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 第382章 因为袭击许县的汉州水贼是赫人屠

许县。

是汉州最南面的县之一,位处汉州江北边境的最中间位置。

今天是春节,但许县却没有半点节日的气氛。

县城里,很多人家的门上都贴了白纸,证明这户人家正在办丧事。

前文交代过,十二个县的百姓伤亡人数总共是七百二十八人,其中许县就占了四分之一。

原因很简单,因为袭击许县的汉州水贼是赫人屠。

赫人屠不但抢财物,还不放过漂亮女人。

而且,赫人屠还有一个习惯,抢了漂亮女人之后,还要将她的家人全部杀光,一个不能剩。

赫人屠自己就说过原因,说是只有这样,才会让女人死心塌地地留在他身边,不然女人就是举目无亲,无处可去。

理由虽然很荒唐,但却是是有那么几分道理的。

而且,实际情况呢,这些女人虽然身心都遭受了巨大的伤害,但却是没有一个人想要逃走。

要么,失了清白之后,投江自尽了。

要么,就是精神麻木,苟且偷生了。

此刻,杨柏就走在许县的街头,感受着空气中那浓浓的悲伤味道。

许县是遭受劫掠最严重的县之一,不单单是因为伤亡,更重要的是,赫人屠做事太绝,一点口粮都不给许县的老百姓们留。

杨柏没有经验,细作的汇报又不是太详细,以至于杨柏率军赶到的时候,许县的百姓只能是吃树皮度日。

田地里的庄稼,也都被提前收割,然后充饥了。

至于明年吃什么,许县的百姓已经顾不上了,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

不然,现在若是饿死了,哪里还有什么明年呢?

杨柏没想到许县的情况会这么惨,却又不能不管不问,只得将军粮拨出一部分,给每家每户都分点。

这么一来,军粮就不够用了,杨柏只能派人回汉城,让户曹从事于公长再调拨粮草。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军粮不足,杨柏准备速战速决,突袭汉州水贼的计划,只能暂时搁浅一下。

所以,杨柏的心情很不高兴。

走在许县的街头,杨柏的脸色一直很阴沉。

杨柏的身后,是刘长青。

杨柏接到汉州水贼袭岸的消息,快马返回汉城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刘长青放了出来,而且任命他为副将。

当然,刘长青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职责,就是替杨柏出谋划策。

说句实话,杨柏真的是不知兵,没打过仗。

不过,对于刘长青而言,这些都不是事,只要杨柏能够信任他,灭掉那三股汉州水贼,并非是什么难事。

调拨粮草的时间,刘长青也不是什么都没干,而是就地操练起了兵马。

这一次,讨伐汉州水贼,刘长青的建议是五万兵马,杨柏同意了。

这五万兵马,是刘长青亲自挑选的,全都是青壮,没有一个是老弱病残,能够滥竽充数的。

原本,杨柏觉得,汉州水贼加在一起,有三万五千多人。

而汉州军若只是五万人的话,优势会不会不太明显呢。

刘长青给了杨柏三个理由。

第一,兵在精,不在多。

这五万兵马必须都是青壮,只要能号令一致,奋勇杀敌,即便是人数少于敌人,也能轻易取胜。

第二,汉州水贼是三股,而不是一股。

既然是三个贼首,那就有三个想法,三万五千人的人数绝对发挥不出三万五千人的实力。

第三,汉州军的战舰,数量严重不足,一些战舰已经老化失修。

目前,汉州军的战舰,船体良好的,也只是能支撑五六万人的样子。

不然,若真是弄了十万兵马,配上一些老化失修的战舰,反而会对此战有一定的掣肘影响。

杨柏虽然不知兵,却是读过兵书的人,自然听得懂,刘长青的话是对的。

在许县县城里转了一圈,杨柏回到许县府衙。

许县的县令、县丞和县尉,绝对的三位一体啊。

在得知汉州水贼来攻的时候,他们第一反应的不是怎么样防守县城,抵御汉州水贼的攻击,而是想到了逃跑。

他们三个想到逃跑之后,行动绝对相当迅速,更是带走了一千汉州军精锐。

许县,原本有两千守军。

若真是据城而守,再加上城中粮草充足,坚持半个月绝无问题。

半个月的时间,足以能等到汉州大军来援了。

可惜的是,许县的这三位父母官,丢弃了他们的孩子,自顾逃掉了。

于是,剩下的一千守军就成了一群散兵,战斗力锐减,被赫人屠的兵马轻易就攻破了许县县城。

这一千守军战死三百多人,投降六百多人。

而且,投降的这六百多人,以及他们的家眷,全都被赫人屠带走了。

这就是汉州军制方面的一个问题。

边军,是不能用本地人的。

因为一旦城池失守,边军就有投降的可能,因为家眷就在这个城池中。

如果家眷不在这里,这些边军或许就会拼死力战了。

毕竟,逃兵必死,还会连累家人。

而战死之后,家人反而会得到一笔抚恤金。

大楚国的抚恤金,比前周要高一些,普通军士就有五十两白银。

根据官职不同、军功不同等因素,抚恤金也有会有所提升。

最高的,可达一千多两。

这个问题,刘长青看出来了,也向汉州兵曹从事卫邵提出过,但并未得到卫邵的采纳,刘长青因此反而被贬了一级。

另外,刘长青还提出一个建议。

郡官的家眷,必须要在汉城。

县官的家眷,必须要在郡治所。

这就能有效避免,在遇到什么战事的时候,郡官和县官有逃跑或者投降的风险。

不过呢,刘长青的这个建议,被上一任汉州刺史给否了。

那个汉州刺史否定的理由有二。

第一,大楚国强,大吴国弱。

大楚国不打大吴国就已经很不错了,大吴国绝不可能主动招惹大楚国的。

所以,汉州无战事,自然就用不着这么麻烦。

第二,如果这样操作的话,就显示出对汉州各级官员的不信任。

如果官员们都带着情绪工作,对汉州而言,自然不是什么好事。

被否之后,刘长青再被降了一级,更是没机会再申诉。

第一,大楚国和大吴国之间,或许没有战事,那汉州水贼呢。

第二,可以增加官员们的奖惩和监督机制,避免消极怠工的情况发生。

后来,刘长青心灰意冷,就再也没有提过任何建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