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6章 竟然是个天才

红楼:我是贾琏 第16章 竟然是个天才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16章 竟然是个天才

第16章 竟然是个天才

双手按着桌子,贾琏站了起来,不假思索的回答:“用眼睛看!”

张廷恩……。

所有同学……。

现场一阵寂静时,觉得抓住机会的郭松拍案而起:“贾琏,此课堂也,尔敢不敬先生。”

贾琏听到这话,一点都不慌张,反而笑眯眯的不说话,看都没看郭松,而是看着讲台。

张廷恩心道,郭松还是嫩了点,这扣帽子的手段太过简单了。

“郭松,下次说话记得先举手,坐下吧。”张廷恩也没去找郭松麻烦,所谓的不敬,其实郭松的举动才算不敬。转头对着贾琏,张廷恩继续问:“你都用眼睛看出啥来了?”

呃,老师居然顺藤摸瓜?贾琏颇为意外,觉得这老师挺有意思的。我都差不多是明示,你难道不懂我的意思?人前显圣这种勾当,留给被人去做不好么?

既然被提问了,回答是必须的,贾琏很快有了应对:“回先生,字面意思自然是能看懂的,微言大义在哪没看见,这边坐在课堂上学么?”

这话还是引起了诸多共鸣的,不懂才要来学嘛。

张廷恩没有追究贾琏的意思,抬手示意他落座,继续上课:“今天先讲《左转》……。”

上课的时候老师不板书是一怎样的感觉?贾琏深刻的感受到了,好在早有准备,一个小本本,一支削尖脱脂过的鹅毛笔,特意嵌在木柄上。蘸墨,抄写,手上不停。

好在张廷恩讲的并不快,为方便理解,往往还略有停顿。

一堂课半个时辰下来,张廷恩口干舌燥的站起道:“休息一刻。”说着起身去喝水方便,贾琏在下面被身边的同学盯上了,一概之前避之不及的态度,凑近了低声说话:“在下陆原,见过贾兄。”说话的时候,眼神一直在贾琏面前的笔记上溜达。

贾琏见状不禁暗暗好笑,把课堂笔记递给他:“看吧。”

陆原是个胖子,笑起来能大大降低人的戒备心。此刻更是笑的眼睛成一条缝,接过连连谢道:“多谢,多谢!”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陆原脸都绿了,这上面写的都是啥啊?

现代贾琏年轻的时候,速记还是一门颇受青睐的技能。笔记上一些难写的字,贾琏都用特殊符号不说,还有大量的简体字,还是横着记录的。

陆原根本看不懂啊!

“这……。”讪笑着,陆原把笔记本送回来,贾琏接过道:“还未整理过,待我整理过了,陆兄再拿去抄一份便是。”

陆原听了大喜道:“多谢贾兄。”

两人的交流引起了另一侧的同学,他也凑过来抱手说话:“在下张国柱,贾兄有礼了。”

贾琏很愿意跟同学搞好关系,前提是不戴有色眼镜,这俩的表现目前看着还行,贾琏自然以礼相待:“有礼了,张兄。”仔细想想,之前都没有主动自我介绍呢。

上午三堂课,都是张廷恩在讲春秋,贾琏感觉受益匪浅,张廷恩确实学问很深。

上课不用教案,课本也没带,就这么不停讲,这一手确实把大家都镇住了,唯独贾琏没觉得有啥了不起的,有了外挂,背书对于贾琏而言没难度。

中午大家都往食堂跑,贾琏背着手往校门走,小安和桂香在门口站着。

不过一个上午没见着,桂香就一脸担心的嘘寒问暖,什么暖婆子忘记带了之类的话不停。

贾琏很有耐心的听她絮叨了差不多两分钟才笑道:“再不吃饭菜要冷。”

桂香赶紧停下,让贾琏上了马车,里面摆着小桌子,从食盒里拿饭菜摆好,七个菜一个汤。尽管觉得没必要,但不知道为何,心里就是觉得很爽。

不紧不慢的吃了四碗米饭,最后一碗汤。桂香在一旁一脸的喜悦道:“二爷的胃口越来越好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真是让人高兴。”

贾琏笑了笑没说话,接过热毛巾擦了擦嘴,下车前摸了摸她的脸道:“回吧!”

桂香顿时呆住了,贾琏醒来之后不像以前那么亲热了,此前动不动就抱一抱,摸一摸。喜欢上读书后,这些毛病都没了,这让桂香很是惶恐。没想到突然伸手来一下,桂香一股热流上涌,脸烧了起来。二爷没有厌烦自己!桂香心里就一个念头。

贾琏深知,桂香这样的丫鬟,自己就是她的主心骨,习惯了围着自己转悠,半天不见,自然会想念的。不是贾琏薄情,奈何现在的身体太嫩,有的事情不能做。即便有点亲热的举动,那也是找罪受。年轻的身体,挨着就着火。

进书院门口的时候,被门房老头拦着说一句:“未经允许,擅自出书院,警告一次。”

贾琏听了从袖口里摸出一块碎银子递过去:“给您添麻烦了,拿去打壶酒。”

老头面无表情的接过去,鼻孔里轻轻的哼了一声让来,贾琏笑了笑,迈步入内。

大中午的一嘴酒气,这老汉是个酒蒙子无疑,所以,对症下药呗。

有的人生下来就注定有特权,贾琏就是这个时代的特权阶级。

既然穿越了,贾琏就不打算为难自己,有特权为何不用呢?好好的过好这一辈子就行。

铛铛铛,钟声响起,下午换了个教习,年龄不小,胡子花白。

落座之后,先生才开口:“某姓方,各位可以叫方先生。我给大家讲《尚书》。”

两位先生的授课方式没啥区别,就是往那一坐,开口就讲。下面的学生能听多少,能记住多少,先生是不管的。板书是不存在的,也没个黑板。

这位老先生精力不足,语速更慢,讲的自然也慢,不过老先生是很有水平的,讲课内容深入浅出,如同有人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给读者看一样。

方先生讲了三堂课,从课程表上看,今天的课程结束了。走读生可以回家了,离开的时候贾琏才发现,他好像是书院里唯一的走读生。同学们都选择了住校,不知道先生们是不是都选择住校。次日来时,才从张国柱的口中得知,晚上张廷恩来教室接受提问解答。

这就难怪了,对此贾琏倒也不以为意,白天老师上课讲的很清楚了,没有不懂的地方。晚上回去把读书笔记整理一下,抄写一遍下来都半夜了,洗洗就得睡了。

读书对于贾琏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写字太费时间了,出于锻炼书法的必要,还不能用鹅毛笔来抄写整理出来的笔记。

张国柱这边本以为贾琏听了住校的优势后,脸上能看见一点后悔的表情,没曾想这厮极为淡定,笑着摸出课堂笔记递给他:“整理好的,拿去抄吧。”

课堂笔记这个东西,大家都有做的,问题是没人有贾琏这么变态的记忆,更别说速记的技能。所以,贾琏的课堂笔记是最完整的,可以直接拿来当教案用。

上学第二天,换了两个先生,分别讲的是《诗经》《周易》。

到此贾琏对照课程表,基本明白了新生是如何上课的。讲道理,这种连课后作业都不带布置的先生,贾琏也很想当的。在这地方学习,全凭个人自觉,有先生,可以提问不假,但是对于学生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求是真的高。

新生一个班五十人,有半数是本地学子,家庭条件一般,这类学生更为用功。

贾琏也很用功,毕竟他没有太多的基础,等到张廷恩再次结束上课时,贾琏忍不住举手提问:“先生,为何不教制文?”

张廷恩眉头以紧,倒也没有不悦的意思,还算是心平气和的回应:“新生第一年学经意,次年定本经,学制文、策论。”

贾琏听了再问:“学生欲今冬入场一试身手,敢问可否提前学制文?”

这一下张廷恩表情微微一变,严肃了几分道:“你跟我来。”

贾琏跟着去了办公房,里头几位先生正在闲聊,见贾琏跟进来,纷纷注视。

贾琏上前一一见礼问候,张廷恩问贾琏:“县试、府试、院试,伱觉得能过几关?”

贾琏正色道:“不晓得,就是想尝试一番,即便没中,也能增加点科场经验,熟悉流程。”

张廷恩语气变得严厉,眼神也多了威压道:“《四书章句集注》可曾读过?”

似乎只要贾琏有应对不当的地方,张廷恩就能给赠送一个“滚”字。

贾琏点点头:“读了,能背诵。”

张廷恩没想到是这个答案,其他几个先生也没想到是这个答案,边上的方先生背着手过来问:“贾琏,我问你,大学之,何解?”

这题可以说很简单了,方先生是个厚道人,毕竟这是大学章句序的前三个字。

贾琏听了立刻开口作答:“大学之,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新安朱熹序。”

一口气给序背完后,贾琏稍作停顿,面对几个表情还算淡定的先生,继续背:“大,古音泰,今,如字。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

因为不需要有个人的理解,单纯的背书,贾琏不带半点磕绊,又背了一大段,张廷恩抬手打断道:“行了,不用背了。”其他先生也露出惊讶的表情,没几个人背书连“大、古音泰,今如字”这一段给背下来的。

说话间,张廷恩从边上翻出一份邸报,递给贾琏:“看一页,背下来。”

贾琏接过飞快的看了一遍后,抬头问:“可以背了么?”

一句话说的众老师两眼放光,方先生越俎代庖:“背吧。”

“十月初五,三边急报,草原雪灾,牲畜多半冻毙……。”一页有三百字左右,贾琏一口气给背完。抬头看看诸位先生,脸上极为淡然,似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除了张廷恩之外,其他的先生脸上难掩喜色,跃跃欲试,就差直接上手抢人了。

张廷恩却很是淡定的问一句:“贾琏,草原雪灾之事,三边为何急报?”

“草原游牧部落遭遇雪灾,牲畜大面积冻死,来年必然南侵,故而三边急报,早做应对。”贾琏的回答让张廷恩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这题目其实超纲了,但答上了就令张廷恩不禁暗暗窃喜,真是老天爷眷顾,下野之后来教书,能遇见这么个学生。

在张廷恩看来,会读书的学生不稀奇,能从邸报里看出一些端倪来的学生,那就不是稀奇那么简单了,这是天才啊。读书是为了做官,做官就得能从各种信息里分析出事情发展的走向,贾琏不过十四岁啊。即便是家学渊源,那也不简单。

“你是如何得此结论?还是你家大人教的你?”张廷恩按捺喜悦之情,继续追问。

贾琏摇摇头:“读书的事情,家父是不管的,此前就在族学里读过,日常都是在家看书。好在家族有藏书若干,学生读过前明相关的书籍,乃知前明二百余年,北方草原雪灾频率颇高,蒙古频频难犯。至崇祯,十余年间,西北频频大旱,草原更是雪灾频发。”

听到此处,张廷恩抬手叫停:“可以了,你想学制文?”

贾琏拱手行礼作答:“正是,还请先生教我。”

“嗯,仅仅是院试,熟读四书足矣。”说着张廷恩看看几位眼神发蓝,如饿狼一般的同僚们,忍不住笑道:“诸位,贾琏是青云书院的学生,各位都是他的先生。张某之见,不如大家都出点题目,让此竖子回去作文交来,大家轮番指点矫正如何?”

方先生一口南方口音,抚掌大笑:“善,大善。”

其余的先生纷纷符合,张廷恩见状便道:“今日始,一人一题。”

现场五位先生,立刻动手磨墨,各自出了一道题,汇聚在一起,最后张廷恩交给贾琏道:“拿去,五篇文章,五日之内交上来,如何?”

贾琏接过后也不看题目,反问一句:“写的不好不会被骂吧?”

众先生听罢一起哈哈大笑,张廷恩也忍不住亲热的吐槽:“小猢狲,以后有你受的。”

贾琏这才笑着挠挠头,难得露出一个少年的样子,众人心道,毕竟是少年心性。此前如何老成,此刻都露出了尾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