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刘备辅翼,助他再造大汉 > 第266章 刘德然组织百姓,众工匠查看古书

众百姓见刘彦与诸葛亮出来,瞬间嘈杂的人群安静了些许,旋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那呼声似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在府门前的上空回荡。

一位背着大捆麻头的老汉扯着嗓子喊道:“刘大人、诸葛先生,可把你们盼出来喽!咱听说学宫造纸急用料,家里这些存货,都给送来啦!”

人群前排的一位大娘,踮着脚尖、伸长脖子,手中还紧紧攥着一小捆精心整理好的破布。

她边挤向前边喊道:“诸葛先生,刘大人呐,咱可算盼到你们啦!先生!咱虽没啥大钱,可也盼着学宫更好啊,这点心意,你们可别嫌弃呐!”

只见肩挑重担的几位壮年,忙不迭地放下担子,挺直腰杆,目光热切地望向二人,脸上挂着憨厚淳朴的笑。

背着材料的佝偻老汉,此刻笑得眼睛眯成了缝,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对学宫之事的关切,他颤颤巍巍地抬手示意,声音带着几分岁月的沙哑却中气十足。

“俺们都盼着学宫能红红火火嘞,这点东西不算啥,就盼着能帮上忙!”

年轻后生们更是激动,有的挥舞着手中简易的工具。

有的涨红了脸,扯着嗓子喊:“大人、先生,咱都听你们安排,学宫肯定能越办越好!”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嘈杂中满是热忱,纷纷主动让出一条通道,眼神满是敬意与期待,簇拥着刘彦和诸葛亮。

有个年轻后生兴奋得满脸通红,挥舞着手臂高呼:“大人、先生,咱都愿跟着你们干,只要学宫能办好,往后咱这日子就更有盼头啦!”

众人纷纷附和:“对对对,都听二位差遣!”

“学宫定能越办越兴旺咯!”

刘彦只听得呼喊声交织,这呼喊声中满是热忱与期待。

百姓们热情高涨,送来的材料在府门前堆成了小山,刘彦赶忙转身,高声唤来府中的管家与一众家丁。

刘彦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语速飞快却条理清晰地叮嘱道:“大伙都仔细着点儿,这些可都是乡亲们的心意,切不可有半分马虎。”

下人们纷纷响应,两两一组,穿梭于百姓与府门间,有的稳稳扛起装满破布的麻袋,有的合力抬着沉甸甸的烂渔网,脚步匆匆、有条不紊。

诸葛亮也没闲着,在旁细心指引,安排堆放之处:“这边的麻头归作一处,破布置于那边廊下,分类存放,方便后续取用。”

百姓们见状,愈发踊跃,主动帮忙维持秩序,指引路径。不多时,在众人齐心协力下,府门外堆积的材料便被一一搬进府中,整整齐齐码放好了,只待开启造纸筹备事宜。

正忙碌间,人群中走出几位身形硬朗、面容沧桑却透着几分干练的汉子,为首那位约摸五十来岁,头发已见斑白,满脸皱纹写满故事,他上前一步,冲着刘彦与诸葛亮拱手作揖,声音十分洪亮。

“刘大人、诸葛先生,俺们几个原是城中造纸工坊的工匠,虽说这年月工坊凋敝,可这造纸的手艺还在咱手上攥着呢!如今听闻学宫为纸发愁,咱哪能袖手旁观,特来毛遂自荐,愿为学宫造纸出份力!”

旁边几位老工匠纷纷点头,附和道:“是嘞,咱手艺虽说不上顶尖,可打浆、抄纸、烘干这些门道,熟得很呐,绝不含糊!”

刘彦与诸葛亮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

刘彦忙拱手回礼:“几位师傅来得太是时候,恰是雪中送炭呐,学宫造纸正缺诸位这般行家!”

话音刚落,又有一群年轻后生挤上前来,皆是附近百姓家的子弟,他们满脸热忱,眼中闪着憧憬之光。

一位浓眉大眼的小伙抱拳急切说道:“大人、先生,俺们虽没啥手艺,可有力气,一心想跟着学造纸术,往后也能为学宫添砖加瓦,求二位给个机会!”

众人七嘴八舌跟着请求,皆盼能投身此事。

刘彦笑着摆摆手,温和说道:“诸位乡亲,学宫造纸正需各方助力,老师傅们技艺精湛,自是骨干,年轻后生们有热忱,亦是后备力量。待工坊筹备妥帖,定安排大家各司其职,共助学宫纸张满仓!”

众人闻此,欢呼雀跃,现场气氛愈发火热。

刘彦与诸葛亮,领着满心热忱的众工匠以及一众跃跃欲试的青年,稳步踏入庭院。

庭院中,微风轻拂,诸葛亮神色专注,郑重地从袖间取出一本古朴书卷,其上详实记录着蔡侯造纸之术。

他双手递向众工匠,目光诚挚:“诸位师傅,此乃小子家中古籍,上记蔡侯造纸之术。诸位师傅,都是造纸的老工匠,只是不知这书,对于造纸可否能助一臂之力?”

工匠们忙双手接过,小心翼翼翻开,只见书页间,造纸步骤的图示精细入微,从原料处理起始,到打浆时的动作姿态、抄纸手法的展现,再至烘干环节的布局构造,细节满满,各角度皆有精妙刻画。

众人乍看便不禁出声赞叹,眼中满是钦佩。

为首那位约摸五十来岁、头发斑白的老工匠,双手微微颤抖着捧起书卷,目光牢牢钉在那精细图示上,嘴里不住念叨。

“瞧瞧这原料处理画得,以往咱在工坊,只凭经验估摸用料切剁,这儿却把每种料咋分拣、咋浸泡时长都标得明明白白,像那麻头,咋除杂去糙,图上一清二楚,真绝了!”

旁边一位面庞黝黑、身形精瘦的工匠,眼睛瞪得滚圆,手指顺着打浆图示比划,声音拔高了几分。

“这打浆的动作巧思妙啊!咱以前使蛮力,效率低还不均。看这图,手臂咋用力、工具咋搅和,角度力度都有讲究,按此做,纸浆定能细腻匀滑,妙哉妙哉!”

又有个工匠,眉头紧皱盯着抄纸那页,须臾舒展,满脸惊喜道:“抄纸最难控火候与手法,稍有差池纸就薄厚不一。这上头连咋舀浆、咋晃荡帘子都画得丝丝入扣,连水咋沥、纸咋揭,步骤全乎,跟着做,好纸不愁喽!”

其余工匠也纷纷点头,你一言我一语,满是感慨与赞叹,皆道这古籍珍贵无比,是造纸的“宝典”,有它指路,学宫造纸大业,曙光在望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