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2章 君恩难受

红楼:我是贾琏 第32章 君恩难受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32章 君恩难受

第32章 君恩难受

真的是随口说说么?随便听听就算了,千万别当真。

有太监进来通报,两位皇子来到。承辉帝让进来。

承辉帝有五个皇子,其中成年的(16岁)的有两个,大皇子非嫡出,二皇子乃嫡出。

二人并肩入内,按理说,二皇子应该落后半步,这不是嫡出么?怎肯落后呢?

“国库空虚,朕拟清欠,一般的臣子难以压制群臣,你二人以为谁人可坐镇户部,为张大人后援?”承辉帝没有直接指派,而是征求两位皇子的意见。

他心里还是希望两位皇子能挺身而出,为君为父分忧。但又没有说派皇子坐镇。

这就很有意思了,这算是对两位皇子的一次考试么?

张廷恩低着头,仿佛一座雕像,如果可以他宁愿把耳朵堵上。

两位皇子听了没有作答,而是选择了沉默。

张廷恩上前道:“陛下,容臣回避。”

承辉帝点点头,张廷恩赶紧退出书房,屋内就剩下父子三人。

擦了擦头上的汗,张廷恩很是无奈,这位皇帝真不好伺候。

怎么说呢,承辉帝经常有一些看似率性的举动,需要用你的时候,对你也很好。

这次张廷恩生病了,看他身边就一个老仆,直接派一个内侍,送两个宫女去伺候。

就这伱还不能不收!

张廷恩愿意做孤臣,也愿意得罪人,但有个前提,能把事情做好。

积欠的事情是太上皇那会留下的,张廷恩也是因为当时上奏要求清欠被御史弹劾去职。

这次复出心头是有一口气的,真的是想把这个事情做成。承辉帝让他做户部侍郎负责清欠,结果是刚提个开头,群情激奋,户部里头各种刁难,御史那边弹劾不断。

具体到如何执行的问题上,谁先谁后,从哪个地方开始,张廷恩也是有想法的。

但到执行的时候呢,怎么执行,上门要钱人家说没钱,家里看上啥你拿走。

这就很难做,总不能去抄家吧?没那个权限不是。

具体到每个欠钱的人,又各有各的情况。不能搞一刀切!

所以才上奏承辉帝,要求明发上喻,限期还钱。这叫名正言顺。

解决了名正言顺的问题,才能具体到每个人身上。

有个事情张廷恩是清楚的,皇帝为了筹齐军费,从内库支取了一大笔银子。

二刻有余,两位皇子出来了,张廷恩连忙见礼,二人低头躲过没敢对视,飞快点头走远。

内侍请张廷恩入内,书房里的承辉帝靠着椅子仰面,似乎很疲惫的样子。

听到动静的承辉帝身体动了动,却没坐直,张廷恩默默的站在对面等了数十息承辉帝才坐直了,看着他道:“两位皇子都在劝朕,清欠一事不可急切。”

感觉到承辉帝浓浓的失望,张廷恩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毕竟涉及到皇子,沉默吧。

“朕本意是二位皇子之一坐镇户部,现在看来只能作罢了。来人,笔墨伺候。”

刷刷刷,承辉帝落笔如飞,很快写了一份圣旨,用印后递给身边的太监道:“送内阁。”

太监走后,承辉帝才对张廷恩道:“现在是六月,朕给欠钱的王公贵胄大臣半年的时间准备,年前先还一半,明年六月全部还清。嗯,先看看年前不还钱的人有哪些。”

这话说的真是咬牙切齿,可见承辉帝真的愤怒了。

“陛下,臣以为,应等西域事了,掉边军进京补充京营之后,再做打算为宜。”

张廷恩立刻进入了为君王考虑的臣子状态,任何时候都是皇帝做决定,他就是个拾遗补缺的。这个主次一定要清楚,以前他就是没搞清楚,所以才被太上皇拿下。你怎么可以逼着皇帝做决定呢?

“爱卿所言极是,朕本以为卿之锋锐不复昔日,此番上奏锋锐犹在,朕心甚慰。”

张廷恩连声拜谢,他知道没退路了,承辉帝要改变现状,需要冲锋陷阵的臣子,他只能做一个过河卒,有进无退,只要能实现心中抱负,任何结果都能接受。

大周朝现在问题很多,承辉帝最看重的是财政问题。要坐稳皇位,首先要解决兵权,首当其冲的就是京营。四王八公所谓王宫贵胄集团,对于军队的影响力很大。他们推出的代表人物是王子腾,而王子腾又脚踩两条船。

借着西域叛乱的由头,承辉帝把王子腾丢过去平叛,结束后把京营留下,抽边军充实京营。这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搞钱了,没钱怎么安抚戍边的京营和安置进京的边军?

大周朝现在的情况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但是财政收入的增长远远跟不上花钱的速度。这么说吧,太上皇在位期间,内帑的银子花销大头是修园子,承辉帝即位之后,内帑最大的花销是补贴国库,用于赈灾、平叛。

花钱的地方很多,但是太上皇每年五百万两的养老钱,内帑这边是固定要出三百万两。户部那边每年的二百万两,已经赖了两年了,为啥,没钱。

内帑收入的大头是市舶司,大周朝五口通商,每年能收税一千五百万两,内帑拿五成,户部拿三成,其他如运营费用以及地方截留,拿走两成。

银子看起来很多,但是这三年南涝北旱,天灾不断,如今西域叛乱,为凑够半年的军费,户部出了五百万,内帑出了二百万。下半年还有至少五百万两的开销,一年平叛的军费开销就是一千二百万,这还不算一年不能平叛的账。到底要花多少银子,还要看前线的仗。

感受到承辉帝对两位皇子的失望,张廷恩只能默默的记心里,这事情一句话都不能说,现在说一句或许没啥,将来没准就落一个离间天家骨肉的罪名。个人生死是小,家人跟着倒霉,甚至家族都跟着倒霉。

贾琏自然是不知道,自己差点落了个三皇子伴读的差事。不然晚上要睡不着了。

现在他只能安心读书,至于张廷恩的事情,贾琏其实并不后悔自己说的和做的。

太上皇也好,当今的承辉帝也罢,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压王宫贵胄。要不然忠顺王能拿一个戏子蒋玉菡的事情大做文章?贾政还显得很没脾气的怂了?

在这样的背景前提之下,想要保全贾府,就得做出改变。如何改变,总不能沿用之前的资源来做改变吧?那不等于雪上加霜么?回头官做的越大,死的越快。只能是通过张廷恩的关系,挤进帝党的阵营。到时候即便做一个跑腿的,即便贾府被抄家,贾琏个人是没问题的。

至于贾府,抄就抄呗,一门双公,自己不作死,怎么会死?

贾代善死前和太上皇达成的默契,继承者贾赦和贾政并没有遵守。什么默契?贾府转文职,放弃在军方的影响力。贾政与王家联姻,贾琏与王家联姻,都是这种破坏默契的体现。

现在的贾琏从时间上看,还有个十几年的样子,贾府才会走到元春省亲那一步。

所以,花最短的时间,拿到贾府的实际控制权,进而拿到贾家的控制权,扭转贾家的作风。这是最好的结果,如果做不到,那就把自己摘出来。

上喻明发后,大周朝上下震动,清欠的事情给出了期限,半年先还一半,一年内还清。

这个期限对于那些欠账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官员而言,真的不算长。

但是对于凑钱还账的官员而言,时间又短了。

荣禧堂内,贾赦和贾政难得坐在一起,贾珠、贾琏作为下一代的代表人物,也被叫到现场。由贾母主持的家庭会议,王夫人、邢夫人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外面的廊下等着。

“陛下发了上喻,荣国府的钱是代善那会借的。当时大家都借了,代善不借都不行,不借不显得你有钱么?眼下皇帝让还钱了,公中全部的家底拿出来倒是能还上,大家商议一番,都说说怎么办。”贾母坐在上首,彰显的就是一个家中长者的地位。

四岁的贾宝玉坐在一旁扭动身子,显得颇为躁动,贾政的眼神扫过才略微平静。

“父亲一共借了多少钱?”贾政开口先问具体数字,贾赦听了也竖起耳朵,这笔钱他还真的很眼红,心里盘算着能不能借这个机会,弄一点钱来花花。

理论上来说,继承爵位的贾赦,才是这次还钱的主体,但怎么说呢,他不是搬东跨院了么?这钱公中不出,贾赦肯定不答应。该出多少,这又有讲究,这钱过了贾赦的手呢,还有个好么?这就跟屠夫过手的肉,肯定得落一手油不是。

“一共借了五万两。不算你们二人的俸禄,现如今家中一年的出息也就是五千两。”贾母对这个事情是最清楚的,户部有记录,这个赖不掉。

贾母这是在说明一点,贾赦和贾政的俸禄,都是自己领自己花的。贾赦的一品将军俸禄要高一些,贾赦的五品官俸禄要少些,但他养门客啊,这钱走的可是公中的账。

这个事情很微妙,换个角度理解,不是从官面领的钱少么,那就从公中领钱养门客补上?

贾琏在一旁默默的旁观,看三位长辈在那绕着弯的博弈。

所以呢,贾政看着为人刻板方正,实则也是不肯吃亏的。

家里的破事根源在于贾母,搞的长幼不分,她在中间和稀泥,左右逢源。

听到五万两这个数字,贾赦眼睛都亮了,这么多钱过手,那不得能给自己落下上万两?

“我既领了爵位,家中要还钱,理应把银子交给我经手。”贾赦直接越过该不该还,什么时候还的话题,进入到了钱给我的程序。

贾政看似平静,实则内心不满的瞟一眼贾赦,开口淡淡道:“欠钱的不止贾府一家,隔壁的宁国府,四王八公谁家不欠?我以为,还是去跟大家伙商议一下。总之,贾府不能带头。”

贾赦一听这话,脸色立刻就垮掉了,悻悻的哼哼,却又无法反驳。

这兄弟二人的博弈在贾琏看来层次太低级了,贾赦是毫不掩饰的贪婪,强行的欲盖弥彰。贾政则是尽力的在委婉的表达一个意思,钱还是别经贾赦的手,表达的却并不委婉。

按照贾琏的意思,还不如摆明车马的表示,“大哥,你的秉性大家都知道,钱不能进你的手。”真这么说了,效果反而更好,这种欲拒还迎的节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非要维护一个兄友弟恭的局面,贾赦也不至于搬出去,贾政不能让一步么?贾政真的怕王夫人?

事情是显而易见的,贾政只要搬出荣禧堂,荣国府很多问题都能理顺。即便是贾母拦着,贾政坚持要搬,实际上也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一门心思看戏的贾琏心里不住的鄙夷这对兄弟,脸上却是一点表情都没有,非常专业的扮演一个背景板的角色。

贾母却没有放过贾琏,开口对贾琏道:“琏哥儿,你那个老师处走了几回,可有消息?”

贾琏听了心头微微腻歪,我去了几次你都一清二楚吧?贾政和贾赦也都看过来,想听听贾琏这里有没有收获。

心里如何不管,贾琏的脸上泛起笑容,冲贾母抱手后才说话:“回祖母的话,孙儿不过是个孩子,张先生没跟孙儿说这些,就是指点一下文章技艺。”

贾政道:“琏哥儿,今后不妨多多走动,旁敲侧击一番,问出点消息来。”

贾琏目瞪口呆,这话居然是出自贾政的口中,简直颠覆认知。

贾赦立刻怒道:“去什么去?不许去。那厮前后两份奏折,把人都得罪个干净。旁人躲张廷恩都来不起,你居然让琏哥儿凑过去,是何居心?”

贾赦这是趁机发作,无非是想接下来的话题里头,能多占点好处。

贾政自知失言,正欲辩解是,一旁的贾珠很好的展示了一下,什么叫“贾政也有个好儿子”。贾珠开口笑道:“祖母,大伯,父亲,宁荣二府一体,珍大哥还是族长,依我之见,要商议此事,不能少了珍大哥。”

一句话,给话题从西府一杆子支到了东府,贾赦还无话可说。

贾琏心道:贾珠也不简单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