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执戟战红楼 > 第131章 确定婚事 重用

执戟战红楼 第131章 确定婚事 重用

作者:执笔挥毫绘红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7 21:24:52

安大人送走刘晨和杨千后,便匆匆来到后院,找夫人康氏商量女儿安澜的婚事。

康夫人见安大人一脸严肃,忙问道:“老爷,何事如此着急?”

安大人在椅子上坐下,喝了口茶,说道:“今日刘晨和杨千带着礼物来,为那杨家的杨逸求娶咱们澜儿。”

康夫人一听,来了精神:“杨逸?可是那秦国公的堂弟杨逸?”

安大人点点头:“正是。这杨逸如今还是今科状元,倒是一表人才。”

康夫人心中暗喜,脸上却故作镇定:“老爷,这门亲事倒是不错。可咱们澜儿的心思,咱们也得问问。”

安大人皱了皱眉:“我看那杨逸倒是配得上澜儿,澜儿想来是愿意的!”

正说着,安澜小姐的丫鬟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老爷,夫人,小姐她……她听说了杨公子求亲的事,在房里又哭又笑的。”

安大人和康夫人对视一眼,哭笑不得。康夫人嗔怪道:“这丫头,都这般大了,还没个稳重样儿!”

两人来到安澜的房间,只见安澜红着脸,坐在床边。

安大人清了清嗓子:“澜儿,为父与你母亲来问问你的想法。那杨逸求娶于你,你可愿意?”

安澜害羞地低下头,小声说道:“婚姻大事,哪有女儿说话的份儿,全凭父亲母亲做主!”

康夫人笑着拉过安澜的手:“你这丫头,心里怕是早就愿意了吧!”

安澜娇嗔道:“母亲就会取笑女儿。”

安大人无奈地摇摇头,自己的小棉袄就要出嫁,有些不舍:“既然澜儿也有意,那为父便应下这门亲事!”

康夫人高兴的说道:“老爷,杨家如今如日中天,杨逸又是秦国公的堂弟,自身还是今科状元,咱们澜儿嫁过去一定不会受委屈。

再说了,我看那杨逸一表人才,澜儿又倾心于他,想必会是一段美好姻缘!”

安大人沉思片刻,说道:“夫人说得在理。只是这杨家贵为国公府,我怕规矩众多!”

康夫人白了他一眼:“老爷,车到山前必有路,咱们澜儿这般聪慧,定能应付得来。”

安大人笑了笑:“也罢,那就这么定了。”

安澜听了,心中欢喜,脸上却装作平静:“多谢父亲母亲。”

康夫人看着女儿的模样,打趣道:“瞧你这高兴的,以后可别在婆家丢了咱们安家的脸。”

安澜娇嗔道:“母亲放心!女儿知道啦。”

一家三口相视而笑,这门亲事算是定下了。

……

在京城的杨逸,这几日可谓是坐立不安。他在客栈的房中来回踱步,时不时望向窗外,心中满是对安澜的思念和对提亲之事的期待。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杨逸收到了杨起从家乡寄来的信。他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双手都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杨逸展开信纸,杨起那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逸兄弟,见字如面。想必你在京城定是牵肠挂肚着与安小姐的亲事。你且放宽心,我已让三叔杨千和岳父刘晨帮你去安大人府上提亲。

三叔和岳父皆是能言善道之人,又带着我们的满满诚意,想必此事能成。你莫要过于焦虑,安心等待,相信很快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还有一事,你嫂子冰清前几天生了,为哥哥我生下一位千金,你小侄女取名杨曦,告诉你一声,让你也高兴高兴!”

杨逸读着信,心中的石头稍稍落了地,但那紧张的情绪却依旧萦绕心头。

他想起与安澜相处的点点滴滴,她的一颦一笑仿佛就在眼前。杨逸深知自己对安澜的感情深厚无比,若能与她共结连理,那将是此生最大的幸事。

“兄长真是幸福,又有了一位千金,他日我也要和澜儿多生几个孩子!”

说完他缓缓走到书桌前,拿起笔开始写回信,先是恭喜兄长杨起喜获千金,然后又感谢兄长考虑周到,

杨逸在心中默默感激着杨起的用心安排,也对父亲杨千和兄长的岳父刘晨充满了感激。希望婚事能成。

窗外的微风轻轻拂过,杨逸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告诉自己,无论结果如何,他对安澜的心意都不会改变。

但内心深处,他还是无比渴望能够听到那期盼已久的好消息,能够早日与安澜携手相伴,共度一生。

杨逸将回信叠好,小心翼翼地放入信封,仿佛这封信承载着他所有的希望和梦想。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愿一切顺利,愿我能与安澜终成眷属。”

说完打开房门,来到一楼大厅,把信交给了云来客栈的掌柜的,让他派人将信送到长安城兄长手上。

………

未时

杨逸刚准备回客栈房间,就听身后传来声音,“杨公子请留步!”

杨逸转过身,疑惑不解地问,“不知阁下有何贵干!?”

只见来人身着宦官服饰,神色恭敬,微微躬身说道:“本官司礼监王禄,奉陛下口谕,宣杨公子入宫觐见。”

杨逸心中一惊,这突如其来的召见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但也不敢耽搁,连忙随着王禄入宫。

一路上,杨逸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不断揣测着皇帝陛下召见自己的缘由。

终于,来到了养心殿外。王禄进去通报后,杨逸被宣入殿内。

杨逸踏入养心殿,只见昌隆帝正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地注视着他。杨逸赶忙躬身行礼:“学生杨逸,拜见陛下,恭请圣安!”

昌隆帝微微抬手:“朕安,平身吧!”

杨逸起身,垂首站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

昌隆帝开口问道:“你是今科状元,朕倒想考考你,对于当下朝政,有何见解?”

杨逸定了定神,拱手说道:“陛下,学生以为,当下应以民生为重,兴修水利,鼓励农耕,方能使百姓安居乐业,我大周繁荣昌盛。”

昌隆帝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嗯,想法不错。那对于官员考核,你又有何看法?”

杨逸略作思考,回答道:“学生认为,官员考核当以政绩与品德并重,不可只重其一。”

昌隆帝来了兴致:“继续说下去。”

杨逸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政绩可察其为官之能,品德则观其为人之本。唯有德才兼备者,方能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

昌隆帝不禁大笑起来:“好一个德才兼备!朕问你,你出身何处?”

杨逸恭敬回道:“学生出身寒门。”

昌隆帝微微皱眉:“寒门?”

这时,一旁的王禄轻声提醒道:“陛下,这杨逸乃是秦国公杨起的亲堂弟。”

昌隆帝恍然大悟,龙颜大悦:“原来是破虏的堂弟,难怪如此才华出众。”

杨逸连忙再次躬身行礼:“学生不敢借堂兄之名,一切皆凭自身努力。”

昌隆帝走下龙椅,亲手扶起杨逸:“好,好一个凭自身努力。朕欣赏你的才华和品性,

即日起,封你为吏部从四品从事,赐延平坊十进的府宅一套。望你日后能为朝廷多多效力,造福百姓。”

杨逸激动得声音颤抖:“谢陛下隆恩,微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厚望。”

昌隆帝满意地笑了笑:“退下吧,好好为朕办事。”

杨逸再次行礼,退出了养心殿。走出殿门的那一刻,杨逸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也下定决心要在这朝堂之上一展抱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