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442章 城里的小院

穿在1977 第442章 城里的小院

作者:狸猫换银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5:18

第442章 城里的小院

第442章 城里的小院

“真捐了?”

“捐了啊。”

陈凡在这座小院子里转悠了一圈,最后走到堂屋八仙桌旁坐下,见张文良依然满脸呆滞,不禁轻叹一声,“这个钱拿着烫手,还不如上缴了事。”

虽说那个陈凡明明不会游泳,还一个猛子扎进了长江,几乎不可能再回来,可这个钱确实不能拿,烫手的!

安全在另一边坐着,点燃一支烟,说道,“小陈的做法是对的,一笔巨款拿在手里,无异于小儿闹市持金,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红。

还不如学那些老干部,去世前将存款都交给组织,既显得高风亮节,还能避免很多麻烦。”

张文良咂咂嘴,似乎捐的钱是他的一样,“一万多啊,这要是以前,我一辈子都攒不到这么多钱!”

顿了一下,他转头看了看这座院子,嘿嘿笑道,“还好你父母给你留了这座房子,也不算太亏。”

随后便看见安全隐晦地瞪了自己一眼,便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轻轻拍了一下嘴巴,转头看向陈凡,呵呵干笑道,“不好意思啊,我不是那個意思。”

陈凡轻轻摇头,示意没事,随即转头看了看堂屋,淡然说道,“如果不是房子不好捐,这座房子我也不想要。”

从来只有把身后余财捐出去的人,什么叫余财?那就是保障基本生活之外、多余的钱财。

那时候连机械厂都没有,自然不可能有宿舍。

把钱交出去,那是随潮流、向老前辈学习。

陈凡也从善如流,把这座房子收了下来。

却又是闹中取静,距离主干道只隔了两户人家,门前的小道也不算窄,能容纳两辆汽车并行,就连路边也栽有梧桐树,既能防尘也能隔音。

如今十余年时间过去,当时的城区边缘农村迅速被北城工业区包围,这里也成了市区。

院子里面,差不多有800多平米的面积,在中间位置用了近200平米、修建了三间半砖瓦房。

那位老乡自然也得到了数额不菲的金钱“赠予”。

然后在当时的城区边上、距离选定厂址不远的地方,接受了一位老乡“赠送”的这座占地一亩多的清净小院。

就没有连房子一起捐的,除非说他连后人都没有。

从地理位置来看,这座院子正好位于市区和北城厂区之间,附近百货公司、供销社、新华书店、五交化商店、饭馆、招待所等商业配套应有尽有,属于繁华地带。

你连房子都往外捐,让其他人怎么想?

尤其是那些去世前捐出全部存款的老会员、老干部,是不是衬托出他们还存有私心?

而还活着的老干部也会去想,你连房子都捐了,我以后要不要捐?

捐钱可以,但不能让子女流落街头吧。

不过当年陈凡父母来云湖的时候,是以“拓荒牛”的身份过来的。

上上下下都不满意,这不是找死么!

所以当杨厂长和李副厂长带着他来这里的时候,杨厂长还特意叮嘱,这是他父母留给他最后的东西,千万要爱惜,可不能再一捐了事。

也就是说,他们来云湖的时候,根本还没有机械厂,是他们和许多“战友”一起,从零开始,一步步将机械厂建设成现在的样子。

从此以后,他也是在地委有自己房子的人了!

本来像机械厂这样的大单位,都有自己的职工宿舍,除非原来就是本地人,否则很少会有人自己买房子。

正房三间,是“一正四耳”的格局。

捐房子?

那就几乎等于是自绝于人民!

中间是宽敞的堂屋,正堂后面有个小小的杂物间。两边的屋子分别隔成前后两间,也就是总共4个房间。

毕竟一座房子价值不菲,而且目前也没有房产交易市场,大家都等着单位分配,没房才是常态。

即便云湖地区给他们安排了住宿的地方,可一来陈凡的母亲喜静,不喜欢太吵闹,否则很难安心工作,二来当时住宿条件紧张,加上自己手里也有不少存款,便发扬风格,将组织安排给他们的单间让给了别人。

这也是卢家湾那种最常见的农村房屋格局。

后面还有一座当做厨房、餐厅的偏房,算是半间。

陈凡父母买来后,又用了几年时间进行改造。

他们将破旧的地方做了翻新加固,给房子里原来的夯土地面铺上青石板,前面的院子也用青砖铺地,后院的菜园改成了花园,只留了一垄地种菜。

另外围着院墙种植了一圈密密麻麻的箭竹,用来隔音。

竹子四季不凋,即便现在是冬天,院子里也是郁郁葱葱。

又趁着建设北城厂区、铺建下水管道的机会,在靠着餐厅的偏房旁边建了冲水厕所。

原本正房和偏房之间是分开的,他们又搭了一条L形的风雨廊将其相连,这样下雨天也不会被淋湿。

甚至还在小花园中间建了一所凉亭,从风雨廊铺了一条石头小道过去,显得格外雅致。

房子本身就通了水电,经过改造之后,现在的居住条件比几十年后也差不到哪里去。

杨厂长恢复工作以后,处理陈凡父母事情的时候,将鹊巢鸠占的一帮人赶走,又重新做了粉刷清理。

前几天公安厅的领导找上门查陈凡的事,他听说老朋友的儿子还活着,还是全国知名的大作家、医学专家,顿时喜不自胜。

等调查的人一走,立马请人把里面打扫干净,连破损的家具也做了更换,只保留部分完整的老旧家具,算是给陈凡留作念想。

中午吃过午饭,他和李副厂长便带着陈凡过来,又让人把存放在他家里的那些书籍都送了过来,并送了几套被褥、以及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所以这里随时都可以入住。

李副厂长也请来街道办房管所的人,现场办理房屋过户手续。

等他们离开,陈凡才松了口气,有闲心打量这座刚刚到手的房子。

门口一扇双开的大门,足够一辆小轿车进出,……可惜这年头私人不能买车,要不然陈凡还想等攒够了钱,自己买一辆车用。

在卢家湾自然用不着,但是每次来地委,他都要坐公交车、三轮车,而这时候的公交车班次也少,经常一等等半天,非常浪费时间。

如果自己有车的话,会方便很多。

就在陈凡浮想联翩的时候,张翠娥从后院进来,脸上挂满了汗珠,喘着气说道,“老师,后院都整理好了。”

陈凡立刻倒了杯茶给她,“水温刚好,先喝口水、歇一会儿。”

张翠娥也不推辞,捧起茶杯便咕隆咕隆一口喝干。

水是刚刚烧的,茶叶是李副厂长送的。

之前杨厂长他们离开后,7个女生便开启劳动模式,先是将本来就很干净的屋子,又里里外外擦了一遍,黄莺还抽空在厨房烧了一壶水,泡了一大壶茶。

唯一的问题是,如果让李副厂长看见自己好不容易弄来的高档龙井、被当成一匹罐泡大壶茶,估计能当场晕过去。

她们擦了房里,又发现后院的小花园早已被糟蹋得不成样子,里面杂草丛生,连地面都已经硬化,于是又从杂物间里找出来锄头、铁锹,先一把火将干枯的杂草烧点,然后将泥土翻了一遍。

等黄莺她们也进来,陈凡看她们一个个香汗淋漓的样子,也有些于心不忍,便说道,“去烧水洗个澡,这天气流大汗,千万要注意防感冒。”

顿了一下,又对着安全和张文良说道,“干脆今天别回去了,就在这里住一晚,你们两个睡一间房,她们睡两间,我在书房睡,刚好够住。

待会儿三虎哥去邮局打个电话,让队里明天派一条船过来,咱们直接把两台饲料机带回去。”

张文良自无不可,当即点头同意,“行,我现在就去。”

说着把自己杯子里的茶一饮而尽,起身就往外走。

安全左右看了看,笑道,“干脆我去菜市场看看,买点菜回来,就当是新房入火了。”

这一年来,许许多多曾经被禁止的习俗又重新回来。

十几年的时间破旧风俗,结果破了个寂寞。

陈凡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大大的信封,打开封口倒出来,竟然是几百张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票据。

粮票、肉票、油票、布票、鞋票、工业票、……,就连自行车票、收音机票、手表票、缝纫机票都各有两三张,甚至还有一张摩托车票和一张电视机票。

当然不是长江750或幸福250那种摩托车,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默认的规矩就是这类车一般不供应给个人,百货商店也没得卖。

这张票是黑老鸹这种轻型摩托车,也算很不错了。

这些都是李副厂长给他的,说是随工资补发的票证。

钱可以捐出去,这些票就没有捐的必要。

陈凡也不管是不是真的随工资补发,便一股脑地收了下来。

从这堆票里面翻了半天,终于找到肉票,随手抓起几张递给安全,“别尽买肥的,太腻,有上好的后腿肉、前排都可以来一点。”

安全拿着票骂骂咧咧地离开,说什么谁家不是想多买点肥肉炸油,就你好日子过多了,还挑上了嘴,竟然嫌弃肥肉太腻,你咋不天天吃素呢!

等安全离开,陈凡转头看着黄莺她们,“还不去烧水洗澡,真想感冒啊?”

听到这话,几个女生才嘻嘻哈哈地往后面厨房跑去。

陈凡一个人坐在堂屋里,慢悠悠地抽了支烟,又把杯子里的茶喝完,起身走到位于东南的书房。

房间里面,最里面是整整一面墙的书柜,柜子里摆满了书籍,其中不乏一些外文专业著作。

陈凡走到书柜前仔细观看,里面的书基本上以机械和电子类专业书籍为主,既有国内的、包括翻译版本,也有国外的原著。

剩下的一小部分,则是英语、法语、俄语和日语类书籍。

据杨厂长所说,他找回来的书,连以前的一半都不到,这里的很多书是他后来凭着记忆,去书店里买回来的。

尤其是那些外语类书籍,包括翻译类著作,都是他托人在上海外文书店找到的,花了多少钱他没说,反正陈凡估计、少说也有上千块。

而现在这些书,都让他一股脑地给了陈凡。

除了这一面墙的书柜之外,东墙边上,还有一架施坦威立式古董钢琴。

(施坦威立式古董钢琴)

这架钢琴是当年陈凡母亲回国的时候,想尽办法从美国带回来的,后来嫁人、搬家,都一直没有放弃。

也亏得当时搞破坏的那些人看到这架钢琴没砸掉,而是搬去了工会俱乐部,这才得以保存下来。

后来自然也被杨厂长物归原主,搬回来这里。

陈凡坐在新造的琴凳上,揭开琴盖,手指放在琴键上,缓缓弹出一串流畅的音符。

后院偏房里,黄莺和黄鹂两姐妹最先去卫生间洗澡,剩下的人都在餐厅里坐着,听到前面屋子里传来的钢琴声,杨菊不禁两眼发亮,“陈老师还会弹钢琴?”

刘丹迷惑地看着她,“陈老师的手风琴都是安叔教的,他怎么会弹钢琴呢?”

张翠娥昂起头,眼里满是对师父无条件的信任,“这有什么?手风琴和钢琴都是琴,会弹手风琴,肯定就会弹钢琴啊。

再说了,这里本来就是他的家,说不定以前师奶奶教过师父弹钢琴呢,只是他后来自己忘了,现在看到钢琴,又想起来怎么弹,不是很正常吗。”

听到这话,其他人都不禁轻轻点头,随后一个个手肘撑在餐桌上、双手托着腮,满脸迷醉地听着钢琴声。

片刻后,一曲《黄河钢琴协奏曲》弹完,陈凡缓缓合上琴盖,站起身来,原地后转,看向一张案几上架着的小提琴。

这架小提琴不是陈凡母亲的遗物,而是他父亲的,当年正是凭借这把小提琴,五大三粗的陈爸才顺利把陈妈骗到手,从某种程度来说,两人也算是才子佳人、天作之合。

陈凡缓缓走过去,打开琴盒,从里面拿出一把古色古香的小提琴,随后将琴架在肩上,缓缓搭上琴弓,一曲《梁祝》便倾泻而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