打开指挥旗旗杆尾部的LEd开关,直接拿它当发光指挥棒使用。

厚重的云层中已经有闷雷翻滚,士兵们也已经开始最后的加固。在这堆积的看起来就像是石头一样的铅云覆盖的苍穹下。我站在丘陵的高处,俯瞰着忙碌的士兵们,他们如同蚂蚁一般在营区中穿梭,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做着最后的准备。

狂风翻转着我们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在丘陵的高处,我注意到几个工兵部队的军官正聚在一起,他们手持地图和手电筒,仔细研究着地形和营地布局。其中一位年轻的中尉正在用对讲机与远处的哨兵沟通,确保营地的外围警戒已经布置妥当。他们讨论着如何在暴风雨来临前,进一步加强营地的防御措施,以防任何突发情况。

在营地的另一侧,一群工程兵正在忙碌地为刚才临时搭建的通讯塔做着最后的加固和检修。他们使用了便携式发电机来确保通讯设备在恶劣天气中也能正常工作。

工程兵们迅速地行动着,有的在搬运器材,有的在安装信号增强器,有的在检查线路。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迅速,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技巧。

一名工程兵小心翼翼地将信号增强器安装在通讯塔的顶端,他的眼神专注而严肃,手中的工具精准地操作着,确保每一个螺丝都被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另一名工程兵则在检查通讯塔的结构,他仔细地观察着每一根支柱和每一处焊接点,确保通讯塔的稳定性。

在便携式发电机的轰鸣声中,工程兵们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他们的身影在通讯塔下穿梭,他们的动作流畅而有力。他们的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迷彩服,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专注。

与此同时在信号塔的不远处,医疗队的帐篷已经搭建完成。医护人员们正在忙碌地检查急救包和药品储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他们还特别准备了防风防水的帐篷,以应对可能的恶劣天气对伤员的影响。

医疗队长仔细检查着每一个急救包,确保里面的药品和器械齐全。他还特别叮嘱队员们要检查好氧气罐和输液设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重伤员。

护士们则在整理药品和医疗设备,将常用的药品和器械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他们还在帐篷内设置了紧急通道,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转移伤员。

医疗队员们还在帐篷外设置了一个临时的医疗站,配备了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他们还在附近设置了几个简易的医疗床位,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此外,医疗队员们还在帐篷内设置了一个简易的手术室,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手术。他们还在帐篷外设置了一个临时的隔离区,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传染病疫情。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医疗队员们开始进行演练,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他们还在帐篷内设置了一个紧急通讯系统,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与外界保持联系。

在营区的中央,炊事班的成员们正在搭建临时厨房。他们用防水布和支撑杆快速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遮蔽所,并开始准备晚餐。尽管天气恶劣,他们仍努力确保每个士兵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在营地的边缘,一群士兵正在挖掘排水沟,以防止雨水在营地内积聚。他们使用铁锹和铲子,努力地将泥土和石块从沟中挖出,确保水流能够顺利排出。

在丘陵的另一侧,几名士兵正在检查和加固帐篷的绳索和桩钉,确保它们能够抵御即将到来的强风。他们仔细地检查每一个结点,确保没有松动的地方。

雨点开始稀疏地落下,打在金属的装备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很快,雨势逐渐加大,变成了一场倾盆大雨。我迅速下达命令,要求所有人员撤离到帐篷内,同时确保所有电子设备和武器都得到妥善的防水处理。士兵们迅速行动,将帐篷的拉链拉紧,确保雨水不会渗入。在帐篷内,我通过无线电与各部队指挥官保持联系,确保每个单位都没有问题。

我刚刚走进自己的帐篷,就又想起柳青所谓的'大礼物'或者说是'大惊喜'。已知的是,羊城那里有五十个发射井,现在能确认的是二十个发射井里都有核弹洲际弹道导弹并且配有核弹头,其余三十个发射井就算是常规弹头那也不容小觑。扪心自问,我们可是真的没有办法维护和保养这些东西。于现在而言,最现实的做法就是丢一枚核弹到襄城去,逼迫李玄投降——如果他不投降就再来一枚,毕竟李玄和周原礼卡在我的楚阳和宋省之间,宋省又只是我手里新归附的领土,赵连死了以后的权力真空如果我不用自己的势力填充进去,那些在宋省深耕多年的世家大族就会填补进去。

可操作核武器,谈何容易啊,一个步兵进行战场适应性训练通常需要大约3到6个月的时间,即使是末世前大国的高烈度战争也就是8个月;炮兵的适应性训练更长一些,都是6个月到一年;工兵相对容易,因为我们庐州方面军本就是金陵大学整编的,土木工程系的教授和研究生出身的军官们只需要简明扼要的普及建筑知识爆破知识,再进行一些低烈度的战场适应性训练也就是半年可以准备完毕;可操作核弹发射井操作核弹发射井的难度相当高,涉及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可不是我有了末世前国宝级科学家杨守节院士就能轻松操纵的,首先这就需要一个团队的培训用到的大量的器材,其次需要一套完整且严密的指挥体系。核武器的操作不仅要求技术上的精确,更要求在心理和责任感上有极高的承受能力。我们的士兵,即使是经过高等教育和专业训练的军官,想要执行这样的任务,恐怕没有两年也不那么现实。

如果想维持一个二十到五十的操作,维护,保养和退役,起码需要:

技术人员:负责导弹的装配、贮存、维护、测试、瞄准、发射控制等,需要具备相关的工程技术背景和操作技能。

1.安全官员:确保核武器的安全性,防止未授权使用和核材料的盗窃或滥用。

2.通信专家:负责导弹发射井与指挥中心之间的通信连接,确保命令的准确传达。

3.维护人员:定期对发射井和相关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作。

4. 专业且忠诚的指挥官和决策团队:负责制定发射决策,评估战略目标和潜在后果,以及在紧急情况下作出快速反应。

5. 情报分析人员:负责收集和分析情报数据,为发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6. 心理支持人员:为操作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压力管理,确保他们在高压力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7. 物理安全人员:负责发射井的物理安全,防止外部威胁和破坏。

8. 后勤支持人员:负责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包括食物、住宿、医疗和其他生活支持。

9. 培训和教育专家:负责制定和执行针对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10. 环境监测人员:监测发射井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状况,评估可能的环境影响。

11. 紧急响应团队: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负责快速响应和处理,包括疏散、救援和清理工作。

12. 技术支持和研发团队:持续改进和升级发射井的技术系统,确保其与最新的科技发展保持同步。

在考虑操作和维护核武器发射井的复杂性时,还需要:

1. 指挥官和决策团队:负责制定发射决策,评估战略目标和潜在后果,以及在紧急情况下作出快速反应。

2. 情报分析人员:负责收集和分析情报数据,为发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3. 心理支持人员:为操作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压力管理,确保他们在高压力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4. 物理安全人员:负责发射井的物理安全,防止外部威胁和破坏。

5. 后勤支持人员:负责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包括食物、住宿、医疗和其他生活支持。

6. 培训和教育专家:负责制定和执行针对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7. 法律和伦理顾问:确保所有操作符合国际法和伦理标准,处理可能出现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8. 环境监测人员:监测发射井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状况,评估可能的环境影响。

9. 紧急响应团队: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负责快速响应和处理,包括疏散、救援和清理工作。

10. 技术支持和研发团队:持续改进和升级发射井的技术系统,确保其与最新的科技发展保持同步。

这还只是初步估算,真要是实际操作中,核武器发射井的维护和操作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和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和一个全面的管理体系。此外,还要有各种各样的设备和零件的补给,粗略估算一下一个核武器发射井的正常运作至少需要以下数量的人员:技术人员:10-20人,安全官员:5-10人,通信专家:5-10人,维护人员:10-20人,指挥官和决策团队:5-10人,情报分析人员:5-10人,心理支持人员:3-5人,物理安全人员:10-20人,后勤支持人员:10-20人,培训和教育专家:3-5人,环境监测人员:3-5人,紧急响应团队:10-20人,技术支持和研发团队:10-20人总计:大约需要100-200人组成的专业团队,如果再把这个数字乘以50,那其中的消耗也着实是让人难以想象,5000到人的专业团队啊。

我坐在帐篷内的折叠椅上,手中把玩着核弹头操作手册。手册上的文字和图表密密麻麻,每一个步骤都标注得详尽无比,但每一个步骤的错误也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杨守节虽然是末世前的龙国第四代核武器之父,可他毕竟是设计者,维护保养很远培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相关训练工具也让他设计出来,估计也太难为他了。而且他还是我新编第二军的军长,我已经把新编第二军的副军长楚天明借调去改进飞机了,如果再把杨守节这个军长调走,那我的新编第二军可就真要散架了。

此时,帐篷的门被掀开,一位满身雨水的中尉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报告说:“将军,通讯恢复,庐州方面有消息传来。”

我立刻放下手中的手册,神色严肃地问道:“消息怎么说?”

中尉抹去脸上的雨水,深吸一口气,然后报告:“将军,庐州总部发来紧急情报,在综合楚阳前线传回的消息和高空侦查相互验证后,淮南商会第二特混舰队和荆楚伪帝周原礼的荆楚铁卫有异常集结。根据庐州总部安晨曦长官和前线李洁长官的分析,李玄和周原礼似乎想要和我们展开决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