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11章 另有玄机

红楼:我是贾琏 第311章 另有玄机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311章 另有玄机

贾大人再次驾临林府,一边走一边冲黛玉抱怨:“姑丈太过分了,入阁那么大的事情,是我能掺和的么?”

黛玉笑眯眯的看着贾琏,心里盘算着,表哥有泰山崩于面前而色不乱的气度,此刻气急败坏,想来是父亲的错,给人逼急了。

“大人的事情妹妹不懂,都是一家人,看在母亲的面上,表哥原谅父亲则个。”黛玉为林如海说话的同时,心里想着晚一点找父亲问清楚。

“你姑父说一起回来的,怎么你先来了?”贾敏出现并好奇的问一句,可见此前林如海派人回来传话了。

“不想跟他走一起,免得有人说闲话,所以先过来了。”贾琏绝对不会承认,他是提前翘班的事情。

贾敏何等聪明,立刻意识到有问题了,口中不禁试探一句:“你姑父为官素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林家子弟又不争气,帮手一个也无。”

黛玉在一旁补刀;“林家人是不争气么?是太争气了,争气到盼着父亲去死好继承这点家业。”

家丑不可外扬,这事小表妹真不在乎,她姓林不假,当初在扬州林家人干的事情,她可一件一件都记着的。

这么一说,贾琏也不好意思找林如海的麻烦了,毕竟人家才是一家人嘛。

端起茶杯,假装喝茶,掩饰一下,顺便借机转移话题:“妹妹秀外慧中,才华勇气不让须眉,可惜不是男儿身。”

黛玉被夸的脸上发烫,看着贾琏的眼神也有点躲闪了。

此时外头林如海进门了,家里的仆从一拥而上的伺候,林如海见贾琏在内便笑道;“你们先聊,待我去更衣。”

换了一身衣服,林如海出来笑问:“你们刚才聊的啥?”

贾琏看一眼林如海便道:“姑父眼袋有点重,面色也不好看,听说又纳了一房妾室,要爱惜身体啊。”

话题给一竿子支的八丈远,林如海一阵尴尬,贾敏微微一笑起身道:“你们聊,我去歇着。”

黛玉看看母亲离开,选择坐在边上没动,反正林如海也不会撵走她。

等贾敏去了,林如海才开口问:“内阁增补一事,你有何看法,说来听听。”

看这架势是真的在乎,语气也极为随意,一点都不拿贾琏当外人。

对此,黛玉的眼珠子盯着贾琏,不灵不灵的闪动,贾琏也不好太过敷衍,想想便道;“此事的重点,不在增补内阁成员,而在陛下意欲何为?”

林如海顿时愣神,这个角度是他此前没考虑过的。仔细回想一下承辉帝的一贯作风,突然抛出这么个大料,一定有别的目的。

就增补内阁成员的事情而言,林如海有过全面的考量。法理上内阁多少人,对于皇帝的权力影响不大。当然要看皇帝是否强势,如果是个性格柔弱的皇帝,即便内阁五人大臣足够强势,照样能压制皇帝。这在前朝有过先例,不是想当然的事情。一旦出现内阁与皇帝意见无法达成统一,君臣之间都不肯退让,长期对峙的可能性就会出现。如果像万历那种不负责的皇帝,国家就会出现大问题。

君臣博弈就是这样,你退一尺,他进一丈。

“继续说!”林如海决定先听听贾琏的意见,毕竟要说熟悉皇帝,还得是贾琏。

“要确定一点,今上颇为务实,在朝为官,可不能只看上面,还要学会看下面。也就是说,陛下对于当前的国家现状并不乐观。此举,有两种可能,一者为敲打内阁,二者陛下有事要做,担心群臣掣肘,故而先以加奉安抚群臣,后抛出增补内阁,至群臣不至于联合起来反对该举措。不出意外的话,也就是三五天就能见分晓了。回到内阁增补一事,一动不如一静,越早跳出来争夺的人,可能越是最先出局的那一个。”

心情躁动了一天的林如海,被这一番话彻底的冷静下来。毫无疑问,现有内阁五人,肯定是要反对增补人员的。如果此事属实,林如海觉得自己机会很大,毕竟最强大的竞争者莫过于户部尚书宁克,以往户部尚书都是内阁大臣兼任。但宁克为京官的时间太短了,这是天然瘸腿啊!两个名额,林如海觉得怎么都会有自己一个,所以才如此的急切。现在嘛,林如海觉得真就未必了。

冷静下来的林如海忍不住会想,陛下是不是根本不想增补人员,而是为了接下来的要做事情做掩护。

“琏哥儿,你觉得陛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林如海彻底放弃了架子,真心实意的请教。此前,还是端着一点的。

“陛下最关心的问题,我认为有两个,一个是财政,没钱皇帝都做不稳,其次是吏治,因为吏治败坏,引发的两次大规模的民变。当然了,这两个问题合起来其实是一个问题,巩固皇权。所以,任何不利于皇权的事情,陛下都是反对的。如果民生与皇权之间发生了冲突,陛下肯定选择皇权。这一点毫无疑问。如果我是姑父,一定会好好就吏治的问题做一篇文章,我建议泛泛而谈,不要深入,免得得罪人太多。”

林如海听罢陷入了沉思,贾琏也不着急,端着茶杯不紧不慢的喝,茶叶是明前的,毕竟是苏州大户,林家的茶叶很不错。

趁林如海沉思的当口,贾琏起身,不紧不慢的四处走动,东张西望,说起来一直没时间好好看看林家呢。

黛玉悄悄的跟上贾琏,二人过中堂至后院,一路上看着一个北地宅院里,多有江南风情,还是一些旧痕迹,贾琏都忍不住感慨。林家列侯传了五代的,底蕴深厚,贾家没法比。等一下,林家传了五代,贾家到他这才四代。似乎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琏哥哥,父亲在想什么?”黛玉悄悄的发问,贾琏笑着摇摇头:“不知道!小孩子别多问。”

“不说拉倒,我还不稀罕呢。”黛玉气的跺脚,最气的还是小孩子三个字。

走了十分钟左右,贾琏又回去了,林如海应该都想明白了。果然见两人前后脚回来,林如海起身道:“一动不如一静,还是什么都不做比较好。争来争去的,别忘记内阁成员是要陛下点头的。”

“奏折也不写么?”贾琏好奇的问一句,按说写点文章,泛泛而谈,倒是没啥大不了的。

“这个时候写一份这样的奏折,不合适。”林如海果断的决定,贾琏想了想,点点头:“也是,倒是我想差了。”

黛玉没听懂,急的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还是林如海心疼女儿着急,解释一句:“此时谈吏治,恐招群起而攻之!”

贾琏又补一句:“即便陛下确有整顿吏治之心,此举看似先人一步,也有成为众矢之的的风险。姑父位至总宪,没必要冒险。不出意外,姑父卸任总宪之日,即入阁之时。说到底,还是竞争对手不行,姑父即便什么都不做,照样鹤立鸡群。”

黛玉很好奇的问:“怎么,琏哥哥以为,当朝的阁老能力都不如父亲么?”

这个问题林如海听着都觉得脸红,你怎么好意思问的。

好在贾琏没觉得有何不妥,反而很耐心的解释:“不是能力的问题,是想不想和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内阁五个大臣,哪个不是从基层做起?每个人都是做官的好手,做人的人精。他们能进内阁,就一定会有很多官员追随,被众人抬进内阁后,阁臣们肯定要为下属谋福利。还有家族方面,亲朋故旧等等,这些人构成了一个利益群体,导致阁臣们在做任何一个选择时,都要考虑的很周全。也使得他们缺乏足够的决断力。当今陛下有刷新吏治及政务的主观要求,意在避免前几年国库空虚民变四起的危机重演。从既得利益集团的角度看问题,任何改变都会伤害到既得利益者。”

黛玉听的很投入,忍不住问一句:“那皇帝该怎么做呢?”

“嗯,从目前的情况看,陛下采取的策略,应该是针对某个群体下手,换一批人的同时,警告群臣。当然了,这样做都是短期效果,暂时能起一点作用,时间长了,换上来的人没准比前任更糟糕。陛下心里也很清楚,但他不能什么都不做。这就好比一个病人,只能不断服药来压制病情暂时不会过分恶化,但怎么说呢,治标不治本,还是会一点一点的恶化。”

黛玉听傻了,聪明的她不难看出,这可能是个死结,还是很不甘心的问:“治乱循环,书上有看到,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么?”

贾琏很肯定的告诉她:“没有,至少目前没有。将来有没有,不知道。”

晚饭是在林家吃的,贾敏胃口很不错,吃的比贾琏都多。贾琏注意到黛玉的胃口,一顿也能吃两小碗饭了,甚是欣慰。

饭后林如海送走贾琏,回到内堂见贾敏还在等着,过来坐下拉着妻子的手道:“我想劝存周外放为官,你觉得如何?”

贾敏听了摇摇头:“不怎么样,有的事情能不做还是别做,免得落下埋怨。”

林如海听了这才熄灭了心中的念头,他不是没看出来,贾家大房二房之间的关系不和谐。贾政在京,并没有给贾琏带来太多的帮助。

次日,户部按照皇帝的旨意,整理出新的俸禄账目,宁克赶着下值前进宫汇报。他很清楚,现在着急没用,埋头做事才是最佳应对。

宁克也听说了,林如海这个很有资格的总宪也是安如泰山,心里很是佩服。自己是因为没有机会才不活动,他明明有很大的机会,却依旧不活动,选择正常的办公,任凭别人上蹿下跳没看见,真是好定力,反正自己是做不到的。

承辉帝听取了新的俸禄报告后,突然问一句:“户部存银几何?”

宁克胸有成竹的回答:“户部银库有雪花银一千三百万两,央行账户上有三千万元。臣拟将户部存银补充到两千万两,今后两年酌情减少提供寸银给央行铸币。今后户部还是要不断的增加存银数量,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的央行就是一个垄断的铸币厂,以及管理全国银行的机构。从户部的角度看问题,央行实际上是分走了户部很多利益。鉴于皇家央行的特殊性,宁克有的担心也是必要的,他还不能明说,只能用通过增加户部寸银来表达态度。

宁克的担心是什么的,当然是担心银行成为皇族的提款机啊。

随着太上皇的落幕,央行现在的架构,皇族占据了绝对优势,有必要进行平衡。

很明显承辉帝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一时半会的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安抚道:“卿的意思朕明白。”

然后就没然后了,现在这种不缺钱花的现状,承辉帝爽呆了,就算发现问题,也没有主动去改变的意愿。

拿着皇帝批下来的方案,宁克回去组织发俸禄了,要在五月端午前发完,别耽误大家过节嘛。

端午节热热闹闹的来了,承辉帝也过上了登基以来最舒心的一次节日。为此,他还得意去一趟西山皇庄,见了在“荣养”的太上皇。

父子二人一起喝了两杯后,承辉帝令人撤下酒道:“父皇年龄大了,少喝点对身体好。”

太上皇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的儿子,毫无感情的语气道:“听说你做的不错,朝廷财政问题基本解决了,官员欠户部的银子,你打算怎么处理?”承辉帝没想到太上皇能问这个,想了想才道:“肯定是要追回的,毕竟是国库的银子。”

太上皇沉吟片刻才道:“缓一缓吧,着急不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