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亚历山大四世 > 第二百零五章 帕特罗克勒斯的航海之旅(八)

第二百零五章 帕特罗克勒斯的航海之旅(八)

离开南非之后,由于洋流自北向南流淌,船队的行驶变得比较困难,在行驶了218帕拉桑的距离后船队来到了一大片水网密布的平原上。这里是后世的莫桑比克,和其他非洲国家一样,这里的资源非常丰富,北部鲁伍马盆地是莫桑比克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储量位列全球第13位。煤炭、钽、石墨、重砂、钛铁、铝矾土、大理石、石灰石、金矿等储量丰富,其中,钽矿储量居世界之首,约750万吨,钛600多万吨,煤炭储量超过320亿吨,石墨矿和重砂矿也具有世界级规模。

莫桑比克境内有大小河流25条,水力资源丰富,农业、林业和渔业等自然资源也很丰富,可耕地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内陆大小河流、湖泊众多,盛产各种鱼、虾、贝类。

全国有40万平方公里天然森林,森林覆盖率超过50%,北部盛产黑檀、红木、香木等木材。生物种类繁多,中部地区的戈龙戈萨山周围后世是世界著名的野生动植物园。

林**河上游牧草青青,旷野茫茫,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是人们进行探险猎奇的理想之地。林**河中游穿行在一片山地之中,河道窄,水流急,河中不时出现一些浅滩,河两岸峡谷陡立,谷壁的裂缝中生长着一些奇形怪状的树。中游一段的崇山峻岭之中,林木葱郁,鸟类无数,猴猿活跃,泛舟急流,飘然直下,眨眼便数公里之遥,颇有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味道。

林**河的下游因有尚加内河等支流汇入,河道宽阔,水量浩大,水色蔚蓝,河岸畔有着漫长而平缓的沙滩。河滩沙细水暖,河面风平浪静,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日光浴、沙浴和游泳。

林**河既不像尼罗河那样闻名世界,也不如刚果河和赞比西河那样蜚声非洲,但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然风貌,河两岸流行着别具一格的乡情民俗。它所流经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古迹会更加让人终身难忘,津津乐道。

赞比西河周围泛滥平原中的滩草依赖于每年的洪水和季节性降雨,而该地区的降雨相对于西边非常干燥的地区来说比较丰富。洪水和植被雨季的扩张在赞比西河北边受限,表明泛滥平原北部边缘的海拔上升。这些植被为众多的鱼类和动物物种提供食物。赞比亚上游和下游沿岸的植被主要是稀树草原型的,有落叶树、青草和广阔的林区。它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边缘植被,主要是岸边森林,包括乌木、小型灌木和蕨类植物。

下游的典型植被为浓密的灌木丛和常绿树森林,中有棕榈树和红树灌丛。虎鱼是少有的同时生长在维多利亚瀑布上下游的品种之一。狗鱼是河上游的主要鱼类,单鳍多线鱼和鱼也颇多。瀑布上下方有一种欧鯿鱼。赞比亚河中多鳄,但是它们一般总是躲开急流的水域。在赞比西河中也有牛鲨出没,它们既可以生活在淡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海水中。

在赞比亚上下游中也可以发现有河马,象在河的沿岸颇为普遍存在,尤其在靠近卢安瓜河汇流处更多。赞比西河流域丰富的野生动物:水牛、大角斑羚、紫貂、马羚、弯角羚、非洲水羚、黑斑羚、小羚羊、南非林羚、小苇羚、薮猪和疣猪等,可以让这里的科伊桑人尽情地狩猎。豹在平原和河谷都很普遍,虽然在白天很少见到,狒狒和猴子则无论是上中下游到处都是。

帕特罗克勒斯在科马蒂河河口、林**河、萨韦河、蓬圭河、赞比西河、利戈尼亚河、卢里奥河、梅萨洛河都建立了城镇。其中,赞比西河口的三角洲可媲美尼罗河的三角洲。这个区域几乎全是平原,可用耕地或畜牧面积达3亿多斯特伦马,超过了美索不达米亚、中亚、埃及耕地面积的总和。

如果全部种植粮食,年产值可达27亿德拉克马,也就是45万塔兰特银。当然,哪怕后世莫桑比克人口3300万,才开发了6000万斯特伦马也就是6万平方公里的耕地,如果按平均1人1牛耕30亩算,6000万斯特伦马土地也需要300万人和300万头牛。就算马其顿人发动这里全部的科伊桑人,加起来还不到30万人(此时整个非洲人口不超过1500万),最后能有20万人从事农业就不错了,最多也就能耕400万斯特伦马的土地,产值6000塔兰特银币。

但实际上,除了留种20%,加上吃掉10%,最后也只剩下4200塔兰特了。当然,税是按照总产量计算的,也能收到460左右塔兰特银币。最后,就像任何时代一样,农民的收入总是比较低廉的,每个农民每天都只有2个奥波的盈余了。不过在吃饱饭的情况下,他们还能买得起三分之二升的橄榄油和一升半的酒了。

其实算起来,除了商贸特别繁荣的省份之外,每个省份最终出产还是差不多的,最大的限制还是人口。如果人口足够多,这些富饶的土地一年收的税自然是要更多的,但这个绝对不是短时间能提高的,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有质的飞跃。但人口的急剧上升也是有坏处的,所以也没必要太提倡,差不多就行了,能源是有限的,早晚会用完。

帕特罗克勒斯还去了海对面的大岛也就是世界上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岛,此时的马达加斯加岛上已经居住着说着南岛语系的黄种人了,无法想象他们的航海技术是多么发达,但是他们确实是神奇地穿越了赤道、穿越了印度洋来到了这里。

马达加斯加岛是地球上人类定居时间最晚的主要陆地之一,而最早的一批居民是来自遥远亚洲的黄种人——南岛人。在郑和下西洋和欧洲大航海时代之前,有一个群体,他们驾驶着独木舟在印度尼西亚和太平洋诸岛间扩张。他们的扩张还向西发展,渡过印度洋到达非洲东海岸,最远到达了马达加斯加岛。

南岛语系的分布范围很广,东至太平洋东部的复活节岛,西至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北到台湾岛,南到新西兰。主要居住地区包括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等地。

南岛人的祖先来自中国华南,他们在公元前3500年到达了台湾岛,然后经由台湾岛,在公元前3000年到了菲律宾,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出现在了今天印度尼西亚的西里伯斯岛、北婆罗洲和帝汶岛。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爪哇和苏门答腊。

在南岛人到来之前,在台湾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许多太平洋岛屿,都有狩猎采集的族群。那么,这些从华南经由台湾南下的农民怎么会全面地更替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西部的狩猎采集人口呢?其实这个原因和欧洲人对印第安人的征服道理相同。在中国,已经发展出了本土的粮食生产和优势技术。这些人带着中国优良的工具和武器,更发达的水运工具和航海技术,这些都构成了对当地原始狩猎采集族群的绝对优势。

占领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的南岛人,除了继续向东扩张外,有一部分人转头去了马来西亚半岛。他们从南面和东面向该岛移民,更替了原来在马来半岛上的狩猎采集族群。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终于在越南南部和柬埔寨的一些地方立足。但他们未能再向前进入到东南亚大陆,因为说南亚语系和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和藏缅语族加岱语支的农民已经取代了那里原有的狩猎采集族群,这些南岛人并不拥有对他们的任何优势。

至此,南岛人走过了初期扩张之路。他们从华南沿海经过菲律宾,到达印度尼西亚的西部和中部,行程2500英里。这些说着南岛语的人,从海岸到内陆,从低地到山区,逐步占据了这些岛上所有适合居住的地区。

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南岛人取道印度尼西亚的哈尔马赫拉岛,到达了新几内亚。但他们并未能深入新几内亚腹地,而是在新几内亚北部沿海地区及其岛屿之间进行贸易。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当地人口的消失大概是被入侵者赶走、杀死、用传染病杀死或甚至同化了。而在新几内亚高原,这里粮食生产已经确立几千年之久,养活了相当稠密的石器时代的人口,所以南岛人和那些已经扎根的新几内亚人的竞争中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南岛人也去过澳大利亚,但不利的生态环境使得他们未能在澳大利亚的北部和西部扎下根来。

南岛人继续扩张,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出现在了所罗门群岛以东的斐济、萨摩亚和汤加这些太平洋群岛上。在公元元年,出现在了波利尼西亚群岛东部的那些岛屿,包括社会群岛和马克萨斯群岛。

更远的独木舟长途水上旅行,把一些移民继续带往太平洋深处探险。往北,在公元500年到了夏威夷。往东,也在公元500年左右到达了复活节岛,在公元1000年来到了皮特凯恩岛。往西南,在公元1000年左右来到了新西兰。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南岛人还从印度尼西亚到达了印度,在那里碰上了向西通往东非的贸易路线,公元前350年到公元550年间,南岛人从马来群岛乘浮架独木舟前来,马达加斯加开始有人类定居,黄种人也成为马达加斯加人的主要祖先。直到公元1000年左右,阿非利加的班图人才穿越莫桑比克海峡移居此地。因为通婚,后世近一半的马达加斯加人有着或多或少的黑人基因。

南岛人驾驶着独木舟,从台湾出发,经过印度尼西亚,在持续几万年的时间里,几乎占领了每一座适于人居住的太平洋岛屿。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其他优势,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对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和各个太平洋岛屿建立了长期的统治。在近乎原始的时代,有这样的胆略和航海技术,实在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