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71章 世恶道险 蛊惑人心

红楼:我是贾琏 第71章 世恶道险 蛊惑人心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71章 世恶道险 蛊惑人心

第71章 世恶道险 蛊惑人心

有的东西就是这样,光教是学不会的,就得亲身去体验一次才能明白什么叫世恶道险。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学生,研究生被人贩子骗去卖掉,是她们的智商问题么?

答案是很明显的,因为她们没经历过,她们接受的教育塑造的是善良的人性。

这种情况一旦迈进陌生的社会环境,很容易被人拿捏。

人类的本性一直没有变过,只要作恶的成本低于收益,就一定会有人去作恶,一旦这种作恶不会受到惩罚,那就一定会形成一种趋势。

这一点,但凡是个刚走上社会的底层社畜,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体会到。

站在李亨的角度,他不认为自己在作恶,觉得是利多当然的。

站在贾琏的角度看,你要不是三皇子,我特么先给你一个**斗,然后让你麻溜的滚,这还是因为的本性善良,换个狠一点的人,腿先给伱打断。

想什么好事呢?我不但要给你出主意,还要出钱?

被周皇后一通教育之后,李亨依旧没有看明白问题的本质,但不耽误他冷静下来,先把周皇后的话记住了,照做,然后再慢慢的在行动过程中学习和领悟,这就是周皇后的算盘。

如果最终还是无法领悟到一点什么,看不清楚遭遇问题的本质,同时也没掌握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那李亨注定是要失败的。

新年之后承辉帝依旧是个劳模,每天工作到很晚,经常谁在书房。今天算是比较特殊的,晚饭前出现在坤宁宫,周皇后一脸欢喜的迎进来,一起吃了晚饭之后,这才提起了李亨。

一开始,承辉帝听的还很有兴致,脸上笑容不断,但是随着周皇后提到李亨想让贾琏出钱的时候,承辉帝的脸色就不能看了。

别人的心思承辉帝不懂,贾琏的心思承辉帝一清二楚,那就是决定不掺和皇家的事情。这是人家贾府的家学,谁在位子上忠于谁。贾府前两代做的就很不错,到了贾赦贾敬这一代人,就多少有点拎不清了。

唯独这个贾琏看的很清楚,勋贵家族,绝不掺和皇家的事情。也就是老三死皮赖脸的缠着人家,才得到了一个出主意的承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按照承辉帝的想法,有机会和荣国府的嫡孙拉进关系,那还不得往里头砸钱啊?

结果李亨倒好,反过来了。这傻儿子真的事亲生的么?

还好周皇后是个脑子清醒的,对于皇帝也非常的坦诚,一五一十的都说了出来,丝毫没有隐瞒的意思。当然了,该查的,承辉帝还是要让人去查的。不过出于对患难夫妻的信任,承辉帝现在是绝对相信周皇后说的一切。

心里默念了几句“亲生的,他还小”,承辉帝眼神对上周皇后布满担忧的表情时,悠悠的叹息一声道:“老三还小,历练几年会好的。”

还能说什么呢?眼前这位是与自己患难与共的皇后。整个皇宫里唯一不会背叛自己的人。

“老三的初衷是好的!慢慢来吧。”周皇后说完这一句话之后,承辉帝起身道;“你早点歇着吧。”说完承辉帝就这么走了,周皇后起身相送,脸上还得带着笑容。

什么意思呢?

周皇后很清楚承辉帝的意思,人犯错了不能不受惩罚,既然周皇后没惩罚李亨,那就由周皇后来承担母爱带来的后果吧。

周皇后目送丈夫的背影远去后,脸上露出一丝微妙的笑容。她很了解承辉帝,不用猜都知道,自己的丈夫今晚上一定会去元春那里。

原因也很简单,贾琏没给李亨的面子,必须大人有大量的承辉帝,那就得容忍下来。

天黑了皇帝才来,这把元春给惊喜的不轻。毕竟上一次,那真就是上一次。

这一晚上,元春体会到了上一次没有体会到的粗暴。

浑身酸疼的元春睡的并不踏实,恍惚中隐约听到“贾琏”这个名字,但又不确定。

等到早晨醒来时才发现,承辉帝还算体贴,先醒却没有让宫女叫醒她,自己先走了。

一夜没睡好的李亨早晨起来,坐在床上发呆,吓的身边侍女一动不动,裙下双腿在发抖。

在宫里呆的越久,就越知道宫里规矩大,大到稍微有点出错,赔上的就是性命。

人命在皇家的规矩面前,轻贱如蝼蚁。

在下人的眼里,李亨喜怒无常,不能算个好主人,奈何这不是下人能选择的事情。

觉得已经理清楚了思路的李亨轻轻的招手,侍女才上前去伺候洗漱穿戴。

以前在宫里的时候,贴身伺候的都是小内侍,出宫开府之后,能做主的李亨换成了侍女。

用罢早餐,贴身内侍近前道:“王爷,宫里来人了。”

李亨赶紧起身出迎,至堂前见到的事周皇后身边的太监老齐。

老齐是个有眼力的人,见李亨出来,抢先一步上前施礼:“见过三殿下,奴婢是来送东西的。”尽管挑明了来意,李亨还是笑着一抱手:“辛苦了,母后有何示下?”

老齐自袖筒内取出一个信封双手奉上,李亨接过扫一眼火漆才伸手,老齐道:“殿下并无口谕,奴婢真的就是来送东西,只是叮嘱速去速回。”

李亨没看信封内的东西,笑道:“辛苦了!那就不送你了。”

老齐还没莽到让李亨相送,赶紧躬身抱手,退出正堂,至院内时,李亨身边小内侍上前来道:“齐公公辛苦,殿下请您喝茶。”

齐公公有心拒绝又生怕伤了李亨的面子,稍稍矜持几下便收了小内侍递过来的十两银子,寒暄了两句这才匆匆而去。十两银子的茶水钱不多,但放在李亨身上就很多了,毕竟他也才出宫开府,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

老齐是个明白人,回到宫中见了周皇后,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清楚,十两银子也拿了出来。周皇后见状便笑道:“三殿下赏你的,收下吧。”

老齐这才收好银子,告退下去。

周皇后在后宫里并不能做到一言堂,宫里还有一个太妃。这位董太妃也是个识趣的,人老珠黄了不住西山皇家庄园,不在太上皇跟前呆着,安心的呆在宫里。

是不是太上皇的耳目呢,周皇后判断应该是的。毕竟这位太妃在宫里并不安分,经常会出来显示一下存在感的。

这么一个现状面前,周皇后也很无奈,但却又无可奈何。

……

李亨这边拆开信封看了一眼,一千两的山西张记票号开出的银票,一百两一张共十张。

这钱办一家报社,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被皇后教训一番后,李亨变得沉稳了一些,没有着急立刻联系贾琏,而是先去了内务府。

当年太祖一共下令铸造两套铜活字,因为铜太贵了,文武百官坚决反对,最终只造了一套,留在内务府下的印刷局内。

李亨去了一趟内务府才知道,活字印刷的核心技术不在活字,而在印油。印刷局这边每年印刷活计不多,通政使司的邸报,朝廷的布告,官方印一些书籍。

太上皇登基之初,有大臣上奏,印刷局印书销售,与民争利,太上皇“从善如流”,放弃了印刷局的对外业务。导致现在内务府的印刷局,空有活字技术,却难得有发挥的余地。

民间的印刷主流还是雕版印刷,许多匠人因为印刷局半死不活,纷纷当了逃户。昔日五千余人规模的印刷局,如今匠人不过三百余人。

民间一直没有出现金属活字印刷的原因非常简单,成本太高了。

当下的大周朝,银贱铜贵,用铜造活字成本下不来,还有就是印油的售价也高。

怎么说呢?这就好比明末的纺织机器,不是没有出现效率更高的纺织机,而是因为人工台便宜,初代纺织机的织布质量不如技术成熟的老纺织机,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如老纺织机。

印刷业也是一样,因为读书成本高,导致读书人是人口总数中的极少数。本身市场的存量就不大的前提下,雕版印刷的成本更低,技术更成熟,印刷出来的书籍比活字印刷更为精美,反过来遏制了活字印刷的技术发展。

所以说,任何一种新技术在这个时代,如果不是立竿见影的能看到更大的利益,是很难有生存空间的。至于农业技术的进步,你能指望一群收租的地主去提高农业技术么?这帮人甚至连修缮水渠的动力都没有,哪来的发展农业技术的动力呢?

李亨的身份摆在那里的,很轻松的搞定了内务府方面的印刷事宜。甚至在价格方面,印刷局那边也表示只收一个成本费用,原因也很简单,那么多工匠总是要干活的,如果没人干活,印刷局都不好找借口向内务府要拨款。

现阶段,李亨的举动符合印刷局的利益,对面也很有合作热情。

花了两天的时间,搞定了印刷的事情后,李亨派人去找贾琏,接过吃了个闭门羹,下人表示,有话找宁国府的蓉哥儿传话。

这个事情一开始给李亨气的不行,但吃过亏的李亨很快冷静了下来,让人去找贾蓉。

贾蓉这边倒也开心的答应了,唯一不开心的人是贾代儒,眼睁睁的看着贾蓉有充足的理由逃学。等到贾蓉走远了,贾代儒才悻悻的表示,贾琏也是族学里开的蒙,大家要向贾琏学习,好好读书,争取考个功名。

族学这个地方其实没教出什么人才,主要是贾代儒就是个摸鱼达人。

在贾琏看来,族学就是个识字班,在这学不到什么。

贾蓉到了东跨院,一路顺畅的进了贾琏的书房,见贾琏在看书,上前笑道:“琏二叔,那位派人来找我了,让我传个话,说是请您面谈。”

贾琏见了贾蓉的举动,心里也很满意,这小子随着自己的引导,对自己越发的言听计从了。当即从书桌上摸出一本装订好的文案递给贾蓉道:“你辛苦一趟,给他送过去。对了,你老子问起来,你就说是给三皇子跑腿去了,谅他不敢打你骂你。”

贾蓉听了欢喜不已,总算是有人能治一治贾珍了。当即笑眯眯的接了差事道:“我那老子可不敢保证,他喝了酒发起疯来,连他老子都骂的。”

“你老子就是个欺怂怕恶的,你让他当面骂他老子一个试试?他没那个胆子,知道么?只要你搬出三殿下,你老子肯定一个屁都不敢放。今后你不用怕他,他要动手,你就跑我这来。你放心,有我在,一定护你周全。”

贾琏继续蛊惑人心,要知道贾蓉极度的害怕贾珍,见了面如同老鼠见了猫一般。

没有贾琏的蛊惑人心,还有搞出李亨这么个机会,贾蓉大概这一辈子在贾珍面前连抬头对视的勇气都是没有了。这个人有没有靠山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幼年时期,没有靠山就没有安全感,这是人的本性。贾琏愿意给贾蓉当靠山,还主动帮忙联系更多的靠山。

贾蓉现在是真的觉得,自己家里的老子真不如贾琏对自己好。不打不骂,和颜悦色,还帮忙在外面联系三皇子,可以说贾蓉因为这个事情,心理上极大的满足。

贾琏还不放心,继续叮嘱道:“三皇子的事情,除了你老子那,不要跟别人再说了。”

贾蓉好奇道:“这是为何呢?”贾蓉还打算拿这个事情去耀武扬威的。

贾琏颇为无语,但又解释不清楚,毕竟这厮还小,跟他没法说清楚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你跟他说,四王八公是一体的,在北静王的领导下,如今正出在一个摇摆状态,争取最大的利益之中。这事情,贾蓉完全无法理解。

用李亨吓唬一下贾珍没问题,但是你让贾珍去跟李亨套近乎,贾珍大概也不会去做的。

等这一代北静王去世之后,新的北静王即位后,贾府才有了主动权。承辉帝封了元春一个“贤德妃”,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二选一。结果太上皇反手来了一个可以省亲的旨意,也是让贾府来选。元春和贾府最终的决定是省亲,也许是贾府这些虫豸的政治智慧不足,也许是元春做出的决定,总之在承辉帝看来,贾府和元春都选择了太上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