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231章 收钱收到手软

红楼:我是贾琏 第231章 收钱收到手软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231章 收钱收到手软

第231章 收钱收到手软

如何给贾琏送礼的问题,魏学忠思虑良久,最后还是选择了简单粗暴的办法,送金条!

一百两一根的金条,装箱子里,一个人搬着都费劲,魏学忠的随从孔武有力,看着还是很轻松的,只是放下的时候,微微的响了一下,砰!

贾琏知道这厮是故意的,没准还是魏学忠授意他做的,所以,贾琏非常淡定,看都没看。

完全是一副【琏二爷是缺钱的人么?】

魏学忠做人倒是极为有趣,贾琏的反应落在他眼里,心里没有丝毫波澜,反倒笑问:“孙铭这庄子里有好些个来自朝鲜和东瀛的女子,都是才买的,贾大人有兴趣,不妨带几个回去。”

你跟我说这个?呵呵呵,让你长点见识,免得你嚣张。

贾琏笑着摇摇头道:“法兰西使团的事情知道吧?”

魏学忠点点头:“自然是知道的。”

贾琏道:“使团里有個洋婆子,穿的什么晚礼服,领口开到这,两个大馒头露一半。伤风败俗的令人不忍直视。朝鲜女子在中原的历史比较早,唐朝那会叫新罗婢。东瀛女子则于宋时来的较多,意在接种。说起来都是小地方来的,上不得台面。除非天姿国色,否则难登大雅之堂。西洋贵族女子以放浪为荣,民间女子倒是保守的多。不过都有一下缺点,体毛重,穿着衣服看着动人,去了则难以细看,体味重,一两日不洗澡,味道大的没法闻,所以才要撒香水来遮掩。”

魏学忠不是没见过洋婆子,只不过都是远远的看,不知道这些细节。

贾琏一副吃过用过的嘴脸,自然是给魏学忠镇住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魏学忠没有多留,贾琏端茶杯,他告辞。

不过一盏茶的工夫,林知府来了,也没空着手,客气两句后,掏出一个信封。

对比魏学忠的简单粗暴,林知府要文雅多了,笑眯眯的表示:“贾大人来一趟天津不易,一点土特产,还望笑纳。”

贾琏对林知府可就没那么客气了,抬手按住他推过来的信封道:“林大人,在下可不敢有任何保证。”林知府听了不但没生气,反而很高兴,竖起大拇指:“讲究!贾大人放心,就是一点心意,没有别的意思。”

贾琏的意思,你想谋求一个好位子,这银子我不能收,林知府的意思,交个朋友。

林知府也没多呆,很快就走了,他的手笔也不小,一万元的两江银行的票子。

看着票子,贾琏不禁微微发呆,说起来民间银行,主要有三大银行。一个是晋商银行,一个是金陵银行,剩下一个是南洋银行,在广州。

这些银行要发行银票,就必须交保证金。央行收了保证金,先收一笔管理费,回头拿保证金去铸币,又挣一笔。这就是为何央行的出现,大大改善了朝廷财政,承辉帝也有底气去收拾江南的士绅,欠税不交,你还有理了?

现在看来,民间银行发展的很快啊,汇通天下暂时做不到,但汇通每个省城做到了,像天津登州这类的城市,更是各家银行争夺的主要战场。

贾琏一直就是一个冷眼旁观的姿态,不发表意见,一旦有任何不对劲的地方,立刻上奏。

金融去监管这种事情一旦出现,灾难注定要降临。

作为主人的孙铭真太惨了,他是最后一个进来的,贾琏也没给他好脸色,直接问:“案子查的如何?”孙铭倒是个能干的人,尽管时间不长,不过半天的时间,他已经有了眉目。

“卑职现场勘察后,发现贼人恐非海匪,而是打着海匪的旗号在做事,否则不会只收集到一些小船,手里也几乎没有多少火器。”

贾琏是真没想到,我存心刁难他,却有了意外之喜。

“哦,你的怀疑方向呢?”贾琏收起了心思,开始就事论事。

孙铭犹豫了一下,显得有点挣扎,最后才道:“卑职怀疑是盐枭所为。”

端坐的贾琏一个后仰,这就是个大瓜了。盐枭就是大型的私盐团伙头目。

官盐卖的贵,品质还差,私盐卖的便宜,品质高。

这就是大周朝的现状。

人在郧阳时,贾琏见过的官盐里头,居然有沙子和石子,以此为借口,贾琏请张廷恩下令,砍了两个小官,以此收买民心。要不怎么这厮遭人恨呢?

这事真不管贾琏,一斤盐卖三百文就算了,还掺沙子,贾琏如何能按住火气,当时的郧阳就是一个火药桶,一点火苗就是大火熊熊,根本不敢拿小命冒险。

天津附近有长芦盐场,有私盐贩子太正常了,有大型团伙更是正常,民间活不下去的人太多了。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百姓,更是生计艰难。关键一点,私盐不用交税。可以说,大周朝的私盐,权贵、盐商、私盐贩子联合起来一起做大了规模。

“如此说来,这是天津府的责任咯?”贾琏没打算去剿灭私盐,他又不是盐道的巡按。

“确实如此,卑职已经行文,明日交付地方。这便是初稿!”

孙铭说着双手捧着一份文稿奉上,贾琏接过后,打开一看顿时沉默了。

一千元一张的大额银票,晋商银行的最大面额的银票。这么说吧,如果不是央行不批,他们敢发行一万两一张的。当然了,这个时代的商人,社会地位低,所以信誉很重要。尤其是开钱庄的,很多晋商就算倾家荡产,也要把弄出来的窟窿补上,寄望于将来重振旗鼓。

做买卖的一旦声誉坏了,在家门口就没法混了。如果犯了事情,只能隐姓埋名。

不是没有坑蒙拐骗,只不过现在的坑蒙拐骗,多半是官府那边有人兜底的。

任何时候,都不要高看商人的节操。人一旦唯利是图了,基本就没有道德底线这东西了。

我说的不是鱿鱼啊,我先叠甲。

都说凝聚社会共识,什么是社会共识呢?道德!

道德是一个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有的事情或许是不犯法,警察介入也没有足够的证据,但人心是一把尺子。就算是自愿赠予,你就能心安理得的收下?他是你男朋友,不是伱爹。

如此清晰的事情,都还有人找角度来洗,一条人命白白的没了,但凡这女的能明确的拒绝,也不会是这个结果。还有脸洗?越想越气。

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社会是个啥样子,敢想象么?

扯远了,言归正传。

三十张银票,叠在一起,实在是挺厚的。

贾琏很不客气的合上文稿道:“东西我收下了,晚上慢慢看。”

孙铭顿时大喜,起身要告辞时,贾琏抬手示意他坐下,继续道:“案子还要查清楚的,但,不是给我看啊,是……。”贾琏抬手指了指天。孙绍祖虽然可恨,但孙铭是个人才,等老孙死了再收拾他也来得及,人才要先利用上。

孙铭果然如贾琏所料,是个野心勃勃之辈,看了贾琏动作,立刻起身,噗通给贾琏跪下道;“卑职多谢大人提携之恩。”

贾琏没有骗他的心思,所以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一礼,虚抬手道:“起来吧,陛下有心做大水师,才有了本官此行。你不要声张,自己知道就好。天津来京畿门户,陛下很重视。”

孙铭起身道:“卑职省的。”

贾琏这才端起茶杯:“喝茶!”孙铭立刻起身告辞,也就是怕贾琏拒绝,不然庄子都敢送。

放下一口没喝的茶杯,贾琏仰面感叹,这帮人是真有钱啊。

次日,贾琏亲赴码头,查看水师。因为收了银子,贾琏什么态度都没有。

在册的大型战船十艘,一条都没有在港,到底有没有也不知道。中型战船倒是有二十条,换算下来,也就是二百多吨的排水量,帆是硬帆。就这点排水量的船,软帆也没发挥余地。至于小船,完全没有必要去关注,这类船就是打鱼都嫌小的。而且小型船只的种类很多,各种名目,什么巡哨,传信之类的,根本分不清。

还有就是人数,花名册上八千人,校场上最多三千。收了银子的贾琏昧着良心点头表示:“检点无误,分毫不差。”至于签字确认,得加钱,口头上不找麻烦,就是收钱办事了。

魏学忠和林知府相视一笑,财能通神啊。

检点了天津水师后,贾琏休息了两天,在庄子里老实呆着,也不说下海去看看。真就是休息,每天最多在海边钓鱼,还都是挑太阳落山之后去。

出于好奇,贾琏还是找来了朝鲜女子,问她们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民族服饰。

很快两个朝鲜女子便换了一身装束过来,殷切的看着贾琏,希望被他留下或带走。

贾琏见了她穿戴的服装,很是失望的摇摇头,这跟大明的服装很相似了。难怪有人说,近代以前,朝鲜是学大明最深入的国家。

其中一女子想起来什么,直接问:“大人问的是青楼女子那种短襟吧?”

贾琏对她笑道:“这我不知道,我就是听别人说了一嘴。”

女子道:“短襟也是到半胸的,客人去了青楼,坐在地板上,很多人躺着,女子走动时,客人躺着看若隐若现。后来传到民间,这些年倒是越来越短了。”

贾琏想起了看过的照片,点点头:“将来没准直接露出来也未必。”(吊大的补张图)

嗯,现在还是很含蓄的,即便是青楼女子,也不过是追求一种视觉效果。

贾琏见两位朝鲜女子汉语说的好,便留下聊了起来,一问才知道,她们三五岁时便被父母卖掉,人贩子花钱供她们吃喝,并请人教她们汉语,就是为了长大后卖个好价钱。像眼前这两位,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五岁。为了她们,孙铭花了一千两银子。

说到这些女子,孙铭买回来也没碰过,本意是想送给上官,这不是没路子么。

在两个女子失望的眼神中,贾琏还是让她们离开了。

出发登州之前,孙铭特意又来了一次,这次是秘密报告一份,加一张庄子的地契,还有这些丫鬟的身契。对此贾琏婉言谢绝道:“我要天津的庄子作甚?折现吧!”

孙铭听了差点喷出一口血,见过贪的,没见过这么贪的。

最终孙铭还是补上了五千两银子,本地庄子不值钱,人也不值钱。

贾琏就这么走了,云淡风轻的,只是在去登州的路上,夜宿沧州时,贾琏打开了孙铭的密报。经查,当日激战双方,一方为盐枭刘老七,另一方为海河帮的苏同。

两边开战的原因很简单,海河帮的人吃相太难看了,运河的饭吃了,海河白河的饭也吃了,海贸的饭也没放过。做生意嘛,各做各的,本也没啥大不了的。但是海河帮仗着有水师撑腰,在海上冒充海匪,劫了刘老七的海船,不是一次,是好几回。

出来混的,面子最大。刘老七忍不下,经过缜密侦查,周到准备,在白河上劫海河帮运银子的船。那条船上运的不仅仅是银子,还有一样贾琏看了就想砍死魏学忠的东西——鸦片!

孙铭这厮也是够拼的,知道的事情,全都写进密报里头了。

真不是他没节操,不然贾琏也不敢用他,而是孙铭在参将的位子上呆了十年了,迟迟没有上升的机会。想进步,你得有路子,魏学忠都没有进步的机会,哪里轮的到他?

孙铭出生入死的剿灭海匪,在附近海面很有名气,但军功多半落在了魏学忠的身上。老魏的想法也很简单,把爵位维持住,至少他这一代,别被继承制度降没了爵位。

还有一点很关键,为了控制住孙铭,魏学忠一直不给他机会去京城活动。画的大饼也都是待我调走,这位子就是你的。

孙铭又不傻,你正三品,我从五品,你让我接你的位子?

一路收钱收到手软的贾琏,很是感慨的让人把钱和密报装车,连夜送回京师。附上一份最近精心准备的详细报告,作为皇帝的耳目,必须让皇帝清楚的知道基层的情况。

远在京师的承辉帝,收到贾琏送来的东西后,先看的不是密报,而是账册。贾琏收银子的账册,谁送了多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提到孙铭时,还特意为他说好话,此悍将也,苦于无人,蹉跎十年未得寸进。

承辉帝花了一晚上的时间,看完了两份密报,忍不住砸了一个杯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