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23章 斯文扫地破大防

红楼:我是贾琏 第323章 斯文扫地破大防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323章 斯文扫地破大防

第323章 斯文扫地破大防

一名官员抬手指向正在冲来的一队人马,大声喝斥;“大胆,以下犯上,尔等意欲何为?”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当兵的被唬住了,当时都站住了。

这时候研发司内贾琏站在门后喊一嗓子:“兄弟们只管动手,出了事情贾某担着,大不了这官不做了。”

一句话给了五城兵马司士兵们勇气,对啊,我们老大是谁啊?王爷府都敢杀进去,逼死王府管家的主,满京城打听打听,勋贵子弟哪有不躲着五城兵马司的?就你们这些臭鱼烂虾?

就这样,不断有官员被绊倒绑起的时候,当第一个官员表示不用绑,不会跑的时候,剩下的官员都老实了。纷纷按照要求,举起双手,极为屈辱的被押回五城兵马司。嗯,当初给勋贵子弟准备的学习班,有一段时间闲置了,如今又发挥作用了。

一百多个官员被五城兵马司拿下,今天的京城百姓,算是吃到了惊天动地的大瓜。

这可不是李逆案,那会满城戒严呢。老百姓门都不敢出,哪像这次啊,站在路边看够了乐子。

如果要问这些官员中的任何一人,人生最屈辱的时刻,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就是今天。

其中最惨的,就是几个激烈反抗的官员,嘴被堵上不说,手脚被绑着,一个棍子从中穿过,如同一头猪被抬着招摇过市。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到了六部,飞到了内阁,飞到了宫里。

让下面的官员先闹一闹,属于大佬们的管用伎俩。只不过,事情的发展出乎了各路大佬的预料。

发动百十个官员去堵门,把贾琏骂一顿,用口水淹死他,怎么看都是优势在我。

谁能想到,贾琏这个杀千刀的太讲武德了,手法极其下作,用心极其恶毒。

傻子都能看的出来,前后不过一炷香的时间,五城兵马司的人马就到了,抓住了【纵火团伙】。

内容很简单,现在的龙禁尉只有侦察收集情报的权力,贾琏主张,龙禁尉作为皇帝的亲军,应该恢复太祖年间旧制。

什么意思呢?太祖年间的龙禁尉,有侦缉之权。就是手里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可以直接缉拿官员,关押并审讯的权力。

太上皇登基之后,为了稳定朝廷的局势,向文武百官进行了妥协,龙禁尉只有在京城才有侦缉权,关押权力交给了刑部和大理寺,审问审判的权力,则由督察院、刑部、大理寺三家分担。出了京城,龙禁尉就剩下一个侦察权力了。

现在懂了吧?文官群体为何跳的三丈高了!

古人对名誉非常的看重,越往前的朝代越看重。

举个大家都知道的历史人物飞将军李广为例子,这位因为犯了案子,被廷尉拿下后,因为不堪忍受刀笔吏的羞辱,选择了自杀。

刀笔吏啥意思,就是审讯和记录的人员,这些人不是官,但审问的事情由他们来做。

两汉的时候,很多愤而杀人的案件被记录在册,徐庶就是这么个情况。

随着历史的演进,后人对于名声和荣誉的重视程度的表达没有两汉以前那么激烈了,但依旧非常重视。

因为个人名声如何,往往与道德有关。一些人为了泄愤,往往会在个人出版物中搞一些泼脏水的行为,后来者中某些爱好猎奇者,往往如获至宝,拿这些民间野史当证据,来作为对一些历史人物评判的证据。例如,欧阳修扒灰说。

总之越往后,科技进步了,社会财富增加了,人们的整体道德标准越来越低了。个别文艺作品甚至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动心思比如《满江红》。

从社会地位的角度出发,一个文人中了举人后就有了做官的资格,中进士后七品起步。

龙禁尉呢?虽然也有相应的官职在身,但因为其帝皇鹰犬的身份,社会上的主流认知,龙禁尉的官员都是杂流官。

其地位还不如荫官,甚至还要排在荫官的后面。

这种局面当然是由长期占据社会舆论主导权的士绅阶级刻意营造的,但他们就是人多,就是话语权更强大,几乎所有社会共识,都是士绅阶层缔造的。在不能抹黑皇帝的情况下,抹黑锦衣卫、东厂、西厂就是必然的结果。

电视剧看看就好了,隋朝的时候,【大不敬】的罪名就出现了,宋仁宗这么好欺负的皇帝,最多被臣子喷一脸的口水,魏征最过分就是拉唐太宗的衣袖,或者憋死一只袖子内的鸟儿。海瑞这么猛的人,也就是上奏折骂一通嘉靖。

看明白没有,不能刚正面的时候,那就迂回。遇见朱元璋这种皇帝,那就在小本本上说锦衣卫的坏话,等朱元璋和朱棣都死了,就在皇帝面前告状。一点一点的废除锦衣卫,虚弱帝皇的爪牙,剪其羽翼。为什么呢?因为皇帝再牛-逼,也仅仅是一个人,没有帮手,皇帝就失去了耳目,更别提其他的。清朝算是把集权玩到巅峰了,一场太平天国运动下来,逼不得已才放权给汉人的官员。

任何时候,君权与臣权之间的较量都是存在的。

大周朝也不例外,太祖年间,马上得天下的太祖哪里会惯文官的臭毛病,甚至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都不惯着。

太上皇登基后,因为得位不正,只能以一点一点的削弱龙禁尉为代价,笼络文官,甚至还拿国库里的银子,借给勋贵和官员。

说是借,但是当初借钱的人,可没想过要还钱的一天。

做官的都差不多,最讨厌别人管着他了,可以的话,最好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了。

当然这不现实,所以,尽量的减少来自皇帝的耳目,打着官员之间互相监督旗号,时间长了就成了裁判是我,运动员是我,运动场馆都是我的。

这么说吧,古往今来的臣子们,都在朝着一个目标去奋斗,那就是虚君,文人还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垂拱而治】。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但凡是接近【垂拱而治】的时代,国家实力一定急剧下滑。林如海主张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搞巡视组。官员们就好像菊花被捅破一般跳起来,贾琏直接上大招,放出龙禁尉的原始形态,满天下的官员,不论文武,都要跳脚。用鲁迅的话说,这就是破窗理论,要开给房子开一个窗口,就得有人出来说要拆掉屋子。

承辉帝想不想恢复太祖年间龙禁尉旧制呢?当然是想的,只要是个想有所作为的皇帝都想。

现实是也就是想一想了,不可能做的到。原因很简单,威望不足。威望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就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贾琏真就不怕被天下的官员唾骂么?他还真不怕,因为对于贾琏而言,文官们怎么都不会当他是一路人的。更别说,贾琏现在看着依旧懒,其实已经在做事情了,只不过很多事情因为时机不成熟,现在的情况下,越努力越失败。

别人看着贾琏东一下西一下的在不务正业,实际上在他的看似不着边际的行动中,整个国家已经在一点一点的变化了。

两千年封建君主集权制度的惯性太大了,一己之力无法阻挡,只能因势利导。

以银行为例,在挣钱的道路上,从最初的铸币税到异地汇款收费,发放牌照等一些列手段的促动下,资金必将朝着更加来钱的方向流动。

经历过财政困难的日子后,将来一旦现有收入无法满足财政需求,皇帝一定会寻求向外发展,去攫取更大的利益。

基层社会,西洋海量的茶叶、丝绸、瓷器的需求催动下,自然也会朝着这个方向使劲,带动周边。

当大周的对外发展由民间利益驱动,并且上下利益一致的时候,迸发出来的力量将无可匹敌。

道理很简单,这是个大国,目前在经济文化全面领先西方。

内阁,五位大佬沉默的坐着,没人发言。真不是怕贾琏“灾星”的名声,实在是这个事情太过丢人了。

你们都想到了下面的官员一定会去堵门闹事,人家写奏折的时候,肯定已经先想好了,并且早有布置。

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了,居然被一个小年轻耍的团团转,丢人丢的人尽皆知。

但凡当初多想一下,结合贾琏以前的行事风格,都会提前交代一句下面的人,不要闹的太过,上奏折弹劾就行了,不要搞物理。

“好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让人去请林如海。五城兵马司终究是督察院的下属部门。”首辅孔照还是率先开口了,现在这个局面指望别人肯定不行了,还得自己上。丢人不丢人的,先把局面控制住,人捞出来。别让贾琏借机把事情搞大。

“在下去见林如海!”潘季训果断的站起来,离开了令人窒息的内阁小会议室。

事情传到督察院,一开始林如海也是目瞪口呆的。上那份奏折的时候,林如海知道肯定要被弹劾,也做好了被群起而攻之的准备。

甚至连下一份反击的奏折,腹稿已经打好了,就等着上第二份奏折,跟那群虫豸们较量一下。

总而言之,内阁没有督察院一席之地的历史,必定要在林某人手里终结。

林如海把什么都想到了,唯独没想到,贾琏这家伙连招呼都不打一个,直接往粪坑里丢炸弹,激起民愤(粪)。

就在林如海想着如何化解的时候,贾琏玩的更绝的消息传来了。一口气抓了京城一百多位官员。

林如海人都麻了,他是真没想到,五城兵马司还能这么用。

不等林如海想明白事情到底该怎么处理,才能把事情影响最小化的时候,已经有人登门了。

来的是大理寺卿毛大人,见面之后先是客气一番,然后很不客气的开口喷:“林大人,五城兵马司要造反么?您不管管?”

没等林如海回答呢,门口又进来一个人,刑部尚书王刚,开口很不客气:“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朝廷官员像牲口一样被抬着招摇过市,林大人,贾琏是在犯罪啊。”

这俩前后脚进来,说出来的话却不像来息事宁人的,而是来拱火,想把事情闹大的。

林如海瞬间就明白这俩啥意思,不就是为了内阁增补么?觉得自己有机会是吧?好好好,你们没安好心,别怪林某不客气。

“二位也是贾琏的上官,为何不亲自去找他呢?”林如海不紧不慢的反问一句,原本有点浮躁的情绪,意外的平静了。

两人交换了一个视线后,都没有主动开口。这俩其实是在害怕,怕什么呢?当然看见林如海不上钩,害怕被报复。

或许林如海没啥手段报复他们,但是拉着他们一起死的本事是有的。

只能说两人还是太着急了,内阁增补的事情还没定下来呢,他们就先开始内斗了。

林如海的反问,令二人进退维谷,毕竟底裤都被人看穿了,非要强调什么五城兵马司是督察院下属单位的话呢,也不是不能说,那就是把人往死里得罪了。都是老江湖了,王刚很快就转换思路:“贾琏年轻气盛,林大人还是去跟他好好说说,不要太过冲动,以免事情闹大。”

这思路转化的真快啊,不愧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贼。毛大人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大家都好。”

你看,没人再提什么五城兵马司是督察院下属的话了。

因为心里都清楚,贾琏是那种逼急了能让五城兵马司脱离督察院的狠人。别人这么干,没人信,但贾琏真不好说。

气氛缓和,林如海也没法发作的时候,现场有点安静,门口潘季训冲进来,才算打破了安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