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628章 大不一样

穿在1977 第628章 大不一样

作者:狸猫换银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18:02

第628章 大不一样

先回招待所拉上刘璐,随后去邮局拍电报,再匆匆吃了点东西,便开着车往卢家湾赶。

汽车换小船,才下午5点多,两人便回到卢家湾。

小船靠岸,那可真是鸟飞狗跳马儿叫,大堤上热闹得不得了。

站在大堤上往远处看,秋稻已经长得很高,绿油油的一片,禾苗随风摇摆,宛如绿色的波浪。

农村干活儿,还得看农历。

眼下正是农历7月底,双抢早已经结束,秋收还有一个多月,农活没有那么忙。

稻田里只有零零散散几个人在拔草打药,赶鸭佬挥舞着绑有布条的长竹竿,吆喝着将鸭群从一个池塘赶到另一个池塘。

更多人则是在自家菜园中不紧不慢地忙碌,又或者剁猪草、喂鸡鸭鹅,还有早就开始出栏的兔子。

现在养的兔子,已经不是陈凡去年驯化的野兔,而是年初从上海买回来的大白兔。

这种专门培育的肉兔个头更大,而且更温顺,繁殖也更快,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基本普及到每家每户。

有了去年的例子,今年整个卢家湾就没有不搞养殖的,家家户户都养了猪和兔子,人口多的还养鸡鸭鹅。

不仅家庭养,小队和大队也各有各的养殖场。

大队的养殖场不用说,那是陈凡提出设计、并制定养殖和防疫方案,地点就在大队部旁边,品种也最齐全,除了各种家养禽畜,还有马牛羊这样的大型畜类。

小队的养殖场则是照抄作业,只是规模小了很多,也没有大型畜类,品种与家养禽畜差不多。

家庭养殖则在猪、兔、鸡、鸭、鹅几种里面自由选择,由小队兽医提供技术指导和防疫支持,收入在上缴一小部分之后,剩下的由小队自主分配。

亏得张文良领导的销售公司给力,将一个又一个单位拿下,还在云湖上下游几个码头增开了几家熟食店。

否则别说兼顾其他小队,就卢家湾自己的货能不能卖掉,都是个大难题。

当然,现在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来多少卖多少,一点都不打折。

何况卢家湾正在考察建立食品厂,等这个加工厂立起来,整个南湖公社还不够消化的,正好把东西隔壁两个公社拉上车,一起给卢家湾供货。

陈凡站在大堤上,收回思绪,望着跟去年大不一样的卢家湾,不禁两手叉腰、有些意气风发。

再回头看一眼刘璐,她背上背一个、肩上挑一个担子,左手扶着两个大包,右手负责电脑箱子,一道坡爬上来,额头上已然冒出一层细汗。

陈凡眉头微皱,“你这体力不行啊,才这点东西都提不动。”

刘璐委委屈屈,“师父,卤肉和骨头太沉了,还有电脑,也好重。”

为啥行李都是自己扛,师父啥都不用拿?

这不是天经地义么?!

哪有徒弟跟着师父,还让师父劳累的?

自己这么孝顺,以后师父肯定能把压箱底的本事教给自己。

想到这个,刘璐顿时喜笑颜开。

哎,对,现在她已经正式拜了陈凡为师,连未过门的师娘都喝了她敬的茶。

虽说师娘不是大姐有点可惜,但是能和5队的张翠娥一样,成为师父的正式弟子,也是可喜可贺啊。

瞧瞧以前张翠娥那样子,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所以去年被挑中去师父家的时候,爸妈提的要求就是要么嫁过门、要么正式拜师。

以前他们是把嫁过门的希望寄托在大姐身上,可惜大姐考上了大学……,唔,这个好像也不可惜。

总之是没了希望,所以他们又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

现在嫁过门是不可能的了,谁让爸妈没把自己生的跟师娘一样好看呢,不过正式拜了师,也算完成任务了吧。

陈凡看看这丫头,刚才还满脸苦哈哈,现在又不知道在呵呵傻笑个什么,不禁暗暗摇头,果然还是年纪小,不成熟。

什么时候才能像自己一样成熟稳重哦。

大堤上的狗叫马鸣,还有天上燕隼啾啾、八哥转着圈地叫,也惊动了正在屋门口抽烟扯淡的杨队长几人。

他挥手打了个招呼,“上去看看。”

小儿子杨军当即蹭蹭蹭跑上楼顶,站在屋顶上眺望,然后扯着嗓子往下面喊,“爸,陈老师带着刘璐回来啦。”

他站得高,嗓门又大,这嗓子,不仅他老爹听见,整个6队的村子,包括大堤上的陈凡也听得真真切切。

连大堤上都听见了,村子不远处农田里干活的人自然也能听见。

所有人都抬头往大堤的方向看去,不过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动。

不是他们对陈凡有意见,而是从头到尾,本队都只有杨队长、黄保管员和刘会计三人跟他走得近,其他人跟陈老师之间,充其量算是邻居熟人,见面打招呼、敬支烟就到头了,交情还远没到那一步。

若是跟杨队长他们一样,听说陈老师回来就上门,那叫不知趣。

所以听了一嗓子之后,单独干活的看了两眼,便继续干活,附近有人的便说起了话,还在家里的,纷纷走出家门,与邻居左右攀谈,聊着陈老师带着刘璐去上海见世面的八卦。

至于杨梅和黄鹂,此时还在大队部上班呢,这嗓子还传不到那么远。

另一边,杨队长听到儿子喊的话,当即起身进屋,往大队部打了个电话,“肖队长,又是您值班呐?啊,没事没事,就是小陈刚带着刘璐回来啦,对对对,刚到,现在还没回家呢,我们在屋顶上看见的。

请您帮忙叫一下杨梅,跟她说一声,要是不忙的话,赶紧回来。

对,就这个事,麻烦您了啊。”

挂断电话,转身走出家门,刘会计和黄保管员还在门口站着,等他一出来,都不用招呼,三人一起往村子后面走去。

大堤上,陈凡指了指小母马,“你把扁担卸下来,把绳子系紧,东西搭在马背上,能省点力。”

随后两手往身后一背,颠颠地往坡下走。

刘璐眼睛一亮,赶紧按照师父说的做。

多多和球球呜呜呜地叫着,在陈凡脚边摇头摆尾,一路走出s形。

小马驹也迈着轻快的脚步跟在旁边。

它现在快两岁了,肩高接近一米五,等成年后,肯定会超过母亲的高度。

其实所谓的东洋马,准确的说分为东洋骑乘马和东洋挽马,挽马是匈牙利的挽马佩尔什马和小本北海道母马改良而成。

而东洋骑乘马,是小本子在20世纪初开始,用世界名马盎格鲁诺曼马和少部分阿拉伯马,与本土马一代代杂交而来。

最后得到的“东洋大马”,其血统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盎格鲁诺曼马”,只有极少数本土马血统,用以使其适应本土气候。

虽然他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洋马,可这么做的后果之一,就是几乎造成小本子本土马几近灭绝。

尤其是在小本子用机械化军团取代骑兵之后,没了持续改良,所谓的东洋马也迅速退化,一部分还原成盎格鲁诺曼马,另一小部分则退化为本土马,更多的则成了四不像劣马。

而东洋马到了后来已经彻底不见踪影。

所以严格来说,陈凡这两匹应该是盎格鲁诺曼马。

只不过老百姓都知道这些马是缴获的战利品,便一直沿用了东洋马的叫法。

小马在陈凡身边脑袋高高昂起,显得心情很不错。

陈凡将手搭在马背上,感受了一下小马的体力,心里暗暗点头。

这个小家伙已经可以开始训练了。

两岁起开始训练,是一匹骑乘马、尤其是战马最合适的时间,以后它的速度和耐力,一定能远远超过后面驮着两只大包的小母马。

走过开满鲜花的坡地,不一会儿便到了家门口。

隔着院墙栅栏,陈凡摸摸三只熊猫,算是打过招呼,便转身进屋。

只背着一个大背包的刘璐、早已上前拿钥匙开门。

和往常一样,屋子里干净整洁,完全不需要打扫。

刘璐卸下行李后,先给陈凡倒了一大杯一匹罐冷茶,然后去烧水煮茶。

陈凡正准备去洗个澡,外面就传来杨队长的声音,“小陈,我们来咯。”

循着声音走出去,陈凡走到坡前迎接,等三人上来,手里的烟已经递过去,“今天没出工?”

杨队长接过烟,跟着往回走,同时说道,“这几天没那么忙,早上出半天工就差不多,下午再安排几个人除草灭虫,等着稻谷成熟、秋收就行。”

陈凡点点头,“今年收成还好吧。”

听到这个问题,三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刘会计对收成情况最清楚,当即滔滔不绝说起了丰收。

今年增加了杂交水稻播种的比例,产量也大幅提升,等这一波秋稻收割完,从明年春耕开始,整个南湖公社的5个生产队,都准备全部播种杂家水稻。

去年钱书记给杨书记他们吹过的牛,在今年全部实现。

然后就听见杨队长问道,“你屋后面那块地,没有统计到生产队稻田数量里面去,你是怎么想的,继续种那三种普通水稻,还是也跟着一起种杂交水稻?”

陈凡领着他们到客厅坐下,打开电风扇,将不多的热气吹散。

随后坐到椅子上,笑着说道,“那点地方就不折腾了吧,还是继续种原来的三种稻谷。”

顿了一下,他又补充了一句,“明年春耕,把水田划分成四块,我们这里的江南稻种也种一部分。”

杨队长忍不住咂嘴,“稻谷不都一个味吗,杂交水稻口感是稍微差一点点,可是也没差很多啊。”

不等陈凡说话,他便摆摆手,“我就这么一说,你爱种什么就种什么,……”

说着看向刘会计,“老刘,你记下来,明年别忘了。”

刘会计嘴里叼着烟,从兜里拿出随身笔记本,一手本子一手拿笔,翻开后记录,同时说道,“忘不了。”

等他记录完,抬起头看着陈凡,“你那块田里收的稻谷,都当做口粮发还给你了,超过的部分算在刘璐她们名下,一粒都没少你的,三个品种分成了三批,都做了标记,杨梅她们知道。”

陈凡点点头,“好,麻烦了。”

刘会计打了个哈哈,“说那客气话。”

这时杨队长说起另外一件事,“知青点的那十几个知青,今年都考上了大学,他们全都过了本科线,最差的也是省城的本科学校,最好的考上了京城的大学。

本来他们还想等你回来,请你吃个饭,表示一下感谢。

这不是你一直没回来吗,他们又要赶在9月1号之前去报到,实在等不到,就各自准备了一份礼物。”

说着指了指隔壁的客房,“小梅她们都给收起来,放后面那个小客房里面了。”

陈凡呵呵笑了两声,没有说话。

礼物什么的都无所谓,他又不是冲着感谢去的,倒是他对另一个问题比较重视,“上面没有继续安排人来?”

杨队长摇摇头,抽着烟说道,“这个没有,我听说现在地委对还要不要派知青下来,连个准信都没有。

上次钱书记陪着一个省里的领导来这里,视察双抢的情况,那时候杨书记提了一嘴。听那个领导说,夏季可能就不派人下来,等上面具体通知。

就算今年没个准信,也会等年底再统一安排。不过今年的情况很复杂,很多事情都不好说。”

陈凡听着轻轻点头,眼里若有所思。

如果他记忆中的资料无误,在79年初,也就是今年的冬天、过完春节之后,还是会有一批知青会安排下来。

事实上这也是最少的一批人,全国很多地方早已自己做了决断,暂停了安排没有工作的毕业生下乡。

即便继续安排的,也是最后一批。

这一批人也没在乡下待多久,当年就几乎全部回城,而那些在乡下滞留多年,还坚持没有彻底安家落户的,也会在80年1月全面撤销知青点之后,尽数返城,知青这个词,正式成为历史。

陈凡抽了口烟,笑着说道,“不来也好,来了人,你们要安排、我也不得消停。要是这次没派人下来,以后那些知青也没有必要申请过来。”

这一批知青之所以争夺来卢家湾的名额,除了陈凡教课的名气出了圈,学生竟然全部都是大学生。

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以前学校里教的课程,跟考试没关系。

可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已经全面恢复以前的教学课本。

有了正规的教学大纲,又有好的师资力量,那些城里的学生,未必会愿意到农村来吃苦。

再说了,年初时他是卫生处的干部,还在云湖这个圈子里,那些知青才会想来这里蹭老师。

而他现在已经是省作协的副处级主任,跳出了云湖,别说在省城,哪怕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回头自己不乐意,往省城甚至京城一躲,来的人又徒呼奈何?!

想明白这些,陈凡便彻底将这些人抛至脑后,转而期待一年后撤销知青点的那天。

到时候他跟队里打声招呼,把那个知青点要下来进行改造,这地方肯定住得更舒服。

前面的知青点面积不小,适合改造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那里是他到达这个时代的第一站,也是他与姜丽丽相遇的地方,留着大小是个纪念,总比日后荒废倒塌了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