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抗战,一个普通战士的传奇故事 > 第136章 驻兵沿江村

“我们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马上准备撤离,后会有期!”,邱自强向章啸衡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章啸衡回礼,然后两人紧紧的握手,“后会有期!”,章啸衡说道!

当晚,邱自就带着剩下的战士,带着轻重伤员,撤到了螺蛳山。

经过两天的激战,200人的连队,只剩下40多人,其中还有轻伤10人,重伤5人。

马国荣亲自带队过来迎接,“邱老弟,你连独撑大局,功不可没阿!”

“团长,为团座分忧,是我们这些做下属的本分!”,邱自强回道。

“好,好!人人都像你这样,何愁倭寇不灭!”,马国荣笑道。

马说完国荣握住邱自强的,拉着他一起往回走,“邱老弟,我会向上峰汇报你连的战绩,为你们请功!”

“团长,真正有功的,是那些牺牲的战士!”,邱自强说道,想到有100多位战士永远埋骨在笔架山,心中百感交集。

“是啊,我们的战士才是英雄。可是,打仗总有牺牲,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狠狠的打击日本鬼子,为死去的兄弟报仇!” 马国荣很会做思想工作。

“大部队已经撤离,军部命令我们,天亮之前,撤到繁昌境内,以后就在繁昌铜陵一带,打击江面日本船只!”,马国荣说道。

军部给马国荣团的任务,还是在沿江一带行动,找到机会就击沉或者阻击日本船只,防止日本船只溯江而上,威胁到中华腹地。

现在已接近年末,天气逐渐转凉,长江进入枯水季节,江面变窄,更有利于袭击江面的船只。

马国荣带领部队当晚出发,经过一夜的急行军,进入繁昌境内,最后驻扎到灵山寺附近。

繁昌灵山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大都是那时的产物。灵山寺当是四百八十寺中之一。

唐代着名诗人杜牧曾游灵山寺,当时灵山寺已具相当规模,成为供人游览的江南名寺。

杜牧的《灵山寺》,对灵山寺的美景,进行了描绘。

“西岩一径不通樵,八十持筇未觉遥。龙在石潭闻夜雨,雁移沙渚见秋湖。经函露湿文多暗,香印风吹字半涓。应笑南来又东去,越山无路水迢迢。”

马国荣部队驻扎在距离灵山寺不到2公里的沿江村。马国荣治军有方,纪律严明,部队驻扎在村外,不打扰群众。

需要借用老百姓的工具,有借有还,损坏照价赔偿。需要采购物资,公买公卖,不侵害老百姓利益。

派出专人与百姓打交道,其余官兵,—律驻扎村外,不准擅自离开驻地。同时注重收集群众意见,及时改进。

马国荣的部队虽然不能像**的部队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如同鱼水,但是在国民党的部队中,马国荣部是一股清流,不被百姓厌恶。

沿江村顾名思义,离长江很近,和安庆的前江村一样,距离长江岸边只有几百米。

以前,马国荣部的任务是掩护炮兵,利用火炮对江面船只进行炮击,但是铜陵沦陷以后,炮兵担心身处险地,全军覆没,已经先行撤离。

现在,马国荣部只能通过布置水雷的方式,阻拦日军船只。

马国荣在江边安排了几个岗哨,观察长江上的船只来往情况,了解日本军舰、商船的行动轨迹,为炸毁日本鬼子船只做准备。

由于马国荣率领的部队以前跟水雷都没打过交道,不知道该如何制作,如何放置水中。

因此在马国荣与上级请示过后,上级安排海军布雷大队大队长林遵、队员郑天杰,指导马国荣团战士制作和布置水雷。

这个林遵大有来头。1905年8月,林遵出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一个海军世家。其父林朝曦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第二届鱼雷班,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

林遵还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正是受到祖辈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林遵从小就树立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对海军情有独钟。

他1924年入烟台海军学校学习,1929年考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93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宁海”舰、“海容”舰当枪炮员、航海官,不到半年,被调到福州马尾海校当队长。不久,林遵又调任“自强舰”副长。

1937年,**海军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殆尽,剩余海军便在长江实行分段封锁布雷,林遵任第五游击布雷大队少校大队长,在长江中游的贵池、铜陵、繁昌一带活动,于是便和马国荣部有了交集。

林遵个子不高,身材瘦弱,但是人很精神。来到马国荣团后,对马国荣团有那么多制造水雷的材料,大加赞赏。

特别是水雷管,这在当时可是十分紧缺的材料,连海军布雷大队都很缺乏。

为了加紧制作水雷,实施江面封锁,林遵将整个第五游击布雷大队都带到了马国荣团,与马国荣团驻扎在一起,同吃同住。

在制作水雷的同时,林遵还举办培训班,教授战士们如何在水面布置水雷,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斯有才和张宗兵也参加了培训班,他们的优势是水性好,这也是海军布雷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虽然布置水雷一般都是坐着船只去布,但是也不排除下水布雷的情况,所以布雷的人会游泳,是必要条件。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水雷的数量不断增加,斯有才、张宗兵通过学习,也掌握了在江面放置水雷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当然,再好的教学都不如进行一次实践的检验。这一天,林遵和马国荣商量,由布雷大队队员和马国荣团战士共同在江面布雷,初步计划是布下15具漂雷。

马国荣和村里渔民商量,征用了3条渔船,每条船上装5颗漂雷,除了划船的渔民,林遵带着斯有才和张宗兵上了一条渔船,郑天杰带着江闯和江华上了另一条渔船,另一个布雷大队队员则带着王定荣和一名战士上了第三条船。

斯有才和张宗兵在林遵的指导下,放下了5颗漂雷,很幸运,布雷不久,日军的一艘大型运输船和一艘汽艇撞到了雷上,均被炸沉。

听到轰隆隆的爆炸声,看着鬼子的船只沉没,战士们在岸上鼓掌叫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