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乱世:从照顾嫂嫂开始修行 > 六八八、六八九:解决,到家

忽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县令从家里带来的书童,如今是衙门的师爷快步来到了院里,对和县令道:“老爷,衙门外有人击鼓鸣冤,刘主薄让老奴叫老爷您升堂。”

“是命案吗”和县令头也没抬的翻着圣贤书,连要起身的意思都没有。

“不是,好像是械斗打伤,其中的一人便是刘主薄的族亲刘大。”师爷道。

“又是刘大.”和县令不由微微皱起眉头,继而道:“刘主薄怎么说”

“他说他要避嫌,由老爷您来处理。”

“嗤”闻言,和县令冷笑一声,抬了抬眉,道:“告诉他,只要不搞出人命,随他怎么处置。”

说罢,和县令打了个哈欠,道:“乏了,以后这种小事不要来打扰本官。”

“诺。”

……

衙门大堂。

“升堂!”

“威武!”

刘主薄在几名捕快的簇拥下,慢慢的走上高堂坐下,随后一拍惊堂木,沉声一喝:“把人带上来。”

很快,陈墨以及被救的少年高平、刘大便来到了大堂。

刘大本来是被陈墨五花大绑起来的,可是来到衙门后,便被衙门的人解开了。

“下方何人击鼓鸣冤”刘主薄没有理会刘大那示意关照的目光,而是看向了陈墨。

见对方一身锦衣,明显不是平头老百姓穿得起的,说不定有些身份,那么自己也不是不能秉公执法一回。

至于这刘大,刘主薄心里是看不起的,说是沾亲带故,实则关系要往上扯好几代,若不是对方会做人,也帮他处理过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刘主薄才不想和对方扯上什么关系。

“在下莫成,见过大人,刚才便是我击鼓,替这位少年高平鸣冤。”陈墨化名高平道。

“我不是什么大人,我乃衙门主薄,姓刘,和大人抱恙在家,便由我来处理衙门事务。莫公子是读书人”刘主薄一边说着,一边寻思着这河西之地也没有什么莫家啊。

“算不得什么读书人,只是一个去淮州参加科举,落榜的可怜人罢了,路过此地正好碰到这少年被人追杀,心生不忍,出手相助,闻听少年冤屈,前来衙门告冤。”陈墨清声道。

闻言,刘主薄心中对这“莫成”轻视了不少,继而看向少年高平,轻声道:“说说你的冤屈吧。”

高平忐忑的看着陈墨,有些害怕。

陈墨微微弯腰摸了摸他的脑袋,笑道:“不用怕,有我在,尽管说。”

高平这才说了起来。

而上面的刘主薄却听得并不认真,而是叫来把高平几人带进堂的捕快,在桌下搓了搓手指。

捕快凑上前,附耳轻声道:“这高平和莫成没有给,刘大承诺等解决此事,必有厚礼送到大人的府上。”

听完,刘主薄知道怎么判了,也彻底对这“莫成”放下了戒心,连银子都舍不得给,一看就是有点小钱,但身份并不高的人。

接下来走个过场就行,刘主薄道:“你刚才所说,可有人证、物证”

物证,少年高平肯定是没有的。

至于人证,确实有不少人看到了刘大打断了高爹、高娘的腿,但迫于刘大的淫威,根本不敢上堂作证。

高平只能倔强的说自己亲眼所见。

但就他一家之言,肯定没有用的。

陈墨也讲述了看到高平被刘大的追杀,并说在高平家在,亲口听到了刘大承认打断高平爹娘的事,且还说刘大对他下了手。

可这时刘大一口咬定没有,说当时只是说来吓唬人的。

而见高平拿不出证据,刘主薄也不派人去调查,当堂就要宣判。

可这时刘大却再次开口,先是告高平诬告自己,再告高平私闯民宅、蓄意谋杀自己。

再告“莫成”不分青红皂白,将自己打伤,希望刘主薄将二人治罪。

而刘主薄问刘大所说的,可有证据,刘大表示全有。

先是叫来了自己的妻子,说亲眼看到了高平行凶,然后拿出了交换田地的契书,说是正常交易。

最后叫来了在高平家外的那几名狗腿子,一口咬定是“莫成”先动的手。

如此的颠倒黑白,把陈墨给气笑了。

可刘主薄就这样信了,根本不派人去实地调查一下,便要宣判。

高平也是气哭了,大喊:“我不服。”

“肃静,公堂不得喧哗咆哮。”刘主薄一拍惊堂木,喝道。

“我不服,刘大他是胡说的。”高平气得掉起了眼泪。

“咆哮公堂,罪加一等,来人,拖下去先打二十大板。”刘主薄道。

“我没有,你不讲道理。”高平道。

“还咆哮,再加一等。”刘主薄冷冷的看着高平:“我跟你说,你若是再咆哮我就再加,你还咆哮,我还加,我就不信加不到你斩立决。”

说着,刘主薄还从面前的桌案上抽出了斩立决的牌子。

高平多时被吓焉了。

“来人,带下去。”刘主薄继续道。

“等等。”陈墨出手拦下了上前要把高平拖下去的捕快,冷冷的瞪着上方的刘主薄,道:“刘主薄真是好大的官威啊。”

“大胆。本官都还没有对你进行宣判,你竟敢蔑视公堂,来人,也将此人拖下去,打二十大板。”刘主薄喝道。

“诺。”有捕快应喝。

刘大见状,一脸玩味且得意的看着陈墨。

“谁敢!”

一道中气十足的冷喝声从大堂外传来,所有人都不由的温声看去。

刘主薄一拍惊堂木,喝道:“谁在扰乱公堂!”

“哒哒哒”

下一秒,无数甲士自堂外涌了进来,甲叶摩擦间发出清脆的金属碰撞声,那鲜艳的明光铠让大堂里的人脸色倏然一变。

刘主薄心里也是咯噔了一下,这小小的济阴县,哪来这么多带兵甲的士兵

眼见一名将军似的中年男子从堂外走了进来,刘主薄赶紧从高堂下下来,正准备上去打招呼,谁知那位中年将军扑通一声单膝跪在的陈墨的面前,恭声道:“末将孙孟,拜见王爷,末将救驾来迟,还望王爷恕罪。”

救驾的“驾”指的是仪驾,不单单只对帝王,而是专供皇室成员所使用的。

陈墨现在是魏王,孙孟自然也可用救驾。

“扑通.”

这时,刘主薄也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过他是双膝跪地,后背冷汗直冒,心中大呼:“完了。”

虽然不知道这人口中说的王爷是哪位王爷,但不管是哪位,也不是他这小县城的主薄能够惹得起的。

高平呆呆的看着旁边的“莫成”,脸上泛着震惊。

“孙孟,带着这位少年去他村,给本王把看到过当初真相的人证叫来,本王要好好的主持一下公道。”陈墨指着高平,道。

“诺。”

……

这边,县衙后院。

和县令刚躺下没多久,困意还不是很深,外面传来一阵哗然。

被搅了睡意,和县令心下不喜,他虽然将手中的权利下放了,但并不代表他自此在这济阴县就成了摆设,不由皱起了眉头,道:“这刘来再搞什么,福生,去看看外面发生了何事”

侯在外面的师爷听到这话,走出后院。

不多时,师爷就回来了,直接闯进了和县令的房间,神色慌张的关上门,又用门闩顶死。

见状,和县令问道:“何事这般慌张。”

“老爷不好了,好多士兵闯进了衙门,前堂已经被围了,这些士兵个个身着甲胄,听说那位击鼓鸣冤的,还是位王爷。”师爷说道。

“啊”

和县令神色大变,蹭的一下就从床上爬了起来穿好鞋子,忙问道:“甲士、王爷哪位王爷”

这河西之地,倒是有几位县王,可离济阴县都还远着。

如今这时局,他们敢带兵乱窜

师爷答道:“不知,但那位王爷是个年轻人。”

“年轻人”和县令心里咯噔了一下,喃喃自语道:“不会这么倒霉吧。”

虽然和县令已经摆烂了,但心中还是存着一份侥幸的,觉得陈墨不会对他清算,那么这济阴县县令,他还是可以继续当。

可若是这年轻的王爷是魏王,那一切都完了,最后的侥幸也没有了。

“慌什么,出去看看。”和县令壮着胆子道,衙门都被围了,躲在这里也没用。

而结果也和他猜想的一样,那位王爷,就是魏王陈墨。

随着人证被带来,有陈墨主持公道,人证得知陈墨的身份后,自然也就不怕了刘大的淫威,说出了刘大的恶行。

刘大自知难逃一死,想着刘主薄平日里没少在他这里敲竹杠,临死前也疯狂攀咬起了刘主薄,说起了刘主薄的种种恶行,也是该杀之人。

然后是和县令,经过调查,和县令并没有参与刘主薄、刘大的恶事,也没有接受两人的贿赂。

但并不代表他是无罪的。

作为一县的主官,且又不是傀儡,这种不管事,怎能不是另一种纵容与犯罪。

另外,作为一县的父母官,这个县出了事,和县令是第一责任人。

而且刘大、刘主薄犯的又不是高平一家这一件事。

和县令敢保证,对于这些事,他一点都不知情

另外,通过对和县令更深入的调查,在和县令之前管事的时候,也进行了贪污,只是没有大贪特贪罢了。

按照大宋律法,虽然判不了死罪,但几十年的牢狱之灾是免不了的。

从和县令这般年纪来看,怕是要死在牢里了。

最后就是县尉,也不是一个好的。

手里虽没有命案,但欺压百姓,强抢民女当小老婆等事,还是有的,而且还不止一例,当杀。

济阴县这事,又给了陈墨一个警醒。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当今天下,有许多地方的县令是还在的,但他们之前并不是陈墨的人,现在陈墨掌权,难免不会担心会换,于是干脆就摆烂不管县里的事了,纵容辖地里的犯罪。

懒政、不作为等等。

“等自己回到襄阳,一定要抓紧完成最后的殿试,任命官员上任,并叮嘱上任的官员,要为当地的百姓做主,有冤案命案一定要管,管不了的一定要上报”

陈墨心里暗暗的下定了一个决心。

给济阴县安排一个暂代县令,处理济阴县的事务后,陈墨便离开了济阴县。

离开前,高平前来相送,感恩陈墨的大恩大德,并送给了陈墨一个大竹笋,这也是高平家能给的起的最贵重之物了。

陈墨收下了大竹笋,摸了摸高平的脑袋,嘱咐他好好照顾爹娘。

高平爹娘的右腿,因为刚打断不久,被孙孟接好的,好好修养,是不会瘸的,可左腿时间久了,已经瘸了,好不了了。

陈墨能做的,只是抄完刘大和刘主薄的家后,给了高平家一些钱,归还他家的水田罢了。

“我我以后能成为像您一样的人吗”高平这样问了陈墨一句。

这话,让陈墨一怔,孙孟、罗勇他们也是一愣,继而忍不住轻声一笑。

陈墨道:“能,一定能的。”

最后给了高平一本养血术的功法,说他可以尝试修炼,便离开了。

高平看着陈墨离去的背影,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并暗暗给自己打气。

……

永安三年,夏,六月上旬。

这一日,襄阳。

虽说六月已经进入了盛夏,但麟州南面靠着淮河,北面靠着多山的虞州,天气还不是很炎热,阳光明媚,草丛葱葱郁郁。

已经当上麟州知府的魏临春,骁骑卫的中垒校尉绍金能,当地的县令以及一众官员,立身在城门口,眺望着远处官道的尽头,脸上多是见着期待之色。

吴宓她们其实也来了,但因为是女眷的缘故,便坐在马车里等待着,没有在人群中示人。

城中的街道两旁,围满了百姓和淮州、虞州、青州还有南北方上榜的读书人,他们的眼中有即将见到“偶像”的期盼感。

“孙兄,马上就要见到魏王了,你激不激动”曲江洋对旁边的孙城说道。

孙城正要说话,前方的人群中不知谁开口说了一句“来了,来了”,人群变得骚动了起来。

ps:前文出了点小错误,现在是永安三年了,不是永安二年,已经进行了修改,不好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