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239章 关键时间节点

红楼:我是贾琏 第239章 关键时间节点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239章 关键时间节点

第239章 关键时间节点

承辉帝到了关键时刻,太上皇做六十八岁的大寿,算盘珠子都崩承辉帝的脸上了,就这还得忍着,出钱出力,因为以孝治天下。

这个民族古往今来都是讲道德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大公约数之一,就是孝。

开国皇帝都是打出来的,经历过战乱的皇帝,当然清楚人都是啥玩意。

卑鄙和高尚,那也是要分人的。

皇帝除了天命之外,在这个时代能拿的出手的就剩下孝了。

你一个权利无限大的人主,讲别的好像没啥说服力。

王子腾在军中的话语权分量很重,如果他的态度发生了偏移,后果很严重。

承辉帝不敢冒险,思来想去,只能让贾琏走有一趟,私下里进行一番交流。

贾琏肃立听旨,裘世安不在跟前,应该是出去守着了。

“你告诉王子腾,有什么要求只管让你传话,朕能满足的一定不会推辞。”

就这么一句话,听的贾琏背后全是冷汗,能给皇帝逼出这么一句话的臣子,能好的了?

但贾琏什么都没说,只是应下一句;“臣记住了。”

承辉帝露出微笑道:“你,不要多想。”

“臣省得!”贾琏继续恭敬的听训,主要是事情太大了。

这个时候的贾琏也没退路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了。

还能说,原著中的贾宝玉,生活环境太好了,外面的风雨是一点都没进大观园。等风雨进来了,贾宝玉只能像個呆子似的随波逐流,最后选择了避世。

这不是什么看不见的刀光剑影,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不对就血雨腥风。

贾琏不知道为何突然变的如此激烈,难道是因为自己的搅局?为承辉帝解决了很多麻烦之后,导致两代皇帝之间的交锋快速升级了?

“朕命你为劳军大使,走之前去神机营带上那些跟你去郧阳的旧部。朕知道你没野心,但那些官兵对你就是服气。这是伱天生的本事,别人学不来的。”

承辉帝不轻不重的提醒了一句,就差没说注意安全了。

贾琏敏感的捕捉到这个不易察觉的信息后,内心陡然揪起来。

皇权争夺的过程中,没有不见血的。史书里写的明明白白。权利的蛋糕就那么大,你多吃一口,别人没准就得饿着。这是生存斗争,是你死我活。

领了旨意的贾琏,先去神机营,出示了圣旨后,神机营的官兵踊跃响应,都想跟着贾琏去办差。没法子,太香了。

贾琏笑眯眯的,脸上没有任何不好的表情,还是点了杨校尉的五百火枪兵,又点了一支百人的炮队。为何要带上炮队呢?贾琏的解释是放礼炮,表示对远归征人的敬意。

其实可以带更多的人,但贾琏怕动静太大,让别人浮想联翩。

六百人,不多不少,路上真遇见点啥危险,贾琏自保有余。

私下里,贾琏交代跟着他去郧阳的杨校尉:“告诉兄弟们,最近路上不太平,都打起精神,免得阴沟里翻船。多少人想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呢。”

说这话,杨校尉是真信,跟着去一趟郧阳回来,最底层的士兵都进账百两。这样的上司,谁不服气?服气,但是别的同僚看着就眼红了,这次怎么又是你们呢?

京营从编制上来讲有十五万之众,就算吃空饷,也有七八万人。这帮人跟着家贾琏出差发了财,回京后没少吹牛,自然引得众人的嫉妒。关键是给贾琏拉仇恨,你丫的不吃空饷就算了,还不喝兵血,你让别的人怎么活?

京营的问题一直都在,只是没人能解决。就这么神奇!

前任京营大都督老北静王死之后,新任的大都督是南安郡王。但谁都知道,老王爷没几天好活了,基本不管事,京营掌握在北静王的旧部手里,这些人都奉小北静王为主。

等小北静王成年了,不说接任大都督吗,至少挂个副职,实际掌握权利。

威望不足的小北静王,又导致下面的人握紧了手里的权利。承辉帝要整顿京营,就必须依靠王子腾的威望。那么,王子腾真的愿意为了皇帝的意志,放弃个人乃至家族的利益么?

这些年承辉帝腾笼换鸟,陆续调走数万京营,这已经触动了四王八公利益的根基。

如今还要彻底整顿,搞不好就是个撕破脸的结果,如果没有太上皇的存在,一切都好说,大不了别的地方补偿一下,但有太上皇的存在,四王八公是有别的选择的。

只要太上皇出山,振臂一呼,实际控制京城后,外面很难翻起波澜。做皇帝的可以赌上一切,在外做臣子的可不敢,因为最高权利与做臣子的没啥关系。

说来说去,还是成本和收益的问题。原著中四王八公被收拾,就是站队失败了。

这其中就包括了王子腾,不然他也死不了,甚至元春都可能是因为站队的关系而死。

假定元春省亲是鬼混回家,那时候可能太上皇和太妃也没了。只不过秘不发丧。

这仅仅是个人理解,不认同也别喷,因为没意义。

兵部那边出了个副使,还有若干随员。一行人在兵部碰头后,贾琏拿出圣旨道:“本官是头一回,准备工作拜托各位了。明日卯时集合,辰时出发。”

众人轰然应诺,对于下面的人而言,这真就是一趟普通的差事,运气好的遇见一个大方的上官,大家对于这趟旅程充满了期待。

因为路上可能要走三天,这是所谓的为显示重视,出迎百里的节奏。费用方便,只要下面来报,贾琏一律批准,都不带审查的。兵部此番出行人员自然是皆大欢喜。各部门下层人员见多了那些手里有点小权利,就喜欢拿捏别人的官员,贾琏这种太少见了。

贾琏的准备重点放在神机营,光是偏厢车就带了五十辆,不知道还以为是去打仗的。

实际上贾琏就是奔着去打仗的,要不怎么带上了一个百人炮队呢?要不是怕影响太大,他都想带一千人,甚至多多益善。

晚点回到家里,交代清楚之后,王熙凤并没有察觉到任何不对,反倒是侍寝的平儿在余韵未散之际,一脸红霞的贴紧了贾琏说话:“爷,今晚上怎么了?格外的狠!”

贾琏当然不说实话,而是笑着调侃:“想到又要离家数日,就没控制好力度,怎么,不喜欢?”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平儿知情识趣的一面表达的很充分,以脸蹭脸道:“喜欢的!”

还有个事情平儿没问,那就是贾琏弄进去了。

对家里就说是出个差,也没让王熙凤起来送,毕竟身子不方便。平儿与桂香一道送出侧门,大门外肃立着一百家将,一点动静都没有,就那么站在火把的光线里。

感受到肃杀之气的平儿与桂香吓了一跳,贾琏却没有多说话,回头告辞一声,翻身上马。

马蹄声远去后,桂香才道:“爷不对劲!”

平儿听了一阵揪心,却没有应和的意思。只是在心里默默的念:我信爷!

神机营这边汇合了众人后,张三领十人在前开道。

同行的副使调笑一句:“贾大人家学渊源!深谙用兵之道在谨慎!正合诸葛一生唯谨慎!”

这马屁拍的就有点过了,谁敢自比丞相啊?又不是薛岳,敢自比岳飞。

“岂敢岂敢,说实话,在下仇家颇多,这是怕死呢,小心无大错嘛。”贾琏开口自嘲,但别人听了没觉得是自嘲,就这厮得罪的人是真不少,要说心眼小的,谁能保准没有啊。

往前推个几十年,对外战场上背刺战友的事情多了。尤其一些个兵部老人,谁心里不藏着点昔日的秘闻啊。当年今上初阵,就是在西北,因为某位皇兄没有按照计划出击,导致今上所部三千人被围。若非贾代善领骁勇营拼死接应,今上都未必能逃脱。

事后,那位皇兄表示迷路了,向李广学习了这是。

这些旧闻,贾琏知道的不多,只是从祖父留下的一些笔记中,才能窥探一二。贾代善留下的笔记极少,一本都没写满,不像某光头,开疆拓土保家卫国,全靠日记。

你看他的日记,还以为他拳打倭寇,脚踢英美呢。

实际上他发明了【抗日罪】!二战弄回来的许多权益,又被他反手卖给了丑国。

他是懂卖国的!

(PS:读某起点作品有感,主角是灭日寇的好手,问题是你在光头的阵营,37年以前,主角也敢抗日?)

扯远了!

贾琏率部出城后,往西北张家口而去,有个词【口外】,这个口,就是张家口。

从山西到京城的交通要道,真正的交通枢纽,四通八达。

马背上的贾琏,忍不住哼哼了两句《走西口》,随行的副使一贯的马屁奉上。

“贾大人竟知西北小调,可谓学识渊博。”这次比较收敛了,没有拿历史人物来比。

贾琏有点飘,这个副手安排的好。扭头笑道:“大热天的出门不易,路上只能赶早晚,贾某别的本事没有,保证大家有肉吃,有酒喝还是能做到的。”

上午十点以后,贾琏下令停止行军,就近找地方休息,只要不乱跑即可。

士兵们走的热了,纷纷解开衣裳,贾琏却丝毫不敢大意,让家丁巡视制止,理由很充分,出门在外,即便京畿之地,军队也该有军队的样子。

贾琏自己也穿戴整齐,当兵的见状也不闹腾,毕竟上司以身作则嘛。

倒是苦了那些兵部的随行人员,他们想凉快点,但这会行军法的,不敢造次,只能忍着。

最多是打来凉水,洗一下脸和手。为此,贾琏又多了一个美名,治军严谨!

家将们是真辛苦,休息期间还要负责岗哨,张三带着人放出去三十里,即便是在大路上,也没有丝毫懈怠之意。别人不知道此行的底细,贾琏全都告诉张三了。也说明了他的担心,生怕有人铤而走险。说的难听一点,贾琏真要死在这一趟上头,贾家王家必定离心离德,四王八公这一伙人,更是不要说了。

这么说吧,政治对手又不是傻子,怎么能看不出来承辉帝安排的用意呢?

问题是承辉帝没得选,他不放心,只能让贾琏上。

从这个意义上看,承辉帝还是着急了一点。贾琏固然好用,但这个节骨眼上,是在冒险。

午后继续行军,天黑之后也没着急扎营,而是又走了一个时辰才停下。

因为是第一天,贾琏不是很担心,所以晚上赶路了,明天起,贾琏一天走四十里,多走一里算他输。一夜无事,次日起早出发,走出去十五里,贾琏就下令休息。下午又走了二十五里,贾琏再次下令选个有围墙的村庄扎营。

这个套路,搞的随行的副手很不适应,特意问贾琏:“为何不像昨天那般赶路?”

贾琏随口应付:“天太热了!”真实情况是,昨天夜里,张三就发现了有人在跟着。

三天的路,贾琏走了五天,如同乌龟爬一样,当兵的无所谓,倒是副手急了:“这要是晚了,王太尉先到了张家口,我等失期也。”

贾琏一点都不在意的对付他:“出了事情我担着,你怕什么?此地距离张家口不足四十里,明日可到,不用担心,大热天的,王太尉走的快不了。”

大约在十里地之外,一票人马正在树林里休息。举着单筒千里目的柳老头,看着下午四点不到就停下休息的队伍,表情很是纠结。

第一天贾琏赶路很急,柳老头反而不急,毕竟才出京城嘛,近四百里的路程,才走了三分之一呢。没曾想这狗东西的鼻子太灵了,第二天就开始日行四十里。

天黑赶路?你想啥好事呢?

本来这一段难得的全是旷野,就前面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子,按照常理,四十里路,连夜赶一赶,半夜就能到了。这段路也是最好的伏击地点,可以充分发挥骑兵冲击力。

眼前的村子没有高墙,只有一道胸墙,柳老头有点犹豫了,今夜再不出击就没机会了。

太上皇的底牌之一,就是勋贵,尤其是四王八公这一伙人。

现在他挺后悔的,当初打压这帮人太狠了点。导致贾家这一代人出了个贾琏!

年纪不大,却是个极为阴损的玩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