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隋唐之吾为枪绝 > 第157章 朝堂争议2

隋唐之吾为枪绝 第157章 朝堂争议2

作者:四十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9 23:12:29

边关战报可不仅仅只是朝廷收到了,杨林可是也收到了,而且还更加的详细,他也更加深知姜松的能力,以及和北平王的矛盾!

但他一向爱惜人才,那些小事在他眼里都不是问题,此刻恨不得立即飞身前去瓦口关一睹真容。

如今又看着姜松的官职被越讨论越小,还要被捆绑在京城,虎目对着柳放二人就是一瞪,不怒自威。

“王兄?”

杨坚抬眼看向一脸红温的杨林,示意他开口。

杨林恭敬地行了一礼,朗声道:“陛下,老臣以为姜松战功赫赫,此次平叛及生擒突厥王子之举,于我大隋实乃大功一件,其招降三千突厥骑兵更是闻所未闻!出身虽为旗牌官,但才能已然尽显,万不可因出身而轻慢其功绩。”

“在老臣看来,高大人所提宣节校尉之位,品级实属太低,难让姜松及众将士心服。王大人所言振威校尉,也算不上高!”

“老臣以为,勋官就不必封了,干脆封他一个从五品的定远将军!如此方能彰显我大隋对有功将士的重视!”

杨林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从五品的定远将军,这可比之前所提的那些官职品级和权利都高出不少,可谓是一步登天,众人皆惊愕于杨林如此大胆的提议。

杨广眼中立刻闪过一丝惊喜,却又带有一丝惆怅,他本就想为姜松谋得较好的封赏以拉拢其心,如今杨林这话正合他意,但将军之位却不如他意。

虽说他也没料到杨林会直接提出封这么高的官职,但这对他的计划无疑是有利的,当下嘴角微微上扬,却也并未表露得太过明显。

而那柳放一听,面色更是涨得通红,刚要开口反驳,可却再次迎上杨林那双虎目,顿时又把话咽了回去,只敢在心里暗自腹诽:罗王千岁,在下也爱莫能助了。

杨坚听到杨林的意见后,微微一怔,旋即目光深邃地看着杨林,沉声道:“王兄,你这提议可着实大胆啊。姜松虽有战功,但此前毕竟只是旗牌官,一步擢升至此等官职,你可考虑过诸多后续影响?”

杨林面色坦然,再次躬身行礼道:“陛下,老臣自然知晓此举或有不妥之处,但姜松之功实非寻常可比。那三千突厥骑兵被他招降,此等功绩若不重赏,恐寒了天下有能之士的心呐。且老臣观其行事,有勇有谋,必能胜任这定远将军之职,还望陛下三思。”

杨坚听了杨林的话,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陷入了沉思。

昨天他收到边关战报的同时也收到了北平王罗艺的来信。信中言辞犀利的点明了姜松之前身为天堂县马快班头,又转身成为了北军大营的旗牌官一事,这明显违背了大隋的律法。可偏偏他又战功赫赫,让杨坚对姜松的封赏一时也感到颇为棘手。

本想在今日早朝把难题抛给诸位大臣,而他们的回答也让自己颇为满意。姜松此行,瑕不掩瑜,本想压下不提过往,折中封个七品武职,却又听到杨林这般提议,倒让他一时有些难以抉择了。

但看着杨林的眼神,若今日封赏不让他心服口服,怕是这姜松以后又会落入他的麾下了。

虽然杨林对大隋的忠心日月可鉴,但终究是藩王,手下已经收了十二太保,更有魏文通、新文礼等大将,万不可再添猛将了。

杨坚在沉思的同时,朝堂上众人也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杨坚的最终决断。

杨广看到杨坚陷入沉思,知道该是自己出面的时候了:“父皇,儿臣以为皇叔所言极是。姜松之功,不仅在于平叛与生擒突厥王子,更在于其能让三千突厥骑兵诚心归附,此乃不世之功。若仅因他出身低微便轻赏,日后再有战事,谁还肯为我大隋拼死效力?”

“况且,眼下最重要的是还在瓦口关羁押的染干!我大隋于数年前已与东突厥停战联姻交好,约定互不侵扰,期间虽摩擦不断,但从未有大事发生。”

“现如今染干却带兵突然偷袭我瓦口关,我等应立刻让姜松带兵将其押送回京,仔细盘问,看东突厥是否还有其他异动,才是首当其冲的。而不是在这朝堂之上为姜松的封赏高低,争来争去,请父皇明鉴!”

朝堂上众人听了杨广的话,这才想起,只顾着争论姜松的封赏,却忽略了染干这个核心人物。

杨坚看着在一应争辩中,一下就抓住了问题核心的杨广,心里对杨广越来越满意,心中也有了计较:“晋王所言有理,染干一事的确不可忽视,东突厥对我大隋动兵一事,更不可忽视!”

“既然如此,那以晋王来看,应当如何封赏?”

杨广微微躬身,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以为,皇叔与诸位大臣都言之有理,但姜松之功也不可忽视。然一步封至从五品的定远将军,实乃太过突兀。不如先封他为正六品的昭武校尉,暂领那三千突厥骑兵。至于勋爵嘛,就暂且搁置,待他日后再立战功,再行擢升,如此可两全其美。”

杨坚听了杨广的建议,微微点头,神色稍缓:“晋王此计,倒也稳妥。只是让他带领刚刚归降的突厥骑兵押送他们昔日的王子,这事是否有些欠妥?”

杨广稍作思考,再次躬身道:“父皇,儿臣以为并无不妥。姜松既能招降这三千突厥骑兵,便说明他有足够的能力掌控他们,否则他们在瓦口关早就哗变了。”

杨林也点头称是:“陛下,晋王殿下所言极是。姜松既然有能力收服这突厥骑兵,就肯定能掌管,由他带领押突厥骑兵送染干,最为合适不过。若是将这些人留在瓦口关,那才是隐患。”

杨坚微微皱眉,看向其他大臣:“诸卿意下如何?”

柳放闻言,又站出身来:“陛下,臣还是觉得此举风险太大,那三千突厥骑兵毕竟是外族,若他们与姜松联合反叛,我大隋危矣。”

杨广不屑地看了柳放一眼:“柳大人,区区三千多骑兵,我大隋就危矣了?你当我大隋是纸糊的不成!”

“若是连这点信任都不给有功之臣,日后谁还肯为朝廷效力?那姜松若有反心,又何必在瓦口关带领军卒奋死斩杀突厥三万余众?何必生擒突厥二王子?难道这一切柳大人都视若无睹吗?”

“反倒是柳大人从一开始就有意压制姜松的功劳,难道是之前就和姜松有过节,特意从中作梗?或是说在替某些人特意打压我朝功臣?”

柳放一听,脸色骤变,汗如雨下,急忙跪下:“陛下,臣绝无此意啊!臣只是为大隋安危着想,不敢有丝毫私心,更没有替谁特意打压功臣啊,望陛下明鉴!”

杨坚听到杨广的话,也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柳放,“柳放,你若再因一己之见扰乱朝堂之议,朕绝不轻饶。”

“是,微臣谨遵圣谕。”

柳放磕头如捣蒜,不敢再言。

等一切几乎尘埃落定,越王杨素突然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晋王殿下和柳放的看法都有道理。姜松此前的作为足以证明他对朝廷的忠心。但柳大人的担忧也并非全无道理。臣建议可在姜松押送队伍中安排一位监军,既不干涉姜松行事,又可随时向朝廷汇报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杨坚闻言,微微点头:“越王此言有理。那不知这监军之职,何人可担?”

杨素思索片刻:“陛下,臣举荐北平王罗艺之子,罗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