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46章 一群外行

红楼:我是贾琏 第346章 一群外行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346章 一群外行

第346章 一群外行

昨夜没怎么睡好的李亨依旧起了个大早,进宫后直奔乾清宫外等候。代天巡视军队的差事,对李亨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如果说以前李亨觉得比老二要略逊一筹,如今两人与大位的距离在一条起跑线上了。

承辉帝看见等候多时的李亨满意的点点头,【老三虽然不够成熟,但愿意努力学,做事也有担当,以前小看他了。】

李亨上前见礼,随后父子二人入殿内,承辉帝拿起书桌上的一份报告递给李亨:“看看!”

李亨接过后坐边上打开仔细看,这是一份来自川西战场的报告,笔者是牛继宗。

比起此前的正式报告,这一份报告的内容要偏军事。牛继宗在报告中仔细的分析了战败的原因,西南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很多地方没法修路,火炮运输困难,火药也容易受潮影响发射,导致王师的火器优势难以发挥。具体到军事行动中,牛继宗吸取了上次事败的教训,稳打稳扎,一点一点的挤压叛军的生存空间。叛军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依靠着熟悉的地形,小股人马灵活机动的袭击官兵的后勤补给。

牛继宗的意思,想要彻底的打赢这一仗。首先不能着急,要做好长期作战的作准。叛军本乡本土作战,长期作战也能保证士气。官兵则很难做到这点,所以要有充足的预备队保证轮换和后勤保证(含粮饷药品医护)。

看完之后的李亨心里暗想:【牛继宗不简单,居然提前预判了父皇不会相信四川地方官推卸责任的说法。进而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

李亨也看过此前双方官面的报告,觉得四川总督对于军事问题,总是在轻描淡写,寥寥数言,可见他并不擅长军事。

见李亨放下报告后若有所思,承辉帝也不去打断他,耐心的等他抬头看过来时才问:“看完了?作何感想?”

“言之有物!看完了有一种对战场情况初步认知的感觉。”李亨也不敢乱延申评价,只能就事论事。

承辉帝听了久久不语,就那么看着李亨。

李亨心跳如擂鼓依旧能面不改色,一分钟的时间如同过了一年,承辉帝总算开口:“先去兵部会同兵部官员,再去军营。”

有一点承辉帝的分寸把握的很好,那就是对于内阁的尊重。即便再尊重内阁,承辉帝的内心对于内阁的改革也很坚定。

既然文武平衡,内阁就必须有军方的一席之地。至于是新设一席,还是以勋贵武人任兵部尚书,承辉帝一直在考虑中。

出宫后李亨先让人通知贾琏在兵部会合,一般都是坐轿子的李亨,临时决定先回王府,改为骑马前往兵部。

李亨经常练习马术,骑马也没有任何难度。只是平时习惯了低调,随从不过三五人,今天带上了十几个骑马护卫。

贾琏这边早有准备,接到通知立刻带上十余家将,策马出门。

兵部这边,李驰作为代管阁臣没有出面,不是不尊重李亨,而是阁臣与有资格继承大位的皇子接触,太犯忌讳。

两位侍郎倒是都在门口等着,贾琏先到一步,没见李亨便自觉的在一边下马,拜见兵部各位上级后,走一边耐心等候。

计划陪同巡视的两位侍郎,看见贾琏骑马过来眉头微微皱起,却也没说话。

等到李亨也是骑马出现时,两位侍郎表情都变的非常难看。两位侍郎都是文官,骑马也会,只是不熟练。

轿子这东西,能够推广并被普遍接受的原因并不复杂,首先是稳当,坐着舒服,其次是成本。先不说马的价值,养一匹马的钱,能养活两个轿夫还有富余。不要觉得很夸张,马吃草料不提,单单是吃盐,就比人吃的多。养的精贵一点,还要喂鸡蛋。大周朝的人力真不值钱,因为底层不算人。

日常都是坐轿子出行的两位侍郎,看见李亨也骑马出现时,心里别提多别扭了。

别的不说,等一会肯定要落在后面的。骑马出行,就算是让马慢步走,也能达到时速五公里。

李亨与兵部的人会面后,得知他们坐轿子出发,也不好说什么,只好来一句:“如此,孤先行一步!”

李亨骑马先行,贾琏落后半个身子并行时,李亨回头看一眼后面的轿子纵队,忍不住问:“贾琏,觉得别扭么?”

贾琏淡淡道;“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军方自身建设不完善的问题。”

李亨听懂了又没听懂,赶紧追问:“细说!”

贾琏摇摇头:“不是时候,等有空吧!”

中原王朝在打掉了北方游牧威胁之后,其军队建设往往会快速的堕落。究其根源就四个字,没有对手。

对于皇帝而言,偌大体量的国家,把精力和成本用于稳定内部更重要。

请读者们注意一点,所有人都在羡慕北美优异的地理环境时,有没有想过,周边小国以及欧洲各国,其实也羡慕中原王朝的地理位置。

中原王朝几乎把东亚适合耕种的土地都占了,大航海之前,漫长的海岸线就是最好的屏障,陆地上无论从哪个方向过来,都有地形的阻隔。看看世界地图,哪个国家也没有两条东西走向的大河。可以说,中原王朝是最农耕时期最适合种地的地方。

地理决定了国家最根本的性质。

古代的欧洲,要不冷的要死适合种燕麦,要不山多地少的西班牙,真正适合耕作的就是法国那一片了,英伦三岛适合种土豆。

北欧为何出海盗啊,还不是不适合种地,只能出去抢啊。

扪心自问,种地就能养活自己,为何要冒险出海去讨生活呢?

第一站是九门镇守军,各门人马汇聚校场。名义上贾琏还兼着代九门统制,实际上除了开始去呆了一天,贾琏就没再去找不自在。

现在看看校场内,九个方阵,每个方阵五六百人的时候,贾琏只是沉默地看着,没有开口点评。

副统制与九个校尉上前参见,李亨下马还礼道;“兵部各位长官落在后面,需要等一等。”

九门副统制以及各位校尉的脸都绿了!别以为站队列容易,时间一长队伍肯定要变得松散。说起来九门镇守军有日常的守备任务,训练方面抓的不如三大营。更别提跟贾琏亲自带出来的神机营。

奈何李亨坚持要等兵部的官员,副统制等人也只能陪着等!好在这是深秋,不然身上披甲太阳一晒能热死人。

贾琏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九门镇守军的装备上,一个校尉领兵一个营,人数在500——1000。这一点东西方差不多。

眼前的九门镇守军一个营之中半数人装备了火绳枪,剩下的有刀盾兵、长矛兵、弓手,没有马队,这是军队的功能决定的。

为何没有全面换装燧发线膛枪呢?贾琏闭着眼睛都能知道答案,成本 凑合用。

这就是没有强大外敌的前提下,朝廷的心态。真不要小看这点成本,大周在册的军队,不算水师,人数在五十万左右。

历朝历代对于兵器的管制不算特别严格,严管的是甲。以唐朝府兵为例子,当兵的自带兵器干粮,甲胄由军方负责。

也就是北宋比较特殊,兵器管制严格,民间习武者用哨棒和朴刀。

大周兵器管制为火器与甲胄,民间不可私藏二者,违背了做谋反论罪。

为啥限制火器而不限制弓箭呢?因为弓箭手很难练,火枪随便一个正常人,最多一个月,就能开枪杀人了。

兵部的官员终于来了,李亨上前见礼请教:“如何校阅?”

贾琏依旧站在一边没说话,不过他的注意力放在校场上,看着已经开始松散的队伍,微微皱眉。

前后不过站了一刻(十五分钟)的时间,队形就开始有点乱了,这兵练的不行啊。

兵部为首的左侍郎郑大人直接问:“贾大人是带兵的行家,您说怎么校阅?”

贾琏没想到他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是善意的么?肯定不能啊!

兵部管辖范围有后勤军备、人士调动、编制、战略。勋贵一方只管带兵打仗,实际过程中会侵夺兵部的诸多权力。比如说发军饷,后勤采购。

对贾琏的敌意当然是因为他的勋贵家庭,以及他明明是个文官,带兵打仗还没输过。

贾琏对此问题的应对是语气很冲反问一句:“郑大人,什么时候兵部愿意放手校阅权了?”

郑大人没想到贾琏态度恶劣,觉得被挑衅了,读书人嘴上不弱于人的毛病暴露:“怎么,贾大人连行军,阵法都不懂么?”

李亨看见两人之间出现了火星子,呵呵一笑的后退,并没有制止两人的发挥。李亨内心笃定,贾琏不会输。

“贾某颇为困惑,郑大人最基础的军事常识都不具备,是怎么有脸在这个位置上呆着的?”贾琏真是一点都不惯着兵部老爷,现在不会惯,将来也不会,在贾琏的计划中,兵部是很重要的一环,怎么可以让给外行来把持呢?

郑大人很明显的红温了,身边的右侍郎拉了拉他的衣袖,这才冷静下来,眼神不善的问贾琏:“贾大人,请指教,在下何处表现不知兵?”

贾琏脸上不屑的表情依旧,抬手一指校场道:“进校场看一眼就该知道,接下来的校阅毫无意义!”

这话激怒了郑大人的同时,也把李副统领给惹急眼了,跳出来道:“贾琏,说话要有根据,怎能凭空否定他人的成绩?”

贾琏转头看看李亨,言下之意,【你觉得呢?】

李亨继续后退一步笑了笑,【你自由发挥!】

贾琏这才回头,面对两个不服气的还跳出来的家伙,抬手一指校场内:“睁大你们的狗眼看看校场内的队列成何体统?就这样的军队,还需要仔细校阅?最基本的军姿队列都站不好,上了战场还能指望他们面对凶横的敌人时,做到不动如山?”

说完也不理两人,直接对李亨道:“三殿下,去下一处之前,在下请求兵部各位大人把嘴闭上,又或我走,与一群外行一起,太受罪了。”

“贾琏,欺人太甚,我去找陛下告你!”李副统领先压不住火了,练兵这么长时间,被人一句话给否定了成绩,怎么能忍?

“贾琏,兵部的事情,轮不到你指手画脚,你等着本官弹劾吧!”郑侍郎开口威胁,余下的人纷纷站他身后,同仇敌忾。

李亨苦笑道:“一起吧,免得被人弹劾抗旨不尊!”

贾琏抱手躬身:“卑职遵命,请殿下允许卑职接下来的行程闭口不言!免得再生冲突!”

李亨无奈的点头,贾琏立刻站在李亨的身后,一副绝不开口的姿态。

“人都到齐了,开始校阅!”李亨说完转身上了校阅台,贾琏跟上后,李亨回头快速低声问:“你干啥?平白得罪人!”

贾琏抬手指了指嘴巴,表示说不开口,就不开口。李亨一脸的无奈,默默的走到台上,这个地方看校场中间的队列,很直观了。

三声炮响之后,各营人马开始布阵。在鼓声,旗号的指引下,看着有点乱糟糟,最终还是完成了一个阵型。

这个阵型怎么说呢?刀盾兵和长矛兵从两侧护着居中的火枪兵,构成大小方阵十余个,每个方阵五十火枪手。

少数的弓箭手没有出现在方阵中,贾琏判断是作为机动作战的散兵,毕竟是城市里作战,弓手便于登高。

旗号再变,各方阵散开,又一阵乱糟糟之后,跟着旗手跑动的士兵,花了半个小时才恢复到最初的阵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