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61章 没TT太惨了!

红楼:我是贾琏 第361章 没TT太惨了!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3:49

第361章 没TT太惨了!

承辉帝觉得贾琏也确实挺不容易的,原因是他的个人喜好太特别了,谁中了进士还会一头扎进这种地方呢?

当官做老爷,白天上班,晚上喝酒作乐,倚红偎翠的不爽么?

觉得私下腹诽臣子不好,承辉帝悄悄的离开,没去惊动贾琏等人,选择站在外面等着,让内侍去叫贾琏出来。

上一次贾琏对李老二的评价非常客观,承辉帝很满意。李元的事情臣子们也没少上奏弹劾,说好话的一个没有。即便是想说好话的,在那么多人的口水面前,也会选择明哲保身的。贾琏属于那种【与我何干】的类型,当面问他也能说【实话】,这就很好嘛,知道端谁的饭碗。

二子争储的格局,如今基本形成了。从声势上看,老二的优势不小,相比之下,老三更习惯埋头做事。

尽管如此,宗人府一些年轻人主动的向李亨靠拢,通政司、兵部的一些官员,也开始有倾向了。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事情,说他不想那是屁话,很多时候当一群人的利益在某个人的身上集中具现时,你最好随波逐流,不然肯定第一个被淹死。

至于之后能不能把这股力量掌控好为己所用,那是另外一个课题了。

“陛下,微臣来迟,有罪!”贾琏丢下工匠们匆匆而来,承辉帝无所谓的摆摆手:“朕一时兴起,卿何罪之有?”

说着承辉帝往外走,贾琏赶紧跟上,一行人进了一家酒楼,裘世安先到一步,领路在前。

承辉帝有心坐在窗子前,却被裘世安以安全为名义劝阻,去了事先安排好的包厢。

皇帝先落座,贾琏坐对面,裘世安一旁伺候,其他人连进来的资格都没有。

“这茶不错,宫里喝的也不过如此了。”放下茶杯的承辉帝一句话给裘世安说的满头是汗。

贾琏不动声色的接过话,为裘世安缓颊:“州县官员自然想把最好的茶叶上贡,当地茶商肯定不能答应。最好的茶拿来卖钱,还冠以贡茶的美名,少次一点的进贡。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即便州县官员有心盯着不放,下面的人也有的是办法做手脚。”

承辉帝听了稍稍沉默后,吐出一口浊气道:“乡愿乃国贼也!”

贾琏笑道:“您不必动怒,以官话为例,前明太祖要求官员一定要会官话,结果呢?不了了之,是个人还是以家乡方言为荣,看似这叫不忘本。实则依旧是门户之计,未脱六朝桎梏吗,此人之性也!”

官话,可以理解为普通话,人与人之间鸡同鸭讲,只能用纸笔交流,太耽误效率了。所以才要推广普通话。

说起官话,承辉帝也有话说:“本朝太祖也强调推广官话,每年吏部还有针对新官员的官话考核,如今也流于形式。”

“凡事一旦有利可图,总有为了利益走形式的一天。”贾琏知道这个事情,不就是吏部组织考试,多交一点杂费可以安排人代考么。

“然也,有利可图,贾卿研发新火铳,所图何也?”承辉帝的问题来的很突然,好在贾琏没啥可坏心思,应对的很自然。

“事关军队战斗力,不敢怠慢。其次是个人喜欢,做好了颇有成就感,算是微臣一点私心。”

个人喜欢这理由很强大,承辉帝真挑不出大毛病。史书里的皇帝,有喜欢民间卖艺的人妇,弄回宫里当皇后的;还有的皇帝男的女的长的好看都喜欢,身边弄不少俊男,后宫有不少美女的;还有喜欢做木匠的,不一而足。

人呢,有点爱好很正常,做皇帝的怎么会在意臣子的一点个人喜好呢?只要不是喜好九五之尊的位子就行。

“说说提高战斗力!”承辉帝还是能听出重点的,从川西的战报看,前装的线膛火铳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主要是那个地形很适合,藏起来等敌人出现,一百步一枪撂倒的成功率极高。官军有二百火铳手击退数千反贼的案例,尤其是坚守硬寨的时候,贼军【火铳之下,弃尸无数】的字眼经常在战报中出现,说的就是新式火铳。

广泛装备的火绳枪不是不能用,战报里也提到了对比效果,杀敌效率要低很多。

大周军队的火器装备不算火炮,很多军队装备人数过半了。火器在对付地方性的叛军时,太好用了,官军怎么会不用呢?

贾琏深知当下承辉帝最在意的就是川西叛乱,中原王朝在一些边缘地区实行羁縻统制,在朝廷看来是开恩的事情。毕竟你那破地方能有啥好东西值得惦记的?只要上表称臣了,给你一个贸易的机会,土司往往是主要的受益人。改土归流更是给你一个脱离蛮夷身份的机会。

大小金川的起因是改土归流,即便下面官员执行的不好,做土司的也应该利用手里的上奏权利,找皇帝告状,而不是起兵造反。大小金川当地是没啥值得惦记的东西,但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乃是西南连接高原的重要交通枢纽。

对于历朝历代而言,高原的重要性如何,古人翻一翻新旧两个版本的《唐书》就知道了,现代人对于高原重要性的理解更简单,问问三哥就行。

就这还是国家安全战略层面的,就地方经济而言,那是一条商道,土司作乱给商道中间截断了。打不过就算了,比如奥斯曼土耳其,欧洲人有几百年实在是打不过,只好大航海另外找一条路。放在眼下嘛,商路两头都不答应,都得弄死你。

贾琏从袖口里摸出一张草图,摊开道:“陛下请看,此微臣构想也。”

承辉帝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自然是一眼就看懂了后装枪的巨大优势。

“嗯,真能做到,射速能提升很多,士卒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了。”

“陛下圣明,洞见万里!”贾琏真心实意的拍马屁,别的皇帝不知道,眼前这个皇帝真不错,难怪贾家那帮虫豸干不过人家。

“贾卿过了,一眼可见的东西!”承辉帝有点不好意思的摇摇头。

“陛下有从戎的经历,故一眼可见。”贾琏说了一句看似没啥意思的话,好像说明白了,又好像没说明白。

承辉帝沉吟片刻,眼见裘世安等着上菜呢,示意先上菜吃饭,吃完再论。

这一桌子的菜,从做菜到上菜都是内侍眼皮下完成的,即便是原材料也是裘世安提前买好的。这已经是裘世安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的安保了。

有没有人敢于行刺皇帝不知道,但皇帝肯定不愿意冒险的,能避免的一定要避免。被枪手在二百米范围内开枪的事情,放哪个国家都是特别荒唐的事情。明明靠堆人就能解决的问题,世界霸主却不断涌现类似的案例,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能吃上刚出锅的热菜,承辉帝心情很不错,招呼贾琏赶紧吃,也不提喝酒的话。

速战速决,撤掉菜碟,端上茶杯后,承辉帝才开口:“贾卿要养活近万人,可不容易啊,还能撑下去么?”

贾琏呵呵一笑:“多谢陛下关爱,算上家属也不过八千出头,没有过万之说。再者微臣也是无利不起早的性子,亏本的买卖自然是不会做的。微臣斗胆狂言,工匠在工部的手里,花朝廷的钱养着,多半还是给人做私活。在微臣手里,个人把钱挣了,工匠也能过好一点,朝廷还能收税,有富余微臣还能给内帑做点贡献。”

知道内情的承辉帝笑着点了点贾琏:“工匠在贾卿的手里岂止过的好一点,是好很多,有的还做官了。”

贾琏笑了笑没接话,承辉帝坦诚道:“宫里的暖炕种菜,年底也要弄几亩地出来。其他的放开去做,朕来撑腰。”

贾琏赶紧表态:“陛下放心,只要不是太过分的事情,微臣也愿意分润利益。”

正在此时,裘世安突然开门进来,急匆匆的上前低语:“西山那边有紧急消息,圣人尽快回宫。”

承辉帝腾的站起来,冲贾琏点头后,大步流星的出去了,看着真的着急。

西山何事?只能是太上皇那边的事情了。贾琏心里判断应该如此。

下午贾琏回研发司继续开会,工匠们纷纷表示有各种困难,但一定尽力。

贾琏也没强求,毕竟这年月的科技水平摆在那的。只要不是九漏鱼就知道,炼铁和炼钢不是一回事,不然就没轧钢厂啥事情了。

这年月的炼钢水平如何,没有亲眼目睹的贾琏也没抱太大的希望。只能给与资金上的帮助,其他的文科僧太难了。

刚开完会,工匠们散去没一会,一个报童急匆匆的进来,通报了发现的一个现象,皇帝带着不少人出西直门了。

得,贾琏赶紧去找相关资料,看看国丧的相关规定,免得被人抓了生活上的小辫子。

晚上下班前,贾琏看完了找到的资料,顿时轻松不少。

大周太祖还是很仁慈的,对于丧礼方面没太苛刻,反而有明确的旨意,人在的时候不好好孝顺,人死了过分折腾活人给谁看呢?

大周关于国丧的规定很简单,民间三个月内不得嫁娶、大办寿诞,其他照旧。朝廷官员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规定。

三个月内,不得宴请,不得纳妾,居家不得行房、衣帽鞋子上都要绣一块黑布以示哀悼等等。

具体的落实,还要看当时的皇帝。

回到家里之前,贾琏收到了最新的消息,太上皇已经陷入昏迷,处在弥留状态,估计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

贾琏想到了春游时在心里一闪而过的念头,觉得应该跟自己没太大的关系。

国丧还有许多繁琐的注意事项,但被太上皇的政策限制在一个月内。

按照太上皇的定下的制度,丧礼主打一个死了尽快埋,不要耽误活人的生活。

太祖年间的类似案例贾琏看到了一些,其中前朝丁忧三年的规定,被太上皇削减为三个月,即便是个人意愿,官员也被强制最多一年。超过这个期限,永不录用。按照太上皇的话来讲,父母不会希望因为丁忧影响儿子的前程,忠孝不能两全,光宗耀祖本身就是最大的尽孝。

这些规定中有三个月不得行房一条,在贾琏看来这就比较反人类了。也许是太祖的恶趣味也未可知,就是想折腾一下臣子们。

做官的不比做百姓的,很多同僚的眼睛盯着你,三个月不得行房,明年的官员孩子生育率肯定是要受影响的。

时间不对,肯定要被同僚抓小辫子的,更别说出去嫖宿之类的事情,那真是被人抓住了往死里整都不冤枉。

贾琏掩卷长叹!

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一些中年官员暗暗窃喜,有国丧规定背书嘛,母老虎也只能先忍着一点。

三日之后,朝廷正式发丧,太上皇薨于西山皇庄。

事先早有准备的承辉帝,开始有条不紊的办理丧事,同时也不能耽误国家政务的处理。

贾琏哀叹之余,也只能遵守规定,参加了一系列的葬礼活动。说不耽误公事是不肯能的,但也只能每天早出晚归的,硬撑着。国丧期间,休沐日也取消了。承辉帝心里怎么想的不得而知,只知道这次国丧,朝廷抓的特别严格,承辉帝三令五申,必须严格遵守太祖关于国丧的一切规定。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四月初一,快马急报进京,烽火自东边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