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272章 自作自受

红楼:我是贾琏 第272章 自作自受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272章 自作自受

第272章 自作自受

贾琏是真没想到能收到来自贾赦的家书,这位便宜老子最大的爱好不是喝酒还有睡丫鬟么?打开家书看完之后,贾琏就给点火烧了。

消息有点劲爆,核心思想是因为王子腾主动自请“发配”两广,王爷和国公们的情绪出现了波动,最近一直在商量着怎么“保全自身”。用“保全自身”这个说法有点夸大了,但在王爷和国公们看来,真不算夸大。

核心思想就是兵权,一直以来,京城的兵权都掌握在老勋贵手里。四位王爷手里当然依旧掌握兵权,但都是在边地。京营的兵权因为王子腾的缘故,已经基本失去了。新一代的勋贵岳齐和宁远侯,取代了旧勋贵。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王子腾的态度,因为他的态度,四王八公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京城的兵权,还有对西北边军的掌控。而且王子腾没有半点反抗的意思,几乎是拱手相让了。

老迈的南安郡王这次没有掺和进去,贾赦找借口,拒绝了好几次邀请,贾珍倒是想去,被贾赦给按住了。所以,这次逼宫贾家没掺和,王家也没掺和,史家在没有事先沟通的情况下,掺和了进去。这个就搞的贾赦很被动,找贾母私下里抱怨过。

贾赦在信里就一个意思,希望贾琏给贾母写一封信,让她说一说史家兄弟。

贾琏报以冷笑,史家的死活,与我何干?贾赦的信都不带回的。带兵在外的贾琏,火气格外的大。要是敞开了手,不知道能带回去多少女人。为了家庭的长治久安,贾琏还是苦一苦自己。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练兵上,贾琏算看清楚了兵权的重要性。

贾赦在心中还提到了贾珍虽然没掺和进去,但却给贾蓉娶了秦邦业的女儿秦可卿为妻。

特意点了一句“有辱门楣”。如果没看过原著,真的信了贾赦的鬼话了。贾赦的重点是王熙凤给了贾珍八千两银子,作为贺仪,对公公贾赦要钱,却总是不干脆,每次最多给個二百两。这让贾赦很是埋怨了一番。

贾琏不信贾赦不知道秦可卿的跟脚,就算不知道,看看秦可卿的陪嫁,也该知道一二了。从原著里看王熙凤与秦可卿的关系,大概王熙凤是知道秦可卿底细的。原因嘛,贾母总是在说秦可卿是最得意的孙媳妇。王熙凤的性格居然不吃醋,太不正常了。

搬出济宁的贾琏干脆住军营里,每日带着一干军官一道,跟士兵吃一个锅,住一个营地。如何练兵,贾琏选择了先看看。看了一天之后,贾琏出手进行了一点调整。

这年月当兵绝大多数都是文盲,贾琏的调整就是办识字班,同时制定了一套奖惩制度。学的好的有奖励,学不不好的受惩罚。惩罚也不是打军棍,而是清扫厕所,打扫卫生之类的活。严重违纪的则是关小黑屋。

贾琏的调整幅度不大,可算是要了这帮大头兵的命。因为制度是长期性的,并且有硬性要求,每个人至少要认识五百个常用字。当兵的从一开始的不适应,过一段时间后,渐渐的也都适应了,只不过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学习进度快的,贾琏还提拔做官。

这个吸引力就大了,下面的士兵也确实存在不服气的现象,但贾琏也没惯着。

贾琏在济宁大练兵的时候,山区剿匪的东平郡王却迟迟没有太大的战果。

不是东平郡王不想剿灭逃窜进山的教逆,而是他做不到,并且他本来的目的也非如此。

东平郡王的战术很简单,就是围住山区,把教逆困死饿死。同时打着整顿山东军政旗号,东平郡王坐镇济南,整顿地方军务。

原则上贾琏应该去济南拜见东平郡王,但贾琏却借口水土不服生病了,呆在济宁的军营里。贾琏的借口很拙劣,但是有效啊。

岳齐则借口军务繁忙,躲在泰安。这一下呢,是个有眼睛的人都看懂了。

南下的夏守忠拿着掌握的证据拜见孙化贞,龙禁尉出京之后没有缉拿权,但是孙化贞有。于是从镇江到徐州,一口气拿下了三十六个官员,其中就包括两个巡抚,一个布政使,事情传出之后,朝野震动。

这一手下来,京城正在打嘴仗的官员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停战。

夏守忠挟两江抓人的威风,继续北上。山东官员瑟瑟发抖,即便是在济南耀武扬威的东平郡王,也明智的选择了回山海关,没有正面碰一下的意思。

山东上下官员,提前到省界边上,等着夏守忠。贾琏自然也跟着去了,远远的看见夏守忠的队伍时,山东官员纷纷迎上前,倒是把贾琏和岳齐落在了最后。

两人也没有上去套近乎的意思,等夏守忠应付完前面的人后,主动来到两人跟前,抱手见礼,热络的寒暄。

至此,贾琏算是看清楚了承辉帝这个皇帝的手腕有多厉害。一边转移注意力,即便被勋贵拿太上皇做文章也都忍了,就为了快速的清理两江官场。掀起一场整顿官场的运动。

别看夏守忠掌握着充分的证据,被抓的官员没一个是冤枉的,实际上却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在贾琏看来,打击贪腐不是承辉帝的目的,清理两江官员才是目的。一番雷霆手段下来,方系大本营两江,遭到了承辉帝的沉重打击。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从贾琏的角度看,承辉帝无疑有点着急了,但是承辉帝明显是等不及了。

夏守忠到济宁之后,拿出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贾琏来山东的使命结束了,承辉帝让他率神机营回京,夏守忠押送三十六名犯官随行。这次抓了三十六个官员,承辉帝可以说是一波肥。

宣读圣旨之后,贾琏接旨,并下令神机营准备拔营回京。上书求退休的齐总兵,意外的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结果,继续留任山东总兵。新任的山东巡抚以及三司官员,都得到了皇帝的旨意,各司其职,办好差事。岳齐和京营主力留下,清缴山中教逆余部。

得到一个好结果的齐总兵,私下里求见贾琏,再三拜谢,真的给贾琏磕头三响。

回京的途中,夏守忠与贾琏同一条船,出于安全考虑,沿途绝不进城,就住在军营里。

船队过了天津后,肃杀的气氛才算有所缓和。

时间已经是十一月底了,运河上寒风刺骨,怕冷的贾琏躲在舱内,对着炉子,上面架着一壶酒,边上的小桌子摆着一叠炒花生。

夏守忠坐在对面,很是殷勤的给贾琏倒酒,口中笑道:“小公爷知道为何要调回京么?”

贾琏有猜测,但这会装傻才是最佳选择。“我上哪知道去?督工有话直接说,别兜圈子。”贾琏的态度很直接,不给夏守忠装的机会。夏守忠没有在意,平淡的笑了笑道:“回京就知道了。说起来,此番南下能顺利完成陛下交给咱家的任务,还是要多谢小公爷在前面遮挡风雨。”

贾琏很想知道承辉帝的真实想法,但他绝对不会问夏守忠,问了也是白问,这厮不会说的。既然如此,那就不要浪费口舌了。

“方白衣中风了,能不能扛的过这个年都两说呢。”夏守忠爆出这么一个消息。

贾琏楞了一下,心里默默的疏通逻辑,花了好些年,一直在消除方系在朝中的影响。所以,下一步要针对二皇子身边聚拢的那批人么?说起这些人也挺悲催的,屁股不干净,所以才要找李元求庇护吧?二皇子小看了承辉帝的决心,怕是要吃苦头的。

“从陕甘到两江再到直隶,陛下着急了啊。”贾琏含蓄的表达了一下担忧。

夏守忠颇为惊讶的看看贾琏,动手给他倒一杯温酒,口中低声道:“小公爷所有不知,圣人已经忍了很久了,不是着急不着急的问题,而是不清理一批人,圣人难以施展拳脚。再说了,陕甘那边的案子已经结了,吴玉辉秋后腰斩了。林大人回京没几天,又要接过两江的犯人,这个案子结了,见面需尊他一声宪台了。”

嗯,这是在挑明了,承辉帝论功行赏呢。

贾琏啧啧两声:“这不是又要有一批老人辞官回乡养老么?”

夏守忠点点头:“那是自然,说起陕甘那边,林大人还是心慈手软了,一个没杀。不如孙阁老多矣。”贾琏他B气十足的话,没忍住怼一句:“陕甘的案子,三司会审,想杀人哪有那么容易的。说到底,还是陛下仁慈,只杀了吴玉辉一个。”

一句话给夏守忠呛的连连咳嗽,眼泪都下来了,好一阵才缓过气道:“小公爷这是有怨气啊,杀一批,流一批,罢一批。有的事情,孙阁老做得,陛下做不得啊。”

贾琏当然要把心头的不满表达出来:“最近听了一个说话,两江的孙阁老是官屠,老师人在湖广,背了个屠财的名声,区区不才在下,得了个屠夫的名声。要论骂人不带脏字,还得是读书人啊。死在我手里的可都是教逆!怎么就背了一个屠夫的名声?”

夏守忠听了呵呵一笑道:“冤枉你的人,自然是知道你的冤枉的。咱家听说是这么一回事,小公爷用兵稳健,导致教逆于济宁周边肆虐的日子多了一些,在平阴时,不少士绅到军营恳请小公爷从速发兵被拒绝,心里能不怨恨么?收复济宁后,小公爷又耽搁了数日,兖州士绅多有被害者,所以了,传言都怪小公爷用兵缓慢,那些士绅和无数百姓,因小公爷而死。”

贾琏沉默了好一阵才开口道:“别的地方不清楚,济宁、兖州的士绅,勾结官员,巧立名目,对百姓敲骨吸髓之剥削,我这可掌握了一大批一手材料。待我回京,说不得要把这些人翻个底朝天,在太阳下晒一晒。”

夏守忠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嘴脸:“那小公爷得快点,回头别人先被龙禁尉拿了。”

“不相干,你拿你的人,我晒的我黑料。”

夏守忠看了看贾琏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这事还是斟酌清楚了为好,真要晒出来,借着这股圣人整顿吏治的风,怕是无论京城还是地方的官员,人人自危。届时,对小公爷群起而攻。要知道,小公爷一份明奏,搅浑了京城的水,坏了不少人的好事。”

对于这个话呢,贾琏没有接,探头看看外面,帆已经降下了,通州就在眼前。

看着靠边一艘船的吃水较深,贾琏笑着问一句:“督工,猜猜这艘船上都运的啥?”

夏守忠瞄一眼就放下帘子道:“铜钱!据查,孔家私铸铜钱有年头了,不单单这一家,两江地方上,私铸铜钱的可不少。圣人一直摁着不让查,小公爷知道缘故么?”

贾琏淡淡道:“这就要看铜钱的去处了。”

夏守忠道:“东瀛执政的大将军,因教案风波封海,如今能做海贸的东瀛商家,少之又少。大周的货物想进东瀛,受到了多方限制,唯独一样东西有多少东瀛要多少。那便是铜钱!”

一番话贾琏沉默了,合着你们都知道啊,一直在装傻。大周的铜钱即便是劣钱,运到东瀛也颇受欢迎。能换回白银,对此,朝廷也就睁一眼闭一眼。

但这种事呢,不计较就算了,真计较就是大事,可以杀头的大事。

还是那句话,皇帝在意的从来都是他的权利和位子。如同这次的整顿吏治,并不是奔着大家贪腐去的,而是奔着清洗方系官员的影响力。

官船靠岸了,贾琏迈步下船时,看见老了很多的赖大等在码头上,见了面便上前磕头。

“小的见过二爷,恭迎二爷回京。”

贾琏从赖大的脸上看到了一丝凄凉,但却丝毫没有同情他的想法。

赖家对外的营生都是他张罗的,这些年鬼知道他做了多少手脚。

“起来吧,家中一切可好?”贾琏淡淡的回一句,主子的派头拿捏的很稳。

偏偏赖大吃这一套,缓缓的起身后,恭敬的回答:“家中一切都好,天太冷了,老太太不让大家伙出迎,不然桂香和平儿姨娘想来迎二爷的。”

赖大还想说话,看见随后下来的夏守忠,立刻换了个话,见过夏守忠。

贾琏不能立刻回应,但见赖大欲言又止,还是叫到一边问他:“适才有啥想说的?”

赖大道:“回二爷,史家两位侯爷被忠顺王拿了把柄,丢了差事。”

贾琏沉默以对,心里暗道:自作自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