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14章 还没进门就宠着?

红楼:我是贾琏 第114章 还没进门就宠着?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114章 还没进门就宠着?

第114章 还没进门就宠着?

一片雪花落在头上时,贾琏从思索中走出来,抬头看天,茫茫的一片。

本已经生出【皇帝逼急了就躺平摆烂】的心思,被这一场不讲道理的大雪吓了回去,狠狠的一个哆嗦后,想起了那句【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雪花落在颈窝里,还真的冷啊。赶紧上车,回家。

家中贴心的桂香已经让人把地暖烧上,这个时代的地暖,那是真叫奢侈,还容易中毒。

京城的冬天就是这样,又干又冷,贾琏下意识的想到,要不要手搓点甘油出来。

如果是普通人家,弄这东西大概是要被打死的,但是在贾家呢,属于常规操作,还有所谓【遮奢】之名。嗯,让人不禁想起贾母饭桌上的一道菜,原著里特意强调了做法。

有多好吃贾琏是没吃出来的,毕竟传统出师再怎么提鲜,都顶不住工业生产的谷氨酸钠。

贾琏更愿意吃一些简单加工后的饭食,比如炖出来的鸡汤,清蒸的鱼等等。

感觉到嘴唇的干燥,贾琏有点烦躁的扭动身子,又想起来皇帝的暗示。

一套眼花缭乱的操作下来,此前大周朝势力强大的晋商票号,以光速下跪。在京票号,接受皇家央行监督,随后拿到了成立京师晋商银行的许可证。赶在新的一年春节来临前,晋商银行挂牌营业,在京晋商票号,摇身一变成了晋商银行的办事处。

关于成立银行的话题,在刻意的引导下,成立银行被忽略,各地分行官督商办为中心。

大义灭亲是不存在的,这年代讲的是亲亲相隐。悄悄弄死是唯一的选择。

忍不住冒出一个念头,有没有一种可能,皇帝在提醒贾琏,贾家的虫豸们要看好啊!

旧话题刚过去,新话题又出现了,分行官督商办的话题迅速被新的话题热度盖过去之后,朝廷关于分行成立的事情,悄悄了在进行。刚成立的皇家央行负责监管,户部成立的工作小组与【民间商人】快速达成媾和,于羊城、金陵两地设分行试点,具体股份分配,不得而知。

这些人静悄悄的离开世界,没人会关心他们,甚至没有人愿意多看一眼。

看到报纸的贾琏人都麻了,这么会玩的么?

所以,今后钱庄要发行银票,必须要有相应的银两,并接受央行的监管。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你想发多少银票,印就是了。

改行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回之前发行的银票,更换统一的新格式银票。该银票最大的优势,实现了在京城、金陵、羊城三地正常流通。新银票由皇家银行统一印刷,格式上不再是白银多少两,而是银元XX元。

今年的茶楼酒肆之间,舆论的核心一直围绕着朝廷关于银行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话题。

一些岁数大的人纷纷表示,在京城活着,老了老了,看到新鲜事了。

上喻的内容就一个,民间钱庄过去出于官方的管理之外,只要有本钱就能开办钱庄,一些钱庄发行的银票只要民间认可即可流通,这种现象不能继续下去了。理由也很简单,万一民间的钱庄在滥发银票,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官员们在规则内打笔仗,带出来的一些列话题,通过张廷恩的关系,贾琏第一时间就能了解。只是苦了张贵,差不多每天上午,都要冒着雪来一趟送信。

下雪带来的好处,就是阁老家门口的人都散了。

上喻一出,《京师民生报》立刻跟上报道,强调的是银票存在的风险。你别拿信誉来说话,就说民间钱庄发行的银票,是否存在风险!朝廷方面的监管,是否有必要?

又一个冬天的早晨,城门刚打开的瞬间,一辆牛车便出了城门,车上都是冻僵的尸体,城外的乱葬岗上,又多了一些幽魂野鬼。

除了城门口的守卫,看着远去的车辙,缩着脖子幽幽叹息一声。

在一片争吵声中,皇家中央银行挂牌了,从皇帝的旨意中不难看出,这是一家直属于皇帝独立的机构。权利范围为督造银币,以及监管其他分行,本身并不经营商业。

哪里的举人聚会了,哪位举人出诗集了,现场都有哪些头牌娼伶到场等等。

就在有心人看到央行不过是個银币发行机构和分行管理机构,并不牵扯具体经营而松一口气的时候,一道上喻直接给原本稍稍沉寂一点的争议,再次加了一把火。只不过这次不在是什么官督商办了,而是和民间的钱庄有关。

往年这个时候,京城最集中的话题在来年的会试上,民间最关心的话题,都跟举子有关。

事情的发展之迅速,贾琏看的瞠目结舌,我仅仅是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在皇权的催促上,竟然如此快捷的诞生出了大周朝版本的金融体系。

有趣的是,钱庄需要监管这个事情,在大周朝竟然没有太大的阻力就实现了。

这要放在独立不久丑国十三州,银行家们那不得揭竿而起啊?

区区联邦,也敢管各州的事务?这联邦不要也罢!

这个时候不难看出,历朝历代,商人地位不高,被当猪养的待遇。

没有人敢站出来为商人说话,哪怕这个商人背后有强大的靠山。在明面上,一个站出来为钱庄说话的人都没有。上喻说的很清楚,钱庄发行的银票在民间流通,风险是一定存在的。

一旦钱庄倒闭,影响肯定不是钱庄一家,有多少人使用银票,就有多大面积的潜在风险。

等待会试的举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朝廷缺钱,要对钱庄下手收割。陛下的上喻,直接打在民间票号的七寸上,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这事情的影响巨大,民间钱庄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事先早有准备的央行,在各省设立的办事处紧急挂牌营业,给审核民间钱庄的营业,合格的发放营业执照。如果没拿到营业执照,等着关门吧。

庆幸的是上喻中有明确了时间和期限为两年,也就是说,两年的时间后,还没拿到营业执照的钱庄,那就是自寻死路了。因为这个时间限制,民间的金融商业行为,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市面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目睹了整个事情发展的贾琏,在家中只能是连连感慨,真的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

当自己将一些现代理念和存在的风险在与张廷恩的交流中提出后,承辉帝的大臣们,很认真严肃的考虑了进去,并且在执行的时候与权利完美配合,打了一场速度极快的战争。在所有人没有充分理解并且做出有效的反应前,央行和三地分行试点成立了,民间钱庄的监管体系也基本完成了草创。

这主要得益于官方到民间对商人骨子里的不信任。传统道德体系对于不事生产的商人,素来是不信任的,认为他们是奸猾的代名词,无商不奸。

所以在民间的商人,不管是不是诚信的商人,都要挂一个童叟无欺的招牌,失去了信誉,在大周朝这片土壤上,真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别人从整个事件中看到了什么,贾琏不关心,他只关心自己看到的事实。

皇权真是太强大了,大到了没有上限的程度,想想就觉得骨头里发凉。

皇家集权的时代,坐在皇位上的那位的个人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

一个朝代的兴衰周期,往往是由某皇帝在位期间的作为决定了周期长短。

后世史学家人为明朝实亡于万历,本质上是说明朝因为万历而加速了灭亡的周期。

事情办成了,新一年的春节临近,承辉帝论功行赏。户部尚书张廷恩加文华殿大学士,这是朝中的事情,后宫里的元春,晋封为妃,也称元妃。

具体到贾琏个人头上,没有爵位上的具体好处,裘世安来荣国府宣旨的时候,荣宁二府喜气洋洋的大开中门迎接。

两府男丁中,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贾珠、贾宝玉、贾蓉到场,其他人没资格。

裘世安面无表情的等贾府摆好香案后,一本正经的宣读旨意。

明面上的旨意内容,贾元春贤良淑德,在宫里表现出色,晋封为妃,贾家教育的很好,赏赐若干财物。具体的爵位赏赐,一个没有,散官也是一个没有。原本怀着美好愿景的二房众人,全都落了个空欢喜。

宣旨之后的裘世安没立刻就走,面无表情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冲贾琏道:“陛下有口谕,贾琏单独留下听旨,余者回避。”

荣禧堂内众人立刻退避,具体到个人的心态不得而知,出来等待的时候,贾赦的下巴一直没有恢复正常的角度,没有四十五度角看天那么夸张,但三十度肯定是只多不少。二房的贾政面无表情,贾珠低头时,下巴顶到了肋骨上,本就苍白的脸上,血色全无。

贾蓉这厮激动的东张西望,连他老子警告的眼神都给忽略了。年幼的贾宝玉,敏感的意识到气氛不对,喊了一句“我去找老祖宗说话”跑了。

贾母这边,看着一脸【与我无关别在意我】的邢夫人,再看看表情刻板的王夫人,还有眼神复杂的李纨,心里暗暗叹息。余光瞥一眼眼神流转的尤氏,这位在悄悄的看热闹呢。

贾母心头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等贾琏的媳妇进门,该不该让大房搬回来呢?以她对大儿子的了解,大概是不愿意回来,在东跨院自成一体多自在呢?

此事之后,说什么都要让贾琏搬回来住,不能再住东跨院了,不合适了。

早先贾母让贾琏搬回来,贾琏没行动,贾母也就算了,现在真不能等了,再等下去又要闹笑话了。尽管京城了荣国府的笑话已经不少了,这一次真不一样。

以前别人最多笑话一下荣国府当家男丁不成器,一个直接摆烂,一个多次放弃外放机会,安心在京做快活官无所作为。如今呢?贾琏还住东跨院,一准有人传贾母老眼昏花。

荣禧堂内,裘世安笑容满面的对贾琏道:“上喻!”

贾琏要做大礼参拜,裘世安伸手拦着:“圣人说了,就是两句家常话,不必大礼。”

贾琏坚持大礼完毕,裘世安也没有强拦着,只是笑道:“别跪着了,起来听旨。”

等贾琏站起了,裘世安继续:“圣人问你,来年会试可有把握一甲?”

贾琏一听这问题,顿时眼珠子一阵乱转,感情在这里论功行赏呢?

回头即便贾琏的试卷落选了,皇帝也能强行从落卷中找出来是吧?

【您是懂怎么当皇帝的!】心里一阵感慨之后,贾琏不敢让裘世安等太久,赶紧回答。

“臣出生以来,锦衣玉食,皆祖荫所致。会试乃国家抡才大典,臣必全力以赴,不敢奢求一甲,能中便是侥天之幸。”

裘世安似笑非笑的看看贾琏,没再说话,转身走人。贾琏赶紧跟上相送,一直送到门口才停下。临上轿子前,裘世安才回头笑道:“留步!”并指着身边一个小内侍道:“他叫小贵子,富贵的贵,记住他的样子。”

贾琏没想到这么明目张胆,但还是很认真的表示:“多谢公公关照!”

裘世安笑眯眯的说话:“都是为圣人办事的,别见外了。”

回到荣禧堂时,众人已经散了,只有贾母在堂。

贾琏不知究竟,上前拜见,贾母直接免礼。贾琏这次没坚持,笑嘻嘻道:“谢祖母爱护。”

贾母百感交集,抬手点了点道:“你啊!回头让人收一下西边的几个院子,会试之后搬过去住吧。”贾琏听了没有立刻拒绝,而是低头沉思一番才道:“祖母,此事孙儿以为,应让人去王家说一声,如何布置,风儿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贾母听了顿时微微一怔,好一阵才表情复杂的问话:“你啊,还没进门就这么宠着?”

贾琏无所谓的笑了笑:“明媒正娶的媳妇,该宠还是要宠的。我寻思风儿大家闺秀,应是知书达理,管家的好手。”

贾母一听这话,立刻笑道:“这你不用担心,风儿进门之后,管家的事情祖母盯着交接。”

贾琏得寸进尺:“公中库房的钥匙谁管?”

贾母意味深长的看着贾琏,露出笑容:“自然是风儿说了算,难办的事情自然有商有量。”

贾琏微微一笑,长揖道:“谢祖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