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亚历山大四世 > 第三百零七章 帕特罗克勒斯返航与佐普洛斯西进

至此,船队原本带的粮食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从一些地方采买的粮食也根本无法维持多久的航行。最终,帕特罗克勒斯宣告第一次大航海结束,在当地收购了一些粮食、补充了淡水之后开始返航。返航的速度就要快多了,只需要到沿海港口补给一些食物和淡水就可以了。但剩下十几万船员和士兵的补给量也是不小,对各地的压力很大,所以大家伙吃的是越来越差,到最后什么野草野菜都吃了起来。

一直到了两个多月后的公元前308年6月下旬,船队来到了美洲的亚历山大城,才拥有了大批的补给,因为新移民们已经在这种了两季的粮食了,三万人的城市,除了筑城和畜牧的,其中多人属于农户,成年人人在从事农业种植,除了留种和吃掉的,两季收获的粮食还有两万多吨呢。当然,还需要留下人半年的口粮,这些粮食大概能满足船队5个月的食物供给,这就足够支撑船队到北美了,加上接下来各地的补给,就足以支撑返回欧洲了。

除了之前已经返回欧洲大陆的船只,这次返回又带了大量的黄金、白银、铜、锌、铅和绿宝石,以及大量的物产。这些吃剩下的土豆、番薯带回去之后虽然发芽了,但正好可以种植起来。南瓜哪怕烂掉了,里面的瓜子也可以继续种植起来。

下次,他再来的时候就要带更多的人,到时候沿途的粮食也绝对够供应舰队了。他这次回旧大陆,带了好几百新大陆土着头人或贵族的子嗣,这些人将在培拉或雅典等地接受希腊化的各式教育,同时参杂一些忠君思想的成分在内,将来作为帝国开发美洲的急先锋,虽然这样有助于他们自身民族意识的觉醒,但帝国确实需要更多的人才来管理庞大的土地,而这些人经过希腊化教育,能在文化上对亚历山大帝国有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就有利于帝国对其以及背后部落的控制。

等到帕特罗克勒斯回到北美的时候,这里的城市也都建造的差不多了,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毕,只有一些神庙等大型建筑还在等待更多的建筑材料运过来。7个月后,等到帕特罗克勒斯回到培拉的时候,他被很多人当成英雄一样膜拜,他受到了攸美尼斯的隆重接待,甚至为他举行了凯旋仪式。这是内阁在亚历山大授意下建立的一种极高规格的仪式,用于给予获得灭国等巨大胜利的将领一种极大的荣誉。

英雄将乘坐只有王室才拥有的四轮马车在大量远征士兵的簇拥下从城外开进城内,同时装载大量的战利品,在城中的大街小巷穿梭,让民众都知道其享誉而归。最终穿过凯旋门,来到王宫,向皇帝献上获得的财富并接受皇帝的奖励或册封。

一般很少有人能获得这样的殊荣,不过帕特罗克勒斯虽然没有消灭像样的国家,但是先是和托勒密一起灭了库施,然后探索新大陆,虽然现在在新大陆实际所征服的土地还不到十分之一,但也使帝国增加了三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于帝国而言,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而帕特罗克勒斯在回归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想找亚历山大商量后续的航海事宜,可惜亚历山大已经再次开始了东征,短时间内无法回来,不过他给帕特罗克勒斯留下了关于探索澳洲大陆及其周边海岛的建议。于是,这位航海狂人便再次准备招募新的移民前往探索澳洲。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几个月,他和船员和士兵们也可以好好休养一番。

此时的北美,佐普洛斯在基本完成了筑城之后,集合了马萨诸塞城和德拉瓦城的6000军队和2000马萨诸塞人、3000德拉瓦人开始西进,其中1000是骑兵,3000人是长枪兵,2000人是弓箭手,剩下的则是装备部分青铜甲胄和皮甲的印第安剑盾兵和使用弓箭的猎手,在得到亚历山大的帮助下,他们的军事实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几乎完全抛弃了石器,人手都是青铜武器。

他们沿着哈德逊河一路向北,到了哈德逊河与莫霍克河的交汇处后他们向西前进,沿着莫霍克河一路向西。这里居住着易洛魁人的一支——莫霍克人,他们是易洛魁人中的第二大族,仅次于塞尼卡族,传统领地南至莫霍克河,东至佛蒙特州绿山山脉,西至奥奈达人的传统领地,北至圣劳伦斯河,被称作“东边门户的守护者”。

佐普洛斯此次主要就是要征服五大湖附近的易洛魁人,夺取安大略湖东部的铁矿产地,进而向西南部伊利湖南方的进发,再折返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北面的这块三角区内,蕴含着大量的煤铁资源。不过莫霍克人并没有直接和佐普洛斯决战,而是向安大略湖附近退去,他们想要联合其他易洛魁部落的军队一起抵御入侵者。

十多天后,一幅美国东北部大湖地区的景色立即展现在佐普洛斯眼前。下午时分,晴空万里,阳光灿烂,远处安大略湖碧波荡漾,小舟点点。大湖两侧有层层密林,槭树、松树和杨树交错生长,郁郁葱葱,大湖和密林将这个地区跟外界隔离了开来。

此时的莫霍克人已经和集结了卡尤加人、塞尼卡人、奥奈达人、奥农达加人和图斯卡罗拉人六个部落人的军队,而休伦人则还在路上,尚未到达。但六个部落的族人已经等不及了,很快双方在这湖边展开了决定地区霸权的大战。

易洛魁人手拿石斧、弓箭和石矛,除了男人之外还有一部分女战士参战,他们作战没有什么章法,而是一窝蜂地向前冲。而佐普洛斯将3000长枪兵布置在正中。两边是德拉瓦人和马萨诸塞人保护侧翼,他们的外面还有各400骑兵,200人由佐普洛斯亲自指挥,作为预备队坐镇中央后方。

易洛魁人先是对着佐普洛斯一阵乱射,塞尼卡人的首领“疯狼”,人如其名,左手拿着盾牌右手握着单手斧率先向德拉瓦人冲了过来。见酋长如此勇猛,部下也纷纷用命,装备更好的德拉瓦人阵线隐隐有些不稳。

由于疯狼冲的太快,把其他部落都甩在了后面,于是就给了骑兵可乘之机,左翼400骑兵迅速冲到了塞尼卡人的侧后方,没接触过骑兵作战的塞尼卡人很快就被这一突如其来的袭击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用血肉之躯硬扛了战马的冲击力,由于没有结阵的习惯,部队根本挡不住骑兵的攻势,很快就被凿穿。然后在后续部队赶来之际,其中一些人已经崩溃地四散而逃了,只留下疯狼带着两千人还在于德拉瓦人交战。

骑兵们见好就收,赶紧从战场撤了出来,奥奈达人、奥农达加人和图斯卡罗拉人面对的是正面的长枪兵。当他们冲到长枪兵跟前的时候,突然发现面前的这些人并不好对付,因为枪林就像刺猬一样让他们无从下手。一些胆大的冲上前去,很快不是腿部被戳中,身体一滞之际另一根枪迅速扎中躯干;或是盾牌被戳开,在中门大开之际被其他长枪捅了个透心凉。

所谓枪打出头鸟,勇士们率先奉献了自己的性命,让其他印第安人认清了长枪阵的威力。印第安人的长矛很短,根本够不着,冲过去也是送菜。但总有聪明人,在对面的长枪刺向同伴的时候,他们迅速滚到长枪兵的跟前攻击他们的腿部。不过长枪兵装备有胫甲,他们只能攻击大腿,有些人成功切开了长枪兵的腿部肌肉,但更多的则是被后面的枪刺死在了地上。

无论如何,易洛魁人发现了长枪兵的弱点,更多的易洛魁人配合着开始了进攻,长枪兵开始出现了伤亡,不过易洛魁人的死伤要比长枪兵损失大得多,几乎达到了5比1。当易洛魁人几乎全部压上以后,德拉瓦人和马萨诸塞人的压力空前巨大,因为敌人多的杀不完,而他们的体力则在不断消耗,逐渐走向枯竭。

这时候,骑兵出动了,两侧的骑兵迅速冲向准备绕过来的攻击侧翼的易洛魁人,直接将其冲散,然后不断攻击易洛魁人的屁股,易洛魁人的部队一点一点的溃散,他们也不追击,而是继续向易洛魁的阵营内部开凿。非常有秩序地一进一退,虽然体力消耗比较大,但冲击力和压迫感更强,避免了容易造成更多损失的肉搏。同时,也让更多的易洛魁人发现只要逃跑,骑兵就不会攻击,引发了更多的溃散。

德拉瓦人和马萨诸塞人的战斗力较弱,几次阵线差点崩溃,都是佐普洛斯率领预备队前去进行压制才堪堪稳住了阵线。直到易洛魁人的冲劲逐渐丧失,崩溃的队伍越来越多,佐普洛斯让中央的长枪兵向前推进,然后200骑兵冲到易洛魁人后方加入战斗。这似乎成了压垮易洛魁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生力军的加入,使得胜利的天平彻底倒向了佐普洛斯,易洛魁那边很多原本处于僵持状态的阵列慢慢的开始松动。原本在和马萨诸塞人交战的莫霍克人的酋长“山猫”见势不妙,率先出逃,导致了易洛魁人的左翼大开,马萨诸塞人捡了个大便宜,迅速补位,开始围攻与长枪兵交战的三大部落。最终导致了奥奈达人、奥农达加人和图斯卡罗拉人的酋长全部阵亡,被长枪扎穿了身体,导致易洛魁人的队伍彻底崩盘。

骑兵追击溃散的步兵如虎落羊群,他们恣情任意地收割着生命,最终奥奈达人、奥农达加人和图斯卡罗拉人由于酋长战死,失去了主心骨,最终大部分人都投降了。莫霍克人最先逃窜,损失最小,卡尤加人和塞尼卡人且战且退最终还是被骑兵冲溃,由于羽冠太过明显,疯狼在重伤之下最终被俘,塞尼卡人最终也大部分投降了。卡尤加人的首领“泥鳅”运气最好,也最狡猾,逃跑之际扔掉了羽冠,随着小股部队逃窜而去。

这场战役佐普洛斯损失了两千人左右,其中印第安盟友损失1500人左右,剩下是骑兵和长枪兵的损失。虽然损失不多,但移民死一个少一个,两个城市总共4万人,佐普洛斯非常心疼。不过战果也是巨大的,易洛魁人被打的屁滚尿流,三万人只有不到一万人逃跑,战死超过了5000人,剩下人左右被俘。这些人暂时被看管了起来,等到把他们的家人接到以后,一部分人将重新安置在规划好的土地上生活,一部分人则将带到沿海的两座城市里,城市新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