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78章 留下祸根

红楼:我是贾琏 第78章 留下祸根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78章 留下祸根

第78章 留下祸根

大户人家的女儿,讲的就是一个落落大方,知书达礼。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守礼,女儿家一旦在这上头出了差错,那真是让人闲话说死。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些规矩都是为了所谓女儿家的清白。

这种礼发展都极致的时期,便是明清两朝。对女性的束缚达到了极致。

正常情况下,即便是已经定亲了,王熙凤能让贾琏拉着小手,那都是很开放了。

现在居然主动贴了过来,要知道王熙凤注定是贾琏的正妻,她可不是那些丫鬟们,能拉下脸来爬床。所有行为都有背后的驱动,丫鬟们的爬床是为了一个姨娘的身份,尽管冒着被吃干抹净不认账的风险,在对比了利益收获之后,还是会去做。

王熙凤此刻的举动,就是是单纯地情感上被贾琏套牢了。

自幼在深宅大院内长大的王熙凤,见多了家里的男人们是啥嘴脸。

王熙凤也做好了过门之后,清除贾琏身边爬床丫鬟的准备,原著中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让一个贾琏这种出身的男子,在婚前为妻子守身如玉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简直无法想象,王熙凤想都没想过的事情,贾琏却主动去做了。

这一句话说出口之后,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的王熙凤再也控制不住情绪。

不远处的王仁看着两人抱在一起,露出忧伤的眼神。

小子,知道我这半个月是怎么过的么?想要孩子的女人惹不起啊!

春天来了,又到了……季节。

………………

次日一早,贾琏正在懒床被张廷恩让人来叫,无奈的放弃睡懒觉的计划。

书房里的张廷恩看上去非常的疲倦,黑眼圈打多少粉都遮不住那种。

“先生,这是几天没好好歇着了?”

椅子上的张廷恩没有动弹的意思,有气无力的摆摆手:“两个月铸币十万,挣的那点铸币税,还不够平叛大军花销的零头。陛下的意思,加大铸币产能,下个月一定要翻一翻,最近主要在盯着这个事情。没曾想,前日王太尉战报回京,速战速决的希望基本不存在了。”

事情贾琏已经知道了,只是不知道,张廷恩把自己叫来干啥?

安慰的话还是要说两句的,贾琏稍稍斟酌便道:“先生,西域地广人稀,我军不熟地形。去年初战以雷霆之势直捣黄龙,贼首仓皇北遁,王太尉之能也。异域作战当以安抚本地土著为先,使其不为叛贼所用。学生以为,不宜太早下结论,等一等王太尉下一份奏报再定?”

张廷恩自书桌取了一份抄写的文件递给贾琏道:“看看吧。”

贾琏拿起仔细看了起来,去年冬天,王子腾领两万京营坐镇西域首府迪化,以一边军驻扎城外为掎角之势。开春以来,贼以游骑不断骚扰城外边军,边军一将领王某不堪其扰,率八百部下追击,落入贼设陷阱,激战之突围,八百部下仅余三十。

边军主力闻讯,主将未先行上报便率部出击,贼兵主力远遁追之不及,贼骑三千突击边军大营,破之焚之。

城内京营惊城外营地浓烟,王子腾领一万五千步骑出战,不料城内原本投降的贼邱安尔开西率部攻击城内粮仓,以火焚之后弃家小不顾,逃出迪化。城内五千守军措手不及,没能留下贼酋,紧急救火,奈何预备防火的水龙及仓内设防火的水缸被毁,十万担军粮毁于一旦。

至此,王子腾为开春进击准备的粮草被烧毁过半,特请旨意降罪。

贾琏看完后有点纳闷的问:“就这个,没后续了?”

“后续还有一份,不过关系到今后平叛大军的布局,手抄件不便带出宫。”

一听这话,贾琏才笑道:“这才对嘛,不能只请罪,不拿出对策嘛。学生相信王太尉的后续对策一定是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没有这个对策,怕是陛下真的要杀人了。”

张廷恩没想到贾琏脸上还能露出笑容,这可是你未来媳妇的大伯,你见了要叫舅舅的。仗打成这样,你居然还能笑的出来?

不过转念又一想,王子腾接下来确实也没啥大问题。西域远在万里之外,信使回来一趟八百里加急都得跑一个月。皇帝这边的任何决策都来不及了,即便有决策,那也只是战略上的决策,具体的战场该怎么打,皇帝鞭长莫及啊。

也就是说,现在临阵换将是最愚蠢的决定。王子腾只要拿出一个合理的后续对策,这仗还得是他继续指挥,只要最终打赢了,王子腾的错误就会被掩盖,一直到有一天,皇帝需要拿王子腾的毛病做文章,西域一战的很多事情才会被翻出来。

念及于此,张廷恩不禁暗暗感慨,荣国府真正叫家学渊源,这才多大的孩子,就能把问题看的这么清楚。在战场上如何把握皇帝的心思,还得是这些打老仗的勋贵。

“还有一个事情,陕甘总督吴玉辉以下两省官员多牵扯到贪腐大案中。左都御史宁博密奏君前,恳请展缓彻查此案。伱以为如何?”张廷恩还是那一套,拿一堆事情问贾琏。

贾琏心里很是感激,这老师是真的教啊,官场上的事情,事无巨细都给你说明白。

“宁御史之请,窃以为老成谋国之道。”贾琏很直接的给答案,这个左都御史是个能吏,知道事情有轻重缓急。眼下西域正在打仗,这个节骨眼上断然不能动陕甘总督治下。

“嗯,你倒是看的清楚,将来是个能做事的官。当今欣赏的就是能做事的官儿。”

“您可别夸我,这事情吧,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贾琏老油条的灵魂在跳跃,在官场上,尤其是大周朝的官场,你能做事意味着得罪的人也多,张廷恩就是现成例子。

张廷恩被这一番话噎的难受,连着翻了好几个白眼儿,这才缓过一口气。

贾琏赶紧上前拍背顺气,张廷恩叹息一声道:“收了你这么个学生,不知该喜还是该优。”

“先生,这天下的官员绝大多数都差不多,陛下欲励精图治,做事离不开人,所以啊,想做出一个盛世来,首先就得整顿吏治。不然再好的政策,到了下面没有不走样的,即便是善政,也能给弄成害民恶政。先生为成大事不惜身,学生深感敬佩,却不愿效仿。”

贾琏是真心的希望张廷恩好,但怎么说呢?这天下就这鸟样子,皇帝不整顿吏治,这国家就等着慢性死亡吧,迟一点早一点的事情。

勋贵出身的贾琏,没觉得自己有多高尚,我一个穿越者,就当着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总而言之,这一趟穿越之旅,只顾着自己爽就是了,身边的人在意的人,能照看的就照看,不能照看的,我管他去死啊。所以呢,能躺平了爽躺平,不做以天下为己任的劳碌命。

张廷恩被这一番话说的又是感动,又是郁闷。一肚子话都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们不一样啊!”张廷恩也只能叹息感慨。

有现代的话讲,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架不住有人就生在罗马。

贾琏生下来的那一天,就已经跑赢了大周朝99.9%家庭出生的同龄人。

这么说吧,只要贾珍贾赦元春不大规模联合作死,贾琏这个爵位继承人,一辈子都能舒舒服服的做一个快活的富贵闲人。这不是架不住有人喜欢作死么?对于眼前的一切,总是不满足么?偏偏这种人还没有相应的能力,这就很讨厌了。

“先生,李山长那边的事情怎么样了?”贾琏还是关心这个,如果真的能加重算学的科举比例,对贾琏而言绝对是利好消息啊。

“内阁默认,陛下坚持,百官再怎么反对也奈何不得。李如水野心勃勃昭然,一旦入阁,恐为权相。此事,前明严嵩可以为鉴。”张廷恩说到这里,声音都放低了许多,眼睛也看着门口的方向,仿佛门后站着一个人在偷听。

贾琏见状,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在同情张廷恩,想做点事情不但要得罪绝大多数官员,言语之间还要谨慎,以免说了皇帝不喜欢听的话。

贾琏听懂了张廷恩的意思,承辉帝或许不是嘉靖,但他需要的是能贯彻他的意志,需要的时候还能主动背锅的人。作为前政坛的失败者,李清算是豁出去了。什么清流领袖,谁爱当谁当,哪怕天下人唾骂我,照样阻止不了我要入阁的心。

“所以,这事情闹不起来?”贾琏多少有点失望,就喜欢看一些闹腾,可以吃瓜看戏,最终结果还有利于自己。

“得了便宜就别卖乖了,眼下王子腾才是御史台的目标。”张廷恩算是给了个答案了。

“嗯,那就好。王太尉那边不会有事的,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贾琏说完准备走了,张廷恩却再次说了一句:“那位主动出击的边军王将军,乃是王子腾的本家。王子腾率主力出城作战前,再三交代留守将领,一定要看好粮仓。这位留守将领,也是王子腾的亲信。京营驻扎迪化期间,在当地可没少祸害百姓。”

草,贾琏都听呆了,尽管知道这个年代的军队没有所谓的群众纪律,但是作为主将的王子腾,怎么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

想到张廷恩对承辉帝的影响力,贾琏还是决定上点强度:“先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窃以为,军纪再好也难免有不甘心的贼酋作乱。王太尉只要能当机立断,挥泪斩马谡,便是将来也不会留下收尾,不怕算后账。”

“呵呵呵!”张廷恩连连冷笑,似笑非笑的看着贾琏。

这一家伙贾琏心里都麻了,暗道:坏事了,王子腾要保自己的心腹。

这可是留下了祸根啊!

唉,任何时代都是这样,任人唯亲。尤其是上了战场,身边没亲信将领帮忙,做统帅的怎么能安心打仗?保不准,这个结果王子腾已经看到了,并且是故意为之,就是制造把柄。

或许有一种可能,王子腾是在制造不得不依附承辉帝的外部条件。

说起来张廷恩对贾琏是真的掏心掏肺的好啊,这种事情都提点一下。

贾琏真不知道该说点啥才好了,张廷恩似乎也不想说话了,挥挥手示意贾琏滚蛋,临了交代一句:“最多三日,科举主考官算经考核的旨意就下来了,今年秋闱算经占比三成。”

贾琏听了面露喜悦,冲张廷恩抱手道:“秋闱不中,学生自无颜面再见先生。”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同张廷恩和贾琏对话的那样,王子腾受到了御史们密集的火力打击,在外人看来,王子腾的地位摇摇欲坠。但承辉帝就是选择了把弹劾的奏折留中不发,沉默已对,不提处罚王子腾就算了,还果断的下旨,同意了李清的奏折,调整科举内容的比例。

内阁在接到承辉帝的批阅奏折后,立刻草拟文件上呈皇帝,很快皇帝批阅后执行。并规定,今后不管是谁,想做乡试、会试的主考,首先要通过礼部的算经考核。

后来贾琏才知道,王子腾的对策是先稳住局面,等待后续的粮草补给,同时进行屯田。

这样一来,战局的进展就不是今年内能完成的,怎么也要拖个一年半载的。

这么一个对策,承辉帝在看完后批阅同意,内阁再次选择了沉默。也许是看到了有一个更不要脸的李清在盯着大家的椅子,目前内阁的三位阁臣,那真是非常的配合皇帝。

尽管如此,确定了新的科举内容比例的政策后,承辉帝还是下旨,户部尚书张廷恩,礼部尚书李清,二人联袂入阁,补足内阁的缺额。

这两位当初在青云书院的同僚,如今在内阁里又称为了同僚。

时至五月,户部正式推出银币作为官员俸禄,同时推出的还有新的关于银币铸造的相关制度,核心内容就是除了新推出的部门造币局,其他任何政府部门,不得擅自铸币。

这也意味着,火耗归公以银币的方式实现了,各地官员的火耗收入,随着铸币的数量不断增加,将渐渐的失去这一块肥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