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 第325章 ,人靠衣装马靠鞍

第325章 ,人靠衣装马靠鞍

第325章 ,人靠衣装马靠鞍

王青松在那里炒菜,留下兄妹两个人在屋里,大眼瞪小眼。

韩卫国尴尬的很。

跟人聊天,人家都是带理不理的。

只能来到门口看着王青松炒菜,闲聊着。

王青松见状好奇的问道:“那你们出海危险吗?从哪里出发?”

“从天津港出发!”

韩卫国说了一句,随后笑道:“海上怎么可能不危险,咱们的船只能从公海走,茫茫大海,一点也看不到边,你不知道,别说遇到暴风雨了,就算是平时遇到稍微大点的风都感觉船要翻了。”

在那里说着海上的事情。

“那索马里还有海盗,专门抢商船,他们坐着小船跑的快,你要是反抗了,他们就拿枪打你,还拿火箭筒炸……”

梁春晓竖起了耳朵,在那里听着。

当听到有的船被浪直接打翻,她的心里一阵的紧张。

又听到有海盗,就更揪心了。

不过她没说话,就这安静的听着。

而王青松则是好奇,什么样的东西需要部队的人去送,难道现在跑海运的人都是部队的人?

他感觉不太可能。

难道是秘密任务?

这是他的第一反应。

好奇归好奇,他自然不会去多问,问也问不出来的。

梁春晓看饭菜差不多了,过来拿了碗筷、酒杯,开始摆桌子。

饭菜炒好,端上桌子。

四人落座。

韩卫国倒是不客气,拿着搪瓷缸给两人倒了有二三两左右。

“来,咱们兄弟俩喝一杯啊!在部队不让喝酒,每次都是出来才能喝到。”

王青松看着酒,下意识的看向了旁边的梁春晓。

此时梁春晓脸上红了一下,假装没看到,拿着馒头,在那里低头吃着。

至于小麦也是同样在大快朵颐的吃着。

王青松收回了思绪,摇了摇头:“不行,我不怎么喝酒!”

有过上次的经验以后,他是能不喝,尽量不喝酒。

“在你自己家,你怕什么?上次来我家的时候,你不是喝了不少吗?我来了,你不得陪我啊!”

必须喝!

“都说了他不会喝,还硬要他喝。”

梁春晓不满的嘀咕了一句。

这让韩卫国尴尬了一下。

手举在那里,缩回来不是,不缩回来也不是。

王青松见状也就只能说道:“那就少喝一点,我就这二两多就够了,伱自己多喝点。”

举起酒杯,和对方碰了一下。

这下韩卫国没有嗷嗷叫了。

面带感激的抿了一口。

“嘶~”

喝了一口,龇着牙夹了一点花生米。

笑道:“你还能弄到这个啊!”

花生作为油料,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有一点带壳的花生,现在更是稀罕。

过年都少的可怜。

来人了,有口花生米,那都是属于高规格的了。

王青松笑也吃了一口,解解酒,这才笑道:“嗯,跟人换的,没舍得吃,你要不来,我都不弄。”

听到这话,梁春晓斜着眼睛看了看他。

睁着眼睛说瞎话。

上次还给自己半袋子十来斤花生米呢!

韩卫国自然是当真了。

随后几人在那里闲聊了起来。

小麦则是闷头在那里吃饭。

梁春晓吃着饭,想到刚刚韩卫国说的话,心里还是有些担心。

不过脸上还是平静的问道:“你们出海真的有那么危险吗?又是风浪,又是海盗的。”

听到这话,韩卫国琢磨了一下。

最后笑道:“没有,我也就开玩笑,有这些事情,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碰到的,那碰到了,只能认倒霉了。”

想到之前碰到过的一次出海任务,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丝的后怕。

梁春晓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但是韩卫国这么一说,她心里的担忧稍微消散了一些。

三人在那里闲聊了起来。

能说的,也就是以前的事情。

一开始还说各自的工作,到后来就成了韩卫国在那里嘀嘀咕咕说以前的事情。

王青松自然是在那里聆听。

担心他喝多了,晚上又哭又闹,没让他喝太多。

只是喝了一瓶。

至于剩下的一瓶自然是被他给扣了下来。

韩卫国没有喝醉,不过喝了不少,话有点多。

被送到门口,韩卫国晕乎乎的在那里嘀咕着:“青松,我跟你说,我就这么一个亲妹妹,你要是以后再对他不好,你看我揍不揍你!”

梁春晓见状一阵的无奈:“行了,走吧,你走不走,要不走的话,我先走了。”

“哎,走走走!”

韩卫国嘀咕了一句。

六两的酒,自然不会把他喝醉,但话确是多了起来。

王青松见状推出车子,交代小麦在家里。

拽着韩卫国去骑他自己的车子,向着韩家赶去。

而梁春晓自然是跟在后面。

路上车子自然是走S形,不过还好,不是很严重。

来到韩家,开门的自然是梁春晓的小姨陈素琴。

看到几个人,闻着酒味眉头紧皱:“嗷吆~~哪能喝这么多的啦!”

韩卫国没醉,自然能正常说话:“没事,小姨,晚上高兴,喝了一点,没喝多少。”

听到这话,陈素琴看了看三人:“进来吧!”

王青松看着对方说道:“阿姨,我就不进去了,先回去了。我妹就一個人在家。”

“哦,这样啊!那我就不留你了。路上慢点。”

陈素琴不在意的客气了一下。

看着也要离开的梁春晓赶忙拦着:“哎,春晓,你别走,你爸爸找你有事情呢!”

梁春晓见状迟疑了一下看向了王青松。

“没事,你在这,我先回去,反正一会你也是要回家的。”

打完了招呼,便离开了。

梁春晓几人进来。

陈素琴就在那里埋怨着:“春晓啊!不是小姨说你啊!你说你一个黄花大闺女,跑人家家里给人带孩子,这传出去多难听啊!”

听到这话,梁春晓眉头皱了一下。

“小姨,他出去出差了,小麦没人看着也不行啊!”

“你不是说他在城里还有大哥和二哥吗?他们就不能照顾了?这怎么说也说不过去啊!”

陈素琴说完,继续说道:“再说了,你想想,就算你们两个以后要在一起了,现在这样,叫上杆子,明白吗?”

梁春晓也是被问的没话说了。

因为她说的也没毛病!

看到她的表情,陈素琴摇摇头:“行了,我不说你了,你去看看你爸。”

梁春晓见状这才上楼而去。

……

王青松回到家里,小麦已经洗好躺在了床上。

“怎么还不睡?”

回来以后,看着还没睡觉的小家伙,笑着问了一下。

到韩卫国的家里可不算太近,来回差不多要两个小时。

“嘿嘿,睡不着!”

王青松洗洗也就上了床上。

“行了,睡觉吧!”

前几天坐火车,确实挺累的,一天两天缓不过来劲。

小家伙跟八爪鱼一样缠着他。

王青松也没有在意,得找个时间弄个大房子,不行的话就去买。

毕竟以后小家伙也会长大。

没有去多想,闭上眼睛睡觉去了。

……

翌日清晨,回到厂子这边,没有着急去忙厂子的其他订单。

发货,调拨,协调运输,这都是以后要经历的事情。

这都要学。

而且这是出口的东西,现在是放在第一位。

“姚师傅,这卡车哪天教教我呗!”

王青松正在那里从仓库里,将包装好确定能发货的箱子往卡车搬运。

歇一会的功夫给司机递了一根烟。

厂里一共就三辆老破的大头卡车,偶尔不忙的时候,还要外借。

他得为了以后自己会开卡车找个借口。

姚师傅年龄不小,有四十多了。

是机车班的组长。

老姚接过烟笑呵呵说道:“没问题,这东西简单,你们年轻人脑子好,学的快,半天就能学会了。哪天我教你。”

如果要系统的学,那必须要经过修理这道门槛。

只是单纯学会怎么开,没那么麻烦。

机车班的人和采购经常会打交道,以后接触的机会很多。

王青松笑道:“哎,那就谢了您嘞!”

“嗨,客气啥!你现在可是厂里的大功臣,老杨喜欢的不行。”

老姚抽着烟,笑呵呵的说着。

“哦~~姚师父,您和杨科长以前就认识。”

听这口气有点像。

“嗯,以前一起打过仗,老战友了。”

“哦,您也是老革命啊!”

王青松笑呵呵的说着,其实也猜到了一点。

毕竟以前能学会车子的,一般都是在部队,这不是一般人能学会的。

汽车以前也是稀罕的东西。

老姚笑着点了点头,“嗯,以前是……”

不知道是不是一脉相传,或者说这些人都是在追忆着曾经过往。

说话有些絮叨。

但是王青松爱听啊!

或者说,他们这一代,解放以后才开始记得事情的学生,都爱听。

李莹莹在那里清点数量,出库。

弄好以后,对着两人笑道:“姚师傅,东西齐了,可以走了,估计还得要几趟。”

姚师傅将烟屁股使劲的抽了一口,丢在地上,踩了一下。

笑道:“行,你坐前面,让小王坐后面。”

王青松自然是没有在意。

爬上车子,站在预留的一块地方。

毕竟没多远。

没一会车子启动,开向了火车站的临时仓库。

到了地方,填写单子,给搬运费司机则是继续回去拉货。

一套流程下来,王青松也学会了怎么从火车站走运输。

后面还有汽车运输。

现在铁路交通没有这么发达,很多运输还是要靠汽车来解决。

不过这个得后面学了。

要学的东西很多。

将所有的东西都给入了火车站的仓库。

下午回到单位这边,王青松则是在生产线溜达着,看看这边的情况。

“哎,李姐,明天发货要下午,我明天去一趟老家,把我妹的户口给弄掉,到时候看能不能赶的回来,你一人行吗?”

明天就等到时间了,过去看看车站的人把东西按时送到车上就行了。

剩下的到了南方,会有专门的人处理。

提货分两种。

一种是指定人和单位提货,还有一种是提货单提货。

前面的话,只要有证明就可以。

后者则是没有提货单提不了货物,当然了,单子丢了,也有补救的办法。

李莹莹答应了下来:“行啊,你去忙你的,明天我自己过去,没什么问题。”

王青松见状道了声谢谢。

去找杨科长请了一天假。

对方知道他去办户口的事情,也就没有去阻拦。

宜早不宜晚。

答应了下来。

在厂里待了一天,晚上正常接小麦回家。

今天梁春晓晚班,就不过来了。

翌日清晨,将小妹送到学校,他直接骑着车子去了村里。

五月的四九城已经退去了寒冷。

外城随处可见的菜田,各种各样的蔬菜或挂果、或开花,涨势喜人。

近郊基本都是菜地。

往城外继续走才是成片成片的麦田。

一米左右的麦子,已经开始抽穗。

估计还有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收了。

现在虽然不属于最忙的龙口夺粮的双抢,但也是农忙的季节。

不少的人正在田里忙碌。

四九城是两年三熟的熟制。

有的田是种的麦子,有的田则是去年秋冬收了玉米,今年是春种。

骑着车子,先去了姥爷这边。

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只有外婆带着孩子,三个舅舅舅妈都跟着下田了。

在家待着的还有大孙媳妇。

王青松也没有待多久,确定姥姥没什么问题,将带的粮食和肉蛋放下,坐了一会就去姐姐家。

大姐家也一样。

正在田里忙着。

被叫回来,给了点东西,聊了一会也就离开了。

……

骑着车子回到自己生产队这边。

田里的人都好奇的看着。

有的人已经猜到是谁了。

“强子叔,忙着呢!”

王青松找个有人的地方停下了车子,对着田里的人喊了一声。

田里的人戴着草帽,在那里给春种的粮食浇水。

闻言抬头,擦了一下汗

“青松啊!你咋回来了?听说你去南方了。”

旁边也有人在那里忙活着,上粪肥。

“嗯,前两天刚刚回来,回来有点事情。队长呢?”

听到这话,赵启强对着远处喊了一声:‘三~~叔~有人找你~’

田头。

赵大田听到呼喊的声音,戴着草帽从田里向着这边走了过来。

“乖乖,这衣服真好看,这是厂里衣服,新的啊!”

旁边的村里的大妈在那里嘀嘀咕咕的说着。

王青松笑着点了点头:“嗯,厂里发的工作服。”

对方看了看他,羡慕的说道:“真好!”

王青松过去散了一根烟。

赵启强笑着擦擦手,笑呵呵的接过了烟:“乖乖,带过滤嘴的啊!这进城不一样了啊!这烟越来越好了。”

此时王青松穿着一身崭新的蓝色工作服。

看起来和农村人有着明显的区别。

人靠衣装马靠鞍。

“三爷爷!”

在那里等待了一会,赵大田背着手过来了。

“嗯!来了啊!走去说。”

接过递过来的烟。

拿赵启强的烟引燃,背着手离开了。

“强子叔,我先上去啊!”

王青松见状和赵启强一行人打了个招呼,跟着来到路上。

来到路上,笑着问道:“三爷爷,怎么了?又有箩筐了吗?”

“嗯,有点不过不多了,只有三十多对。”

赵大田说完,问道:“你弄的那个农药从哪里来的?你看看,咱们地里的苗比别家的不太一样,估计今年能比去年好一些。”

王青松自然也看到了。

正是麦子抽穗的季节,还是青麦阶段。

其他生产队的麦子有些发黄、发灰,他们家的麦子看起来舒服多了。

油菜虽然落了花,但是通过叶子也能看的出来不一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