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66章 战场之外的胜负处

红楼:我是贾琏 第366章 战场之外的胜负处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1-01 22:57:34

第366章 战场之外的胜负处

张家口位于宣化与大同之间,宣化城下出现草原游骑,说明昨天张家口就丢了。

可以肯定前天张家口守军就弃城而走,丝毫没有就地抵抗争取时间的意思。

尽管事先有了预判,贾琏还是叹息一声:“真该死啊!”

仅仅凭神机营是无法出击的,那不叫战斗,叫送死。

宣化虽然是重镇,把兵力集中在一个地方并不是聪明的做法。

眼下只能等后续的西山营,同时需要掌握更多的战场信息。来到这个世界的贾琏,最头疼的就是信息传递的问题了。

进城之后的贾琏没时间去赴宴,而是直接检查本地驻军的城防情况。

巡视的重点是西、北面的城墙,这座历经数百年的军事重镇,一直是拱卫京城西北方向威胁的重点。

城墙看着非常坚固,走近了能发现多年没修缮了,墙砖缝隙里长出了不少藤蔓和小树。

抬手拍了拍城头上的一门看着还行的火炮,贾琏问了一句:“试过没有,能打响么?”

接下来的战斗,宣化城的防御是最关键的支撑点,一旦率部前出,无论胜败都需要一条退路。贾琏不是没有战死的觉悟,只不过从军事角度上看问题,丝毫没有背水一战的必要。李逆能举反旗的关键在于去年的白灾,草原部落活不下去了,必须南下抢劫。

“还没来得及试!”郭栋梁一头的冷汗,小心翼翼的回答,他是真害怕贾琏拿他脑袋立威。

其他方面做的差,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是系统性的问题。这就不是砍一个人的脑袋能改变的。再说了,人也没犯啥大错。

郭栋梁松了一口气,赶紧组织人手准备试炮。

贾琏没去知府衙门,而是直接去了驻军的营地。没去衙门不是看不清知府为首的文官,而是无论是文还是武,贾琏都是上级。

当着郭栋梁的面,贾琏开始写报告,起头之后,直接进入正文【五月初一,至宣化,总兵知府俱在,敌至城下不能战。我军前锋骑哨与敌游骑接触战,小胜一场,斩首一百五十三。目前,宣化城防稳固,微臣需进一步探明敌情,等待后续主力抵达,再做决断……。】

搁笔后贾琏回头问一句:“居庸关及喜峰口等关隘的消息传至,立刻汇报。”

说完贾琏在报告上用印,递给郭栋梁道:“总兵大人,请用印后转给知府大人用印。”

郭总兵激动的手都在颤抖,真是一句贬低他们的话都没有啊:“多谢都督高抬贵手!”

贾琏笑了笑,没有说话。说起来宣化这边还算是相对称职的,没有让贾琏的神机营在城下面对宣化的城墙打攻城战。

这个做法的目的也很明显,安抚当地官员的心。这帮家伙还是有点用处的,临时换人更坏事。

这个节骨眼上,贾琏根本没有余力去横生枝节,快意恩仇。真要是一刀剁了这些文武官员,换人接任事情更多。不说换谁合适,单说换了人之后能不能服众,下面的人会不会捣乱,这些事情都要考虑进去的。

只要这些人没有重大失职,贾琏就必须放他们一马。

打发了郭栋梁后,又累了一天的贾琏有一个短暂的时间休息,靠着椅子闭目养神的时候,柱子进来低声汇报。

眯着的眼睛陡然圆了,贾琏是真没想到,宣化知府胆子比他都大啊。

怎么回事呢,宣化知府回去后,先把人召集起来开会,给各个下级官员安排任务,每个官员都负责几家,总之就是要看到粮食。

会议上,府丞、通判当场表示反对,理由是此举就是在抢劫民财,士绅一定会激烈的反对,安排给他们的任务做不到。

知府大人也没争辩,而是直接让张三出手,从四品放府丞大人,正六品的通判被直接拿下,罪名是有通贼嫌疑。

其他官员见状全都老实了,知府又下令,传城内各大户到衙门开会,不来的一律按通贼论,当场抓人那种。

估计这位知府已经憋很久了,今天终于爽了一下,发泄出来了。

贾琏想了想对柱子道:“既然做了就做绝,我写条手令,你让人送给张三,以我的命令直接砍了枭首示众,派人抄家!”

柱子拿着手令出去了,贾琏只能无奈的叹息一声,本来不想见血的,但架不住有人在关键时刻不长眼,非要跳出来作对。

打仗离不开粮食,不算本地居民,单单数万军队每日所需就不是个小数字。自身携带的粮食撑不了几天,指望后勤走通州运过来,贾琏估计至少半个月后的事情了。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不如自己动手,就地解决一部分。

“通知郭栋梁派人带路,调一营的人马,把所有粮店控制起来,不许闭店,不许惜售,违者按通贼论处,就地正法。”贾琏交代一句,杨统制立刻接令,见礼后匆匆而去。

郭栋梁找到知府这边,等知府看了贾琏的报告并放心用印后,没等送回去,就见新的命令下达。

张三接令后,立刻派人把两个官员拖到衙门口,府丞与通判吓的浑身发软,屎尿齐出,尿了一地。

士兵们却毫不手软,手起刀落,人头落地后,直接挂在衙门口。做了这一切,张三才通报知府和郭总兵,郭栋梁还好点,知道肯定要杀人的,知府却吓的腿软,直接一屁股坐地上了。

有这么一出戏,接下来的事情效率大大的提高,贾琏是下午进城的,天黑前所有接到消息的大户,全都表示支持贾都督的工作。

贾琏把工作交给知府去做,要求很明确,粮食必须足够大军吃十天的,其次就是征募城内青壮,协助守城。

知府也好,总兵也罢,还是有一会发现,他们下达的命令,得到了有效的执行。

夜半时分,贾琏还在四处巡视,规矩是他定下的,士兵没吃饭,军官不许吃,士兵没睡觉,军官不许睡。作为左军都督,贾琏必须是除去岗哨之外,最后一个睡觉的官员。

巡视完所有营地后,回到中军帐刚坐下,接到两条刚送到的消息,一条来自夜不收,三十里范围内,并未发现敌军迹象。此前宣化城下游骑,应该是一股冲的太快的敌军。另一条消息来自西山大营孙统制的后军,目前距离宣化只有两天的路程,居庸关以及长城一线各关隘,发现敌人游骑。

贾琏痛苦的揉着脑门,张家口丢的太快,所以无法判断西边的敌人到底是不是主力。虽说草原各部互不统属,但是贾琏真的不敢把希望寄托在李逆不能很好的统合各部令行禁止之上。万一草原敌军真的像崇祯二年那样,突出喜峰口或者别的关隘杀进中原,打下遵化威胁京城,整个战略布局都成了笑话。从现有情况看,贾琏只能说李逆很可能经营草原各部多年了。

至于说他传檄各处的理由也很简单,不是他蠢,而是希望通过这个手段,扰乱京城方面朝廷的判断。现在看来,扰乱的手段没起作用,偷袭达到了目的。贾琏真的很怀疑,张家口那边是不是在接到传檄之后,立刻跑路了。理由嘛,这帮人更了解草原的作战模式。

八百里加急的好处就是快,贾琏在等待后军抵达的两日内,承辉帝便收到了来自贾琏的急报。

第一条问题不大,第二条斩宣化府丞及通判的消息,就让承辉帝有点无奈了。贾琏还是杀官员了。

承辉帝倒是无所谓,杀了就杀了,战时行军法嘛,自然是要严厉的多。

会议上保持沉默的是林如海和忠顺王,打心里林如海也觉得贾琏做的太过分了,忠顺王则是了解承辉帝,不可能开口附合内阁。

对于这个局面,承辉帝果断出手问了一句:“宁卿,左军出兵匆忙,携带粮草不过全军十日之用,请问户部何时能将粮草运到宣化?”

宁克被点名之后,只好无奈的站起回答:“回陛下,通州方面已经在准备车马,还需要三日左右,才能备齐车马及人手,起运一次运输大军所需十日粮草。”承辉帝点点头,没说话了,无声的用视线审视每一个内阁大臣。视线所至,群臣俯首,不敢对视。

承辉帝这才开口:“贾卿出兵之前曾言,为抢时间,神机营将士随身携带以弹药为主,干粮不过一日之需。贾卿在宣化所为,应该是把京城各部的办事效率考虑入内。贾卿在前方为将士们吃饱肚子担心,各位却在后面忙着拆台。太平光景也就罢了,任何事情早一天晚一天不打紧,可眼下是战时,朕问各位股肱,能不能确保前方将士不会饿肚子打仗?”

内阁诸公很想回一句,因为没有阁臣兼任户部尚书,导致转运不畅。但他们更担心的是,一旦这么说了,承辉帝会反问一句,难道不兼任尚书,内阁诸公就不能办事了?那为何还要设立内阁呢?直接让各部尚书组阁就是了。

众人都知道,承辉帝压着怒火,这次的事件严重性比此前小年夜的李逆叛乱,性质要严重的多。

诸公也听出了皇帝一句更为诛心的潜台词,当初李逆大案,牵扯到那么多文武官员,为何事先内阁一点风声都没有?会不会是内阁诸公事先是知道风声的,只是假装不知道。毕竟无论成败,谁当皇帝,内阁都是要有人来坐的,即便是换了皇帝被罢免,也能全身而退。

历史上很多类似的案例,前方将令在打仗,后方京城被弹劾。

决定一场战争的成败,往往不在战场之上的将令,而是在后方。

“没人说话么?那朕继续说。宁尚书,一日之内准备完毕,后天左军所需一月粮草,必须起运。做不到现在就写辞呈,朕立刻就批,立刻换人来做。”

承辉帝毫无感情的波动的一句话,把压力全给到了宁克身上。

宁克也不是吃素的,立刻抱手道:“微臣请陛下赐三品以下先斩后奏的权利!”

一句话充分说明了,宁克面临的困难处境。

承辉帝看着宁克淡淡道:“朕赐卿尚方宝剑,并遣龙禁尉一队协助宁卿办事。”

“微臣领旨谢恩!”宁克当场跪下,以大礼谢恩。

承辉帝这才转向内阁:“诸位爱卿,当下一切为前线让路,打赢了,诸位爱卿都有功劳,打输了,朕大不了亲自守城。”

没有说出来的话很明显了,一旦到了皇帝亲自上城墙的时候,内阁诸公识趣点自己滚蛋吧。

说实话,内阁诸位大臣很不适应,因为承辉帝以前不是这种风格。从之前宁克符合内阁的情况判断,事先没有与皇帝商量演戏的可能。

会议开到此时,正准备宣布结束的时候,一名内侍冲进来,跪地磕头后大声道:“奴婢该死,十万火急,通州粮仓起火,损失不明。”

逛荡一声,椅子倒地,首辅孔照又惊又怒的站起,啪嗒一声,茶杯落在官服上,次辅梁道远顾不上了,也站了起来。

其余各位臣子,或惊慌,或呆滞!

粮仓起火,是粮仓的官员自己放的火呢,还是奸细混进去放的火,目前都有可能。

承辉帝是最先恢复镇定的,立刻开口:“宁克,林如海,两位爱卿立刻前往通州,尽快控制局面。孔相,内阁尽快商议并达成具体方案,确保京城粮食价格稳定。李鼎(忠顺王),通知九门镇守军及五城兵马司,全城戒严。裘世安,龙禁尉配合御马监,凡有妖言惑众者,当街拿下事后再审。总而言之,京城不能乱,粮食价格必须保证稳定,任何商贩囤积居奇,一律视作谋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