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访

三国之谋伐 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访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访

三国之谋伐

章武七年下半年,在满朝公卿一片祝福当中,张飞与夏侯氏举行盛大昏礼,正式摆脱单身狗的帽子。

虽然张飞比夏侯氏大了约二十一岁,但地位、名望、身份都足以弥补中间的差距。

夏侯家需要张飞的身份地位改变自己家族降将的帽子,张飞也需要成一个家,何况他还是明媒正娶,把夏侯氏纳为正妻,双方自然一拍即合。

恰好刘备也需要联姻来稳定这些投降的诸侯,虽然一刀切,直接全部杀掉比较省事,但个人的声望还是要的。

所以这种联姻并无不妥。

其实不止是刘备需要联姻,现在整个朝堂上下,都是联姻成风。

像关平的老婆就是袁谭的女儿,袁谭投降之后,被刘备委以重任,担任司隶丞,相当于首都副市长,未尝没有不是因为关平娶了他女儿的原因。

还有各三公九卿之间,也多结为儿女亲家,延续了汉末魏晋时期的世家联姻习俗,组建一支庞大的关系网络。

这种习俗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即便是到明清的时候,科举制度已经几乎打破了世家垄断,可依旧不能完全改变这一现状。

因此只能一步一步来。

等到章武八年初的时候,大汉帝国的国力已经蒸蒸日上,达到了相当不错的地步。

因为高产农作物已经推广了三年多,已经彻底面向全国。

南方的两淮地区,江东地区,两湖流域,皆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双季稻,一时间全国各地粮仓充沛,百姓富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恢复到了汉章帝时期的盛世。

这是如今大汉在农业上的成就,宋朝时期即便是靠占城稻与本地稻形成双季稻,也能以半壁江山养活数千万近亿人口,更何况眼下?

而在经济上陈暮实行银本位制度,打造大汉银元,大汉铜宝以及少量金砖,银元与铜宝逐渐变成主流交易货币。

汉朝时期金银其实都不能算钱,只能算是贵重物品,可以用来以物换物。

包括原来的丝绸绢帛以及所谓白金皮币,都不算钱,而是属于以物换物的类型,真正的货币是五铢钱,汉朝的采矿极速不高,所以采取的是铜本位。

但铜本位只能算是封建王朝初期的经济体制,适用于经济不发达的朝代。像明清都是银本位,包括后世西方也都是银本位。

大量的白银流入,价值比铜要高的情况下,显然银本位更加方便,也更易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它能在短时间内替代纸币,承载一定信用货币的用处。

比如一块银元的含银量是23.852克,含铜量是2.68克,含锡量是0.268克,那么它的总价值在明清时期不到一两白银。

因为当时一斤是十六两,一两是37.3克。

然而经过打造成银元之后,它的购买力和价值却已经和一两白银差不多。

就好像纸币如果没有国家背书就一文不值一样。

银元的本身价值少于正常的一两白银,但它却能够当一两白银来用。

那么多出来的那10余克银的价值,就属于国家信誉。

而且它有着不容易被仿造,易于携带,价值高,适合大宗交易的优点,更受广大百姓青睐。

所以在这一点上,确定银本位,推广银元和铜宝,非常利于经济流通。

作为学经济出身的人才,陈暮自然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

因此一番操作之后,就确定了大汉目前良好的货币体系,为经济爆发性增长做足了前期铺垫。

而在教育上陈暮继续实行免费政策,兴办乡学、县学、州学。

其中乡学是启蒙教育,县学是基础教育,州学是深入教育,相当于小学初中高中。

目前整个大汉只有两所大学,一是泰山学宫,二是太学。

未来十年之内,要将两所大学变成五所,百年之内让大学遍布全大汉。

虽然在短时间内,包括乡学的覆盖率都不高,只有在青州以及洛阳周边开始落实。

但这属于长期政策,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政策是长久之计,垫底基础远比什么都不做更重要。

除此之外,科技、医学、数理化乃至于体育运动,都在全面发展。

随着橡胶出现,乒乓球、篮球、足球等运动逐渐盛行,虽然目前只在洛阳出现,但等到将来橡胶大规模出现,这样的运动也将逐步推广到全国。

京杭大运河开挖工作已经持续了两年,线路都是精挑细选,同时也利用地理学,完善了河流网络,现在工作进度接近一半。

我国的地形特性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陈暮经过研究之后,从洛阳斜着一路挖到北京,这便是永济渠。

然后再从武汉长江斜着挖到淮河,再从淮河斜着挖到青州,沿途经过徐州的东海国、琅琊国,最后从北海国流入莱州湾。

还有通济渠的建设,这条线路分为两个分叉口,第一個分叉口是在泗水与沭水的分叉线。

运河从广陵到下邳之后,顺着沭水北上往青州去,航线是在原有的泗水、沭水、潍水的基础上建立,把青州以及江东地区勾连在了一起。

而第二个分叉是泗水与汴渠之间,当时称为汳水,往西北方向直通洛阳。

原来的泗水在山阳郡汇入大野泽,再北上挖通黄河。

这样从江东地区北上就有三条线路,第一条是去青州,徐州直达莱州湾,如果商船货运的话,还能够北上过黄河去幽州。

第二条是直通涿县,通过挖通泗水上游与大野泽,再通过黄河支流进入黄河,北上直接去涿县。

第三条则是通过汴渠去洛阳,还能够顺着黄河西去长安。

可以说除了长安到成都的航运路线几乎不可能实现以外,关中、关东、江东、北方几乎连成一片。

而等到荆州与洛阳的航线连通,那么四川盆地的商贸也能迅速发展起来,通过长江汉江等河流,与关东地区和江东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唯一的瑕疵就是长安与成都明明很近,但如果要走航运的话,得绕大汉地图半个圈,先从巴郡坐船到荆州,再从荆州北上到洛阳,最后再从洛阳西去长安,非常不方便。

可这也没办法,四川就是这样,地势高,山又多,几乎不可能挖通从关中到四川的航运。

不过至少目前来说,整个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工作非常顺利。

全国上下一片热火朝天。

司隶洛阳。

章武八年三月初一,再过几日便是寒食节,洛阳城中无比繁华。

如今大汉又新增加了两个法定节假日。

春节、寒食节、重阳节这汉朝三大固有节假日不说,又于八月十五定中秋节,十月初一定国庆节。

中秋节在汉朝其实已经普及,但地位不如三大节日那么高,算是第四大节日。

这次定下之后,算是为中秋节正名。

至于国庆节。

倒不是陈暮非要将大汉国庆与后世国庆定在一起。

而是因为士燮于章武六年九月秋天投降,投降书送到了桂阳郡。

当时平定交州的军队得到投降书之后,就马上安排快马送到洛阳批示,由于路途遥远,一直到九月底刘备才得知这一消息。

所以以当时士燮投降的时间为标准,国庆节应该是九月初,但以刘备得知消息为标准,国庆节应该是九月底。

汉朝没有国庆节这一传统,陈暮便提出了这一理念,以纪念大汉完成彻底统一,得到了众人支持。

又由于九月份已经有九月九日重阳节,所以朝廷最终是把国庆节定在了十月初一。

又制定国旗、国徽、国歌。

普及爱国教育,强化爱国理念,全国推广中原汉语、标点符合、拼音,统一文字,简化汉字,推动白话文发展。

阻力肯定不小,因为中原汉语并不是普通话,而是简化版的中原雅语。

以前的中原雅语跟说天书似的,陈暮结合比较粗犷实用的幽燕方言,以及后世的普通话,尽量简化复杂的中原雅语,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但即便是如此,让大众改变以往的语言习惯也非常不容易。因此推广并不顺利,只能教育从娃娃抓起,将中原汉语在孩童之间普及,总有一天整个大汉的人民能够畅通无阻地交流。

至少现在中原汉语在首都洛阳也渐渐流行,今日的天气非常不错,正是暮春时节,阳光灿烂,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南来北往的客商不计其数,甚至还有不少西域面孔。

刘备陈暮带上典韦许褚今日微服私访上街,周围除了两大保镖以外,还有数十名佯装路人的护卫随行,全方面保护他们的安全。

典韦和许褚有意无意地挡在二人前面,两人在人群当中穿梭,就看到行人如云,商贩如雨,好不热闹。

“胡饼,刚烤出来的胡饼,趁热吃呀。”

“马上就寒食节了,买些冷食吧客人,咱们店里的冷食乃是一绝,都是腌制的,味道非常鲜美,里面有青州出产的甘露醇,保证好吃。”

“西域产的胡桃干、葡萄干,还有咱们大汉的柿子干、杏仁干,都是上好的寒食节冷果食,来几盒吧。”

“好吃的馄饨唉,好吃的馄饨唉。还有蒸馒头、蒸饼、面条、月牙馄饨、烧饼。”

街头巷尾叫卖声音不绝于耳。

而且这还只是街上的小吃,各种各样的商店鳞次栉比,东西二市像这样的商业街不下三四十条,商品琳琅满目,小到针线,大到马匹,应有尽有。

街面上人山人海,川流不息。

刘备四下看看,目光停留在了不远处的一个面食摊位上,对陈暮说道:“四弟,饿了么?”

“不是很饿。”

陈暮答道。

“不,你饿了。”

刘备拉着他就往那边走。

陈暮翻起了白眼。

刚刚明明吃过了混沌,现在又想吃面条?

四人来到摊位边坐下。

小二过来笑问道:“四位客人,来点什么?”

“上四碗面,要肉臊子的。”

刘备说道。

“好嘞。”

小二见有大主顾,心中高兴,连忙去摊子上准备。

现在吃肉可不像后世那么简单。

由于畜牧业不发达,猪肉在汉朝是贵肉,仅次于牛肉羊肉和鸡肉,比狗肉档次稍微高一点。

平民百姓以往一年都不一定有肉吃,也就是最近几年大量金银铜流入大汉,国家开挖运河,大笔资金流入民间,促进商业繁荣,让百姓偶尔也能吃顿肉。

可即便如此,肉类市场也因为供不应求而价格居高不下。

这种情况根据陈暮的估计,五年之内小改观,十年至十五年之后就能够大幅度改观。

因为那时候京杭大运河应该早已经开通,北方草原的活牛羊就能够通过蒸汽轮船运往南方,解决肉类流通问题。

只是那也是多年后的事情,现在肉类还是很贵。

所以这四碗瘦肉面,价格比后世的一碗牛肉面都要贵不少,也难怪小二心中觉得这四人是大主顾。

“四弟,这洛阳之繁华,可比当年还要兴盛呀。”

等面的功夫,刘备感叹道:“如今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能生存,街上近乎没有无家可归者,国家岂不昌盛?”

陈暮笑道:“大哥常在外巡视,不说遇见无家可归者,就算是道路上坑坑洼洼不能出行,也要派人通知洛阳市政厅那边出面解决,洛阳城自然治安最好。”

“可惜啊,我也就只能管管洛阳城,若天下的官员都这样,哪还像上次那样见到成群结队的乞丐找富人要钱?”

刘备感叹了一句。

陈暮说道:“此事也简单,加入到各县令、郡太守、州牧的日程规划里就行,这属于政治任务,要让他们多多去地方、城里、乡里调研,作为一地主政者,岂能不解决问题?”

刘备摇摇头:“这些懒汉也是,之前天下大乱,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如今有吃有穿,国家兴旺,怎么反倒出了些懒汉整日游手好闲呢?”

“就是。”

许褚附和了一句:“上次咱们在城里巡视,看到那些乞丐还以为哪里遭了灾,熟料一查底细,都是些不思劳作的刁民无赖,看城中繁华过来讨钱,怎么还有这种人?”

陈暮说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嘛。国家现在有钱,给大量百姓提供就业岗位,可总有人懒惰吃不了这份苦,倒也正常。”

现在大汉的生产力是飞跃式的进步,农业生产上其实已经趋于饱和,粮食价格几乎每天都在跌。

原来一家三口可能要耕种三十亩地才能养活,但随着双季稻、玉米、红薯、土豆出现,整个大汉目前的土地养活一亿人都绰绰有余。

甚至这还只是生产力提升的一个开始。

如果能够达到明清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养活四五亿人也没有任何问题。

而现在的大汉人口呢?

即便是战后婴儿潮,国家鼓励生育,总人口也就四千万出头。

而根据汉朝官方记载,和帝时期总人口约五千万,如果算上隐瞒的人口,可能在六千万以内。

与之相比,现在都还没有恢复到大汉巅峰人口期。

所以在生产力已经达到飞跃的情况下,养活目前这四千万多万人口,根本不是问题。

结果当粮食产量增多,大量就业岗位出现,民间开始富裕的时候。

乞丐反而多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也算是一件咄咄怪事。

但有手有脚,每天游手好闲的人数不胜数,历朝历代皆有,不足为奇。

只是刘备还是很痛心疾首,摇头说道:“令人痛恶至极呀。”

陈暮想了想,笑着说道:“其实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

“哦?”

刘备忙道:“四弟有办法?”

陈暮说道:“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就行,汉以孝治天下,孝就是一种道德观。若国家提倡自食其力,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夙兴夜寐为荣,在天下乡间形成这种观念,便能治不少惰民。”

“嗯。”

刘备连连点头:“确实如此,此话可作为标语。”

陈暮又道:“那就干脆多做几条,比如以孝顺父母为荣,以忤逆不肖为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之类,要为百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从小培育。”

“还有礼仪。”

刘备是儒家弟子,对礼仪看得很重,认真道:“礼不可废。”

“这是自然。”

陈暮点点头,说道:“那就完善礼仪,制定新《礼》,不过繁文缛节就要取缔。”

“回去再说吧。”

刘备注意到小二已经端了汤面过来,便示意不说话了。

“客人,面条来咯。”

小二笑呵呵地端着四碗面过来。

作为吃货大国,面食文化流传数千载,包括面条、混沌、馒头其实都已经有几千年历史。

馒头很多人认为是诸葛亮发明,实际上战国就已经出现,包括饺子,差不多也是战国就有,只是现在的名字叫月牙混沌。

几个人一路走来一路吃,一是看看洛阳新面貌,二来也是品尝美食。

正吃着呢。

前方街头忽然一片嘈杂,乱哄哄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小二嘴里嘟囔了一句:“又打起来了。”

“嗯?”

刘备听到了,放下手中的筷子,擦了擦嘴,对小二说道:“店家,过来。”

“客人,怎么了?”

小二低头哈腰走来。

刘备注意到街角的门下曹兵丁已经向着事发地冲过去,便问道:“那边怎么回事?”

“害。”

小二说道:“这两年不是咱大汉兴盛起来了吗?很多西域商人就来洛阳做生意,安息人、贵霜人、花剌子模人、康居人、大宛人、呼罗珊人还有乌孙、龟兹、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反正是那些西域人互相有仇,见面就掐,三天两头打,都习惯了。”

刘备皱眉道:“官府不管吗?”

“管啊。”

小二说道:“丞相下令了,一切来我大汉做生意的外商都必须遵守大汉法律,如有犯法者,皆按汉律处置,且逐出大汉用不准入境,可不准入境要重罪,他们没闹出人命,打架斗殴判不了多少,十天半个月就出来了,出来了又打,反正咱也就当个热闹看。”

刘备看了眼陈暮,陈暮倒是问心无愧。

以前的法律弹性很大,审判往往看县令或者当权者的心情。

当权者心情不好,偷几十文钱,打个架都能判死刑。

现在明确法律之后,审判都必须依律执行,且有法院和检察院还有吏治院三方监督,作为执法者的尉院也很难徇私枉法。

陈暮想了想说道:“怎么不见你说鄯善人?”

小二乐道:“鄯善人离咱们大汉最近,凉州就有边军驻扎,他们仗着有咱们大汉撑腰,没人敢欺负他们,所以也经常把别的西域人打架当乐子看。”

陈暮若有所思道:“原来如此。”

等小二走后,刘备问道:“四弟,你怎么看?”

“西域那边应该出问题了。”

陈暮说道。

刘备问道:“什么问题?”

陈暮道:“商人求财,若是路上遇到,偶尔当次劫道的并不少见。但到了咱们的洛阳城里,还敢如此,说明他们国家之间可能已经处于战火当中,因此商人之间也开始互相仇视。”

“哦?”

刘备想了想说道:“西域离我们万里之遥,似乎也不关我们的事情。”

陈暮摇头道:“西域黄沙遍地,生存艰难,但那是陆路沟通西方大陆的重要桥梁,我们的丝绸、瓷器和茶叶都要贩卖到大秦去。西域各国也往往依靠此作为中间桥梁而生存,未来我是想把西域纳入囊中,窥视西海,这可关我们的事情呀。”

“你是把西域纳入囊中?”

刘备惊讶道:“以往大汉也仅仅只是派少量人驻扎,统一他们建立西域长史府而已,若是纳入治下,这可是万里之遥。”

陈暮笑道:“我也说的是将来嘛,这是百年大计,等我死后都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不过在此之前,西域一定要稳定,一者关乎东西两大帝国的商贸,二来那里是大汉棉花最重要的产地,不可落入外人手中。”

“那按照四弟的意思是?”

刘备问。

陈暮想了想道:“先派人去西域打探一下情况吧,确实离得太远,恐怕一来一回消息得一两年,真是个麻烦事。”

“嗯。”

刘备点点头:“那就按四弟的意思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