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73章 君臣博弈

红楼:我是贾琏 第173章 君臣博弈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173章 君臣博弈

第173章 君臣博弈

事情的发展出乎了贾琏的预料,箭头扎进身体的感觉,疼,真他娘的疼,钻心的疼,但随后的麻痹是啥情况?贾琏觉得有点头晕,努力睁眼却没有抗住,脑袋一歪晕过去了。

检查伤口的张三一直在骂娘:“平日里百步穿杨,关键时刻出岔子,连累爷受罪,不对!这伤口不对,二爷,二爷,别睡啊。”张三一边喊,一边吸伤口上的血吐掉。

夏守忠赶到的时候,正好听到张三的喊叫声,当即浑身打了个寒蝉,完蛋,要出大事。

现在也不顾上那些举人了,夏守忠立刻接过现场,找来软轿,抬着贾琏就往宫里跑。

到了龙禁尉的大本营,这里早有御医等着,接过贾琏的御医看一眼脸色就变了:“不好,箭头有毒。”夏守忠道:“废话,贾家的家将用嘴吸过伤口,不然人早没了。”

距离贾琏遇刺之后的一个半时辰(三小时)后,乾清宫,夏守忠亲自来汇报情况。

一直处在焦虑状态的承辉帝,午饭都没叫。若不是裘世安死活拦着,承辉帝都要去龙禁尉驻地看看贾琏如何了。不知何时产生的一个规矩,臣子生病或受伤了,皇帝是不能去看的。去看了,就是逼臣子去死。关键这种说法,居然得到了认可和执行。

看见夏守忠的时候,承辉帝面色一喜,上前问:“贾琏如何?”

夏守忠是懂汇报的,直奔主题:“没中要害,伤情也稳住了。”

“这就好,这就好。”承辉帝自言自语之后,转头问:“查的如何了?”

“贾琏身上穿了软甲?”承辉帝很突然的问了一句,夏守忠身子微微一颤,消息都是他让人通报的,开始他也是强烈怀疑,但现实却让人无法怀疑。夏守忠颤巍巍的起来后,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圣人,箭头有毒啊。奴才以为,贾大人只是有备无患。”

裘世安给了几位阁老极好的待遇,等待的过程也是在隔壁的一间静室内,奉上了茶水,一群阁老坐着等。只不过,阁臣们心照不宣,都选择了安静的沉默不语。

承辉帝听着不说话,夏守忠继续:“御医看了伤口,说是军中好手所为,也就是距离在百步之外,不然伤口更深点,贾家的家将再怎么把毒血吸出来,贾大人也救不回来了。再一個,贾大人的身子骨底子好,恢复的也快,此刻虽然没醒,呼吸却已经正常了。”

偏偏事情发生后的一个多时辰里,承辉帝就是不见各位阁臣,这就让人很焦虑。

“元妃那边怎么样了?”承辉帝换了个话题,裘世安无奈的接过去:“人回去了,只是恳请奴才,有消息及时通报一声。”

裘世安这时候进来,承辉帝看他一眼后,才上前说话:“圣人,几位阁老等了一个多时辰了。还是见一见吧,奴才可担不起隔绝内外的罪名。”

“圣人主子,元妃无辜啊。”裘世安这句话就特别的厚道,刚才皇帝那句话传出去,元春就得找个冷宫自己去呆着,等待下一步的处置,一个不好就得自己吊死。

理由?还需要理由么?一个后宫里的女子,到底都怎么蛊惑了皇帝,才会让皇帝说出那样的话。你也配跟阁老重臣比?(突然想到87版的元春,长的特别的端庄大气,换一身行头,能演女菩萨,选角绝了。)

自知失言的承辉帝心虚的看看左右,没有别人,这才低声道:“宣几位阁老进来吧。”

更难受的是,此刻大家也没法正常交流,因为这个节骨眼上,但凡说错一句话,可能就是万劫不复。好在裘世安比较照顾几位阁老的情绪,每每有消息,都会让小太监来通传。

“暂时毫无头绪,奴才该死。”夏守忠跪在地上连着磕头,承辉帝很不耐烦的摆手:“起来说话,别往自己身上揽责任。”

这个时候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阻拦皇帝一气之下大开杀戒。

“你都有啥想法?”承辉帝恢复了常态,语气也变得正常。

“放他……。”承辉帝及时刹住,差点爆了粗口。

“事情巧了一点,国子监的落榜举人好联络,京城里散落各个同乡会馆的举人,各有各的谋生所在。能把这些人聚在一起就不容易了,偏巧还出了刺客,那便更蹊跷了。”夏守忠说的这些,当然不是他自己分析的,而是专业的下属们得出的结论。

几位阁老在获悉消息后,第一时间集体来求见承辉帝,除了张廷恩是真的关心贾琏之外,其他人是害怕。怕什么?怕承辉帝一时怒气,大兴牢狱。

承辉帝的表情狠狠的呆滞数秒,属于没控制好表情了。好在他自己也没察觉,倒是把夏守忠给吓的不轻,说话声音都带上点颤音了。

皇帝也是人,也需要情绪发泄,私下里的吐槽结束后,承辉帝情绪稳定。

如果大开杀戒能达到利益目的,承辉帝绝对不会手软。四位阁臣都是文官出身,当然不能接受皇帝大开杀戒的结果,开什么玩笑呢,一百多个举人在现场,全都杀了还行?这一点上,即便是张廷恩这个孤臣,也与其他人保持了高度一致。

“一群阁老重臣,还不如一个后宫女子懂事。”承辉帝这话就很不讲理,这能比的么?

裘世安都哭出来了,赶紧要跪下,也就是承辉帝及时伸手拦着才没跪成。

说起来这个担心不是多余的,毕竟皇帝这种生物,真的很难琢磨。表面上看承辉帝颇为仁厚,但该狠心的时候,绝对是不会手软的。这点看看方白衣就知道了,就他孙子那点事情,至于让首辅下台么?无非就是利益驱动。

夏守忠的一番话,算是洗干净了贾琏自导自演的可能。

承辉帝要求半个时辰通报一次,阁老们也能及时获悉最新进展。

“陛下宣进。”小太监进来传话,孔照率先起身,整理衣裳的时候,与三位同僚交换了眼神,再次确定此刻目标一致的时候,这才动步。

君臣相见,承辉帝待见礼之后还礼,抢先开口:“各位爱卿,担心朕沉不住气?”

孔照上前道:“非也,陛下自登基以来,仁厚之名,深入人心。臣等只是担心陛下气坏了身体。”一番话说的,承辉帝准备好的挖苦都说不出口了,只能苦笑摇头。

张廷恩却没打算周全孔照的颜面,上前道:“陛下,臣是来请罪的。”

承辉帝摆摆手:“张卿不必揽责,户部那个烂摊子,够你折腾的。”

好嘛,这下其他三位阁臣被架起来了,张廷恩,你怎么能背刺同僚?

事实就是眼见承辉帝没打算大张旗鼓的借题发挥,张廷恩立刻反水了。

各位阁老不想承担责任?呵呵,问过张廷恩没有?

李清站出来道:“陛下,臣请旨彻查此案,为首举人,必须严惩,以儆效尤。臣身为礼部尚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还请陛下责罚。”

这话听着就很有大局观,无论如何,举人闹事,礼部尚书的责任是要担起来的。

梁道远不甘落后,上前一步:“陛下,臣没能及时察觉举人串联,臣有罪。”

这句话就很不真诚,你一个阁臣没事盯着一群举人干啥?

要说善于琢磨承辉帝心思的阁臣,还得是孔照啊,首辅大人上前说的是:“陛下,举人为国家储备之才,有缺则补。眼下国家周边不靖,彼等不能体会陛下一番苦心,聚众闹事,以鸣冤之名,行谋私利之举。臣以为,为首者当除去功名,从者十年不可补缺。”

一番话说完,承辉帝面无表情的看着孔照,看似这番处置够狠了,实际上却是在堵皇帝的嘴。孔照很清楚,承辉帝实际上是动了杀心的。作为首辅,孔照必须站出来,阻止承辉帝杀举人。所以才说以上一番举人不能体会陛下苦心的话,堵住承辉帝说出【形同谋反】的话。

嗯,多亏了郭尚书此前的提醒。孔照才有了准备,抢先提出处置结果。

有了一个参照物锚定后,多数情况下,皇帝很自然的会受到影响。

承辉帝是个仁厚之君,也很能隐忍,但你得分事情吧?

“各位爱卿,朕已经愤怒过了,最新的消息,想必各位爱卿还不知道,夏守忠,说说。”

承辉帝招招手,夏守忠上前来见礼后,将目前掌握的信息徐徐道来。

得知贾琏中的箭头上有毒之后,诸位阁臣脸都绿了。好在是肩膀中箭,这要是命中心脏,这人还有救么?当场就可以准备丧事了。就这还想轻描淡写的不流血就过去了?问过皇帝的感受没有?问过贾府没有?更别提,京城那么多勋贵,此刻都在看着呢。

“为避嫌,眼下京中各家勋贵,纷纷闭门不出。”

夏守忠提到勋贵时,李清立刻追问:“贾家呢?作何反应?”

夏守忠看一眼李清道:“贾家的事情,李相去贾家看看便知。”

很客气了,就差没怼他,贾家是受害者,你还想约束人家?

实际上贾家跟别的勋贵一样,大门紧闭,没人在外流窜。夏守忠的人传出来的消息,贾家的姑奶奶贾敏请了贾母的命令,按住了家中老小,无论荣禧堂还是东跨院,隔壁的东府,都被贾敏吩咐家将给把守住了,一个人都不许外出,安心的等待结果。

承辉帝嘴上不说,心里对于贾家的反应是赞许的。宫里的元春,只是来问了问,便回去焚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贾家人也没闹事,相信皇帝会给个交代。

再看看这几位阁臣的反应,承辉帝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

失望归失望,皇帝与内阁之间的关系不会变化,即便换了全部的阁臣,有的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谁来都会做出相似的举动。

这是本朝太祖在确定内阁制度之时就刻在每一个文臣心里的信念。

内阁辅助皇帝治理国家,同时也是全体文官与皇帝合作的代表。

身为孤臣的张廷恩,此刻也要站出来道:“陛下,事情还在调查,不可轻启杀戮。”

别人说这话,承辉帝能像贾珍让小厮吐贾蓉一脸那样给他一脸,但张廷恩这么说,张廷恩只能听着,听不进去也不会反驳。

怎么讲呢?这是一个文臣的基本要素。

嗯,没哪个文臣希望看见,当朝的皇帝是朱元璋和朱棣。为了预防,文臣们在皇帝准备亮刀子的时候,肯定是要齐心协力的按住皇帝的手,能安抚就一定安抚,能忽悠就忽悠。

这杀人的刀子一旦亮出来,往往很难收回去。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朱元璋那种简单粗暴的手段,对付文官太有效了。可不敢让皇帝尝到甜头,回头收不住怎么好?

无论如何,事情查清楚之前,君臣之间先进行了一场博弈。

这叫定调子。

阁臣们的意思,能不杀人就不要杀人。

皇帝的意思,朕前脚赐了工匠的官,后脚亲手点的状元,负责具体工作的贾琏就遇刺。

阁臣要维护读书人的利益,朕能理解也能接受,但请问各位,朕的威严何在?

张廷恩的话,看似在拦着皇帝杀人,实际上却是在表示,可以有限度的杀几个。

最终目的,还是在控制打击范围。不让杀人的目的已经无法达到了,退而求其次。

主动把话说出来,还是为了堵皇帝的嘴,可见在堵皇帝的嘴这一点上,阁臣都熟练的很。

孔照跟上:“陛下,张相所言极是。”

梁道远跟上:“陛下,张相之言,老成谋国,善之善者也。”

李清最后,简简单单道:“臣,也以为善。”

承辉帝的心情在此刻达到了不悦的顶点,本身朕也没打算大开杀戒,怎么一个一个的跟防贼似的,不放心朕么?承辉帝心里忍不住想起大内密不外传的《太祖手记》里的一句话。

【君王退一步,臣子便进三步,君王进一步,臣子便退一步。】

以前虽然也能看的懂,只是没有今天的体会如此深刻。

是啊,从人数上来讲,君臣之间的较量,皇帝处在天然的劣势。

【朕虽以仁厚立身,也要分事情!】

拿定主意的承辉帝决定使用制度赋予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利。

“各位爱卿,欲逼宫耶?”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