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284章 预感到不对

红楼:我是贾琏 第284章 预感到不对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284章 预感到不对

第284章 预感到不对

【苟】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贾琏也不能明着说,快过年了,不太平了。只能是旁敲侧击,看你怎么理解。

李亨又不傻的,他脑子转的还挺快,联系到最近几个月,遭遇的一些事情,心里咯噔一下。当然他没想太远,就是觉得被老二针对了。说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实际上老二以前不太看的上老三,后来随着老三的崛起,又开始打压了。

儒家长幼有序那套,多数情况下是得到执行的。不论任何家庭,都是有例外的。其中皇家还是发生例外最多的地方。别说亲兄弟了,就算是亲爹,面对最高权利时,也不会手软。

李亨接受了贾琏的善意提醒,但没想那么多,无非就是加点人手,反正又不差钱。

承辉帝这个爹也很有想法,先给李元惩罚,让他闭门思过,两个月过去了,又给放出来,安排了新差使。这次是去吏部,职务是帮办。尽管没有明确的品级,但是权利却很宽泛,吏部任何事情,李元都能插一脚。这個就要看主官的性格了,有的主官表示,随便你怎么建议,听一个字算我输。也有的主官则从善如流。

眼下的吏部尚书是梁道远兼任,都干两届了,还是次辅,对于李元不说言听计从,大部分建议是能接受,并付出行动的。

这不是梁道远怂,而是朝廷内有很多官员支持李元,毕竟是嫡长子。就概率而言,也是很大的可能继位的。

对于李亨而言,这就不是啥好事情了。强力的竞争者在吏部说话管用,这个威胁太大了。

感觉到【爸爸不再爱我】的李亨,在通政使司的位置上开启了他的应对。说的好听一点,这叫筛选剔除没有价值的奏折,说的难听一点,这叫隔绝内外。

一个原本上传下达的部门,被李亨玩出新花样了。我只是压住你的奏折,又不是不让你上奏。每天那么多奏折,当然要捡最重要的上传。弹劾九门统制,弹劾孙阁老这种事情,还是先别着急,等一等,看一看,再说。

我又不是说不给你传上去,事情有轻重缓急嘛。

实际上需要上传内阁的事情并不多,毕竟很多事情,部门内部就处理了。谁也不会嫌权利大,只会嫌权利小。

“快过年了,报纸上说点喜庆的,别整天跟人吵架。”贾琏又是一句。

李亨听了没有简单的接受,而是摇头苦笑道:“尽量吧。”

这事情就不是李亨说了算的,你不攻击别人,别人会攻击你的。

自打贾琏支持李亨搞出一个报纸之后,舆论的威力真是谁用谁说好,怎么可能轻易停下。

贾琏一向都是我劝了,你听也好,不听也罢,总之不会太纠缠。

车轱辘话说多了,谁不烦啊?

在李亨处叙叙旧,说了一些不疼不痒的话,喝了一杯茶后,贾琏起身告辞了。

不是说两人之间的交情变化了,而是有的话,贾琏真不能说。甚至隐晦的提醒都不行。

李亨也没多想,毕竟快过年了,贾琏提前来坐一坐,说几句不轻不重的话,很符合贾琏的一贯性格。真就是那种听不听随意,总之我提醒了。

一个人的时候,李亨脑子里转了转,觉得贾琏的建议虽然无伤大雅,但主动转变风向,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快过年了,大家都在忙过年,没完没了的吵架确实该停了。

至于说到加强安保的事情呢,李亨觉得也有道理,鬼知道老二那边会有啥坏心眼。

腊月十四这天,当初主动去山东的东平王,借口身体生病回京了。并上奏称,山东军务尽托岳齐,三千东平铁骑安顿在通州。都是多年的老部下了,接着六十大寿一起乐呵乐呵嘛。

此事说起来也没太大的问题,也不是没有先例,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反倒是《民生报》最近偃旗息鼓,没有跟人吵架了,转而开始重点发一些喜庆的文字。比如过年朝廷大军基本平息了济宁之乱,漕运恢复。冬季来临,运河结冰,为保证漕运,新总督张儒组织人手破冰并疏浚河道。内阁建议,陛下核准,拨款五十万两,赈济山东。五城兵马司组织防火训练,年前突击整顿治安,打击抢劫、盗窃、人贩子,成效显著,京城治安大为改观,百姓一致称颂等等。还有内阁建议今年的正月十五上元节,金吾不禁,大办灯会。

进入腊月后,百姓最在意的还是粮食价格的回归与治安的好转。

往年这个时候,城东城南都是案件多发地带。城南高端娱乐多,京城的少爷们爱往这跑,往往互相看不顺眼就能打起来。如今真不敢了,贾琏发了话,谁不让我过个开心年,我就让他年年都不开心。少了这帮斗鸡走马的少爷们,治安可不就是好转了么?

至于城东嘛,贾琏只是让御史们敲打各路帮派,过年了,看好下属,别搞事,免得大家难看。然后贾琏继续偷懒摸鱼,每日看似忙碌,实则就是在各个衙门之间溜达。并上了一道奏折,表示武备生产应该独立出来,成立一个单独的司级部门。或归于工部,或归于内务府。总之现在工部和内务府都能生产武备的现象过于混乱了。

对于贾琏的这份奏折,立刻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一家伙吸引了众多的注意力。

承辉帝直接让人把贾琏叫进宫,把潘季驯和忠顺王也叫来,三人一起问贾琏,为何快过年了也不安生,非要搞事。

说实话,武备生产确实比较乱,工部和内务府都有相关的部门,搞的有点混乱了。

看着被叫乾清宫的贾琏,忠顺王气不打一处来,直接质问:“内务府设兵仗局,此祖制也。贾大人建议整合为一司,伱是对祖制不满么?”忠顺王也不是善茬,他是懂扣帽子的。别管他是真心如此问责,还是在演戏。贾琏心里都很明白,自己跟忠顺王即便在一条船上,那也能尿一个壶里。没事搞搞摩擦,矛盾激化了打一架,有益身心健康,升官发财。

“有话好好说,不要动辄扣帽子。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初为何在内务府设兵仗局,我年纪小不知道,王爷年迈,难道也不知道么?”这句话说完,忠顺王顿时脸色剧变,心里暗暗叫苦:坏了,说错话了。

这事情往前追溯,还是太上皇登基之初,兵权上依靠的是勋贵集团。手里没有一点家伙事可不行啊。于是太上皇重整御马监,大办内务府兵仗局。绕开了工部虞衡司,专为御马监和龙禁尉生产装备。但怎么说呢,御马监和龙禁尉的规模就那么大,兵仗局的规模却丝毫不逊虞衡司的武备生产部门。没几年的工夫,兵仗局的产品就没去处了,只好去抢虞衡司的业务。因为太上皇偏心,工部虞衡司的业务被吞噬了不少,都开始转产民用农具菜刀了。

这番渊源要说清楚了,还是太上皇登基之初,位置不稳所致。

其实贾琏很清楚不能搞垄断,他的本意也不是垄断,而是让工部的武备局与内务府兵仗局单拉出来,成立一个新部门管辖,形成一个良性竞争,不要搞成内务府与工部之间的竞争。还有就是几十年来还算太平,两个部门的规模都有点大了,都存在做官的人多,干活的人少,机构臃肿的问题。贾琏也想借机整顿一下两个部门,淘汰一些人,精简机构。

忠顺王则不敢轻易的接受贾琏的观点,这里头养活多少人,他心里很清楚的。

内务府和宗人府之间的关系非常的不清楚,兵仗局本身也是吃财政的。只要是吃财政拨款的部门,那就注定有很多养闲人的职位。两人的思路就对不上。

贾琏的思路是企业部门就得按企业的思路来搞,忠顺王则是担心,太多的人失去了这份俸禄,晚上要去砸他家玻璃的。人家可不会怪贾琏,毕竟贾琏只是建议,你这个主管负责人没能为大家保住利益,当然要找你。

最最关键的一点,贾琏这厮太横了,权职太多,一个不小心就栽他手里,实在惹不起。

忠顺王赶紧找补道:“你一个后生晚辈,哪里晓得兵仗局的难处。兵仗局的事情,孤还不想多管呢,你能耐大,拿去便是。”这话半真半假,他要是真不管内务府下属的兵仗局铸币局这些部门呢,他的权利会大大的缩水,宗人府那边的地位也急剧下降。

原因很简单,没地方给大家捞好处,谁还支持你呢?

承辉帝对内务府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下面的各个部门,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很难清理。一时半会的,内务府的事情还是别去管了,先放一放,等到最要紧的事情尘埃落定再说。

“潘爱卿,你说两句。”心情不错的承辉帝赶紧和稀泥,再吵下去意义不大了。

潘季驯哪里会往坑里跳啊,笑眯眯道:“回陛下,工部的事情,臣还能说两句,内务府的事情,臣可不敢僭越。对于贾大人的想法,微臣一时半会也看不清,容臣想一想再说。”

承辉帝只好把话题又丢拽回来:“贾爱卿,这都快过年了,有什么事情等年过了再说。”

贾琏对此回应道:“陛下,臣所虑者,朝廷武备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尤其是新式火铳,本身没有太高的门槛,一旦管理不严格,流出之后内行人看一眼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此前已经有相关的事情发生,臣以为,即便不整合两个部门,也要有一个严控的流程。比如,内务府不得生产新式火铳,交由工部专门生产,方便管理。”

承辉帝听懂了贾琏的意思,内务府下属的各个生产部门,被渗透的像个筛子。很难保证新式火铳的技术不流出。现在加强管理,可谓亡羊补牢尤为晚也。

尤其是承辉帝见识过新式火铳的射程和威力,很清楚一旦大规模流出,神机营的优势将被大大的弱化。聪明人多了,又不是贾琏一个人认识到新式火铳的威力。

联系到最近的布局,承辉帝心里也明白了,贾琏为何没有私下先打招呼,而是直接上奏折了,就是要给其他人看的。有打草惊蛇的意思,万一真的有人在上面做文章呢?“嗯,想法是很好,年后吧,年后兵仗局停产新式火铳。对了,兵仗局的武库存货多少?”

承辉帝看似有点跳脱的思路,忠顺王却接住了:“臣弟不清楚,这就去好好查查。”

承辉帝满意的点点头:“此事很重要,不可懈怠。年前不要搞的动静太大,正常盘点。”

转头承辉帝又对潘季驯道:“工部也一样,正常盘点,年后再说。”

两人都应下后,承辉帝留下贾琏,君臣独对时才问:“贾琏,察觉到什么了?”

贾琏犹豫了一下,露出苦恼的表情道:“微臣不是很了解其中的一些关系,只是觉得气氛不对,所以才动了借整合武备生产的念头,看看能不能惊出点人和事。”

承辉帝神态陡然凝重:“仔细说说。”

贾琏先从偶遇无尘,觉得此人来路不正说起,发现此女与甄家管事有来往,再结合东平王称病回京做寿,最后得出一个猜测:“这些人和事情,万一真的有联系呢?结合陛下的安排,微臣总觉得,事情不远也。”

承辉帝暗暗思索,三千铁骑进驻通州大营的事情,放在往年不稀奇,今年却很难说。

贾琏知道的少,所以判断的不清楚,承辉帝倒是有自己的判断。

【东平王等人是不是彻底倒向太上皇不好说,但观望之心肯定有的。一旦京中有事。借着去通州调兵勤王,稍稍等一下,看看局面如何再决定下一步,手里有兵心不慌嘛。这是往好的地方想,如果是往坏的地方想,那便是各方已经联合起来,要趁着过年前后搞一个大的。这也比较符合预期,毕竟此前诸多事端,无论是太上皇还是忠义亲王,都有感受到了步步紧逼的压力,奋力一搏的可能性也很大。如果是后者,甄家居中联络的用处就大了。】

看着承辉帝低头沉思,贾琏也没开口影响他的思考和判断。

终于承辉帝抬头了,看着贾琏道:“回去以后,外松内紧,多加小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