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了! > 第4章 教化改革

大明,我来了! 第4章 教化改革

作者:一蓑烟雨任书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7 21:24:14

对于肃王的小动作,小心眼的朱祁镇自然给他在小本本上记了一笔,不过这些事儿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毕竟没抓到人家实质性的证据,朱某人难得的表现了一次大度,将此事先放在了一边。

这一日,一场小朝会正在乾清宫内举行。

“朕思量了几天,有这么几个事儿和几位爱卿说一说。”朱祁镇坐在上首,对着马愉等六部大臣说道。

一旁的内阁参赞大臣王崇古满脸激动的看着皇帝,这是他回京后第一次得见皇帝,因为山东孔家的事儿,他现在彻底被朝臣们孤立了,虽然他有几个死忠,可这几人用王崇古的话说也不是什么好鸟,全都是唯利是图臭味相投的小人。

回京一个多月了,除了大朝会他远远的见了一次皇帝外,其他的时间他几次递牌子想进宫单独面圣,可皇帝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了,这让王崇古很是郁闷,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失落感,没了皇帝的宠信,他王崇古屁都不是,这几日每日去内阁,人家对他也是爱搭不理,更让他迫切的想见到皇帝。

“王爱卿从山东回来已经一个多月了,你来说说,关于教化改革的事你有什么想法。”王崇古没想到皇帝第一个就点了他的名字,这让他瞬间有了一种圣宠还在的感觉,至于皇帝说的教化改革的事,他还真下了一番苦功夫琢磨过,他尽量稳了稳激动的心情,站起身,躬身行礼道。

“陛下,臣自受命负责教化改革一事以来,多方走访调查,翻遍古今案例,终有所成,”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了一份厚厚的奏疏,双手恭敬的捧过头顶。

朱祁镇接过,只是简单看了看第一页,就放了下去,这一举动让王崇古有些失望。

“朕就不看了,你仔细说说吧。”朱祁镇说道。

“是。”王崇古重拾信心,踱了几步后朗声说道:“诸位都知道,陛下即位之初即深感科举取士之弊端,陛下宵衣旰食、夜以继日为我大明前途担忧……”

“恭维朕的话就不必说了,说重点。”朱祁镇打断了王崇古滔滔不绝的马屁,皱眉道。

王崇古被皇帝打断,丝毫没感觉到尴尬,而是继续说道:“诸位都清楚,我大明朝自立国以来,为恢复儒家礼教,对那些学子的待遇十分优厚,他们一旦考取了功名,哪怕是一个秀才,就可以拥有众多特权,什么见官不跪、免除徭役等等……而考取了举人享有的特权就更多了,他们则是不需要缴纳粮税,还具备了做官的资本。”

说到这,一直看王崇古不顺眼的高谷站起身说道:“王大人,这些特权,陛下早已下旨废除,现在除非考中了进士,否则一律和平民无异。”

王崇古对于高谷打断他的话丝毫不恼,笑着说道:“下官自然是知道的,高阁老,您请稍安勿躁,且听下官慢慢说。”

高谷暗骂一句小人得志,气哼哼的又坐了回去。

王崇古继续说道:“正是因为朝廷给了他们太多的好处,让天下的学子们为其家族侵占大量土地,隐藏人口提供了机会。”

王崇古这话一出,引的六部大臣脸色大变,眼中满是怒气的看向他。然而这货却丝毫不惧,因为他知道,这事儿他如果办好了,自己的前途必须会更进一步,你们今天对我的怨言,明日老子让你们高攀不起。

“接着说!”朱祁镇鼓励道。

“臣参与过河南、南直隶土地改革,深有体会,那些延续几百年的大家族,刚一开始也是耕读起家的,他们一开始也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一旦他们当中有一人考取了功名,这人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报效朝廷,而是想方设法的维护家族的利益,只要是沾亲带故的亲戚,都会把自己的田地挂到他们的名下,为何?为了不向朝廷交税啊。长此以往,随着这个家族发展的越来越大,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到最后有的家族甚至能左右一县甚至一府当地的决策,下官说句大不敬的话,有的县,不是县令说了算,而是几个大家族说了算,朝廷钦命的县官要做什么事,还要和他们去商量,这简直是匪夷所思嘛。”

王崇古越说越激动,他看了看皇帝,发现皇帝也正听的认真,于是大着胆子又道:“下官在走访河南多地乡村发现,当地的百姓可以不遵国法,但必遵家法族法。甚至有的乡民不知有朝廷,……”

说到这,朱祁镇站起身,叹息一声道:“所谓皇权不下乡,要想破除,是很难办。”

王崇古则是笑着向皇帝行了个礼道:“陛下不必忧虑,臣这些日子思来想去,臣认为若想破除这一弊端,必须从根上解决,那就是彻底革新教化,斩断各地的族学、社学,将教化之权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

“好!此法甚好!王爱卿你仔细说说。”朱祁镇适时捧哏道。

不捧不行啊,本来这事儿就是他这个皇帝授意搞起来的,不然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臣不敢居功,臣也是从陛下的旨意中延伸出的想法。”王崇古回捧道。

朱祁镇笑笑,示意他继续说。

“诸位,若想将教化之权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单靠国子监每年那几百个监生远远不够,我认为必须在全国大力重建官学进行教化垄断,不论官绅还是平民,凡适龄儿童必须入官学从小学起;其次,开设多科教学,朝廷统一编排教材书籍,但中心思想必须以忠君爱国为主;第三、几年以后,通过择优,选取官学成绩优异的学子为地方官吏,长此以往,官学学子充任地方官吏越来越多,那朝廷对基层政权的掌控就会越来越牢,再也不会出现以往历朝历代大族把控地方政权甚至国家政权的情况,那以后朝廷收上来的赋税将会越来越多。”

说到这,一旁的内阁大臣兼户部尚书的王佐深有感触,若是别人没有感觉倒也正常,毕竟朝廷每年收多少税跟他们也没多少关系,可他这个户部尚书却深知国家赋税对于整个大明的意义,钱粮多了,朝廷才有实力养兵,才有钱修运河、铺路架桥兴修水利,若是没钱,又遇到灾荒之年,百姓们没吃没喝,再遇到地方官吏巧取豪夺,百姓们被逼的没办法,必然要揭竿而起,朝廷为了剿灭他们,必然要对百姓收取重税,重税之下,百姓们本就食不果腹,被逼的没法子就要卖地卖房甚至卖儿卖女,最后就会全部站起来反对朝廷,这样朝廷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直至最后王朝覆灭。

他虽然不喜欢王崇古这个人,但此刻王崇古所说的方法他不得不承认确实是非常好的方法。

见王佐听的频频点头,若有所思,朱祁镇笑道:“王爱卿,你是户部尚书,你来说说他的这个法子怎么样?”

王佐站起身道:“王大人此法臣觉得可行,没有了乡绅供养支持读书,那这些通过官学教化的学子们日后首先感念的必定是朝廷和陛下,皇权触及乡村,断了世家大族的把控,不管是对朝廷还是对普通百姓,都是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臣附议!”

朱祁镇对王佐的识时务很是满意,然后看向其他几个人。

马愉、高谷等人心中也是极为震撼,暗道王崇古这个王八蛋做人虽然不行,但是他想出的这个法子还真不错,就是…就是太阴损了些。

虽然他们都是士绅中的一员,但自己的前程远比士绅特权重要的多,现在看来皇帝是铁了心要进行教化改革,为了保住自己的前程,他们没道理不支持。

“臣附议!”马愉第一个表态道。

其他几人见内阁首辅都表态了,于是纷纷起身表示同意。

这时,王佐又愁眉苦脸的说道:“陛下,如此以来,朝廷每年仅花费在教化上的银钱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甚至比军费都不遑多让啊,臣…臣手里没钱啊。”

朱祁镇可不管他户部有没有钱,“户部没钱,就要想想多开源,也要节流,现在全国商税已经开始起征,前几日你不是还向朕报喜说如今半年商税就抵得上往年的总和吗。”

“你也不要哭穷,这笔钱也不要你一次性拿出来,现在各地族学、私学都有自己的校舍,建设校舍的钱就可以省出不少,即使每个乡都建两所校舍,也花不了多少钱。”

王佐还要争辩,不料皇帝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朕决定从今日起成立大明教育部,所谓教育,即教授知识,培育人才。你们记住了,教育乃朝廷兴旺之百年大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我大明强盛的根基,朕设立教育部,目的就是要强我皇明,谁若是扯后腿、使绊子,朕绝不饶他。”

得,皇帝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王佐就是再头铁,也听出来了,而且皇帝最后还是**裸的威胁。

“前期可能会多花一些,但是这钱不能省,必须落实好。”朱祁镇这话是看着王佐说的,“这样吧,从朕的内帑中给户部调拨五百万两白银,你户部再想办法挤出个五百万两,共计一千万两,拨给教育部。”

“臣遵旨!”王佐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没想到自己支持了那该死的王崇古,还要自己出血,哎,失算啊。

可下一秒,他在心中又有些生气,感觉自己又被皇帝给坑了,他越想越觉得今儿这个局是皇帝早就专门给他设下的,此刻他恨不得抽自己俩耳光,让你嘴贱,让你装大个……

“这第一任教育部部长就由王崇古担任吧。你能提出如此绝妙的想法,朕很是欣慰,教育部交给你,朕放心。”说着,朱祁镇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水,又道:“不过嘛,”

这一声不过嘛,让欣喜若狂的王崇古瞬间一哆嗦,此刻看向皇帝的眼神多了些畏惧之色。

“不过嘛,你一个人恐怕难以撑起这么大的摊子,这样吧,过几日朕再给你调拨几个人,你们尽快把事情落实下去。”

王崇古躬身道:“臣谢陛下隆恩,臣定当为陛下办好差事,绝不辜负陛下重托。”

朱祁镇点点头,示意他坐下。

“教化改革的事儿说完了,现在说说漕运改海运的事儿……”

……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