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38章 贾府出事

红楼:我是贾琏 第138章 贾府出事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138章 贾府出事

第138章 贾府出事

贾琏要是言之凿凿的说点啥,贾敏未必全信,现在说的含含糊糊的,反倒全信了。毕竟是亲侄子,还出手用偏方治好老毛病。

至于为何不对林如海说,那不是明摆着的么,林如海与贾雨村关系匪浅,贾琏去说那就等于是挑拨。最重要的,贾琏头一次见贾雨村,怎么好对林如海胡说八道?

林如海酒醒之后,见贾敏一脸不悦的在侧伺候着,顿时一脸汗颜:“哎呀,对不住夫人,没控制好酒量,劳夫人担忧了。”

“不是不让你喝酒,实在是喝多了伤身子。”贾敏温言软语的,加深了林如海的愧疚。

说起来林如海不是没有别的女人,唯独贾敏给他生儿育女,儿子早夭的事情,虽然查无实据,但林如海还是把有嫌疑的人都处理了。重新整顿林府内外之后,夫妻二人的身体快速好转,连黛玉的身体都见好。

“说起来,还要多谢琏哥儿。”林如海主动转移话题,贾敏果然顺着他的话说:“这是自然,你啊,还是习惯把人往好处想。某些事情,比不得琏儿,生死关头走过一遭的人。”

“哦,还有此事?”林如海起了八卦之心,贾敏也没藏着掖着,把贾琏与异人的关系说完,最后又补一句,若不是异人出手,指望请来大夫,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一个方子,稍作增减,外行根本看不出来。”林如海想起这句话,不禁说了出来。

“琏儿还说了一个事情,……。”贾敏将贾琏关于贾雨村的看法说了出来后,林如海也不得不重视。毕竟贾琏给林家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向好变化,他的看法当然不能怠慢。

“如此说来,倒也有几分道理。贾雨村入林家为西席之前,你的身子还算好的。”

林如海这么一说,贾敏也开始自由心证了,这东西不要证据的,很快在脑海里完成了逻辑闭环:“琏儿说看不清,许是贾雨村带来的霉运?”

“贾王史薛,史家已然没落,薛家只是有钱。我没有起来之前,只能靠王太尉一人撑着局面。太上皇年龄大了,一个不小心没准就……。此番回京,如有机会面见王太尉,我一定痛陈利害。陛下手握大义名分,客观上已经占据了上风,私下里的伎俩,翻不起大浪。”

林如海点点头:“说是肯定要说的!”贾敏迫不及待:“我这就去叫他。”

林如海有点躺不住了,起身背手来回走动,好一阵才道:“此事,需稳妥起见。”

贾琏笑了笑,他没法说我看过原著,也不能拿异人说忽悠,林如海不是贾敏,读书人还是讲子不语怪力乱神。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今后贾府必须是我说话算数。为了贾府的长久富贵,即便是有不忍言之事,该做的还是要做。”贾琏把话说的极为明白了,谁拦着我,谁就是去死。

“如此也好,给你二叔的信了,我就不提贾雨村的事情,全权托付给琏儿处置。”

既然是盟友了,贾琏当然要摆明立场,他就是看好当今陛下。

两刻之后,林如海在书房里见到了贾琏,见面之后很干脆的表示:“两位圣人之争,你以为如何?”贾琏也干脆:“当今只要稳住财政不坏,就是必胜的局面。”

贾琏当然要反驳这种观点,贾家后来败家,很大的可能性,就是这些旧有关系纠葛的产物,更有贾家人贪财的因素。

“此事,不要对你姑母说,更不可对外人说。”林如海话虽如此,实际上已经等于同意了贾琏的观点。很快林如海转移话题:“贾雨村之事,你可有定见?”

贾敏道:“不用写信了,正好我寻思身体好了许多,带着玉儿回京看望母亲,顺便在娘家住上一阵,还能赶上琏儿的婚事。贾雨村可以跟着一道上京,琏儿气运足,能震的住。”

“眼下扬州这边不安生,盐丁那边还需一些日子才能整顿完毕,搞不好还要拉开阵仗对峙一阵。有句话琏儿说的在理,有的人但凡能不讲道理,就一定不会讲道理,所以要用他们听的懂话讲道理。眼下朝廷的格局,为夫没有摇摆的余地。”

“姑父友爱同窗之谊,不可受损。回头见了王太尉,我提一句,往西北打发就是。”贾琏看似随意的回答,好像不放在心上,实则心里在做判断,王家人已经够狂了,加一个金陵知府贾雨村,今后王家人在金陵不得翻天啊。

“只是这样么?”林如海还是不肯轻易表态。

林如海顿时面露感激之色,不愧是贤内助,关键时刻就是向着自己,让贾琏用气运来压贾雨村的霉运,这办法也就是贾敏才能想的到了。殊不知,这个话是贾琏提前交代的,不然贾敏怎么会干这個事情,贾琏是娘家唯一能撑起门面的年轻人。

贾琏听了点头接下这个差事,尽管贾雨村很遭人狠,但这话怎么说呢?刚出来做官的时候,贾雨村也是个正直的官员啊。接触之后,贾琏看的清楚,贾雨村是个非常老练的官僚。

贾敏冷笑问:“怎么个稳妥法?”林如海道:“我与他为同年,如不能善待,其他人会怎么看我?只是给舅老爷的信,我得改一改。”

贾敏不是蠢妇,自然听的明白,于是问一句:“要不要与琏儿说说?”

林如海当然也知道承辉帝的年龄优势,问题是他经历的更多,态度谨慎的提醒一句:“贾王史薛四家,与太上皇的纠葛更深一些,贾家两任京营节度,都是太上皇当政期间。”

呃……。林如海一听这话,忍不住也信了三分。不然解释不清楚,为何贾雨村为西席后,贾敏的身体急剧恶化呢?这事情或许是有外因,但运气这东西,你怎么讲呢?

林如海听的瞳孔微微收缩,他知道贾琏是个狠人,只是不知道能很成这样。

这个人留着,或者推荐给张廷恩做一把刀,那真是很好用的。

且先看看吧,先丢到西北去勘磨几年。

林如海说了贾敏要回京的事情,贾琏自然是无不可,炎症这个东西,好了就是好了。运河不是大海,一路坐船旅行,不会太辛苦,自然问题不大。

贾敏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进京,林如海带着贾琏找到贾雨村,三人这次不喝酒了,改喝茶。说起进京谋求起复的事情,贾琏当仁不让的揽下来:“雨村兄勿多虑,此番跟着进京便是,家师张阁老主持户部,正需老练精干之人。”

贾雨村听了顿时面露喜色,强行压着才没有露出来,脸上的笑容带上点讨好:“如此,贾某人多谢小公爷了。”

贾琏自然要引诱一番:“雨村兄久不在朝,不知当今好事功,家师能入阁,靠的就是为当今办事。还有那李如水,也是如此。在下于家师府上,几次遇见白龙鱼服,因不认得,闹出了不小的笑话,说了一些狂言妄语。当今待臣下仁厚,不以为忤,竟取为状元。琏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贾琏说着话,还朝北方抱手虚拜致意。

这一番话,自然是极有说服力的,殿试的文章贾雨村也看了,很精彩,从传统文人的角度看,贾琏那篇殿试的文章的前半部分,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伱瞎说什么大实话?后半部分,贾雨村认可言之有物,不像其他考生,只是从古书中找一些空话填进去。

林如海也感慨道:“不知道的,还以为琏儿的文章是个经年老吏所作。”

贾雨村点头表示认可,没有多年的基层打磨,不可能看清楚这个社会的底层本质。

贾琏心道【这些道理,我中学就开始学了。】(PS:70后初中要学政治经济学的。)

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只要掌握了,套进任何一个时代,都不难分析出相应的阶-层。

当人类社会以国家的面貌出现后,治理成本就是绕不过的问题。

所谓的降雨量四百毫升线,限制了农耕文明向北扩张的说法。也是个成本问题。

乡贤治理地方的形态,那也是为了节省成本。因为朝廷无法供养那么多官员。

从制度角度看,诞生的那一刻未必是最佳的,但一定是最适合当时情况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能一点一点的改良,大概是能慢慢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

皇权时代所谓的改良往往造成的后果就是加剧社会撕裂,激化矛盾冲突。

因人成事,也因人废事。

这些话贾琏不会说,说出来也没人给他点赞。贾琏考虑的就是自己这一生,没想太远。

发展生产力这种事情,一个人玩不转的。还有就是新技术,真未必能推广开的。

别说人力成本极低的大周,即便人力不足的不做人的带英,也发生过大规模砸机器的事。要知道,那可是重视商业的带英。大周朝这种农耕为主的国家,想什么呢?信不信你前脚造出飞梭 蒸汽机,后脚江南织户就能团结起来,砸了你家的场子。

朝廷可以容忍列强开着战舰打开门户倾销工业品,你一个本地人也敢这么做?

在扬州呆了三日,贾琏携贾敏、黛玉一道登船北上,母女二人也没太夸张,学贾琏一样,只各自带了一个丫鬟。

来的时候要赶路,回去的时候自然不用了,贾琏走的不紧不慢的,生怕累着贾敏和黛玉。贾雨村在另外一条船上,想找贾琏说话,都得等靠岸过夜时。

这一路上,贾雨村没少套近乎,也能感受到贾琏对他带着点隔阂,这是很正常的。

贾琏每日陪着贾敏和黛玉说话,亲近感日益倍增。

沿着运河走了快一个月,总算是看到了通州码头,贾敏没来由的提一句:“二哥家里的宝玉如何?”这一路上贾敏都没提过宝玉,贾琏也没主动提。现在突然来一句,贾琏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想了想,还是点头表示:“还小!看以后吧!”

有观人之术的贾琏这么讲,贾敏心里有一点点初步认知。

贾琏刻意的提醒一句:“回头表妹要当心点,宝玉喜欢吃胭脂,还是抹上的胭脂。”

胭脂能往哪抹啊?无非就是脸上和嘴唇,贾敏听了顿时脸色一沉,交代黛玉一句:“回头宝玉要是不守礼,你躲着他一点,要是反复纠缠,告诉娘。”

黛玉懵懂之间的点点头,看了一眼贾琏,心道【琏二哥总不会害我。】

通州码头上,翘首盼望的人是赖大,不等贾琏站稳了,赖大已经上前九十度鞠躬抱手:“小的见过二爷,老祖宗可算是把您给盼回来了。”

贾琏没跟他多话的意思,转头道:“我给家中的信没收到,还是没人告诉你,姑母和表妹回娘家?”赖大不敢顶嘴,连声道:“冤枉,自然是收到信了,只是家中出了事情。小的一时着急失礼,这就去给姑奶奶行礼赔罪。”

站在船头的贾敏因为风大,没听清两人说话,只是见赖大这个刁奴在赔罪的样子。

贾琏没搭理赖大,回头伸手先扶着黛玉下来,再扶着贾敏下来,然后才让开身子,让赖大上前见礼说话。

“姑奶奶,马车颠簸,小的准备了轿子。”赖大前面弓着腰开路,来到一定四人轿子跟前。轿子用多少人,那也是有讲究的,这里不细说。

贾琏见了淡淡道:“姑母和表妹坐我的马车,我骑马即可。”

赖大不敢反对,赶紧去准备。贾敏倒是很好奇的问:“你不喜欢他?”

贾琏只是淡淡道:“家里的下人们见了他,也要尊一声赖大爷。”

言下之意,我才是二爷啊。

贾敏听了微微一笑,没再说话,这点小事还不是看贾琏的心情,随手就处置了。

贾敏上了贾琏垫子加厚过的马车,贾琏上马随行,一干人等乘车在后,赖大总算是有机会在贾琏跟前说话了:“二爷,家中出了点事情,小的需让二爷提前知晓。”

贾琏面无表情出反问:“出什么事情了?说,别绕弯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