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68章 冤家聚头

红楼:我是贾琏 第368章 冤家聚头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1-01 22:57:34

第368章 冤家聚头

大周骑兵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只是缓缓的前压,保持足够的距离,随时后退。说出击了吧,又没出击。

赤里木很快做出了判断,这是一支以步兵为主力,少量骑兵为辅助的援兵。

防守很严密,机动性不足,如果非要说弱点,自然是在城外扎营,一旦粮道被断,将不得不出营作战。

今天出来是查探情报的,赤里木也没着急走,继续让游骑出动,四处侦查。

折腾到过了午时,游骑陆续回来,带回来都是没有敌情的消息后,赤里木才下令返回的同时,还留下了一千骑兵负责监视这股大周援兵。

临行前交代带兵的千夫长,要求他一旦周军骑兵出击,立刻后退不许交战。

实际上赤里木想多了,眼前的这波周军骑兵属于西山大营,比不了神机营,属于传统的骑兵,武器也都是冷兵器。

贾琏对于这支骑兵的定位就是一旦开战,守住侧翼即可,对他们没有太大的指望。

现阶段火帽卡宾枪产能有限,仅仅列装了神机营和贾家的家将。相比之下,胸甲的产量还更高一些,也仅限于研发司在生产。

不是贾琏不想扩大生产,而是财力不允许,同行也未必能接受的状态。

简单的来说,不打一仗,别说对手了,自己人都不信。如同后膛枪出现的早期,并没有受到各国广泛的欢迎。

追出五里地之后,大周骑兵不追了,赤里木留下来的监视骑兵也不跑,相互之间隔着三里地对峙。

天黑后过了一个时辰,温拿星等的有点不耐烦的时候,赤里木回来了。

详细汇报了一天的侦查收获之后,温拿星不是很确定的问一句:“周军的骑兵真的不多,还不敢接战?”

这个很关键的,别说大周鼎盛时期,即便是现在,东平铁骑的战斗力也吊打装备不行的草原精锐骑兵。

“确实如此,小的留下一千骑,对面只是简单的驱赶远离,并未主动追击。估计是担心马不行追不上,更担心遭遇伏击!”

“嗯,知道了,先派人给大同那边的李皇帝报信,看看他怎么说。”温拿星轻松了很多,对手只是在城外扎营守备的话,缺少骑兵没太大威胁。

温拿星等了一天的时间,黄昏时分等到的消息是来了两万骑兵的增援,同时自号【代天子】李皇帝也到了。

逃亡草原的李逆日子其实过的很一般,草原各部落对他的态度比较暧昧,四大部落的王爷们也没给他绑了送回去,就是养着他。

四大部落的王爷们内部也存在激烈的分歧,察哈尔、林丹王两个部落的王爷颇有进取心,过去关系也不错,他们主张借助李逆的旗号,重现草原昔日的辉煌,不说打到中原做皇帝,好歹不要给周朝做臣子,跳出朝贡体系。年龄较长的科尔沁部与巴哈马部则主张,先等等看看大周的意思,如果大周愿意主动给出足够的好处,献出去一个李逆也不是不能接受,总之主打一个灵活。

年轻人总是有激情的,尤其是大周使者驾临草原,以天可汗的姿态宣读了旨意,要求无条件的交出李逆之后,年轻一辈草原贵族们沸腾了。

结果是两个保守王爷被年轻人发动的政变干死了,比如温拿星,就是与李逆关系很好的一个,并且带头造反。

后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各部私下承认李逆为草原共主,借助李逆的贸易渠道走辽东大搞贸易,积蓄力量,待机南下光复代天子的政权。

其实就是双方互相利用,草原四大部落本身,就已经不是很服气周朝皇帝了。如果不是一场雪灾,李逆还计划继续韬光养晦。

草原部落南下,最大的威胁就是辽东的东平铁骑,随时可以照着草原核心地带来一个黑虎掏心。

李逆的使者去了辽东后,双方达成默契,这才敢放心南下。

至于为何先打大同而不是宣化,原因也很简单,宣化距离京城更近,获得增援的时间更短。

很多事情理想很美好,现实比较坑爹。

李逆就是如此,他带着草原部落南下,一开始都没啥问题,拿下张家口之后也很顺利,但是草原部落太多了,组织度不。

对大同城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草草收场后,一切都不那么美好了,或者说失控了。

攻城哪有抢劫爽,本来就是抱着来劫掠回血目的南下的,一些中小部落开始放飞自我,四处劫掠。尤其是大同守军闭门不出的时候,四大部落的人也加了进去,再不去抢就没得抢了。都出去抢劫了,还有谁愿意留下呢?

竭力约束的李逆,勉强围困大同守军的同时,以各部轮换出去劫掠的条件,才算是稳住了五万左右的兵力时刻准备打击大同守军的出击行动。

即便是留守张家口的科尔沁部,温拿星也无法约束全体部下,搞了个轮流出去抢劫的方法。一直到被大周的夜不收干死了数百人,这才收缩。

说起来贾琏要是果断一点,西山大营汇合之后立刻出击,还真不好说谁输谁赢。

谨慎的贾琏采取了保守政策,对面的李逆却正好想法,不是不想保守,而是没法保守。

基于现实的判断,这帮草原来的糙汉子们就一个目的,抢够了回家。现在还没走是因为没抢购,别以为白灾是闹着玩的。

一场白灾下来,至少损失三成的牲畜,意味着未来一年内,三成的人得不到最基本的生活保证。

什么是最基本的生活保证,灯塔那些流浪汉们领取食物,就叫最基本的生活保证,草原最基本的生活保证层次更低,无法形容的更惨。

这种情况下,仅仅是抢劫了张家口周边以及大同周边不大的范围内,仅仅能补回这次出兵造成的生产损失。兴师动众的南下,冒着与大周撕破脸的风险,部落的生存状况没有任何改变,真是抢了个寂寞。

不得不说现在的局面,太上皇有很大的责任,就是他执政期间,草原部落变得逐渐强势起来,不再像以前拜服在地。

礼教这个东西为何只能在中原王朝长期存在,即便是改朝换代后,再次重新捡起来,因为没有比这个更好用的统治辅助工具了。

草原部落则是强者为尊,千年跨度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一旦遭遇自然灾害,中原又不够强大,大规模的南下抢劫就是必然。

中原朝廷对于北方草原的态度素来都是放任自流,只要愿意称臣,随便你们怎么搞。

究其原因,面积广大的草原,不适合种地。尤其现在还是小冰河期的尾巴。比不了盛唐时期,北方草原的降水量要高的多。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词,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一直都是一阵冷一阵热的,只不过这个【一阵】是以百年为周期的。

非要问一下全球变暖的后果,上古时代的大洪水知道吧,再通俗一点,唐朝时期的海平面比现在要高差不多一米。

汇合温拿星之后,李逆立刻要求了解真实的情况,他真的拖不起。大同没能第一时间完成偷袭,短期内强攻城市草原部落不愿意的前提下,只能把时间线拉长。要做到这点,必须打掉来自京城的援兵,只有打掉了这股援兵,才有充足的时间慢慢的选择。

得知京城来的援兵没有驻扎在城内的时候,李逆先是一阵错愕,随即又失声而笑:“哈哈哈,确实像李伪逼出来的。”

温拿星不懂,所以追问原因,心情不错的李逆很有耐心的解释:“领兵的将令主动出城扎营,与城内是否住得下无关,仅仅是因为害怕背上一个畏敌不战的罪名。等战争结束了,即便李伪皇帝不想处置这个将令,也会遭到朝廷的御史弹劾被迫下野,这是由文武相制的执政总之决定的。”

中原王朝这一套对草原的统制没啥用,草原现在就是建立一个没有太大实权的【共主】的旗帜下,一起干点打家劫舍买卖的大型团伙。

李逆也没着急,既然有机会了,派人再三确定了前方的情况后,在张家口休整了一天后,发兵宣化府。

漫山遍野的骑兵声势浩大如海啸一般是个什么场景,贾琏总算是见识到了。

这个季节的风尘其实不大,站在山坡上的贾琏却看见了遮天蔽日的烟尘,阻挡了视线,烟尘逐渐接近时,看清楚了无数的骑兵从三个方向扑上来。举着望远镜的贾琏非但不担心,反而露出轻松的表情,对身边的孙统制笑道:“孙伯爷,看,总算是来了,再不来我都要主动出击了。”

此刻距离大营十里之外,李逆获悉了最新的情报,京营援兵打着的旗号为【作军都督贾】、以及【孙】、【杨】等旗号。

根据李逆掌握的情报,对面大营里的应该是西山大营里的前健锐营,以及神机营的组合。

别人不好说,神机营给李逆留下的印象有点深刻了,当初健锐营何等的精锐,在城内作战时,遭遇神机营被打成了狗。

真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总算有机会算一算小年夜导致自己仓皇北遁的总账了。

……………………

乾清宫,承辉帝看着面前跪着的信使,心情陡然沉重。

通州粮仓初步损失结果统计出来了,烧毁了半数粮仓,正常情况下,这些粮仓里的存粮应该有一百万石。

之所以只烧毁了一半的粮仓,全都依赖五城兵马司的救火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五城兵马司有一支专业的救火队,人数在两千左右,依靠他们的及时进场以及奋力抢救,一半的粮仓被救下来。

龙禁尉密报表示,贾琏出征前有交代五城兵马司的救火队重点关注通州粮仓的举动,应该是提前防备了这一手。

到底是防备谁呢,是防备李逆的细作,还是防备有些作大死的官员。

承辉帝不得而知,真实情况是贾琏当时就是派人交代一句,这次战争可能持续较久,一定要确保粮食供应,通州粮仓为重中之重,务必确保不能发生火灾。贾琏的初衷就是以防万一!没想到发挥了大作用。

有个事情是这样的,即便粮仓烧毁了,里面有没有粮食完全是两个现场情况。

宁克与林如海连近在咫尺的通州大营的兵都没用,直接调两千御马监的兵马封锁现场,龙禁尉进场后,调查火灾现场发现,灰烬不对劲。

南方来的大米烧成灰与麻袋装草烧成灰,能一样么?

确实有装了大米小麦的粮仓被烧毁了,但现场完全不一样的好不好,龙禁尉有专业的勘察人员,立刻做出判断,被烧的粮仓中,仅有一座里面有半仓粮食,其他的全是空的。按说这些粮仓里,至少有一半的粮仓应该是满仓。至于仓管部门,更是被烧的干净,烧死了一个主事、一个经历、三个掌固,十六个走吏书吏,账本更是烧的干干净净。

定损结果,还是查了户部的账本才拿出了一个数字,这还是上一次汇总上报的数字。

户部负责仓库管理这一块有没有责任,有没有相关的官员牵扯其中,这还用问么?只不过没有实际的证据罢了!

这种危机时刻,承辉帝也没时间犹豫了,立刻下令龙禁尉出击,拿下这一条线上的所有户部官员,包括一个分管侍郎、一个郎中,两个员外郎,各级小官等等十余人。承辉帝也没说他们就是幕后黑手,仅仅是以失职的罪名,拿下了这些官员。

那么剩下的问题来了,后续的调查定罪难度如何呢?更头疼的问题是如何给各线的兵马运输补给。

粮仓的事情还在处理,岳齐求见获准后,立刻提出一个要求:“陛下,当前形势下,辽东不可不防了,为避免刺激东平王,请调通州大营主力奔赴滦州,以备万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