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了! > 第16章 军器局

大明,我来了! 第16章 军器局

作者:一蓑烟雨任书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7 21:24:14

其实,很看似固若金汤的团伙,只要找准时机和人,便能一击而破。

杨荣的倒戈,无疑给朱祁镇掌控内阁奠定了基础,也给看似铁板一块的文官集团撕开了口子。

朱祁镇成了最大的赢家,杨荣今天朝会等于是给皇帝纳了投名状,以后他肯定在文官队伍里不受待见。

可是人就会有私心,杨荣怕受到牵连毁了几十年来积攒的清誉,他更怕失宠,失去了皇帝的支持,你这个内阁辅政大臣还能维持多久?

皇帝年龄虽小,可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完全不像一个八岁的孩童所具备的,若说背后没有太皇太后的教导,那才奇了怪了。到底是龙生龙凤生凤啊,这朱家的子孙,没有一个是善茬!

朝会结束,朱祁镇去了乾清宫,折腾了一个时辰后,回到东宫。

杨老三虽然被朱祁镇赶回去休息,可回到侍卫房却怎么也睡不着,于是索性又披挂齐整,去了东宫。

“咦,杨老三朕不是让你回去休息吗,怎么又回来了?”朱祁镇略感惊讶。

“臣没事,臣不放心陛下,所以来看看。”杨老三道。

“朕这里没什么事,正好,你来了,朕有个事情交给你去办。”朱祁镇尽显资本家的嘴脸。

“朕那日听你说关于边军的事情,朕思来想去,中枢有必要建立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以应对突发情况。”

皇帝要干嘛?三大营近20万大军驻扎在京城,还有城防兵,锦衣卫,羽林卫等军,合计算下来共计30万人拱卫京师,在组建一支军队,那不是多此一举嘛,空耗粮饷罢了。

“不知陛下想组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朕想组建一支新型火器营,人数嘛暂定五千人,要求全员配备火器。这五千人朕不打算从神机营和京营里选,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朱祁镇一字一句的说道。

杨老三一听,就知道皇帝什么意思了,现在武将态度不明,文官们表面恭顺,实则背地里却和皇帝隔着一层,皇帝才想出让太皇太后决断军国大事,自己在幕后暗中培植自己的班底,而这一切的底气就是必须有一只完全效忠自己的军队。

后世伟人曾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话虽简单,却是大道至简。朱祁镇心里清楚,就拿明末崇祯来说,之所以崇祯可以随更换不听话的朝臣,还不就是因为他手里有一支完全效忠他的勇卫营。

历史上很多皇帝之所以被权臣左右甚至废立,大多数还是因为军权旁落,臣子做大,最后自身不保,甚至最后落了个身死当场的悲惨下场。

“陛下,臣以为若组建新德火器营,士卒必须从良家子弟中选拔,也可从边军中选拔一些忠正耿直的老兵充入其中,这样可以保持新营绝对效忠陛下,又可以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保证快速成军。”

朱祁镇很高兴,这杨老三完全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好,老三,朕没看错人,你啊表面看着憨憨的,其实你聪明着呢。哈哈哈……”。

“臣多谢陛下夸奖。跟着陛下这些日子,怎么着也得长进一些不是。”杨老三现在马屁拍的是越来越有水平。

“只不过陛下,人员好办,最难办的是火枪和火炮。您可能有所不知,现在火器造办处那些孙子……工匠,造出来的火枪质量参差不齐,炸膛、打不着火的事常有,那火炮,更别提了,十个火炮有两三个不炸膛就不错了。”

“你说的可有真凭实据?”朱祁镇皱眉道。

“臣不敢欺瞒陛下,也不是故意针对他们,确是臣有一个同乡,他们家世代为火器匠户,因手艺精湛,于宣德八年入京师火器造办处。臣之前下值后,偶尔和那同乡一起喝酒,这家伙酒喝多了就管不住嘴,臣就顺耳听了些。”

“一群尸位素餐的蛀虫!”朱祁镇彻底怒了,没想到火器造办处竟然这般不堪用。

“朕记得,每年朝廷给火器造办处的银子都是只多不少的,为何造出的火器如此不堪?”

“陛下,您真的不清楚里面的猫腻?”说完,杨老三斜眼看了看外面。

“外面的,都在十步之外候着,没有朕的旨意,无故靠近者,重打30大板。”

“接着说!”朱祁镇指了指一旁的锦凳,示意杨老三坐下。

“陛下,臣记得跟您说过宣大那边军队里有层层克扣军饷的事,其实这都是最低级的捞钱手段。臣那同乡说,管着他们造办处工部的那个官捞钱那是真高明。”

“就拿制造火药来说,造一万斤火药,却能用掉比正常用料三倍的用料,他们管这叫耗损。还有,官营的铁工坊每年提供十万斤熟铁能造八枚神威大将军炮,或者三千只火枪,可不知怎的,最后只能造出三枚炮或者1500只火枪,还不能保证质量。”

朱祁镇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大明开国才多少年,居然**到了这种地步,火器是对付北方鞑子的利器,堪称这个时代的镇国利器。

“这帮蛀虫,他们这是在毁我大明江山的根基啊!这帮王八蛋……”朱祁镇恨的牙根痒痒。

朱祁镇捧起茶杯,猛灌了几口水后,一把将茶杯摔碎在地。

“明天,不,今天晚上,你出宫一趟,让你那同乡多找几个工匠一起来见朕。记得,不要让人看见。”

本来还想着最大的问题是人员,没想到这帮造办处的孙子在这里给自己挖了这么大一个坑。

下午,朱祁镇去看了自己母亲孙太后和皇祖母,简单聊了会便又回到东宫。

新组建的火器营必须秘密进行,不然让那帮文官们知道了,又是一顿官司口水。

看着北京周围的舆图,朱祁镇的眼神一亮:潭柘寺村(后世的潭柘寺镇)。这个地方两山夹一沟,进出只有一条路,外窄内宽,像个瓢,周围崇山峻岭,边上还有条河,面北朝阳,关键是中间宽阔平整。

距离京师骑马一个来回也就一个时辰,若京师有突发情况,急行军也就两刻钟就能赶到京郊城外。十分便利和隐秘。

这潭柘寺可以算得上和老朱家很有缘分,撺掇朱棣起兵的道衍和尚就在这里隐居修行过。这座古寺后世朱祁镇来京上大学时曾经来游玩过,占地非常大,周围9个山峰连绵如龙,寺庙建的金碧辉煌。

因为算得上是皇家寺庙,永乐朝时这里香火兴旺,宝珠峰下形成了一个小村落。

地方虽好,但新军组建,需要绝对的隐蔽,朱思镇决定实地去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