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了! > 第81章 挣扎

大明,我来了! 第81章 挣扎

作者:一蓑烟雨任书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7 21:24:14

山东兖州府,曲阜县,衍圣公府。

第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缙,此时正一脸愁容的坐在书房内,书桌上摆着的正是大明几代皇帝赐给孔家的衍圣公诏书。

要说大明一朝除了朱元璋不大待见孔子的后人外,其他皇帝均对他们都还不错。孔彦缙今年也才三十八岁,他的理想就是安安稳稳的做学问,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安享一生富贵。

可他的梦想随着王崇古的到来,破灭了。

王崇古一来孔府,丝毫不给他这个衍圣公面子,上来斥责孔彦缙管束不力,纵容族内子弟侵占民田,私放印子钱,囤积居奇,低买高卖等数十条罪状。

到最后,这王崇古竟然搬出了太祖皇帝朱元璋给他祖宗第五十五代衍圣公孔克坚的话,一席话说的孔彦缙肝胆俱裂,冷汗直流。

孔家旁支甚多,他们干的那些事他孔彦缙多少也知道一些,可他和自己那个族祖孔克孔克昫历来不对付,而且那些脏事大多是这个孔克昫纵容其子孙辈干的,他不是不想管,可人家辈分比自己高了四辈,又是族长,孔家一多半的势力都站在孔克昫那一边,他真是有心无力啊。

此刻,他看着最上面那一份略显陈旧的明黄色诏书,心里猛的抖了一下,那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给他曾祖的诏书,诏书全文一句文言文都没有,全是白话文,他颤颤巍巍的翻开,朱元璋那算不上好看的字迹却如一把刀子一样,让他不敢直视。

朱元璋是个大老粗,从小就没正儿八经的上过学,学的那些字还是他那些跟着他打天下的文臣谋士教他的。

朱元璋之所以不待见孔家,这和奉行“不管谁得天下,我就支持谁”的孔家做派有关,其他朝代更迭倒无所谓,毕竟天下都在汉族人手里,可元朝不一样,他是外族,可当元朝皇帝册封他们“衍圣公”后,一直奉行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家居然接受了。

而且到了第五十五代衍圣公孔克坚时,更是将屁股完全坐到元朝统治者一边,不仅替元朝统治者笼络天下读书人,还帮着这帮鞑子出谋划策对付红巾军。

孔克坚的立场,是反对元末农民起义的。

孔克坚为什么反对元末农民起义?因为他根本没想到,元朝竟然能亡。

也正因为孔克坚的立场,是站到元朝统治者那边,所以,朱元璋很不喜欢他。

只不过,孔克坚毕竟是孔子的嫡子孙,世袭衍圣公,杀他似乎不太合适,也没必要,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还是孔子的后人,没必要,后果还挺严重,聪明的老朱当然不会干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事儿。

公元1368年3月,朱元璋的大军,攻克山东济宁,朱元璋下旨,叫孔克坚到南京去见新皇帝朱元璋,为什么?拜码头啊,你祖宗连鞑子都拜了,咱老朱如今得了天下,你不来算什么事儿啊,是看不起咱吗?

虽然不屑于孔家后人趋炎附势、有奶便是娘的做派,可为了体现开国皇帝的胸怀,更是为了笼络士大夫阶层,朱元璋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可这个孔克坚似乎并不想搭理朱元璋,又担心自己做过大元的官怕被清算,于是只好给老朱回信说:俺病了,实在动弹不得,这次就不去了,恁见谅。

老朱是何许人也,一听说孔克坚竟然不给他面子敢不来?那不行。

于是朱元璋对孔克坚的儿子孔希学说,我老朱闯荡江湖多少年,你爹那老小子假装称病,这种借口能骗得过我?必须来,不来,哼哼,咱的刀把子可不认人!(敕谕原文“称疾则不可”)

一听要动刀子了,孔克坚彻底没了脾气,连夜收拾行囊乖乖南下了。

一到南京,朱元璋命人将孔克用带到了谨身殿内,要说老朱的用意在明显不过了,一句话不说就凭这谨身殿三个字,就暗中将孔克坚给骂了。你孔家不是一直讲忠君爱国嘛,不是讲君君臣臣嘛,怎么鞑子的官你们也做?你们的骨气呢?你们的立身之本呢?

孔克坚自然知道老朱的意思,可刀把子在人家手里捏着,而且这个朱元璋是一路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皇帝,惹恼了他,别说他孔克坚,就是整个孔家也许都会被宰了。

朱元璋本来想好好骂孔克坚一顿,数落他为元朝统治者做事的那些不光彩勾当,但是,见到了孔克坚,吆喝,不愧是孔子的后人啊,一副读书人的模样,文质彬彬,谦谦君子,说话也好听,想想他毕竟是孔子的后代,算了,朱元璋骂不出口,他忍住了。

于是,他们有了下面这个简短而有趣的对话:

朱元璋:老秀才(指孔克坚),你走近一点,靠近我一点。你今年多大了?

孔克坚:臣今年53岁了。

朱元璋:我看你是个有福的人,该享受清闲,我就不给你指派官职了。听说你还常常写书给你的孩子读?我看你这人,资质也算温厚,是个成家立业的稳重人。你祖宗(指孔子)给天下留下了三纲五常、治理千秋万代的好制度(指儒家制度),你家里如果不读书,就是不遵守你祖宗的教诲,那怎么能行?你也经常写书教导世人,坚持做下去,不要停止。希望你们孔家在我大明朝这一代,再出一个好人,好不好?

(朱元璋在拐弯抹角骂孔克坚为元朝服务,曾经不是好人)

(史料原文:洪武元年十一月十四日臣孔克坚谨身殿内对百官面奉圣旨。“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对:“臣五十三岁也。”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你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不好?”)

朱元璋这人出身草根,说话赤果果,然而有其父必有其子,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永乐皇帝,他说话写圣旨,也是赤果果的风格。这里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兄弟可以去查一查资料。

朱元璋对孔家的行为只不过是进行了一次“威慑”,最后的结果却是把儒家文化继续加以“改良”,成为更加适合帝王统治的工具。

不过朱元璋对于“衍圣公”的评价还是很准确的,李自成进城之后衍圣公投靠了大顺军,多尔衮打下山东又投降了大清,真正做到了“头不断、血不流,孔家招牌不能丢”。

坐立不安的孔彦缙心里对着自己那个族祖孔克昫现在是恨到了骨子里,因为他已经从王崇古话里听出了别样的意味,那就是他孔家做的那些事皇帝知道了,不仅知道了还很不高兴。

这个小皇帝年纪轻轻,这两年干的事儿杀的人可让人丝毫不敢因为年龄就轻视他,既然皇帝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办呢?

“对,把自己摘出去,自己是嫡传衍圣公,只要自己这一支保住了,那就是保住了衍圣公爵位,就是保住了孔家。”想到这里,孔彦缙低落的心情马上好了起来。

他拿过毛笔,沾满墨水后,奋笔疾书起来,他要给皇帝上表,要表明立场,陈述事实,拥抱美好的明天。

“来人,”书房内的孔彦缙喊道。

“老爷。”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仆出现门口。

“快马加鞭送往京城,一定要亲交马阁老。”孔彦缙压低声音,重重点了点信封道。

“老爷放心,小老儿亲自去。”老仆应下,闪身出了书房。

信送了出去,孔彦缙终于松了一口气,只要这封信能送到御前,他相信皇帝能看在他是孔子后人的身份上,饶过自己。

可他没想到的是,要动他孔家的,就是皇帝本人,而且不仅要动,还要彻头彻尾的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