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668章 青铜器

穿在1977 第668章 青铜器

作者:狸猫换银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18:02

第668章 青铜器

虽说有背锅的嫌疑,不过对于何青生的安排,陈凡内心还是表示欣然接受。

不就是出国名额安排么,看他们紧张兮兮的,一脸看着烫手山芋的样子,在陈凡这里,还真没当回事。

今年不是举办了留学生选拔考试么,再过一个月,12月底,第一批留学生就会赶赴美国,两年后,他们陆续全部回国。

之后便是源源不断的留学生回国,他们不仅带回来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同时也带来外面的消息。

嗯,钟老是第二批,79年年底去的英国。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国内刮起了出国热的风潮。

有单位的、想方设法去争出国名额,没单位的,也削尖了脑袋想钻出去。

平心而论,出国名额确实非常珍贵,让很多人为之疯狂。

甚至有个别不成熟的小同志,为了出国而失去了理智,只要给名额,竟然甘愿任人摆布。

若是得偿所愿还好,没如愿的又会扯出一大串麻烦事。

总之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

可是那些掌握名额分配的人,除了极少数谋取私利的,却也没见有多少招来天怒人怨?

其实呢,只要不去故意针对谁,这种大范围选拔、而名额又有限的情况下,落选不才是正常的事么。

谁会闲得没事去记恨负责人呢?

真是吃饱了撑着。

所以说,只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搞暗箱操作,陈凡心里一点都不虚。

当然,表面功夫还是要演一演,毕竟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嘛。

谈完了这件事,何青生见陈凡没有说什么反对的话,心里终于松了口气。

没办法,对这个小年轻,就没办法用常规对待下属的方式去处理,谁让自己塞过去的都是麻烦事呢,也只能好言好语地来劝,总算结果是好的。

谈完事情,何青生扔掉烟头,起身走到办公桌后面,拉开抽屉拿出一个信封。

陈凡看着他的动作,心里隐隐有些猜测,“不会又是汇款单吧?”

何青生走过来递给他,笑道,“自己拆开看。”

陈凡打开信封,抽出来两张汇款单,一张3万两千美元,一张四万七千美元,加起来就是7万9,果不其然,都是高桥出版社寄来的稿费。

何青生坐到沙发上,对着他说道,“3万2那张,就是上次跟你说过的加印,4万7那张,是第二部出版作品的加印,前后凑到了一起,高桥社长就前后脚寄过来了。”

高桥社长?

陈凡满脸古怪地看了他一眼,记得老何同志和他一样,以前都是喊高桥小本子的?

看到他的眼神,何青生老脸微微发红,随即干咳一声,说道,“坦白说,人家对咱们还算不错,将心比心嘛,对吧。”

陈凡将汇款单揣进兜里,“正好,我手里侨汇券都快用完了,可以补充一批。”

顿了一下,他对着两人说道,“这事儿别给我捅出去啊,要不然又有人找我来换。”

虽然侨汇券也可以卖钱,可他又不差钱,没事儿赚那个钱干嘛,还不如留在手里,省得每次需要用外汇的时候,都薅周亚丽的羊毛。

见陈凡小气的样子,何青生很是豪气地将手一挥,“没事,现在咱们单位不差这点侨汇券。”

就在陈凡若有所思的时候,谭庸在一旁说道,“我们跟高桥出版社达成合作意向,初步选了5个作家的作品送过去,已经通过那边的审核。

不得不说,这个小本子给钱很痛快,5部作品虽然比不上你之前的稿费,但也有几万美元,钱也已经到账,如今咱们单位,是真不缺侨汇券这东西。”

在这方面,陈凡跟谭庸的意见保持一致。

小本子别的东西不行,但钱是真的好。

喝了口茶,陈凡拍拍大腿站起来,说道,“没别的事了吧,那我走了啊。”

何青生赶紧起身问道,“去哪里?待会儿许秘书长他们回来,就要商量分房了啊。”

陈凡笑道,“分房我也说不上话啊。难道我说给我们科室的小边分一套三房,你们也同意?”

何青生老脸一黑,不说话了。

陈凡,“徐教授给我布置了作业,要去博物馆学习,寒假前还要交一篇论文,我得赶紧过去看看。”

见他是真有任务在身,何青生便不再多说,挥挥手放他离开。

……

11月29日,星期三,农历十月二十九。

宜修造、拆卸、打扫、祈福。

忌搬家。

昨天许启珍去城建委房管局办好交房手续,带着证明文件回来、将资料登记存档之后,又和何青生他们简单商议过,便决定在今天分房。

这年头大部分事情效率都比较慢,但是也有效率特别高的,比如领工资、发福利和分房子。

尤其是分房子,大多数时候还没等单位宿舍楼建好,就已经被分配完毕,交房那不过是走个程序。

省作协这种,等房子到手再分配,还算是慢的。

现在房子到手,当然不能再慢下去。都是提前规划好的事情,也没有别的需要考虑,再加上作协这边人员不多,那就更好说了。

哪些人可以住小院、哪些人分三房、哪些人住两房,最后谁谁谁只能选单身宿舍,名单也早就已经定好。

所以也不需要啰里啰嗦,直接分批次抓阄就行。

唯有陈凡除外。

单位里都知道他自己掏了钱,一共花了3000块,比大城市同样的房子还贵,最先定房也理所当然。

虽说价格比较高,但是也没坑他。

因为除了房子,还包含了全套的家具,都是陈凡指定的高档木料打造,3000块钱里面,家具钱就占了一半还多,保证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更别说房产证上,把前后院的地皮也囊括进去,怎么算也不会亏。

(1975年的私房证,日期那里少印了一个七)

(封底的日期是完整的,不过这东西的样式全国各地的都不一样。而且当年房产政策也不一样,不少小地方可以买卖私房,只有房源紧张的大城市,才会统筹调配,禁止私下交易。)

拿了房产证,就代表房子是陈凡自己的了,他也没去掺和分房,

转身就跑去文艺新村隔壁还在施工的工地上,找到了黄天志。

照旧是烟搭桥。

一支烟点燃,黄天志看着他有些发愣,“你要盘炕?”

他说着扭头左右看了看,再回过头来,眼里满是不可思议,“虽然江南冬天有点冷,可是盘炕?是不是太夸张了?”

陈凡抽着烟,感叹地说道,“你睡过炕吗?”

黄天志迟疑了一下,轻轻摇了摇头,又问道,“你睡过?”

陈凡,“可不是么。就是睡过炕,才知道冬天睡炕的好处啊。”

他双手比划着手势,“我前天去看过我那房子,主卧面积挺大的,回头盘一个两米乘三米的大炕,炕脚正好在卫生间的位置,一点都不影响。

那主卧后面就是厨房,炕灶就可以设在厨房里,那边烧火、这边暖炕,多好!夏天的时候把灶封掉,换成煤炉子烧火,对主卧的温度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这些细节我可都是考虑好了的,不是突发奇想。”

黄天志咂咂嘴,抓了抓脑袋,感觉有些头疼,“可是你想得再美,咱们这里也没有会盘炕的老师傅啊!”

陈凡掸掸烟灰,淡定地说道,“不就是盘炕么,小事一件,我会。”

说着从兜里摸出两张设计图,递过去给他,“简单易懂,不认字都能照着施工。”

黄天志眼里略微有些迟疑,顿了两秒才接过去,看了看图纸,还真是一个东北大炕的设计图。

他不禁有些惊讶,“你从哪里学的这玩意儿?”

江南冬天很冷是不错,可正常人真没有在家里盘炕的,原因很简单,这里冬天很冷,可夏天更热,甚至比广东那边还热,家里盘炕的话,夏天屋子里就没法待了。

除非像陈凡这样,一口灶只在冬天用用,其他时候就用煤炉,可那样不是太浪费了么。

陈凡抽了口烟,嘿嘿笑道,“从哪里学的?不就是图书馆么。实用建筑书里面也有,也就是你不爱看书,只要多看书,好多稀奇古怪的知识都能从书里学到,绝对不白看。”

黄天志苦笑着晃了晃脑袋,“行,既然你想盘炕,那我现在就安排几个人过去,今天就能改好。”

陈凡呵呵笑道,“放心,不让师傅们白干,需要多少工钱,你说个数,回头一起结算。”

这座房子,从头到尾他都没有参与设计,直到前几天才看见是什么样子。

当时看着波光凌凌的湖面,吹着带有寒气的湖风,就想到冬天可能会特别冷,于是就想在家里盘个炕。

就像他跟黄天志说的那样,这东西没睡过也就算了,既然享受过,那当然希望住得更舒服些。

黄天志听他说施工费,便摇头笑道,“没必要,就稍微改造一下而已,工人、材料都是现成的,哪还用收你的钱,我正常给他们算出勤就行。”

陈凡笑着点点头,也没有拒绝。

靠公吃公嘛,只要不是特别过分,任谁都不会当回事。

咳咳,较真的人也不是没有,不过大多都被供起来,当吉祥物了。然后,就没有了后来。

黄天志一点也没耽误,当即调了一个小组,去隔壁文艺新村改造房子。

而带领这个小组的老师傅,刚开始还没太当回事,等听见黄天志说是要盘炕,再看到那两张图纸,脸色不禁古怪之极。

竟然真有人在江南盘炕?

不过总的来说,他的心情还算不错,这项工程并不复杂,还能学会盘炕的方法,应该算是赚了吧?

就是不知道下一家盘炕的人家在哪里?

……

陈凡没在房里盯着,上有黄天志亲自安排、下有老师傅对大炕有兴趣,再加上这年头老手艺人对技术的虔诚,根本不用担心质量,明天再来验收就行。

老师傅是头一次、没盘好怎么办?

这有什么关系呢,人就在旁边工地,把他们拉过来再改就是,一点都不麻烦。

离开工地,他开着车穿过江大校园,也没有在校园里停留,直奔江南省博物馆。

……

省博物馆也位于市中心地带,与江大相距不远,就在文化宫附近。

这里几乎是省城文化单位的集中地,省文化厅、省城文化局、文联,以及江南省文联最初的成员单位:作协、音协、戏协、舞协,都在这一带。

此外还有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等。

省博物馆被安置在这里,也很合情合理。

昨天陈凡取了稿费之后,便拿着徐教授写的推荐信到这里报到,张馆长亲自接待,给他办了一个临时通行证。

从今天起,每天他都会来这里学习国宝知识。

停好车,陈凡拿着通行证进了博物馆,张馆长早已等在入口处。

见到他进来,也不说废话,带着他便往里走,同时介绍道,“江南博物馆肯定比不上故宫,但背靠着人文、经济鼎盛的江南,好东西也不少。

馆藏种类众多,物品从上古时期到当代,囊括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

从青铜器、漆木器、金银器、竹木简牍,到玉器、陶瓷、书画、古籍善本,种类全面,几乎无所不包。”

陈凡跟在他身后一步处,看着被玻璃罩保护着的藏品,眼神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古董这东西,喜欢的人、是真心喜欢得不得了,但不喜欢的人,看上去也就是些坛坛罐罐、旧时杂物。

这个与是否有文化、几乎完全无关。

哪怕是文人墨客,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类东西,有的人爱书法、有的人爱金石、有的人爱古董,大家各有各的心头好。

也许从价值上来说,古董的地位最高,可从爱好上来衡量,谁还不是个宝贝呢?哪来的高低之分?

所以,这些宝贝在陈凡眼里,确实也就那样,可能还比不上家里的三只熊猫。

嗯,哪怕是眼前这尊四方鼎也不行。

张馆长拿出钥匙,将玻璃防护罩打开,这尊几千年前的青铜鼎便展现在陈凡面前。

他转身看着陈凡,轻声说道,“徐老的意思,是让我尽可能地给你介绍一些国宝,最主要的是要教会你鉴宝的手段,因为其中包含了当时的社会科技水平、审美和历史背景等知识。

今天,我给你上的第一课,就是青铜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