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34章 贾琏见制台

红楼:我是贾琏 第134章 贾琏见制台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134章 贾琏见制台

第134章 贾琏见制台

两江总督行辕,韩宗与师爷正在谈论眼下的朝局。

韩宗科举出身,本不是很看的上贾琏这个勋贵子弟,陛下还是齐王的时候,韩宗是陛下的老师,陛下登基之后,他没能入阁。这里头有当初方白衣势力过大的因素,也有两江税收对于朝廷太过重要的缘故,更有陛下个人对韩宗的个人看法。

“陛下用张、李二臣,行事操切了!”私下里韩宗还将自己当做皇帝的老师,说话直白。

“东翁两任两江,此陛下倚为心腹之故也。”师爷是身边老人了,知道这位东家对于没能入阁是有怨气的,所以只能挑好听的说。韩宗此人能力是有的,却因自负而不为陛下所喜,也就是他为潜邸旧臣,得以官至总督。

两江总督连任这种事情,最早要追溯到太祖时期,不过那会北方战事频繁,两江肩负大军消耗之重任,才有总督连任的先例。太上皇登基之后,再无连任之例。到承辉帝这里,又让韩宗两任两江总督,师爷不得不提醒一下韩宗,该想一想缘由了。

自负的人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韩宗也是如此,师爷好心的提醒入耳,给他一种略微刺耳之感,忍不住抱怨:“昔日太祖虽起于湖广,自女真之手夺回金陵为根基,虎踞龙盘,方有龙气大成之势。四王八公,半数出于两江,还有甄家。两江清欠不可急切!”

师爷听了笑而不语,心里吐槽:你那是不可急切么?你是根本不管不问。

作为亲信之人,师爷也只能想方设法的为韩宗谋划,毕竟一身的前途,都在韩宗身上。

实在不行,就谋一个县令干一干吧,举人的功名是差了点,不是有靠山么?韩宗六十岁了,这個年代的人,还能干多少年,真不好说。

“东翁,陛下重托,清欠一事,应提上日程。”师爷再次劝说。

在场官员的年龄都不小了,贾琏属于年轻过分的那款。原则上地方官不得擅离职守,也不得越级拜见上官,架不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场这些官员,总能找到一些理由来金陵,他们的上级也都是睁一眼闭一眼,根本管不过来,也不愿意管。

韩宗不想谈,师爷也只好作罢,正要结束这场谈话,门口管家进来通报:“新科状元贾琏,亲自送来拜帖,老爷要不要给个回话,定个登门的日子?”

韩宗听了微微皱眉,叹息道:“我知道了!”

理由很简单,看看在门房处等着接见的十几个地方官员就知道了。区区新科进士,即便是状元那又如何?更何况,林如海有交代,韩宗出身潜邸,为人自负,素来看不起勋贵出身,昔日林如海到任扬州,登门拜见时闹的不是很愉快。

“在门房等着回话呢?”管家如实回答,韩宗想了想:“请他过来吧,总要见一见的。”

韩宗听了浑不在意的摇头冷笑:“贾家一门双公,这一代在京师的名声可不好。东府贾敬行事荒诞,打着在玄真观修炼的旗号,干的全是丑事。西府老太太偏心,逼着大儿子在东边砌内墙,又开了个大门。贾琏出身大房,状元出身,京城老太太眼皮底下不好做的事情,到了金陵还有啥可顾忌的?”

师爷这才狠狠的松了一口气,韩宗这次还算靠谱,接下来很关键。

端着帝师的架子,林如海屁股都没坐热,就被端茶送客了,你说他心里怎么想?

多亏在任期间,韩宗虽不能做到清欠两江税金,却也做到了任内不再增加欠税。不然这两江总督的位子,还真不好说能不能坐稳。

师爷看过贾琏殿试的文章,觉得这年轻人见识手段都是有的,差的无非就是经验。这样的人,陛下点位状元的目的其实很明确,是要大用的。如果韩宗与贾琏闹了不愉快,贾琏回京之后,嘴巴歪了歪,都不要对承辉帝讲,在张廷恩那里说两句,韩宗的阁臣之路难也!

师爷心想,如果韩宗这次能听劝,他就继续在总督府做幕宾,如果不听劝,那就提前启动谋一个知县的差事,四十多的人了,总不能真的考到五十岁吧?

有一件事情很有趣,从两江总督到入阁,距离还有两步,一步是官拜礼、礼、户、兵四个尚书之一,下一步就是入阁了。纵观大周朝历任两江总督,自太上皇之后,所有两江总督出身者,都倒在了尚书这一步上头,不是个人出问题了,就是身体出问题了,仿佛有魔咒!

从品级看,总督到尚书是平调,这一步算是过渡,但是真正能迈过这一步的人,少之又少。截止目前,成功率最高的总督为直隶总督,湖广次之,两广第三。

“总得师出有名吧?仅仅是钱财上的事情,应该说不过去。权贵之家的管事,哪有干净的?如今以些许钱财之事处置冷子兴,恐招虐待家中下人之非议。说起来,贾琏乃陛下钦点的状元,与东翁算是自己人,此人必定会来拜见东翁,届时不妨提醒一句。”师爷知道韩宗的性子,所以要提前招呼一声,免得到时候贾琏受冷遇记恨韩宗。

两者相加,贾琏觉得祭祖事了,也许能见到韩宗,坐一分钟就算很给面子了。

韩宗觉得自己还年轻,方白衣五十五岁入阁,干了快二十年的阁臣呢,他才到哪?

眼看朝局也好,个人也罢,韩宗那边都没法深入谈下去,师爷只好转移话题:“今科状元贾琏昨日抵达金陵,在码头就拿贾家在金陵的采买管事冷子兴开刀。”

倒台首辅方白衣是个特例,以巡抚之职跳过总督直上六部尚书之一,可见昔日圣眷。

门房等候的贾琏本以为,今天送个拜帖,得个回信,过几日再来拜见。

师爷听了立刻开口提醒:“东翁!”韩宗知道他的心思,摆摆手,回头问管家:“人呢?”

韩宗稍稍沉默了一下:“回头拟一个文,下发江南江北巡抚,就这样吧。”

很明显,韩宗对清欠根本不上心,太得罪人了。两江文化荟萃,每科进士占比近一成,年数长了,在朝为官者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不要提那么多权贵在京。金陵王家的王子腾,如今还在太尉的位子上呢,稍稍有点举动,“民怨沸腾”的罪名就砸脑袋上了。

“我与林如海关系不佳,少有来往,贾琏来时在扬州呆了十天之久,怕是未必能看做自己人啊。”韩宗如此回答,师爷不禁暗暗叫苦。林如海的事情,还能怪人家?当初两人一个到金陵,一个到扬州,林如海前脚上任,后脚就到金陵拜见,你连个饭都没留。

等管家出去了,师爷又低声提醒:“京师有信,张廷恩与贾琏情若父子。”

比如韩宗寿辰,韩宗纳妾,探望生病的韩宗(有脚气)。

大周官场上就是这样,上官不会去拦着别人追求进步,除非这个下属惦记自己的位子。

贾琏进门之后,作为后进,主动朝众人行礼道:“贾琏见过各位前辈!”

众人纷纷回礼,只是程度各有不同,有人起身抱手平礼,有人坐着抱手回礼,还有的只是微微欠身点头,就算是回礼了。

贾琏并不在意,安静的坐回廊上等着。

不曾想到的是,前后不过一炷香的时间,管家过来了,众人纷纷起身套近乎时,管家径直来到贾琏面前:“状元公,老爷有请。”

在众人羡慕嫉妒恨的眼神中,贾琏被领了进去。不少官员眼神闪烁,有所思!

“后学末进贾琏,见过制台大人!”贾琏进门之后,依着大周官场的礼数九十度长揖。

大周太祖没学朱元璋那套,官员之间差四级见面要下跪。三品以上官员面君不跪,可谓给足了官员面子。本朝太祖曾言:肢体上的下跪,不等于内心的臣服。形式很重要,但不是任何场合都很重要。

太祖有圣祖之名,可见在文人之中的美誉。

太祖的礼节制度是一套,私下里的官员拜见上官的举动又是一套,为了升官没节操的官员多了,韩宗见过不少官员见面就跪拜,也习惯了下面的官员这一套,心里还挺喜欢的。

没曾想贾琏一个新科进士,即便是状元出身,也就是个正六品的官,见了制台大人,竟然不跪,韩宗第一印象很不好,年轻人不要太狂啊。

贾琏九十度作揖等了差不多十秒,韩宗才淡淡道:“免礼,看座!”

说实话,贾琏心里很不爽,你谁啊,架子这么大的么?一般情况,三个呼吸之间,就该说免礼了,你这都十息了。再不爽,贾琏也都忍了,顶多是脸上笑容收起来了。

贾琏既然忍了,那就只能继续忍下去,坐的时候只有半个屁股,保证随时能站起来。【多亏长期练太极,不然这马步扎的时间长了,腿受不了。】

“听说状元郎昨日抵达下关码头便拿家中管事立威,需知昔日代善公以善待下人闻名!”

韩宗很不客气,直接拿贾代善说事情。

贾琏听到他提及贾代善,不得不刚坐下有站起来,以示对祖父的尊敬。

“制台大人容禀,冷子兴为贾府金陵采买管事,在外打着贾家旗号办事,倒也无可指摘。然其口不择言,为彰显自身,对外泄露后宅女眷名讳,故而贾琏不能容之,为全贾府后宅清誉,故而以财货之事处置。”贾琏表情严肃的说明之后,韩宗愣住了,回头看看师爷。

【还有这事?我不造啊!】

师爷在侧也是心里震惊,这事情他也不知道,如果真如贾琏所言,那冷子兴该死。

“哦,还有此事?你如何得知?”韩宗不是不信,而是觉得面子掉了。

“琏在扬州坊间得知,冷子兴于扬州采办期间,对外人吹嘘贾王史薛四家如何如何,更有甚者,提及四家内眷之名。”贾琏给了个看似明确的解释,暗示有林如海不满的意思。实际情况是贾琏从原著中得知,故而要名正言顺的收拾冷子兴,真不是对着二房去的。

古代内眷的名字,别说贾家这种权贵,即便是一般的乡绅,闺中女子的名字都不可外传。

传出去就是清誉有损,管家的夫人就得被一个治家不严的名声。

从这个角度出发,韩宗真是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原本想敲打一下贾琏,让他在金陵期间老实点,别搞出什么事情来,现在……。

师爷眼看韩宗词穷,赶紧接过话:“状元公所言如属实,冷子兴死有余辜。”

贾琏脸色微微好看一些,面露苦笑:“家丑不可外扬,此人乃二房婶婶旗下管事之婿,琏虽为长房嫡子,却需给二房婶婶三分面子,人拿下了,回头押送京师,由二房处置。”

韩宗挺尴尬的,提了个话头,却被人义正词严的怼回来。关键吧,逼着人家说了内幕,这放在哪都不太厚道,你是总督又如何?贾琏以状元之尊,身背一门双公的贾家,被逼着当面说家丑,没有回一句“此贾府家事”,就算是很给韩宗面子了。

实际情况是贾琏故意说出来的,就是想借此堵韩宗的嘴。真相要是传出去,那就是韩宗的锅。到时候,贾琏做了点出格的事情,别人也不会怪贾琏,只会觉得韩宗狗拿耗子。

放在现代嘛,就是太平洋那么宽,伱也要管一管的意思。真当自己是美-帝?

尽管有师爷缓颊,韩宗还是没法继续了,板着脸端起茶杯:“喝茶!”

贾琏立刻起身:“制台公事繁忙,贾琏告退。”

韩宗脸上总算有点微笑:“师爷替我送客!”这是强行挽尊之举。

总的来说,韩宗本打算给贾琏上点强度,让年轻人长点记性,没曾想发力点就是错的。

这一个回合,不熟悉敌情的韩宗,勉强打个平手,还是因为他官职的缘故。

如果真相没有传出去,就是一个故事,真相传出去了,就是事故。

出了行辕侧门,贾琏没着急走,谢过管家后,回头看看行辕大门,感慨颇多。

这位总督大人很有意思,不给林如海面子,却很给甄家面子。

甄家是个啥情况,韩宗能不知道么?肯定是知道跟脚的,知道还那么做,就很有意思。

也许,韩制台最初的想法,大概就是两江任上平稳度过,然后回京出任尚书。

这个观点是张廷恩说的,贾琏觉得很有道理。毕竟韩宗是潜邸老人,不一样的。

说起来都是皇帝信任的人,搞成这样真是出乎贾琏的预料,本以为总督大人能立刻见面,算是给一个自己人的面子,没想到进门之后,劈头盖脸的就是一串连招。

这是从自己来的呢,还是冲张廷恩去的?

仔细一琢磨,李清为青云之首,够资格与梁道远争一争心学一脉领袖的人物,他入阁能接受,张廷恩入阁,韩宗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这黑锅背的有点冤枉啊,贾琏只能默默的叹息。

回到贾府,没想到薛蟠又来了,这次是来送信的。

贾琏心情不好,干脆利落的冷眼以对:“身为紫薇舍人唯一合法继承人,整天在外面发疯,心思还是要花在学习如何继承并维持薛家家业上头,今后再听到你在外面胡作非为的消息,我定叫你知道,啥叫关小黑屋。”

初次见面就被绑起来的薛蟠,看见贾琏真就是老鼠见猫,瑟瑟发抖。

但怎么说呢?薛蟠又觉得吧,这个表哥好威风啊,能抱他的大腿,一定很刺激!

真就是又害怕,又很想接近的感觉。

也没说让个座,贾琏便展开信看了起来,见字迹娟秀有余而力度不足,便知出自谁手。

“贾王史薛,四家一体,姨妈所求,琏自当尽力。回去告诉姨妈,我回去的时候,派一个绝对可信的人跟着回去,听我安排即可。”贾琏很干脆的表示愿意帮忙。

薛蟠听了顿时喜上眉梢,他只是被惯坏的孩子,智商还是在线的。

“母亲说了,花费多少银子都是值得的。”薛蟠一张嘴,贾琏就知道高看着货了。

“闭嘴,以后说话,别把银子挂在嘴边。好像除了了银子,你就没别的事情可炫耀似的。今天给你上第一课,记住了,不想被人当肥猪宰杀,就别到处以暴发户的嘴脸示人。即便是薛家的至亲,也不要显得家中银子很多,花不完。你有花不完的银子,别人就有替你花银子的心思。你不让别人花,别人就会想法子逼着你掏银子。有个皇商的身份,别人还能忌惮三分,没了这身份,薛家就是别人眼中养肥的年猪,听明白了么?”

薛蟠听的连连点头,贾琏的语气太过严厉,薛蟠吓着了,也记住了。

见状,贾琏挥手道:“滚蛋吧,最近没要紧事别过来,在家好好学着怎么看的懂账本,免得下面的人黑了你家的银子,你从账上看不出半点端倪。书是一定要读的,不读书,心眼瞎!心眼瞎,下人就会起歪心思,外人更是要动歪念头。”

薛蟠再次连滚带爬的要走,到门口突然站住:“琏表哥,冷子兴的事情,母亲让我问问。”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