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十四章 荆南叛乱

三国之谋伐 第十四章 荆南叛乱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十四章 荆南叛乱

长沙离襄阳远比洛阳离襄阳远得多,后世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

但实际上汉朝的武汉甚至连个县都没有,它位于江夏郡,刚好属于云梦泽的最东端。

东汉时期云梦泽还在,只不过面积已经小了很多,不复春秋战国时期浩浩荡荡近三万平方公里范围。

所以这个时候的武汉大部分区域,现在还是云梦泽当中的一片沼泽地,需要等到赤壁之战后,孙权在蛇山修建夏口城,才有将来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

至于后世监利市、汉阳市等湖北著名城市,现在干脆还在湖底没出来。

包括后世的江汉平原大部分区域,如今要么是沼泽湖泊,要么还处于一片泽国之中,地形远比后世一片坦途的江汉平原要复杂得多。

由于云梦泽虽然已经消失了大半,但依旧留下无数大大小小的湖泊,导致从南郡江陵一直到江夏的夏口一带,全都是四通八达的水路路线,水道极为多变,构成了繁茂多枝的水系网络。

走水路的话,如果是从西往东走,比如从南郡去江夏郡,顺着长江一路过去,速度会比较快,特别是在顺风的情况下,最快的时候能达到每小时25公里左右。

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并非夸张诗句,而是陈述句。

但如果是从南往北,或者从东往西,走水路的话,速度会慢很多,因为是逆流而上,需要靠人力划桨,每小时走个几公里都费劲。

如吕蒙突袭荆州一战,从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于寻阳伪装成商人一路顺长江而上,到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初,花了将近大半个月才到江陵。除开中途两次接受投降耽误了一点时间以外,其余时间都在赶路。

而刘表的主要盘踞区域就是在长江以北的南郡、江夏郡以及南阳郡。至于长江以南的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则仅仅只是名义上受到他的管辖,刘表并没有太强的掌控力。

所以当长沙一带掀起叛乱的时候,由于道路偏远复杂,水路信息传递较慢等缘故,刘表甚至第一时间都不知道这件事情,还在千里之外的襄阳等着孙曹回信。

结果等到六月下旬的时候,张羡的军队就已经从湘江流域进入了洞庭湖。船只浩浩荡荡,从长沙郡、武陵郡等地,利用沅水、湘水、资水等大型河流,一路北上,直到孱陵,位于长江流域附近的荆州水师,才发现了这一状况。

根据记载,荆州水师的主要力量,就盘踞在南郡的江陵、江夏的沙羡、夏口一带。这附近几乎被云梦泽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比八百里洞庭湖还有宽广的水域面积,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这附近。

历史上刘表跟孙权的江东水师打得有来有回,虽只能被迫防守,但也一直未被孙权击破过江夏。甚至黄祖还击杀了凌操、徐琨等江东大将,可见刘表的荆州水师力量并不算弱。

襄阳一带本身就存在刘表水师力量,由蔡瑁以及张允执掌。并且在长江、洞庭湖、湘江一带,还有一些后方的巡视部队,防止孙权从豫章等地偷袭后方,这样再加上黄祖的兵力,荆州水师力量大致应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自然是黄祖掌控的江夏水师部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第二部分则是在襄阳的襄樊水军部队,此部分人马的人数并不多。第三部分就是后方的长江水军,位于江陵以及孱陵一带。

曹操受降了整个荆州约八万人马,而刘表总兵力在十多万,由此可见孙权在赤壁之战前夕击破黄祖的时候,顺便是把最强的荆州水师主力给消灭。

后来曹操能够得到的水师力量,就是襄樊水军以及长江水军,总兵力应该在三四万之间。然后在赤壁之战一把大火,又被烧得干干净净,自此曹操再也没有能力南下平定江东。

而张羡的大军北上遇到的第一股刘表势力,就是位于江陵的长江水师。孙权在消灭黄祖的时候,俘虏约两三万,这说明黄祖的军队数量应该在三到四万之间。

并且由于汉水不像长江流域那么宽广且拥有云梦泽这么大湖,因此襄阳一带的水军人数不多,可能在一到两万左右。由此可知,长江水师的兵力也应该在一两万之内,且战斗力也远不如黄祖的江夏水师。

所以张羡的荆南联军以及是摧枯拉朽般攻陷了长江南岸的孱陵。孱陵便是后世的公安县,此地改名还要到后来刘备夺取荆南四郡时,驻扎在此地,取左公安营扎寨之地为名。

孱陵沦陷,整个长江水师顿时震惊,连忙派人北上向刘表报告,同时据守江陵,依托广袤的云梦泽湖泊,利用水军优势,暂时将张羡拦在了长江以南。

这个时候刘表才刚刚得到孙曹二人的回信不久,尚不知此事,他正召集蒯越、蒯良、蔡瑁、张允等人再次来到自己府邸商讨要事。

厅内众人坐定,刘表将手中的信件扬了扬,面有喜色地说道:“诸位,曹操和孙坚回信了,你们猜他们怎么说?”

蒯越见他表情就知道结果,笑着说道:“想必他们都支持明公起势,愿意出兵相助吧。”

“不错。”

刘表点点头,“二人已经答应缔结盟约,言称只要我出兵,他们必然出兵相救。”

“这是一个好消息。”

蒯越说道:“明公,下命令吧。张绣那边不过十余日,就已经送了三十多封求援信来,说明他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

刘表目光看向张允,说道:“诚平,你领两万人北上,与文聘合兵四万,一同迎击来犯的敌人。”

“知道了舅父!”

张允起身向刘表拱手行礼。

四万大军。

这就是刘表此次派出的军队数量。

之前说过,这个时期刘表的军队总兵力在《三国志》《后汉书》记载中是十多万。

但具体十几万并未定。

只是根据曹操收降了八万左右的刘琮军,刘琦又带走了约一万多的兵去江夏,孙权消灭黄祖三万人来看,总兵力应该是十二万。

这样再算上差不多六七万左右的荆州水师,刘表可以动用的陆军数量不超过六万,而襄阳还需要至少一两万兵马来防守,所以出兵四万人马,几乎就已经是他的极限。

从这一点上来看,刘表对于朝廷的此次南下还是非常重视。他是打算联合曹操孙坚,给朝廷此次进犯予以迎头痛击,让朝廷知道荆州并不是好惹的。

可就在张允接到命令,准备出发的时候。门外忽然有卫士冲进来道:“明公,不好了,长江水师来报,长沙太守张羡谋反了。”

“什么?”

刘表大惊失色,说道:“敌人在何处?有多少兵马?”

谷垿 卫士答道:“在孱陵,约四五万人马。”

“怎么偏偏是这个时候。”

刘表一时气急,双手虚抬,频频抖手,显然已经是束手无策的情况。

倒是蒯越蒯良兄弟还算冷静,蒯良说道:“明公,长沙曾经很繁华,但如今早就大不如前,现在张羡能聚集起四五万人马,这说明不止长沙一地叛乱,恐怕是荆南四郡全都起事了,必须要派大军镇压。”

蒯越沉吟道:“张羡曾经做过桂阳、零陵等地太守,为人深得民心。怕是桂阳零陵等地也已经参与,这股力量非同小可,若是不管的话,恐怕会袭击我们的后方重地。”

“眼下朝廷兵马南下,对南阳已有侵吞之举,荆南又有贼寇北上,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刘表又急又气道。

长沙虽然繁华,但那也是之前的事了,黄巾之乱后,又有区星、周朝、郭石等人接二连三叛乱,并且瘟疫横行,造成人口和经济大幅度衰减。

当初袁术担任长沙太守的时候,陈暮就是看中了这一点,认为袁术不可能凭借长沙起兵,这才把他调过去,想压制袁术。

结果没想到袁家势力太强,长沙的底蕴不足,袁家汝南的底蕴却厚实,帮助了袁术,最终让他成功。

至于桂阳、零陵、武陵等地,也是多次叛乱不止。且这里的人多为少数民族,不服王化,是当时汉朝的化外之地,因此整个荆州南部四郡综合实力远不如荆州北部,能养得起的兵马非常有限。

不过张羡能够起兵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曾经在桂阳零陵等地都做过太守,深得当地民心,所以他一声号召,立即就有千军万马相随,兵马四五万,浩浩荡荡北上。

虽然刘表的总兵力不少,可此时黄祖在江夏,袁术虽然困守扬州,可贼心不死,对江夏虎视眈眈,因此这部分兵马不能动,动了袁术就会趁虚而入。

而襄阳的兵马还得应对朝廷的南下的危机,江陵一带只有约两万人的长江水师,这些兵力并不是精锐,恐怕难以抵挡强大的敌人。

蒯良思索道:“我听闻孙坚的长子孙策正在寿春猛攻江东,袁术虽占据豫章、丹阳等地,并且在柴桑布有兵马,但他被孙策打得节节败退,恐怕没有能力再入侵江夏,不如......”

“把黄祖调过去?”

刘表瞬间眉头紧皱了起来,历史上他把黄祖布置在江夏,是为了防止孙权入侵。

但如今袁术苟延残喘,兵马不过数万,已经没有能力再进犯荆州,按理来说,不应该继续派大军驻守江夏才对。

然而他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看出了袁术已经是强弩之末,如果袁术覆灭,江东无主,荆州大军立即顺江而下,占据扬州。

这样刘表就能坐拥荆州和扬州的两州之地,与北方划江而治,实力将会得到空前的膨胀。毕竟他也是祭祀过天地,做过皇帝梦的人。现在有个大好的机会在眼前,刘表不想错过。

如果把黄祖调回来的话,那江东就彻底跟他没缘分了,这让刘表在一瞬间产生了无比巨大的纠结,到底是选择保住荆州,还是继续部署兵力在江夏,窥伺江东呢?

“明公是不是在想,袁术已是冢中枯骨,江东眼看就要陷入无主的境地,如果把江夏水师调回来,那江东就要落入孙坚手里了?”

蒯越看出了他的想法,立即询问道。

“是啊。”

刘表见瞒不过,叹息道:“扬州这么大块无主之地,本就合该是我荆州的。”

蒯越想了想道:“明公,张绣来的信件当中,只说朝廷派了赵云领两万人马过来,我们之前谋划,赵云在颍川有五万大军,所以让文聘与诚平领四万人,再算上张绣的一两万人马,还有孙曹援军,必能胜过朝廷大军。”

“嗯。”

刘表微微点头。

张绣给他的战报说赵云只带了两万人,但颍川离南阳太近了,剩余三万人一两天就能赶来支援,所以他最初是把敌人兵力直接算作五万。

由于孙坚曹操还得防着朝廷在河南尹、冀州、青州以及徐州的兵力,分不出多少人马来援,因此在具体出多少人才能击败朝廷军队的分析当中,刘表蒯越蒯良等人认为,他们至少要出四万人才能达到。

这样四万大军加上张绣的军地以及孙曹的一部分援军,联军总人数能够达到最少七万以上,与朝廷的五万人对敌的话,至少在人数上占据上风,这样应该能百分百把赵云击退。

蒯越继续道:“我们之所以认为朝廷有五万大军,是因为赵云在颍川部署了五万人马。可既然如此的话,那为什么赵云只带了两万人,而不是五万呢?”

“你的意思是?”

刘表迟疑。

蒯越说道:“我在想,颍川离兖州和豫州实在太近了,且一片坦途,没有什么可以防守的地方。所以朝廷才在这里部下重兵,防范兖州豫州以及我们的兵马,那么如果朝廷五万人全都过来的话,那颍川岂不是?”

刘表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朝廷之所以派两万人来,是因为只能派两万人来。如果五万大军全部出动,那么颍川就会被孙曹袭击,到时候我们与他们南北夹击,朝廷大军必死无疑?”

“正是。”

蒯越一通分析,颇有些掌控局势的意思。

刘表大喜道:“那照异度的话,我们根本不需要派四万人去是吗?”

“不错,我觉得两万人足以。”

蒯越答道。

“善!”

刘表连连点头,说道:“那就令文聘两万人北上,诚平两万人南下平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