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91章 管家交接

红楼:我是贾琏 第191章 管家交接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191章 管家交接

第191章 管家交接

丫鬟婆子早准备好香汤,王熙凤起来便先沐浴,收拾停当才让平儿去叫上桂香一道,伺候贾琏起来。天色微微发白之际,贾琏看见平儿与桂香一道出现,露出满意的表情。

问了一句才知道,桂香一早就来了,就在廊下候着,说是二爷习惯她在跟前伺候。

对此,贾琏寄予了肯定道:“这倒是,没有桂香在身边,我怕是管用的东西都找不到。”

本想说总感觉差点啥,生怕说了给桂香遭灾。

桂香的身份决定了,很多东西她无法逾越,抬的太高是在害她。

一身正装肃容的王熙凤在丫鬟的簇拥下出现,收拾好的贾琏上前来拉着她的手,很是亲昵的说话:“起来时怎么不叫醒我?”

心头一暖的王熙凤眼神越发的温柔,当着人亲热不适应略带娇羞道:“爷们在外忙一天,妾身一直坐着也没累着,新妇进门第一天,可不敢留下一个懒字的印象。”

贾琏道:“怎么就不累了,就那凤冠,顶一天是个人都会累。说好的同甘共苦,生死相依,以后有事千万别自己扛着。”

婚前的书信来往之间,贾琏的情话总体来说比较含蓄,比如,看见春天的花开了,便想起笑意如花的妹妹。又比如,秋天的落叶在风中摇曳生姿,又想起妹妹那曼妙的身段。

主打的就是一个文字华丽,反倒结婚之日起,上的都是直接干脆的大货。

王熙凤哪听的了这个,眼里心里全是眼前的男人,至于桂香之流,也配跟我比?

无非就是爷们身边用惯的人,共过患难,爷们是個重情义的,这才不离不弃。

花心思对付她,倒是显得做大妇的心眼不大。

只能说贾琏的教育有了效果,各种贤妻良母典范的画本,王熙凤都小心的保存下来,今后要给儿媳妇看的,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传家宝。

夫妇二人出卧室,入中堂,这里摆好了两把椅子,家里下人全部到场,分远近亲疏,各自站在堂上与院内。二人中堂落座,下人们集体见礼。

王熙凤一直看着贾琏,等着家主训话的节奏。

贾琏咳嗽一声,起身之后,冲对面正色作揖道:“打今日起,后宅的事情,拜托贤妻了。”

王熙凤一脸肃容,理所应当的受了这一礼之后,躬身道福:“妾一定尽心竭力,不使夫君在外受家庭之累。”贾琏,这该死的仪式感,果然任何时代都是套路得人心。

拉着王熙凤的手再落座,贾琏对众人道:“无论新人旧人,今日起住一个院内,奉一家主人,尔等给二奶奶行个大礼,今后拜托她照顾尔等周全。”

众人轰然跪下,口称“二奶奶万福。我等今后惟命是从,尽心侍奉,如有错漏,任凭处置,绝无怨言。”这一幕让王熙凤手都在颤抖,好在贾琏一直拉着她的手,给了她无限力量。

王熙凤也说了一番场面话,这才算是结束。

下人们退下前,贾琏叫住了站在庭院内的封氏与香菱,主动上前说话:“你们母女二人寄身贾府,名为卖身,实则是自由人。我已经拜托人在找甄先生,期待着看到你们一家团聚。”

因为贾琏觉得,甄士隐是解开很多问题的钥匙,所以对待这对母女,一直很谨慎。

当初在东跨院,安排她们住一个单独的院子,还有丫鬟婆子在跟前伺候着。

据桂香言,这对母女倒是很有下人的自觉,尤其是封氏,总是会抢着干活。

封氏谢过贾琏道:“二爷隆恩,婢子母女得以周全,一生难报,但求来世再报。自由身的话,今后二爷请勿再言,否则婢子母女无颜居于此。”

贾琏听了叹息一声道:“既然如此,便遂了你的心愿。”

封氏谢过,拉着小香菱退下。

贾琏回头见王熙凤一脸好奇,拉着她的手往外走,一边走向荣禧堂,一边解释封氏与香菱的来历。那封氏虽然容貌上佳,却是瘸的,自然不在王熙凤心里。倒是生出一番同情之心道:“此母女知恩图报,可不敢当下人看待。”

在这个自上而下都重视道德的时代,封氏母女这种人,很自然的得高分。

看见荣禧堂里的贾赦时,贾琏暗暗松一口气,心道不用再出门绕行去东跨院了。

荣禧堂上首自然是贾母端坐,贾宝玉在她脚边站着,盯着王熙凤,下首为贾赦,邢夫人为填房,连坐的资格都没有。贾政、王夫人坐一侧,贾珍在另一侧,身后站着贾蓉。

贾琏拉着王熙凤上前,先给贾母磕头奉茶,其次是贾赦,到了贾政这里便不必磕头,只需站着行礼,依次见过,这就算是最后的仪式流程走完了。

男人们各自散去,贾母拉着王熙凤的手说话:“乖孙媳妇,你男人的姑母一直在为婚事出力,今日却不肯出来受你们的礼。说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林家妇不敢登荣禧堂,更不敢在此受礼。回头你再辛苦一趟,去见一见你姑母才好。”

王熙凤听了感叹道:“夫君在心中总说,祖母是贾府的定海神针,待他最是亲善。适才来的路上,夫君又说,祖母最是慈祥,人也最善,最好相处。见了之后才知道,夫君说的谦虚了,您就是一尊人间行走的活菩萨啊。”

贾母听了这话,根本绷不住,脸上全是笑出来的褶子。

一行人簇拥着贾母出了荣禧堂,往西侧贾母的院子而去,贾敏在此等着,贾琏拉着王熙凤上前见礼时,正色道:“姑母是贾家上一辈中,琏最尊重的。”

一句话说的王熙凤顿时满脸肃容,上前拜见。一旁站着的王夫人眉心猛跳【我也是姑姑】。

见过贾敏后,贾母正式提议,管家之事现场交接。

早有准备的王夫人,让周瑞家的端来一个盘子,里头是一串钥匙。

王夫人道:“一应账册,随时可以去找赖大管家与周瑞调看,今后后宅诸事,由你管,由伱分。贾家上下几百号人,吃穿用度,这份担子可不轻呢。”

王熙凤接了钥匙,转身给了平儿端着,回头对王夫人行礼道:“您既是姑姑,又是婶婶,亲上加亲,如今虽是我管家,您可不能彻底撒手不管。”

王夫人也只能道:“有什么不懂的,只管来问我便是。”

这时贾琏在一旁道:“风儿初来乍到,需要时间适应。珠大嫂知书达理,当初帮忙管家的时候,可谓面面俱到。如今珠大嫂偏居一隅,任事不管实在是可惜了,不如让她给风儿做个帮手,有什么事情,两人可以商量着办。”

王熙凤是个喜好揽权的人,本不情愿接受,但这话是贾琏说的,她只能默默的认下,等着回去问问贾琏,为何如此。

贾母和王夫人都没说话,倒是贾敏叹息道:“琏儿所虑周全,一心为了贾家好,大善。”

贾母则道:“既然是琏儿的意思,那便如此吧。”

一脸错愕的李纨,本打算做个透明的背景板,不料世道临头还有自己的事情。

赶紧站出来推辞时,王夫人咳嗽一声道:“媳妇先帮一阵,待风儿熟悉了再推辞。”

婆婆开口,李纨只能应下。

完成交接之后,夫妇二人携手而归,途中贾琏示意下人站远点后,主动低声解释:“珠大哥英年早逝后,孤儿寡母的总有不长眼的下人怠慢。叔叔是个不管后院的,婶婶大概是心存芥蒂,心思全在宝玉之上,不太管这对母子,只当是养着猫啊狗的。我可以不在乎珠大嫂,但兰儿乃贾家血脉,不可不照顾周全。”

王熙凤瞬间听懂了,倒不是说下人欺主,实则单单是无视,也是让人很难受的事情。

孤儿寡母不受重视,李纨不管家,没权利处置失礼的下人,总能遇见点事情就告状吧?

贾琏让她做个帮手,手里就有了权利,下人也不敢怠慢了。如此一来,王熙凤管家有帮手,上手自然很快。

行至自家院子,贾琏屏退平儿与桂香之外的下人,又道:“我在外置办了一些产业,桂香暂时惯着,如今你进门了,自然交给你管。平时还是桂香看着,有事及时汇报。”

桂香听了先告退,不一会捧着一个箱子过来,放在桌上后退贾琏侧后站着。

贾琏打开箱子道:“这里有一份契约,我与贾蓉、薛蟠三人合伙做的一份买卖,如今还没正式铺开,将来做大了,月入万两不在话下。”

稿费什么的自然是桂香收着,贾琏不可能不留钱在手。总不能像援助里的贾琏,钱财上面总是要求着王熙凤,自然硬不起来。

听到月入万两的买卖,王熙凤自然重视起来,贾家不是王家,王夫人回门时没少念叨贾家大不如前,入不敷出的局面。被贾琏逼着读书识字后,王熙凤不像原著那么跋扈,遇见事情也冷静思考。深知这么一份收入,对于贾家的重要性。

拿起契约仔细看罢,王熙凤认真的问:“薛蟠不必担心,贾蓉可靠么?我听说贾蓉畏珍大哥如虎,珍大哥会不会在其中下手?”

涉及到钱财,王熙凤变得非常敏感,问题也足够尖锐。

贾琏道:“贾蓉那边不必担心,我自有办法处理好,你只管对账收钱。东府的事情,看看就行,不要插手。倒是赖大管家,素来只奉祖母号令,需防备三分。”

这番话是很有策略的,算是提前给王熙凤打预防针。第一印象有了,今后接触过程中,渐渐的就会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将来彻底掌握贾府大局后,收拾赖大顺理成章。

初来乍到的王熙凤自然坚信贾琏的话,毕竟不是原著中那个废物。

王熙凤交接第一天便进入了状态,首日先整顿自家院内,主要是嫁妆需要造册入库。

对着礼单,忙活了一天,在林之孝等人的帮衬下才算完成。

贾琏也算清楚了,王家给的嫁妆中,最值钱的就是价值十万两的金银,有压仓的金银锭,也有金银首饰。其次就是京郊的一个庄子,有耕地、林地、水面,总计一千倾,折算下来,也有近十万两。然后七七八八的杂物,有锦缎、珍贵药材、香料、一应用具,也能值七八万两。最后就是各路神仙的掺和进来的添妆,每家少的三个箱子,多的五个箱子,也都是一些后宅用的上的物件,加起来也能值个五六万两。

唯一好奇的是,皇帝没掺和进来,简直不合常理嘛。

首日夜,王熙凤伤势未愈,贾琏也没强行索要,只是相拥而卧。

为此,王熙凤还试探他,问要不要去平儿处歇息。

贾琏正色道:“岂有此理,主妇未孕之前,一律不外宿。”

义正词严的一番话,说的王熙凤很是贴慰,夫妻二人自然和谐一夜。

次日,贾母特意派人来传话,新婚燕尔,不必劳累请安,休息一天。

没曾想晌午未到,门口来了一个内侍,口称,三皇子人在外地,未能及时来贺,特嘱送大礼一份,请贾琏笑纳。

待贾琏与王熙凤见了内侍,这位又屏退四周,对夫妇二人道:“陛下口谕,站着听即可。”

贾琏不敢怠慢,拉着王熙凤朝皇宫的方向叩首之后,这才起身听喻。

内侍道:“贾卿与国有大功,因顾忌尚年幼,故留待后赏,今贾卿大喜,借三皇子之手,赐银一万两,锦缎五百匹,官窑瓷器百件。”

夫妇二人谢恩之后,内侍又道:“三皇子的礼单在此,咱家不多留了。”

送走内侍后,再看三皇子的礼单,竟又是一处庄子,有民百户,地百倾。

果然是三皇子的作风,只要不提银子,还是很大方的。

说起来,这个庄子置办下来,怎么也要一万两银子,只是李亨到手时,肯定是白来的。要不然怎么也舍不得。

王熙凤倒是算了一下,称京郊土地好田不过五两一亩,比不得江南,好田能值二十两一亩。总的来说,京郊良田必须有充足的水源,主要种小麦,每年所得比不了南方。

得知贾琏深得皇帝宠信,与三皇子相交莫逆,王熙凤心道:皇后心疼三皇子,这才赏我嫁衣首饰。面子需落在琏哥身上,不可沾沾自喜。

新妇三日回门,贾琏领数十家将一道,至王家,王子胜在外未归,家中只有王仁当家接待,王熙凤跟着母亲入内,说起婚后诸事。其母听罢叹息道:“你真是好福气,公公独居在东跨院,邢氏不过是个填房,日常不必供着婆婆,省了好些事,日子过的也能畅快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