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来了

三国之谋伐 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来了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来了

孙曹刘三家会晤,确定了孙策为盟主,曹操和张允的部队将聚集于相县东南方向,建造大量营寨,以为犄角之势。

从九月中旬一直到下旬,双方都在为构建营寨而努力,时刻不停地构筑防线。

这个时候如果刘备进攻, 或许可以出其不意。

但孙曹刘三人要构建营寨,刘备也得准备进攻的器械,并且双方是以睢河为界。

睢河是一条中等河流,不像官渡河是条小河,渡河也不容易。

因此双方都在做充足的准备,像这样的对峙在汉末缺乏特别有效的攻城或者攻营手段之前,往往会对峙很久。

如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对峙了三个多月,濮阳之战,曹操和吕布对峙了百天。

决定胜负的并不是双方大战,而是谁粮草先耗尽。

只是目前来说,由于数年来河南还算安定,且早年河南到处洪涝灾害的时候,基本都由刘虞或者刘备给予了粮草支持,让他们有所结余。

所以除了曹操之前大败而逃,丢失了不少粮草辎重以外,刘表和孙策的粮食还算充足,甚至能帮曹操补充一部分物资。

因此至少目前来说,如果对峙的话,恐怕至少一年半载分不出胜负。

不过刘备携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涌向河南,可不是为了跟曹操孙策刘表对峙个一年半载,而是要将三人彻底消灭,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因而在积极准备各种进攻器械。

科技发展最快的年代,永远都是战争年代。比如一战和二战之间仅仅隔了二十年的时间, 可武器变化就好像跨越了一个时代。

泰山学宫这些年就一直致力于研究新式的攻城武器,除了松脂火箭以外,他们还研究了一种黑火药炸弹包。

但经过实际测试,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 杀伤力仅限于近距离爆炸伤到人,很难炸死人。

其实很多人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误以为火药就是现代炸药的起源。

但实际上现代炸药跟火药半毛钱关系没有。

现代炸药叫黄火药,是化学产物,原材料为硝化甘油,也就是诺贝尔研究出来的东西。

至于黑火药嘛。

基本作用也就是放放烟花什么的,真实杀伤力非常有限。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宋朝就有了火药,但几百年从宋到明清,黑火药的作用仅限于打打辅助,真正打仗还得靠冷兵器的原因。

不过虽然研究测试发现黑火药没什么鸟用,可化学院的教授们在炸药包当中掺入大量毒药,如硫黄、草乌头、沥青、砒霜、狼毒等等,再加入不少铁片尖刺。

点燃之后,用投石车投射出去,原地爆炸产生大量毒烟,就近者会被铁片划伤,伤口中毒。离得远者吸入毒烟,就会使人昏厥甚至死亡。

得知这件事情,陈暮还挺意外。

因为这玩意儿他知道,以前特别喜欢看史书, 记得在北宋的《武经总要》中就记载,宋军有一种武器叫“毒药烟球”,基本就是这种东西。

这样再加上石油、床弩火箭、绞盘投石车,大汉的攻城器械不断迭代,已经从汉朝进化到了唐宋时期的水平。

也就是目前钢铁产能严重不足,如果某一天研究出了火绳枪乃至于燧发枪和红衣大炮,那战争水平将会再一次提升,到达封建王朝的巅峰——明清时期。

当然。

凡事得讲究循序渐进。

陈暮创立泰山学宫已经近二十年,在他有着后世知识的指导下,科技才跨越了四五百年,发展到了唐宋时期的进度。

可要说继续前进,到达明清时水平,那就不是现实,而是神话了。

光一个钢铁质量、产能就完全没法比。

所以现实情况是,到达这个程度已经是极限,如果想再进一步,就得天下承平,开始大力炼钢铁,才能继续往前推进。

不过即便是如此,也已经很不错了。

至少目前大汉对于强而有效的攻城器械是非常缺乏的,袁绍那么多兵马,围攻东武阳臧洪几千人,一年的时间都没打下,可见攻城战有多艰难。

十月初,刘备准备就绪,各类物资、器械、武器装备、粮草皆已经就位,睢河上也搭建了数座浮桥,对岸早就遍布朝廷军。

张辽再次申请到了先锋,不得不说,在兵种上他就有先天优势,其余兵马,如典韦乃是中央军,是刘备亲军,必须当作中军保护刘备。高顺是重步兵,牵招亦是中央军,徐荣军则战斗力比万胜军差一点。

因此先锋这个任务就非常适合交到张辽身上,其他人就算羡慕也没有用,兵种优势就摆在那里。

临近初冬,虽然还未下雪,可凌厉的北风呼啸而过。

将士们里面穿着芦絮衣,也就是在棉花没有传到中国来之前,汉人过冬的衣服。外面再套一层棉衣,印度棉花其实跟后世经过精心培育的棉花比还是差不少,所以将士们里三层外三层,还得套一层甲胃。

如此一来,士兵们一个个穿着像胖子,也亏陈暮治军严瑾,极为重视士兵们的体力,伙食也常以从幽州草原弄来的牛羊肉食和牛羊奶为主,再加上棉花和芦絮本来就不重,才没什么大碍。

张辽的先锋部队已经过河,于睢河南岸进行警戒。刘备的主力部队则同样开始陆陆续续过河,大量的物资、器械也随着运往河对岸,然后大军聚集,向着东南方向的竹邑而去。

光过河就花了将近三天时间,河面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头攒动。等到大军抵达竹邑一带,面对曹操和刘表军队的坚固营寨,又得再次修建营寨,近距离准备进攻。

相比于曹军营寨和张允营寨,朝廷的营寨就壮观许多,两方于睢河南岸对峙,曹操北靠睢河,在南岸挖掘了一条巨大的壕沟,环绕了整个营寨。

刘备这边属于进攻方,挖建壕沟不利于进攻,因此并没有修沟渠,而是在寨子外围垒砌大量的土山,诸葛亮经过计算,于曹军和张允军队营寨外围搭建高橹,安装投石车、床弩等攻城器械。

双方军队数量加起来达十五六万,营寨一路往南连绵十多里,一方在曹军和张允军挖的那条从睢河引渠的壕沟以东,一方在壕沟以西。

每天战场附近刘备大军都干得热火朝天,大量挖来泥土,他们那边挖建壕沟,刘备就派人去远处山中采掘泥土和巨石,通过运输车辆推到曹军挖的壕沟当中,堵住了水渠入口,然后慢慢填埋。

他们在这边填,营寨内的曹军也不是傻子,当即箭失如雨。

奈何朝廷军器械充足,一架架木幔横在沟渠边上,随你万箭如雨,也不过是给朝廷军送物资而已。

见箭失无用,曹操又用投石车击毁木幔。

刘备军偃旗息鼓了一阵,等到沟渠西面的土山建起来之后,朝廷的投石车射程比曹军的要远,压着曹军的投石车打,再次开始填起沟壑。

两边你来我往,互相斗招,又是十多天过去,双方处于一个战争前夕阶段。

而就在刘备和曹操张允缠斗之际。

此时的孙策军与陈暮军,则开始了真刀真枪的大决战。

跟竹邑这边双方主力拼斗不同,因为竹邑那边两边人数众多,部队臃肿,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统筹和规划,面面俱到而不可能直接开开战。

如果刘备什么准备都不做,七八万人愣头愣脑地往曹军营寨去冲,壕沟、陷阱、拒马、箭失,等等器械,还没有靠近,这七八万人就已经损失了大半,更别说人家还有坚固的寨墙防守。

因此竹邑这边的战争属于那种攻城级别的攻防战,双方斗智斗勇,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分出胜负。

而陈暮和孙策这边人数没有那边多,指挥起来更加方便,适合中小规模的近距离接触战斗,临时建造营寨反而束手束脚。

九月下旬,孙策就派遣蒋钦为前锋,渡过睢河,抵达了甾丘东南的睢北亭。

陈暮同样遣赵云部将领李兰为先锋,进驻睢北亭。

因为此亭位于睢河北岸,控制了附近数个村庄,又是符离北渡睢河的渡口,若能控制这里,便占据了先机,可以采取渡河,也可以对渡河的敌人进行半渡而击。

不过李兰的能力较为一般,双方皆是五千人马,相遇于睢北亭附近,蒋钦采取原地结阵,同时用雨点般的弓箭射击。

李兰虽然也立即进行指挥调度,但蒋钦先占据了睢北亭,抢占了东南的一个山头,居高临下,将李兰派出去抢夺山头的部队打得大败,损失了百来人马之后,他不得不开始往后撤退。

到了第二日,蒋钦徐徐前行,往北推进了二十余里地,双方再次于甾丘东南方约四十里处的高前亭相遇,这一次蒋钦不再占据地利,而是在平原上打了一场硬仗。

双方从午后一直拼到傍晚,从最先结阵试探,到互相入阵厮杀,最后又因为天色变黑而互相撤离,各损失了数百,伤了近千人,才各自退去。

这一战也算是陈暮与孙策之间的决战前戏,战争结束之后,互相皆以高前亭为界,修建了简易的营地休息。

第三日,陈暮的大军先一步抵达高前亭。

蒋钦便开始后撤。

退了约十余里,此时孙策的主力也已经渡江,过了睢北亭之后,与蒋钦汇合,开始进军高前亭。

高前亭东面有座小山名叫绍山,此地位于后世宿州市符离镇梁套水库的西面,陈暮抵达此地之后,便在绍山上修筑瞭望塔,建造一些简单的工事。

接近十月,漫山枯黄,这座不过数十丈的小山坡上,随着草木枯萎,露出黄橙橙的泥土,唯独一座高高的瞭望塔颇为瞩目。

哨塔之上,瞭望手拿着望远镜观望。

就看到在南方的地平线上,一望无际的平原,那田野里、森林旁、道路边、小溪涧,遍野俱是各路孙策的人马。

除开前军五千人以外,又有左右各两路大军,由程普黄盖祖茂韩当等老将率领。

中间则是孙策领了两万本部人马,各有心腹居中统筹。

后方还有五千人作为后军。

陈暮这边是三万人,孙策那边则是四万,人数差距不大,在初冬惨白的阳光照射下,密密麻麻的人头快速靠近高前亭。

高前亭附近多有村庄、农田、森林、池塘、桑麻,但此刻村子俱已破败,百姓早就逃得无影无踪。

农田池塘桑竹荒芜,孙策的前军迅速占据了周围几个村子,开始布置防御。

不过他们不知道,在望远镜的作用下,隔了三四里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瞭望手的眼中,军队布置、大体数量、人马安排,皆已被陈暮军知道。

所以此时听到孙策兵马来袭,陈暮位于高前亭北面的主将营帐内,赵云、武安国、李兰、罗颢、韩浩等部众俱是想要发动袭击。

一旁的孙坚就比较沉默,毕竟那边是自己的儿子,虽说刘备信任他,让他担任大将,可总归是不敢有什么发言。

倒不是他没有发言权,而是他的位置比较尴尬,刘备和陈暮信任他,可并不代表将士们信任。

因此还不如不说话。

赵云此时说道:“丞相,敌人观之,东面力量较为薄弱,不若可以突袭其侧翼。”

“我愿意出征!”

武安国自从上次被曹操偷袭大败,一直想找个机会翻身,连忙出列道:“丞相,国愿死战!”

“我也愿往!”

李兰也出列道,他被蒋钦击退很是耻辱,因而想洗刷自己的无能。

“丞相,机不可失呀。”

“是啊丞相。”

“丞相觉得此战不能突袭吗?”

几人见陈暮笑而不语,一时觉得诧异,以为陈暮并不赞同出兵。

没想到陈暮含笑看向孙坚道:“卫尉以为如何?”

孙坚尴尬道:“一切由丞相做主即可。”

陈暮沉吟道:“以卫尉对孙伯符的了解,卫尉觉得,他会如何做出安排?”

孙坚想了想道:“我常年在外征战,对那逆子并不是很了解。不过我知他性格易怒喜冲,若侧翼被袭,必然亲自领兵来救!”

陈暮点点头,目光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既然如此,武安国听令!”

“末将在!”

武安国大喜出列拱手道。

陈暮说道:“命你领五千人马,突袭孙策本部营寨,只许败不可胜。”

“唯......”

他正下意识单膝跪下拱手听令,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抬起头瞪大了眼睛,诧异道:“丞相,不打侧翼了?”

陈暮摇摇头:“不打侧翼,就打孙策中军本部!”

“这......”

武安国虽然不明所以,但陈暮的命令不能不听,只好硬着头皮道:“唯!”

等武安国接了军令,陈暮又看向赵云道:“赵云何在!”

“云在!”

赵云出列道。

“命你领一万人,待武安国败退之际,侧翼杀出,缠住孙策,记住,千万不能让孙策回去。”

“唯!”

“孙坚何在。”

“在.....”

孙坚本来以为自己就是个吉祥物,应该是没有任何的。

哪知道陈暮忽然叫他,连忙起身拱手。

陈暮笑道:“卫尉,此战是胜是负,孙策是生是死,皆在你一念之间了。你应该明白,即便孙策此战侥幸胜了,也不可能真的长久,因为他到时候面对的就是朝廷雷霆怒火,数十万大军威临江东,绝不是孙家能够承受的住的,这一点希望你能明白。”

孙坚深呼一口气,认真说道:“我明白!”

陈暮满意地点点头:“善,你领一万人,突袭孙策东营,东营乃是你的部将韩当和黄盖为将,你亲自出阵,将他们招降。若是不能招降,则就地突袭格杀勿论。待平定了东营,你再去西营找程普与祖茂,最后再合击孙策,则此战必胜!”

直到这个时候,众人才明白陈暮的打算。

他居然是想趁着赵云拖住孙策主力的时候,让孙坚去招降了他四大老将。

上过战场的人都知道,如果在双方正面对垒的时候,自己两翼忽然发动叛乱,直接进攻自己的中军,那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所以陈暮就是打算在孙策自以为高枕无忧的时候,忽然让程普韩当黄盖祖茂四人临阵反水,直接把孙家军打崩。

这一招,可谓之釜底抽薪是也。

想到了这一点,众人不由得由衷佩服陈暮的计谋。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此时陈暮的目光却是含笑地看着南方,心里在想别的事情。

听说,孙策已经与曹操张允完成了讨刘会盟,还当上了盟主?

就是不知道。

盟主他爹来了,孙策会有什么反应。

到时候。

一定很有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