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亚历山大四世 >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东征前的准备

亚历山大四世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东征前的准备

作者:季敏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48:43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东征前的准备

征服埃及后,亚历山大来到了巴比伦,准备着手东征的事宜。亚历山大把行政事务都交给了内阁,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了科技革新中,他与迪亚斯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研制出了一种机动力极强的弩炮,其实就是比一般使用的弩炮小一些的蝎子弩,通过安置在马车上后,它的机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可以作为野战标配使用。更加与众不同的是,这种蝎子弩有5道凹槽,一次性可放置5根弩箭,发射时通过旋转两边的扭臂来蓄力,然后通过推动背面环状底下与五个凹槽相契合的装置来同时击发5根弩箭,这种弩炮虽然威力没有一般的弩炮大,但是用于野战却是足够了,它的发射数量多,速度快,机动性强,在大量装备部队后然后可以大大地增强远程打击力量。

此外,通过研究农民灌溉用的水泵原理和打铁用的风箱原理之后,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武器——火焰喷射器。这种武器要稍微复杂一些,是最原始的喷火器。它主要由风箱、一根炮管、储油器和一个燃炉组成。储油器中盛放的是用石油精炼而成的火油,通过把火油输送到燃炉中点燃,然后由两三个人一个挨着一个拉动风箱,把油和火焰迅速通过喷管推送出去,而多个风箱多人有节奏地前后拉动则保证了风力不间断地把火焰推送出去。这种武器的威力惊人,而且是区域性攻击,被火喷到的人非死即残,肯定失去战斗力,并且能明显降低对方士气,历来人们在利用火的同时也都是害怕火的,它的被有效运用到战场上之后必然是十分恐怖的。

不过这个武器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它的射程不远,杀伤距离最远也不到二十米,所以只有靠近敌人之后才能施放,这就大大增加了被敌军损毁的概率了,而且对机器的精密程度要求也很高,密封性不好很容易造成火油的泄露,那样就会引起爆炸,周围操作的人将无法幸免。

不过总而言之,这种武器的恐怖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战象,通过马车增加其机动性之后,还是能极大地避免被敌军步兵攻击到的,而且亚历山大也针对其射程近的缺点在武器外围构筑了一层护盾,不仅能保护机器,也能保护好人员的安全,不然只要敌方投掷标枪或者发射箭矢或石弹就足够让这种武器失去作用了。

为了保护火焰喷射器不被火焰误伤自己,这款武器基本都用石棉布包裹,操作人员都穿上了一层石棉衣服。石棉是非常好的高耐火、保温、隔热、防腐、隔音以及绝缘材料,古埃及很早就用来制作法老的裹尸布了,在埃及、塞浦路斯、希腊、克里特岛都产石棉。

另外,亚历山大用从河中地区、索格底亚那、费尔干纳盆地输送来的良马扩充了具装甲骑的数量,并命名为圣骑兵,全面使用了冷锻工艺打造的全身札甲、胫甲、头盔、胫甲和臂甲,连战马身上也是披上一层冷锻札甲,并且还有棉甲锁甲作为内衬,这完全是为了应对秦弩而建立的。骑士的选用条件非常苛刻,体重基本都在90公斤以上,身高几乎没有少于1米8的,对战马的负重要求更高,因为它要驮起至少130公斤的重量并且投入作战,所以战马至少都是超过450公斤以上的重型马。由于对战马的要求较高,良马的产量不高,训练损失也很大,加上前面的,总数暂时编为3000人,由阿尔塔拉马斯负责训练。

统一马其顿帝国后,亚历山大把国家名称改为亚历山大帝国,这个时代西亚及欧洲的君主都喜欢用某某地方的征服者、万王之王之类的称号,征服了很多地方之后光称呼名字就要老长,非常不方便,而且为了区别帝国其他藩国,国王(King)这种并非独一无二的称号也不适合用在自己身上了,已经够不上档次了。所以,亚历山大准备效仿秦始皇,创立一个专用名字来代表自己,就是“皇帝”(emperor),以此来区别所有的国王,代替其他重复的称号。

自从灭亡难陀王朝之后,旃陀罗笈多长期以来一直在厉兵秣马,等待着北进的机会。随着欧德摩斯和培松的相继离开,尤其是军队的大部分精华都被他们带走之后,这个机会终于到来了。公元前316年,利用马其顿军主力西进参加继业者战争的机会,25岁的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大举北进,几乎没费多大的劲就一举占领了旁遮普地区,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了兴都库什山脉南麓。旁遮普以西是培松的格德罗西亚总督区,也就是《亚历山大远征记》里所载阿拉伯海北面的“食鱼者地区”和它北面的沙漠及山地。

这块总督区除了南部沿海地区外很多都是野蛮人的部落,而且道路难行,没有多大的扩张意义。旁遮普的西北部是西尔比提乌斯(sibyrtius)的总督区,而且他和旃陀罗笈多的关系似乎很不错,特别是西尔比提乌斯因为得罪了攸美尼斯,而且后来又得知亚历山大打败了安提柯,因而不得不为自己铺条后路,大力向旃陀罗笈多示好。

在旁遮普东北是喜马拉雅山脉,当时基本无法翻越。北方和他隔着一个兴都库什山的是亚历山大的岳父、罗克珊娜之父奥克夏特斯,他是巴克特里亚南部帕洛帕米萨达的总督。旃陀罗笈多当年的目标基本达成,这个可以从他在此之后并没继续向西北方向用兵可以看出。不过就算他本人也没想到,十多年后的另一场战争,会让他在这个方向得到更多的领土。

不过由于亚历山大四世的崛起,塞琉古没办法向历史上那样赢得“胜利者”的称号,更无法建立亚历山大大帝之后领土最大的国家——塞琉古王国,而旃陀罗笈多也无法用大象换取格德罗西亚、帕洛帕米萨达和阿拉霍西亚的大部分地区。

印度半岛上,印度中部的地区要在公元310年前后才被旃陀罗笈多占领,现在他还没有下定决心去吞并这些区域,更多的是作为第一个统一了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大帝国的首任国王,旃陀罗笈多开始建立完善的制度。可是,再让他一两年时间就说不好了,到时候整个中印度都将纳入孔雀王国的版图内。

自从巴比伦战役之后,东方各个总督基本上都回到了自己的辖区,除了佩乌塞斯塔斯和西尔比提乌斯两人彻底脱离亚历山大阵营并积极勾结旃陀罗笈多之外,其他总督基本都发展军事内政,为亚历山大将来的平叛做铺垫。除了斯塔桑诺、斯塔桑德尔、特勒波勒摩斯比较正常外,培松的日子过得一直很苦,因为他就在印度河下游,时常受到孔雀王朝的骚扰。

最终,在旃陀罗笈多吞并五河流域原欧德摩斯所统辖的地区及健驮逻大部分地区之后,转而吞并旁遮普地区,然后是培松的印度河下游的信德地区也被旃陀罗笈多占领,培松被赶出了印度,他乘着船逃到了苏萨,转而前往巴比伦,这个事情已经发生在公元前314年。这就是亚历山大——印度战争的导火索,也是亚历山大对孔雀王国宣战的借口。这次先解决佩乌塞斯塔斯和西尔比提乌斯,然后以此为借口向孔雀王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