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75章 真亲戚

红楼:我是贾琏 第175章 真亲戚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175章 真亲戚

第175章 真亲戚

车队在大道上卷起阵阵烟尘,速度减缓后,烟尘随风一点一点的散去。

走在最前面的贾蓉归心似箭,马背上回头看一眼居中的马车,依旧稚嫩的脸上露出厌恶。

【老东西,怎么没死在辽东?】这些日子没少挨骂的贾蓉,心情极为糟糕,盘算着今日给老子送到家里,晚一点找个他老子的姨娘处过夜。

真的站在贾珍面前时,贾蓉依旧没有反抗的勇气,任凭打骂。只有背着他,才敢乱想。

城门口有点奇怪,进城的人不怎么检查,出城的人却挨个检查。几个龙禁尉手按刀把,目光凶狠,遭遇检查者,无不乖乖的就范。

“虎口有老茧,拿下仔细审问。”门丁喊了一嗓子,被拿下的人并没反抗,而是乖乖的跟着龙禁尉的人去了。这一位多半心里没鬼,实际上这种方式可谓大海捞针,徒费人力。然而这个节骨眼上,没人敢说半個反对的字。

贾蓉看着惊讶,下马上前,寻了龙禁尉头目处,塞过去二两银子,压低嗓音问:“老兄,出什么事情了?”龙禁尉头目收了银子,冰冷的脸上多了点笑容:“荣国府小公爷遇刺,陛下震怒,责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龙禁尉联合彻查此案。”

“什么?”贾蓉惊的连连后退,龙禁尉头目露出玩味眼神时,贾蓉才想起来解释:“在下宁国府贾蓉,家父在车队中。”龙禁尉头目这才收起肃容,笑着抱手见礼。

贾蓉赶紧督促车队加紧进城,同时报知贾珍。马车里的贾珍也惊的面无人色,失声道:“怎会如此?怎会如此?此番我在辽东遇事,琏哥儿在京中遇刺,有人见不得贾家的好么?”

平儿的解释很有意思,贾琏听出了其中的味道:“怎么,王家人消息不畅?”

调侃一番平儿后,门口丫鬟来报,御医要来换药。平儿自觉的站在一旁,御医拎着药箱进来。御医解开绷带,检查伤口后,忍不住叹道:“小公爷自备的酒精,冲洗伤口确实有效。过一晚上的功夫,伤口依旧没有红肿,实在是难得。”

贾琏思维散发,平儿急的额头上汗珠溢出也不敢擦,心里暗暗抱怨家里的两位少爷。

贾琏笑道:“不必谢来谢去,说起来我还应多谢你呢。”

贾琏被打断了思维散发,收回心神,见平儿难掩焦虑,忍不住笑道:“想什么呢?风儿注定是明媒正娶的正妻,我怎么会有半点疑她。倒是你,胡思乱想的,将来跟着过来,看我怎么收拾你,今日且记下你一笔账。日后再算。”

说着御医取了瓷瓶出来,倒出刺鼻的酒精,冲洗伤口,换了药后,重新包扎。

桂香看似安静,手上的速度不自觉的加快,心跳也加速了一些。王家小姐注定是正房,将来过门了,怕不是要给自己厉害看看的。如今二爷借着此事发作,我是劝还是不劝?

可见贾家的情况不妙,如果不是黛玉进了贾府,拿着林家的二百万两横财,贾家早撑不下去了。一个园子修下来,王熙凤开始不断的当首饰了。

………………

“昨日小姐知道消息时已经天黑,急的一晚上没睡,一大早让我来看看。”

看着小心低头的平儿,贾琏似笑非笑,倒也没有为难平儿的意思。就是突然想起87版电视机里王熙凤说的台词,王家的地缝扫一扫,都够贾家花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也不知道是不是热的,平儿站在近前时,面色发红,视线躲闪。

“伤口虽深,却无发红化脓之虞,最多十日,即可痊愈。”留下一句话,御医起身告辞时,再次谢道:“小公爷以家中不传之秘相告,下官为天下伤者谢过小公爷。”

天气越发的热了,竹床上的贾琏,肩膀扎着绷带,简单的披一件薄长衫,腰带没扎好,松垮垮的露出两块肌肉。

平儿顿羞了个大红脸,女儿家已经陪着王熙凤一起看过秘籍了,将来王熙凤不方便时,她要顶上的。总归是不能便宜那些狐狸精,至于桂香嘛,这个没法子了,姑爷身边就这么一位,这样守身如玉的富贵少年,几近孤例。

御医告辞出去后,平儿这才有话要说:“姑爷,家中不传之秘,岂能轻易许人?”

平儿低声道:“倒也不是,老爷在外为官,两位兄长担心小姐,说是等一等再告知。”

贾琏遇刺,王熙凤没法子亲自来,只好让平儿走一遭,看看具体情况。

“姑爷,小姐的心里,可全都是您啊。”平儿上前一步,低声为王熙凤说好话。

换了发式眼睛还有点红的桂香,手里拿着蒲扇,侧坐着给贾琏扇风。

贾琏看她一眼道:“没你想的那么夸张,酒精主要用于外伤,为军中将士受伤后加一点治愈率罢了。怎么,风儿是不是听到些什么?”

平儿看一眼桂香后,轻咬红唇,上前挨的近了,低声道:“过年姑奶奶回娘家时,向夫人抱怨了几句,说是贾家大不如前。还说,大房的老爷只知道往东跨院里扒拉,一文钱也不肯让公中的。还说,这个家当的累,让小姐嫁过去赶紧把管家的事接过去。”

贾琏听了沉默不语,原著中惧内的贾琏,难道不是因为财权失守的缘故么?

念及于此,贾琏忍不住叹息道:“二婶倒也没有信口开河,贾家确实大不如前了。你告诉小姐,万事有我。”突然间贾琏又想到了黛玉自小服的人参养荣丸,林如海的后事,可是贾琏去帮忙办的,王熙凤口中的二百万两横财,啧啧啧。

难怪王夫人处心积虑的要让宝玉娶薛宝钗,这哪里是娶媳妇,明明是看上人家的银子。

说到底,还是贾家这些男人不争气,贾母也是有责任的,家中的情况她能不知道么?维持那点奢靡的虚荣,适当的缩减开销,这日子就不能过了么?

平儿又道:“小姐还让婢子告知姑爷,婚礼又要花一大笔银子,姑爷给的那些银子她一分不动,嫁过来时做家用。”

贾琏听了这话,心头甚是贴慰,平儿的也是胸有锋刃的,这不当着桂香的面,该争的一点都不带让的。怎么讲呢?别看没过门,依旧要压过你。

“婚礼的事,贾家姑奶奶在操办,公中想多花银子,姑奶奶未必能答应。其中的究竟,一时半会的也说不清楚,以后二奶奶过门了,自然能知道。”桂香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反击。

贾琏扭头看她一眼,抬手轻轻地在臀上一击:“多嘴!”语气和举动,极为亲密,平儿看的清楚,心里默默记住。回去一定要跟小姐说清楚,桂香在姑爷心中的地位极高。

吃了一击的桂香脸上微微泛红,究竟是初经阵仗,还没练出来。

回过头,贾琏对平儿道:“既然来了,代表你家小姐,去西边照个面儿。见见老太太和姑奶奶。”接着又对桂香道:“伱也跟着一起去,免得有人不开眼。”

平儿告退下来,桂香陪着一路出西边的后门,过正堂后至贾母所在的院子。

贾琏无恙,贾家自安。最西边这边贾母的院子内,正堂的塌上,母女屏退了余者,正在说一些体己话。

“琏儿的婚事,你大包大揽的,姑爷不会抱怨吧?”

贾敏看看四周后才低声道:“娘亲有所不知,若非琏儿,女儿性命堪忧,如海亦沉疴难去。届时,玉儿孤苦伶仃,林家人可是半点都指望不上的。”

林家的事情,贾敏还是有所保留的,见贾母不知内情,心道琏儿的嘴真是严实,也能约束好家将们,半点林家丑闻都不曾传出。贾敏深知,以贾琏的智慧,林家的事情,看破不说破罢了,给林如海留足了面子。

贾琏的遇刺事件,充分暴露了贾家的虚弱,以及贾琏对贾家的重要性。难怪如海要拉扯贾雨村,可惜琏儿似乎不看好此人,竟要先压一压他。如今贾雨村住林家京中老宅,隔三差五的也是要联系一下,替夫君安抚此人之心。

贾敏也不是什么银子都花,只不过在置办物件上伸了手,也不经过赖大,直接让林家人置办好了送来。外人即便见了,也说不出半点不是。即便如此,为了给贾琏的婚事置办物件,贾敏先后也花了近两万两,如此才有贾母一番说辞。

贾敏是不会当面指出贾家虚弱的事情,毕竟有贾琏了,今后贾府的事情不必担心。

平儿在桂香的陪同下到来求见,贾母自然是许她入内见面。

一番礼数走完,平儿才道:“本该昨日便到,奈何昨日街面上不方便,今日才略略缓和。小姐不能出门,婢子厚颜代表。”

贾母听了只是笑道:“西北角的几个院子还没去看看吧,那一片收拾的差不多了。老二家的那边,你去了没有?”

平儿机敏的领会精神,笑道:“姑爷交代了,先给老祖宗这边磕头,再看别的。”

桂香也在一旁道:“二爷私下说了好几会,身子不便,不能尽孝。”

贾母听了自然是露出欣慰的笑容,强忍开心不肯失态,笑着说了两句场面话不提。

贾敏这边也问了几句,平儿一一对答,并无不妥,这才告辞出来,走了一段回头路,去见王夫人。

王夫人见了平儿,倒是没有太多的怨气,仔细的问了贾琏那边的细节,平儿有选择的说了几句不要紧的话,提了一句王仁王义的措施。王夫人听了忍不住叹息道:“兄长领兵在外,家中处事便少了方寸。两位嫂嫂,真就拎不清轻重。”

平儿何等情商,自然不肯接这个话,也不会说什么,过年期间你回王家,如何大吐苦水。

兜了一大圈子,平儿又回到贾琏院内,午饭也不肯留下,匆匆告辞回去报信。

平儿没走多久,一脸风尘的贾蓉便来到,见了贾琏后连连追问:“二叔如何,可有大碍。我带来一根东北的老山参,说是有上百年的。”

贾琏听了笑道:“我要有事,你进来还能见我站着?”

贾蓉这才松了一口气道:“都怪我老子整天叫唤不顺服,车队一天才走五十里。”

贾琏道:“珍大哥如何?”

贾蓉道:“自马背上摔下来,大夫的手艺还行,应无大碍。只是需躺个百十日,年纪大了阴雨天气要发作。”

贾琏心中暗暗可惜,怎么就没摔死他呢?

“我这有伤,不能去看珍大哥,你替我问一声好。”

贾蓉也不多留道:“侄儿还要去见老祖宗,明日还要出城去玄真观详细汇报。哎,这些日子,生意也被耽误了。薛蟠那厮也没个信来,罢了罢了,去也。”

最后提一句薛蟠,直接给贾琏听笑了,这厮的心机算是练出来不少了。

薛蟠那边此刻正在家中,详细的将京中诸事告知母亲与妹妹。

薛姨妈听他说话颇有条理,便是猜测家中一些掌柜做手脚,也没有当即发作,而是先行隐忍,待他回来与母亲商量后再做决断。

薛宝钗在一旁安静的听着,心道:几个月前,哥哥还是金陵城里的净街虎。北上回来,换了一个人。父亲早逝,哥哥无人管教,薛家得天幸,送琏表哥来到教导哥哥。

薛蟠下去休息后,薛姨妈再也忍不住,泪水涌出,口中哽咽道:“我道娘家人能帮衬一二,不料愿意出大力气的竟是琏哥儿。蟠儿送他五千两银子,他也收了,这是不肯让薛家欠他。将心比心,琏哥儿才是真拿我家当亲戚的那个。”

宝钗年幼不是很懂,便问道:“如何不肯欠人情?”

薛姨妈抹了抹眼泪道:“早先京中掌柜及你那族叔,为皇商之事多有奔走。花的银子海了,真就是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区区五千两银子能成事,事情早就办妥了。王家是王家,薛家是薛家,你记住了,人要是真拿你当亲戚,才愿意出力气,而不是图你的银子。”

年幼的报酬秀眉紧蹙道:“怎么,舅舅家那边收了我家银子?”

薛姨妈冷笑道:“自我嫁过来,哪年不送银子过去,多的五万,少的三万,从不敢怠慢。”

宝钗虽年幼,却是个聪慧的,听罢顿时心中暗暗有了计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