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六十五章 我预判了你预判了我的预判 二合一

第六十五章 我预判了你预判了我的预判(二合一大章)

历史上刘备就是被曹操赶去了荆州,最终战略转移至四川,平定巴蜀,建立季汉。

而陈暮的意思显然也是如此,要把曹操向南赶。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稳扎稳打,很难失败。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把曹操往死里逼。

而且这样做不会与曹军发生大规模战争,不管是自己死很多人还是杀很多敌人,都要发无数爵位和赏赐下去,增加朝廷的负担。

因此把曹操往南赶是最好的办法。

又省钱又省力。

最重要的是,只要他敢学刘备去南方,那就是找死,完全没有任何活路。

这并不是臆想。

刘备之所以能够在荆州活下去,是因为他本身有仁义的好名声,再加上他也姓刘,是宗室人物,刘表碍于这两点,担心杀了他会影响自己的名声,才没办法对刘备赶尽杀绝。

但即便是如此,历史上蔡冒和蒯越也差点把他弄死,最终只能伪装上厕所,马跃檀溪,才勉强逃得一条性命,可见即便是刘备在荆州,也是九死一生。

反观曹操呢?

一不姓刘,二没有刘备的好名望。

之前还曾经背刺过刘表一次,只要他敢去荆州,必死无疑。

那么可以去江东吗?

一样凉。

一山不容二虎,孙曹皆为志在天下的枭雄,孙策想夺江东, 怎么可能容许曹操来抢自己地盘?

所以曹操不管是去荆州还是扬州,都只有一个结局——死翘翘。

甚至退一万步来讲,他即便是去荆州了,刘表没有杀他,曹操也绝不可能拿下荆州,或者学刘备入蜀得四川。

刘备在历史上于荆州名气和威望很高了,而且得了不少大族支持都只是得了荆南四郡,还打得非常勉强,更别说曹操这样无根基名望之人。

一旦出现刘表病死,刘琮在蔡夫人和蔡冒等人支持上位的局面,刘备大军南下,荆州投降,曹操一旦敢趁机搞事,等待他的就是以蔡冒张允等有兵权之人的反扑。

而入蜀就更不可能了,刘备能够入蜀是因为曹操自己轻视了张松,张松于是劝说刘章迎刘备入蜀,让刘备去进攻张鲁,以此达到驱狼吞虎的目的。

但实际上张松是想帮刘备夺取四川,先不说曹操运气好没被刘表弄死,跟历史上刘备一样夺取了荆南四郡, 张松会不会帮他入蜀呢?

再退一万步说,刘备和陈暮犯了历史上曹操的错误,轻视了张松,张松打算迎曹操入蜀,可用什么理由来说服刘章呢?

要知道历史上张松说服刘章的理由是:“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意思是刘豫州与您是宗室兄弟,可以与他结交联盟,这才说服了刘章。

曹操跟刘章是宗室兄弟吗?

一个姓曹一个姓刘,八竿子打不着,曹操还没有刘备那么好的名声,刘章凭什么放下戒心让他入蜀?

因此对于朝廷来说,综合种种,将曹操往南逼是最好的选择。

而郭嘉之所以认为曹操往南走,倒不是跟陈暮一样知道历史,而是通过自己对刘表孙策刘章等人的性格分析,推测出这个结论。

曹操曾经坑过刘表一次,他与孙策也只是脆弱的结盟关系,与孙刘都不友好,又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往南是死路一条?

被郭嘉一点就清楚,难怪陈暮没有集结兵力与他开展大型决战,而是分散进攻,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把他拖住。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曹操只觉得毛骨悚然,一身冷汗,就连偶尔犯的头风都彷佛没有了,愕然说道:“陈子归这是要对我赶尽杀绝呀。”

郭嘉苦涩道:“谁能想到他进攻河南,根本不是想将我们消灭,而是要把我们往南方驱赶。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恐怕孙策往江东去,未尝没有陈子归在背后唆使。”

“你的意思是,孙策去江东也是他的计策?”

曹操愕然不已。

郭嘉摇摇头道:“明公想想,孙策如果留在豫州,我们与孙策合并十余万众,再加上刘表为援,集合在一起的力量未尝不能与朝廷一战。可孙策为什么忽然去江东呢?他一去,力量分散,不就被逐个击破了吗?”

曹操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虽然当初他们已经排除了孙策投降朝廷的可能,因为他完全可以从豫州一起包夹他,去江东属于是多此一举,但从大战略上来看,他的离开完全属于是背叛曹操。

孙策一走,河南的力量就被削弱,导致曹操自己只有五六万兵马独自去应对朝廷十多万大军。即便是孙策也出兵了,可只出了两三万人在淮北帮忙抵挡徐州来的朝廷兵马而已。

可以说,正是孙策选择去江东这个策略,才让曹操面对朝廷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现在朝廷还要把他往南驱赶,以郭嘉和曹操自己分析,他去投奔孙策刘表,九死一生。

从这一点上来看,朝廷无疑是打算借刘表孙策的手来除掉他曹操。

曹操双手背负在身后,缓缓在城墙边上笃步,轻声问道:“奉孝,你觉得,我还有机会吗?”

郭嘉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边,鼓励道:“陈子归在将明公往绝路上逼,什么都让他算死了,想杀出一条生路,很难啊。不过事在人为,若明公什么都不去做,那一定没有机会。只有去拼一拼,才有可能反败为胜。”

“嗯。”

曹操沉吟片刻,问道:“那我们从哪里才能找到突破口呢?”

郭嘉说道:“陈子归去甄城,是为了消灭明公现有的力量,明公必须想办法解除甄城之围,然后可以南下配合孙策,在淮北击破从徐州来犯的敌人。刘备大军臃肿,行军缓慢,我军或许可以趁此机会与刘备周旋。”

“定陶......”

曹操迟疑。

当初之所以没有选择集结力量勐攻一路,就是因为如果这样选择,那东郡、陈留、济阴、山阳等大片领土就算是没了。

他的兵力本来就比朝廷少,逐个击破的话,比如集结力量先攻徐州,那后方就没有任何保障。

别的地方可以丢,但定陶是他的老巢,大量物资全都存放在那边。

若是定陶被攻破,曹操将一穷二白,彻底无法东山再起。

郭嘉苦笑道:“明公,我们当初就是太在乎河南才弄成现在的局面,如果学学孙策,领所有军队直接走,进攻南阳,从南阳汉江水道直扑川蜀,或许也就不会闹到现在这样。”

曹操长叹道:“可是那样做,也前途未卜呀。”

众人一时沉默。

都只觉得前路艰难,不知道未来方向。

孙策有退路,一是因为江东无主,他可以寇略,趁机夺取地盘。

二是他本就是江东吴郡人,有本地豪族支持不说,还有熟悉地形、百姓依附等等优厚条件。

天时地利人和,孙策占了人和与地利。

而曹操独自留在河南抗衡朝廷大军,进退失据。

南下江东有孙策和他竞争,想夺荆州,刘表也不是吃素的,唯有去四川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川盆地,八百里天府之国,都江堰之下的鱼米之乡,人杰地灵,物产丰富。

最重要的是刘章昏庸无能,治理地方一窍不通,川蜀那边也经常有内乱,完全可以趁虚而入。

但奈何四川盆地的地势太好,进川的路线总共就那么几条。

其中数条在关中,其次在荆州。

而荆州两条路线,一是从汉江北上进入汉中,二是沿长江北上过三峡进巴郡,这条路线也是历史上刘备入川路线。

但问题是现在荆州在刘表手中,所以唯一可供曹操选择的就是从汉江北上进入汉中。

毕竟南阳虽有张绣,但曹操自忖张绣不是他对手。

可汉中有张鲁,即便打败了张鲁,也很难南下进入巴郡。汉江沿线,关隘重重,曹操一无内鬼接应,二无后备支援,五万大军一旦被困阻在汉江沿线的某个关隘前,巴山蜀水凄凉地,一旦随军携带的粮草耗尽,上哪去找供应五六万人的食物?

所以现在摆在曹操面前的,除了死战之外,也别无它路。

分析出了朝廷的打算之后,曹操不得不又开始着手准备撤兵的事情,他命令于禁领五千人留在封丘,继续羊装曹军主力,自己则领剩下的两万人趁夜撤离。

一直过了五六日,刘备大军准备充分,携带大量攻城器械,开始进攻封丘。第一次试探性进攻居然险些打上城头之后,众人才察觉出异样。

贾诩推测城内必然兵力空虚,曹操已经逃跑。

众人才知道曹操居然如此当机立断,选择了壁虎断尾,让死士断后,自己跑路了。

刘备与荀攸兵合一处,总兵力近五万人,命令张辽领万胜军继续围攻封丘,自己则步步紧逼,继续往东前往定陶。

但他不知道的是,曹操回定陶之后,立即下令放弃定陶,带上物资,然后与戏志才留守的军马以及自己的家人迅速北上,前往甄城,想要解甄城之围。

此时此刻,程昱已经放弃了禀丘,与夏侯渊兵合一处,不到两万人勉强守着甄城城池。

之前陈暮大摇大摆地从定陶路过,一路北上气势冲冲往甄城而去,戏志才自然同样也给夏侯渊程昱写信告知,信使快马驰骋,比陈暮步兵早一日抵达,让夏侯渊程昱避免被逐个击破的尴尬。

陈暮到了定陶之后,联合黄忠徐荣部,接近六万人马,将甄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黄忠徐荣部有大量的攻城器械,每日投石车、冲车、巢车、井阑、云楼轮番上阵,让夏侯渊和程昱苦不堪言,绞尽脑汁,费尽力气,甚至连金汁都用上了,才没被破城。

与此同时,曹操在定陶与戏志才汇合之后,立即派人去打探甄城那边的消息。

得知甄城危在旦夕,曹操下令三万人马急行军快速北上,在一日之内就过了成阳,第二天午后就抵达了离甄城不足三十里处的雷泽亭。

天色渐晚,陈暮这个时候还在营中写书,他这个习惯一直都没有改过。

脑中还有无数屠龙术要交给子孙后代,将来平定天下之后,这些书籍将成为未来大汉至少三百年的指导方向。

未来历届内阁首辅和皇帝只需要看他的书,一步一步按照他书里的部署进行治理即可。

毕竟陈暮有两千年后的知识,他写出来的书,绝不是什么死后微操,而是在用先进的人类进程教导落后的人类进程,即便他死了,他留下来的思想,一定是先进的。

“我从筹备蒸汽机到现在已经快二十年了,最新传回来的消息,船队已经抵达了南美,现在估计已经在运橡胶树了,未来几十年,很有可能会开启工业时代。工业到来之后,就得谨慎资本家的降临,对于资本家来说,路灯永远都是他们唯一的归宿。”

陈暮一边挥毫写着这本打算在死前发表的《资本论》,一边在心里想着。

他经济学出身,何尝不知道资本的危害?

后世美国和韩国拍出来的电影很喜欢黑他们的政府,讽刺他们的政治制度,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

但有几个敢讽刺财阀和资本家的?

现在大汉还未平定,橡胶还未运过来,工业时代开启,最早估计也得十多二十年后,资本家出现,估计也是四五十年后的事情。

可做事要讲究个未雨绸缪,至少如今大汉,也未尝没有资本家出现。那些大地主不就是另外一种资本家的形式?

而且像苏双张世平糜竺等顶尖富商,在刘备朝廷的支持下,生意做到天南地北,资产何止以亿计算?

至少目前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犹如吕不韦奇货可居一样,成功地投资了刘备这个潜力股。

将来若不对他们进行限制,恐怕大汉自外戚和宦官专政的朝政轮回,要变成商人专政了,这与后世美国和韩国有什么区别?

因此陈暮打算以后平定天下之后,除了必要的打压以外,还要狠狠地压榨他们。

汉朝一直是搞德治,商人也得搞德治。

比如税交得多,给工人发工资高,福利高,给朝廷财政不断捐款,如后世曹德旺良心企业家那种,就得大大地表扬,赐予爵位,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而像某些吸血鬼资本家,偷税漏税,压迫工人,喜欢搞福报,就得大大地惩罚。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反正目前陈暮是打算全都记录在书里,有些他写的书只能自己看,有些是目前就能拿出来,还有些则是到了一定社会进程才能发表,但不管怎么样,时时刻刻都得写。

正挥毫间,忽然外面一片混乱,尖锐的哨声、号角声响彻整个营寨。

“怎么回事?”

陈暮皱起眉头,夏侯渊和程昱莫不成还敢夜晚袭营?

就在此时,外面帐篷进来赵云道:“丞相,南营遭到袭击,是否去支援。”

“东营遭到袭击?”

陈暮问道:“可查探到是何部人马?”

“打的是戏字军旗。”

“戏志才?”

“应该是吧。”

赵云有些不确定。

陈暮站起身,在帐篷内笃了几步。

外面的混乱一直在持续,喊叫是、厮杀声不绝于耳。

徐荣部在北城,黄忠部在西城,他自己则驻扎于南城,而故意在东城放开口子。

这是很常规的围三阙一战术,但实际上他又令武安国在东城设伏。

现在武安国部遭到袭击,还是戏志才的留守定陶的军队?

根据军情司的情报,定陶守军不过五千之数,他有胆子跑过来解甄城之围就鬼来了。

“有诈!”

陈暮思索道:“这必定是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如我所料不差的话,恐怕是曹操抛弃前线,亲自来甄城了。”

赵云惊讶道:“曹操亲至?他难道不要定陶了吗?陛下肯定会一路追击的吧。”

“这是自然。”

陈暮点点头说道:“看来曹操是看穿了我的计策,不过已经晚了,现在大势已成,包围圈之下,他只能不断南去。不过老曹倒是舍得,他难道不知道就算解了甄城之围,也顶多是往南去与孙策汇合,即便是击退臧霸和太史慈的部队,最终也只能龟缩淮北吗?”

赵云思索道:“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去救武安国吗?”

陈暮想了想道:“去救武安国的话,我料曹操必然已经在我营外围,一旦出动,营寨遭袭。这样,你亲自领队一万,羊装前去东营救援,然后在半路停下,若是我这边有动静,就立即回来,运气好,也许能活捉曹操。”

“若是一直没有动静呢?”

赵云问。

陈暮沉吟道:“那便一直等着,你可以派三千人先去救武安国,但千万不要所有人都去。”

“明白!”

赵云得令转身出了帐篷,领兵马出营。

看着赵云离开的背影,陈暮紧皱的眉头一直没有松开。

实际上他在想一个问题。

那就是曹操到底会怎么布置。

古代城池虽然不大,但南北东西往往都长达数里,而营寨一般也建在城池数里外。

所以黄忠和徐荣的部队离得有些远,短时间内没办法支援过来。

时间紧迫,要想东营武安国那边不失,就得立即部署。

而摆在陈暮面前的就有两个问题。

曹操会不会袭营。

以及他的主要目的是救人,还是自己。

如果陈暮派兵马去救,自己本营空虚,曹操只是假装进攻武安国,实则在他的营寨外围布置重兵,那么就落入曹操的圈套。

而如果曹操预判了他的预判,真攻武安国,那么他不去救,武安国被击退,夏侯渊与程昱领兵出城,两军汇合在一起,趁夜往淮北逃,那么歼灭曹操有生力量的计划就落空。

所以归根到底,这是一场顶尖高手间的心理博弈,就看谁能够预判谁的预判。

然而陈暮不知道的是,此刻在他营寨外围。

曹操的一支军队,已经向着他的营寨方向而去,远处山坡上,在陈暮营寨外围大量篝火的照明当中,郭嘉看着正在出营寨的赵云大军,澹澹地下达命令:“两刻钟之后行动。”

“唯!”

传令兵飞速前去传达指令。

陈暮营寨外围十几里都有大量的岗哨、暗探和斥候,想要袭营并不容易,所以必须要调虎离山,把他营寨里面的力量调走才能行动。

过了两刻钟之后,震天的喊杀声响起,鼓声雷鸣,黑夜之中,无数火把点燃,向着陈暮营寨而去。

岗哨斥候们纷纷吹响了号角口哨发出警示,陈暮整个营寨都戒备森然。

远处已经走到半路的赵云连忙下令回师救援。

但等他回来之后,却看到外围只有喊杀声和擂鼓声,却不见敌人来袭。营寨早已经严正以待,周围连半个敌人的影子都没看见。

赵云环顾四周,见没有战事发生,只好匆匆忙忙跑到陈暮的主将帐篷外,翻身下马,进入其中说道:“丞相,外面只有擂鼓声,没有敌人来攻。”

“这样啊。”

陈暮摸着下巴,忽然嗤笑了一声:“好个曹孟德,好个郭奉孝,把我也耍了一次,厉害厉害。”

赵云不解道:“丞相,现在该怎么办,还去东营吗?”

“不用去了。”

陈暮说道:“离武安国最近的只有我和徐正,徐正那边兵力不多,能支援的较少,肯定打不过曹操,想必此时夏侯渊和程昱都已经跑了”

“这......”

赵云一头雾水道:“丞相,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陈暮笑着说道:“很显然,曹操利用了我的弱点,把我摆了一道。他料我必定不会真去救援武安国,所以根本没在外围布置人手,只是派了少数人来骚扰做羊攻而已,实际上他真正的目的还是救夏侯渊和程昱。”

“丞相也有弱点?”

赵云只觉得不可思议,他认识陈暮已经十多年,还从未觉得陈暮有什么弱点。

陈暮轻轻敲击着桌桉笑道:“是人都有弱点,我也不例外。”

赵云好奇道:“那丞相的弱点是?”

“怕死。”

陈暮指着自己,理直气壮地道:“我很怕死,所以我绝对不会让我的营寨空虚,就这么简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