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351章 分粮

穿在1977 第351章 分粮

作者:狸猫换银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5:18

第351章 分粮

第351章 分粮

8月9日,农历6月25。

陈凡和往常一样6点多钟起床,洗漱完之后,在院子里打着八段锦,等着吃早餐。

也顺便等报纸宣布恢复高考的消息。

因为就在昨天,上面正式做出了废止推荐上学制度、恢复大中专院校统一考核招生的决定。

只不过距离向全社会公开还有两个多月,正好趁这段时间再给学习班的同学加把火。

否则等消息正式公布,肯定有无数人跑来卢家湾借书,那时候再想安心学习,就不太可能了。

现在还有800多万知青在农村,其中绝大部分都想回城,而高考就是最好的机会,再加上各地本来的初高中毕业生,等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会引起怎样的轰动,完全可想而知。

现在南湖公社很多人都知道卢家湾的学习班在学数理化知识,教的比学校里还多,这些人能放过这么好的资源不用?

哪怕是打破脑壳,也要争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呐!

别的不说,像安全和他老婆,还有卫生院里上海来的那位护士姐姐,就极有可能会参与竞争。

其实在之前的几年里,也不是所有人上大学都是靠推荐,还有一类大学是可以通过考核被录取的,而且前途也非常光明,那就是艺术院校。

几乎所有的艺术类院校都还保持着考核录用的制度。

和后世一样,现在的艺术类院校也分为文化类和专业类两大项,经笔试、面试等几道程序,考试合格,就会领到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以去学校报道上学。

如果考试不及格,推荐的人也会被刷下去。

但是他们的招生数量实在太少,而且以主动招生为主。也就是他们去到某个地方,临时通知要招学生了,当地有才艺的年轻人才会得到通知,然后过去报名参加考试。

当时还有很多像姜丽丽一样的人,将这种机会视为跳出泥塘的方式之一,哪怕已经穷得掉渣,也要想办法学乐器、学画画,实在没钱买乐器的,就扯着嗓子干嚎,主打一个原生态。

别说,还真有人碰上艺术院校招生,靠着吹拉弹唱进了校园。

安全一直没有放弃乐器,其实也是在等一个这样的机会,可惜一直没能等到。

陈凡如今跟着卢四爷学“四大绝活”,没人的时候也能唱两嗓子,乐器方面,跟安全学了口风琴和手风琴,激活音乐技能之后,听卢四爷讲了几遍二胡、笛子、唢呐、月琴,就自动学会了吹拉弹唱,画画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艺术方面的本事是有的。

可惜陈凡就从来没想过去撞大运。

嗯,主要是在卢家湾也没发现哪个人有艺术天赋,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准备高考最妥当,否则培养个艺术家出来,也挺带感的。

陈凡打着八段锦,脑子里思绪乱飞,一会儿想高考、一会儿想秋收,一会儿又想到后面小土坡上的野果子可以酿多少酒?

还有要是卢家湾的学生都考上了,谁来替自己干活儿呢?

是趁现在再收几个徒弟,还是等这批人高考结果出来之后再弄?

反正不管怎么样,必须要找几个工具人才行。

直到黄莺和刘丹将厨房里的餐桌抬出来,后面杨菊捧着一盆青菜腊肉末粥,姜丽丽端着高高的蒸笼跟在后面,他才缓缓收功,往餐桌走去。

等桌椅摆好,陈凡往主位上一坐,黄莺盛好的粥便送到手边,他接过来喝了一口,再夹一个姜丽丽端到面前的小笼包送到嘴里,美美地吃着早餐。

双抢结束,美好的日子又回来了,这才是生活啊!

吃了几个包子,陈凡才问道,“今天有什么农活?”

虽然双抢结束,可是农活却还远远没有,至少要等到冬月份甚至腊月份,那时候天寒地冻,稻田里空空如也,各种农作物都已经收割处理完,鱼塘干了、藕也挖了,事情才会变少,然后转向其他小水利之类的基建工作。

听到陈凡的话,黄莺立刻咽下嘴里的包子,抢先说道,“待会儿去村口领粮油,领完粮油才出工。”

陈凡这才想起来,昨天杨队长还说过,今天早上第一个给自己发口粮呢。

黄莺话音刚落,杨菊就跟着说道,“前些天才完成抢种,这几天就没有那么忙,主要是除草、捉虫,还有就是割草喂猪。别的也没什么。”

刘丹终于咽下嘴里的东西,刚想说话,却感觉有点噎,又喝了一口粥,才说道,“这段时间主要是田间管理,要等秋收的时候才会再忙起来。”

她们跟着陈凡学初中的《农基》,现在也学会了不少新词。要搁以前,哪怕天天都在做田间管理的工作,也不知道有这个词语。

等她们说完,陈凡心里也有了数,当即说道,“正好,秋收的时候差不多是10月底,到时候又要忙得昏天暗地。趁这段时间,你们把时间精力都重点放在学习上,争取用两个月的时间,把数理化丛书全部学完。”

四个女生齐齐抬起头,“啊?”

黄莺愣愣地问道,“为什么这么急啊?”

刘丹有些心虚,“两个月也太短了吧?”

杨菊咬着牙齿,很想表决心可以完成任务,但是又怕吹破了牛皮。

只有姜丽丽抿着嘴,眼里若有所思。

看到姜丽丽的表情,黄莺心里咯噔一下,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又赶紧问道,“陈老师,你是不是有别的安排啊?”

听到这话,杨菊也跟着问道,“两个月就要全部学完,是之后你有其他事情吗?”

陈凡摆了摆手,若无其事地笑道,“什么事都没有,你们不要多想。我只是根据你们的进度,定的这个时间范围。”

他一边吃一边说道,“我每天晚上都给你们上课,其实你们的基础知识已经比较扎实,而且除了你们之外,在大队部学习班上课的同学们,进度也并不比伱们慢多少。

说到底,数理化自学丛书里面的内容并不高深,只是你们以前的基础太差,才会觉得吃力,而现在基础都已经打牢固,再学后面的,应该会轻松许多。

再一个,……”

说到这里,他将最后一个包子丢到嘴里,三两口吃完,然后抹了把嘴,看着她们笑道,“早一点学完这些基础知识,你们才好继续下一阶段的专业课学习。而我呢,也能轻松一点,不用再每天给你们上课。

以后只要在闲暇的时候,帮你们解答一点基础问题,也就差不多了。专业课方面,肯定还是要找专业的老师,到时候请大队部出面,给云湖的几所学校发个公函,再给他们交点学费,请几个老师进行函授,也就够了。

到那个时候,我也算是功德圆满,每天在各个小队里走一走,给牲口看看病,人也轻省。”

等他说完,四人面面相觑,过了两三秒,都忍不住嘴角上翘,努力憋着笑。

刚才陈凡那么认真地说要她们在两个月内学完所有基础课程,她们还以为陈凡有什么事呢,没想到竟然是为了偷懒?

现在各个小队都有兽医,人家也都管得挺好的,用得着他去走村巡查吗?而且广播员也是他的工作啊,怎么不说在广播室去广播呢?

还不就是想天天在外面玩!

四个女生感觉自己看穿了一切,心里自然觉得好笑。

不过陈凡说的也有道理,现在基础已经打好,学后面的内容确实感觉比前面的似乎还简单些。

两个月就两个月吧,有陈老师每天晚上帮着补课,就不信拿不下来!

不一会儿吃完早餐,等她们收拾完东西,陈凡便背着双手,一马当先地往前面走去。

四个女生自然跟在后面,却在后面窃窃私语。

黄莺捂着嘴,“你们看陈老师的样子,是不是跟大队杨书记有点像。”

杨菊立刻抓住她的小辫子,“啊,你说陈老师像小老头。”

黄莺顿时对她挤眉弄眼,“你挑拨离间,我是说陈老师像领导。”

刘丹在一旁感叹地说道,“小莺你不当官可惜了。”

黄莺不禁满头黑线,杨菊捂着嘴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就连姜丽丽也忍不住咧着嘴无声大笑。

前面走得好好的陈凡突然转身瞪着她们,“你们每人用英语写一篇日记,今天晚上10点前交给我。”

等四个女生反应过来,陈凡已经转过身继续向前走。

黄莺突然一声哀嚎,“不要啊……”

杨菊愁眉苦脸,“我才刚学完英语第一册。”

刘丹满脸呆滞,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

姜丽丽也忍不住了,嗔怪地说道,“刚才我又没说话。”

陈凡头也不回地说道,“这是培养你们的集体精神。”

姜丽丽当即哑口无言。 黄莺三人满脸同情地看了她一眼,心虚地缩着脖子不敢吱声。

姜丽丽却噗呲一下笑出声来。

陈凡走在前面,听到后面笑成一片,也忍不住嘴角上翘。

……

平时在村里走路,各家各户都会有人,区别只是人多人少而已,而今天一路走到前面,却一个人都没有碰到。

直到走到牲口棚旁边的场坪上,陈凡才知道,原来是全村人都到这里来了。

偌大的场坪上,几百人黑压压地挤成一团,三五成群地高谈阔论。

还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三五成群,而是老人找老人、男人找男人、女人找女人、年轻人找年轻人。

一个个都满面红光,大声说着各种各样的话题。

什么7队的某某和10队的谁谁谁互相看上了,估计过年的时候就要结婚;小水塔今天可能就要封顶,什么时候能够用上自来水;8队的刘瘸子聊发少年狂,50多岁的人了,竟然还想托媒人说亲;本队的三个女生都和陈老师住同一个屋檐下,应该能赢过5队那个小丫头吧?

吃瓜吃到了自己,陈凡脸色当即就黑了下来,背着双手往前闯,一路堪比开水壶,所有人迅速让路。

黄莺几人红着脸跟在后头,和相熟的人点头致意,脚步却一点都不慢。

穿过人群走到里面,刘会计和黄保管员正在做最后的清点,杨队长则在一旁对账。

他们看见陈凡过来,也只是点了点头,又专注手上的工作。

人家在做正事,陈凡自然也不好打扰,便在一旁乖乖等着,同时用凌厉的眼神扫视四周,希望能给他们一点心理压力,让他们知道不能随便八卦。

然后收到一片友善的笑容和目光。

出了点差错,陈凡很心塞。

不一会儿,杨队长打了个手势,旁边刘师傅立刻敲响铜锣,随着一声锣响,现场立马安静下来。

刘会计上前两步,捧着厚厚账册,一边看一边说道,“都安静一下啊,我跟大家通报一下今年早稻的收获情况,还有口粮分配。我们卢家湾6队,共有水田350亩,总收入早稻是232579斤,……”

哪怕社员们早就知道大概数字,这时候也忍不住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刘会计转头看了一眼刘师傅,“叔爷。”

刘师傅当即敲了一下锣,现场立刻安静下来。

刘会计继续说道,“其中70亩种的是杂交水稻,收获63009斤。”

大家听到这个数字,又想说话,却都硬生生忍住。

刘会计抬起头看了一眼,嘴角浮现一抹微笑,加快念的速度,“交公粮是23030斤,购粮45500斤,不过购粮收回4325.29元,这笔账先不发,等年底统一结算。

剩下的164049斤,上交提留12000斤,还剩152049斤。按照人七劳三的原则,口粮部分就是106434.3斤,我们队里总共是343个人,不分男女老幼,每个人的口粮是310斤3两。”

说到这里,他将账本合上,仰起头大声说道,“现在,让黄保管员主持发放口粮,全部排好队,每户派一个人过来领。”

话音刚落,他便干咳一声,看向陈凡,“知青户,5个人,陈老师,你来领吧。”

陈凡有点懵,“不是,知青户不是只有姜丽丽吗?”

刘会计笑着说道,“你落户口的时候,就暂时落在知青点,到现在你都没有去找队长变更,所以算是知青户的人,黄莺、杨菊、刘丹她们呢,目前都在知青院子里面住,虽然没有变更户口,也算知青户的人,干脆你就一起领了算了。”

这话一出,人群中顿时传来阵阵轻笑声,却又很快平息。

陈凡则满脸无语。

得嘞,领就领吧。

他便向黄保管员走过去。

黄保管员看着他笑道,“你们院子里有5个人,可以领稻谷1551.5斤,另外呢,昨天杨队长也说了,只要你能帮我们完成交粮任务,就奖励你一袋苞谷。

本来我们只是想顺利交粮,没想到全部都被定为一等粮,所以经过小队领导讨论,决定追加奖励,多给你一袋苞谷。”

小队领导讨论?

还不就是你们三个!

陈凡嘴角微抽,“都是苞谷有点干,能换一袋红薯么?”

黄保管员甚至都不用请示杨队长,当即拍板同意,“么有问题,那就一袋苞谷加一袋红薯。”

红薯比苞谷便宜多了,能省一点是一点嘛!

杨队长自然也是乐哈哈,指挥几个民兵将陈凡的口粮和奖励搬过来,还指派了一个人,“帮陈老师送回去。”

那人一边将袋子搬上板车,一边笑道,“放心,只要陈老师同意,我能帮他把谷舂成米。”

周围顿时传来一阵嘻嘻哈哈的声音。

陈凡却笑着说道,“好意心领,舂米就不用了,我那里还有好大两袋米没吃完,等吃完米再说。”

这时一个不知名的妇女大声喊道,“陈老师,这个是新米,不一样的呢。”

然后一个个的跟陈凡普及新米比陈米好吃多了。

陈凡自然知道新米和陈米不一样,哪怕这个陈米只是去年的稻谷,并不算多陈,终究还是有些心动。

他想了想问道,“咱们是怎么舂米的?”

关于舂米这件事,他确实不怎么熟。来这里大半年了,吃的米一直都是别人送的,稻谷则存到了大队部仓库里,到今天为止,他还没舂过米呢。

结果黄保管员开始赶人了,对着那个民兵挥着手说道,“帮陈老师拉回去,顺便给陈老师讲讲是怎么舂米的。”

听到这话,周围又是一阵爆笑。

陈凡垮着脸,得,自己恐怕要成笑料了。

不过这种善意的笑话,他也不在意,等那人拉着板车离开,他当即跟在后面,还虚心请教,“那么生产队是怎么舂米的呢?”

附近的人看见他这个样子,仅有的一点玩笑心理都瞬间消失,纷纷对身边的人感慨地说道,“难怪陈老师年纪不大,本事却这么高,他是真的不怕笑话,只顾学问呐!”

ttкan c〇

陈凡不管周围的人,等着那人的回答。

黄莺却快步跑上前,凑到他身边,主动解释道,“我小时候舂米,是用石碓来舂,就是把稻谷放在石碓里面,然后有个杠杆木桩,可以用脚踩着,一点点的砸,那时候大家都是这么舂米的。

后来公社给生产队发了好几样机器,榨油机、轧棉机、打谷机都是那时候发的,同时还有一台碾米机,有了碾米机以后,大家就轮流着去10队碾米,再也不用一点点地人工舂米了。”

陈凡听了微微点头,顿了两秒,他转身看向杨菊,轻声说道,“小菊,给你布置一道作业。”

杨菊不假思索地跑上前,“你说。”

陈凡正色说道,“在我二楼的书房里,有不少机械类的专业书,你可以随便看,不过在今年之内,也就是12月31号之前,你要给我画一份碾米机的设计图出来。”

杨菊顿时愣住,“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