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了! > 第37章 讨价还价

大明,我来了! 第37章 讨价还价

作者:一蓑烟雨任书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7 21:24:14

部署完毕,朱祁镇终于暂时轻松一会了。

因为前期有锦衣卫和东厂暗中调查,南直隶的田亩情况基本都已查清,只等大军一到,即行清丈抓人即可,只要那些士绅豪商不反抗,基本上不会有任何问题。

唯一有些麻烦的就是卫所控制下的田地,为了清查的顺利,朱祁镇还是老套路,将卫所主要将官以召开军事会议的名义集中控制起来,然后自己的军队进入卫所控制住底层军官和士卒,再根据账册清查。

反抗肯定是有的,这些卫所将官也不是傻子,河南那么大的动静他们肯定早就知道了,也会想尽办法保住自己巧取豪夺来的福贵,不过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反抗只不过是死前最后的挣扎罢了。

朱某人表示他最喜欢反抗精神,你越反抗,我越兴奋,下手也会更狠。

侯宝探头看了看殿内凝神思索的皇帝,想了想,手捧一份状纸无声的走了进来。

“皇爷,夜深了,您累了一天了,奴婢伺候您歇息吧。”

朱祁镇抬起头,看见他手上的东西,笑了笑道:“都吐了?”

“是,额…刚开始金太监避重就轻,交代的不多,奴婢只好让人用了些手段,所以费了时间。”侯宝说罢,将状纸打开,放在了皇帝面前。

见皇帝面色如常,侯宝又道:“皇爷,徐大人请示金太监如何处置?”

看着那张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罪状,朱祁镇站起身,走到门口,看着有些阴沉的天空,叹了口气道:“你说这天下的贪官明知道最后是个死,为何还要去贪?”

侯宝不敢接皇帝的话,这种问题不是他一个太监敢议论的。

又听皇帝说道:“这世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道理他们都懂,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二十余载,一朝登榜,便把圣人大义抛之脑后,他们中也不乏出身贫寒者,可怎么一旦坐上那把官椅就忘了本?”

侯宝轻轻的给皇帝披上一件衣服,静静的站在原地听着皇帝的话。

“他们都说太祖皇帝对待臣子太过苛责,贪赃六十两以上就要处以极刑,甚至剥皮食草,可就是这么个严刑峻法,防住他们贪了吗?还是防不住,防不住啊!”朱祁镇长长叹了口气,转过身,看侯宝像个木头一样低着头不说话。

朱祁镇踢了他一脚笑骂道:“朕和你说话呢,哑巴了?”

“额…这…奴婢该死,奴婢没读过书,懂得道理不多,不过奴婢小时候总是听娘说人要知足才能长乐,或许…或许…”侯宝尴尬的不知道怎么说了。

其实他不是不会说,而是不敢说,内官不得干政,这是祖训,眼前这位小爷看着人畜无害的,可骨子里最是讨厌他们这些奴婢干政。

“行了,看把你为难的。”朱祁镇走进殿内,突然站定道:“告诉徐恭,金英罪大恶极,影响极坏,处以炮烙执行!待南直隶事了与那些贪官污吏一起在紫金山太祖陵前一起行刑,行刑之日南直隶五品以上官员全部到场观刑,事后每人写一份五千字的观后感!”

“还有,传旨给各边镇、地方,从明兴三年开始,废除镇守太监、监军太监一职,所有皇宫、藩王宫内侍,无召令不得擅自离宫,违者重处!”

侯宝听的浑身微微有些颤抖,同时心里又将金英的祖宗十八代给问候了一遍,他们这些太监好不容易有些地位了,这下好了,全被你这王八犊子给害了。

朱祁镇确实有些累了,躺在龙床之上不一会鼾声就起来了。一旁守夜的侯宝担忧的心里直上火,考虑是不是将王天赐从京师给叫到南京随身伺候皇帝。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还未亮朱祁镇刚刚起床,门口的侍卫就进来禀报说黄福、周忱来了。

见二人一脸寒霜,就知道他们早早等在午门,等着觐见。

“臣等参见陛下!”二人躬身行礼道。

“免礼。”朱祁镇强打精神,走到饭桌前坐下,起的太早,实在困。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侯宝,给两位大人上碗筷。”朱祁镇端起一碗小米粥,吹了吹热气,小口喝了起来。

这两人眼中一喜,陪皇帝用膳,那是八辈子难得机会,他们这些被打发到南京养老的臣子,这种机会更是难得,于是二人一阵谢恩后,小心翼翼的坐下。

侯宝给他们一人盛了一碗小米粥,二人赶紧道谢。

“陛下,您平时就吃这些?”黄福是个美食达人,虽然俸禄不多,可家境还算殷实,所以在吃上颇有些研究。

看着桌上只是两盘素包子,一盘热油滚过的咸菜丝,一盆小米粥,再无其他。二人都有些动容,皇帝吃的甚至比一般中等地主家庭还要差。

“这已经很好了,天下还有很多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朕怎能只顾自己享受。”一句话说的黄福老脸一红,低头不语。

“陛下厉行节俭,堪称我等臣子的楷模。”周忱放下筷子,一脸正色道。

“好了,用膳吧。”

通过一顿饭,朱祁镇也算看出来了,黄福家境不错,这些饭他吃的味同嚼蜡,而周忱却是将碗中的每一粒米都吃的干干净净,甚至连掉落在桌上的饭菜都夹起来吃掉了。

吃过饭,朱祁镇洗了手,换了身衣服,走进了书房。

饭后练字,这是他两年多以来雷打不动的习惯,两个大臣坐那陪着少年皇帝又练了半个时辰的字,这才有机会说话。

“二位一大早来见朕,有什么事?”朱祁镇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舒展了一下有些酸胀的手臂问道。

“陛下,这是臣和周大人连夜拟定的收取商税的章程,请陛下过目。”

“哦?”朱祁镇感到非常惊讶,他们什么时候这么积极了,还连夜将商税改革章程给弄出来了?

朱祁镇看了看二人的神情,黄福一脸的兴奋之色,而周忱却是有些欲言又止。于是他打开奏疏认真看了起来,看到一半朱祁镇心中明白了。

难怪黄福这么上心,一大早拉着周忱跑来见我,你这算盘打的可是真精啊,想把收商税之权放在户部,怪不得这么积极主动。

既然你想抓权,我偏不给你,这就是帝王之术,有时候臣子想要,皇帝未必会给,而且还要抻着他,吊足胃口视情况而定。

再说他朱祁镇还未见着钱呢,你们这些人就想着提前把蛋糕分了?想什么呢?

朱祁镇将奏疏放下,嘴角上扬,一脸玩味的看着黄福。

“章程先放这吧,朕过后在看。朕前日得到奏报,鞑靼部联合兀良哈攻伐瓦剌,瓦剌部顺宁王脱欢死于逃亡途中,可鞑靼大军班师回朝的路线却很诡异,朕猜测他们会侵占我大明河西走廊,一旦河西走廊被他们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朕已下令陕甘两地提前做好准备,以防不测。可西北贫瘠,军粮补给困难,去岁朝廷刚和瓦剌大战,国库为之一空,一时间难以凑足军械粮草,”说到这,朱祁镇指了指黄福道:

“黄爱卿,南京户部现在能拿出多少粮草?”

黄福心中还在盘算着如何向皇帝争取收税之权,见皇帝把话题转到了西北战事上来,还张口向自己要粮,心道小皇帝不好糊弄啊,跟自己玩起声东击西来了。

朱祁镇的意思很明显,你想要收税的权力,那得拿东西来换,拿的少了你好意思吗?正好借着西北有变,狠狠敲一笔。

“陛下,虽说这些年江南少有战事,可这几年各地大灾小灾不断,朝廷每次都会从南京户部官仓调粮,去岁陛下亲征,王部堂又跟臣要了五十万石粮草,现在春耕还未开始,夏粮还没收上来,南京的官仓存粮也不多了。”黄福说道。

不是他不想拿东西换,而是也想和皇帝讲讲价钱,你不给我权力,还想敲我竹杠,我又不傻,凭什么给你,就算你是皇帝,也不能明抢不是。

“陛下,据臣了解,黄大人所言非虚。不过既然西北缺粮,臣以为可以从湖广调粮。这两年湖广基本上风调雨顺,粮食大熟,臣听闻湖广的官仓已屯有三百万石新米,除去民生官用,剩余的两百万石可用于西北战事所需。”周忱起身说道。

“周忱,你大爷的,你故意拆老子的台是吧。”黄福顿时心中破口大骂,我这正和皇帝讨价还价呢,你现在蹦出来拆台,你想干嘛。

朱祁镇心中乐了,这周忱还真是个妙人,黄福啊黄福,让你跟朕讨价还价,这下我看你怎么说。

黄福眼珠子转转,一咬牙道:“陛下,虽然南京官仓存粮不多,但臣挤一挤差不多…差不多能给西北的将士们凑出五十万石粮食。”

“五十万石?”朱祁镇听后摇摇头,表示太少,“西北距离南京太远,即使通过运河运到河南洛阳,剩下的路都是陆路转运,这一路上人吃马嚼的,到了西北还能剩下三十万石就不错了。”

“皇帝不好糊弄啊。”黄福暗道。

“黄爱卿既然有难处,那就作罢,朕一会就下令让湖广都司调拨一百万石粮草支援西北战事。”朱祁镇装出一副体恤臣子的模样道。

黄福一听,心中迅速盘算了一圈道:“陛下,湖广调粮北运山高路远,几乎全是陆运,耗损更多;运河毕竟直通黄河,向西可直达陕西,一路上可节省不少粮食…臣在调松江、常州等地官仓,为您凑足一百万石粮食,十日之后,就可装船北运。”

账,他算的很明白,只要有地在,这点粮食根本不算什么,和税权之利比起来,这点血出的值。

朱祁镇看着黄福心中暗笑,老滑头,不用点招,让你出点血还真难。

“哈哈哈,黄爱卿真不愧是朕的好臣子,朕心甚慰!”

黄福强颜欢笑,心中道,一百万石,还得从别的官仓调,下面人不得把自己骂死?

没办法,不出血,换不来更大的利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