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二十六章 仁义之名传河北

三国之谋伐 第二十六章 仁义之名传河北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二十六章 仁义之名传河北

雪地之上,四匹战马狂奔。

典韦并没有跟着他们去蒲阴,而是就地解散,各回各家。

新年到了,典韦也要回家过年,陪伴父母。

反正兖州与冀州离得也不远,陈留就在阳平郡下方,从元城到已吾,横竖也就两百多公里而已。

等过完年后,典韦就打算将家人迁往济南,安安心心在刘备帐下做事。

兄弟四人纵马狂奔,跑了一刻钟,最终停下来歇息马力。

最终是刘备第一,张飞第二,关羽第三陈暮第四。

四人停下后,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战马的速度是快,不过那是不计较马匹死活下狂奔,才能达到三四十公里每小时。

为了不让战马累死,他们得让马匹休息一下,不能持续奔行。

一路骑马慢跑,保持约每小时十公里的速度,三个多时辰后,应该是下午四五点钟的样子,四人已经到了元城北面的馆陶县。

县城不大,只有一条主街道,连通着东西二门,正是冬季,城内并不热闹,街上来来往往的百姓稀疏可怜。

四人找了家旅店,下马歇息,一下,进店吃点东西,同时也得安排给马匹喂养草料黄豆。

“今年这场大雪不知道又要冻死多少人。”

刘备感叹了一句。

陈暮怕他又开始忧国忧民,便转移话题道:“对了大哥,济南相做得如何?治下百姓是否安定。”

刘备还没说话,张飞就乐道:“可惜了四弟你不在,大哥到济南后,先是处理了一批贪官污吏,然后保境安民,四处击贼,杀了数千人,威震整个济南呐。”

关羽也抚须说道:“大哥上任之后,每日处理政务忙到深夜,解决各地纠纷,我与三弟也是四处带兵打仗,攻伐山贼。以前不做官的时候不知道当官辛苦,做了官才发现到处都是事情,这一地民生的责任压在肩头,重于泰山呐。”

黄巾之乱不仅给了古老腐朽的汉帝国沉重一击,同时也给各地州郡带来了无数祸乱。不管是打着黄巾名义还是黄巾余孽,四处作乱,危害地方。

刘备去了济南两个月,做的第一件事情当然是击贼安民,前后打了数仗,将数股在济南占山为王,浑水摸鱼的贼寇全部打败。

再加上整顿官吏,申饬地方长官,将济南七七八八的贪官污吏清空,一时间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现在到了年尾,刘备也算是抽出了一点时间休沐,郡内的事情就交由沮授和刘备在济南招募的几位青州名士来处理,自己则跑出来陪陈暮回蒲阴。

其实这一趟也不仅仅是陪二弟四弟回家看看,同时也是自己衣锦还乡。刘备的母亲去了济南,但娄桑刘氏还在,刘备小时候就丧父,能够长大多靠了宗族赡养,特别是族叔刘元起,他也得回去报恩。

不过虽然在两个月内做了不少事情,刘备还是不太满意,说道:“可惜现在是冬季,民生还是十分穷困,我四处击贼,收敛的粮草钱币很少,还是不能惠及整个济南一郡百姓,最后还是整顿贪官污吏,没收他们的家产,才勉强维持,看能不能帮扶一郡百姓撑到明年开春。”

“坚持到开春肯定没问题,实在不行就去找那群豪强“借!”,那帮家伙,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我怀疑上次暗杀大哥的那十余名刺客,就是他们派来的。”

张飞恶狠狠地说道。

刘备瞪了他一眼:“三弟,不是说了这事别提吗?”

陈暮愕然道:“刺客,什么刺客?”

“这......”

张飞知道自己说漏嘴了,瞪大了眼睛不知所措。

之前刘备也跟他说过,让他们别和陈暮说,因为陈暮在洛阳读书,免得他担心,无心学业。

不过现在既然说漏了嘴,也就无妨了,刘备苦笑道:“上月出城打猎,我带着二弟三弟良弼子义四人,未带扈从,结果遇到十余名刺客,被我们杀了,现在还未查出来是谁干的。”

关羽摇摇头:“那群人用的是弓箭,好在那大哥和那太史慈箭术惊人,再加上典韦那小子一手飞斧,将他们一一射杀,不然的话,我等恐怕危矣。”

好家伙,连刘关张典太史这五个人凑一起都敢刺杀,也是嫌命长。

陈暮脸色铁青,说道:“这帮人好大的胆子,如此蔑视朝廷法度,等明年年初我去济南,必查出来为大哥报仇。”

东汉庄园经济,有钱的世家豪族隐瞒人口,蓄养死士并不是什么秘密。像许贡三门客就是典型的代表,用弓箭将小霸王孙策给刺杀。

在《三国志》里,关于派刺客杀仇人的事情屡见不鲜,袁术干过,袁绍干过,曹操干过,刘备在平原的时候也被刺客刺杀。

当时暗杀成风,一言不合就派死士甚至亲自上马去刺杀的事情也不少,并不新鲜。

问题在于,刘备可不像孙策的时候已经到了汉朝末年,朝廷被董卓掌控,汉庭统治力极其低下的时期。

如今法治没有崩坏,朝廷的权威依旧存在。

刘备身为当朝天子刘宏任命的一地太守,一郡的最高长官,位高权重。

有人敢刺杀他,就相当于蔑视朝廷,蔑视法治。要是被抓住,跟造反无疑,立即就会被诛灭一门。

只能说,那幕后主使者还真是胆大包天,不知死活。

听到陈暮的话,刘备笑着摆摆手:“无妨的,反正我也没事,子归还是安心读书,早日结业回来,我等兄弟四人能够一直在一起,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陈暮还准备说点什么,店家刚好将菜端了上来,无奈只好把要说得话咽回肚子里。

张飞大喊道:“今日好宴,怎么能无酒,店家上酒来,先来两大坛。”

“来咯。”

柜台里的掌柜一声长音,端上来了两坛当地黄酒。

四人正准备开酒饮宴。

掌柜的盯着刘备一动不动出神,苦思冥想。

刘备见他送了酒也不走,站旁边发呆,纳闷道:“店家,还有事吗?”

掌柜的看了他许久,愣在原地,被刘备出言惊醒,满是歉意道:“失礼了,只是觉得壮士十分眼熟,敢请教壮士姓名。”

虽然不太明白掌柜的为什么问他名字,刘备出于礼貌,还是回答道:“在下刘备,字玄德。”

刘备刘玄德?

掌柜的大惊道:“可是北军司马刘备?”

刘备惊讶道:“店家认识我?”

扑通!

掌柜的直接跪下来,磕头道:“我李通终于见到恩人了。”

刘备吓了一跳,噌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连忙去扶:“店家使不得,快快请起。”

古者《周礼》之仪,头拜地为稽首,也就是磕头跪拜礼。

这个礼仪是很隆重的礼,《周礼》中写的是“拜中之重,臣拜君之拜”,是仅次于九拜之中的顿首礼的存在。

即便是天子,也只有在大型朝会,比如一年一次的大朝会上才会用到。

平时的时候,唯有父母、师长可以跪。男儿膝下有黄金,现在可不是清朝见个芝麻大小的官就下跪的时候。

所以店家突然给刘备稽首磕头跪拜,差点没把刘备吓得从位置上弹跳起来,慌忙去搀扶。

掌柜的老泪纵横,颤抖地说道:“年初的时候,黄巾贼起,我带着宗族家人逃离阳平。路上遇到黄巾贼寇,是将军带了人马杀散贼人,若不是将军,我等妻儿宗族俱已被杀害。”

原来是这样。

刘备恍然,六月份的时候,卢植已经兵围了广宗,将张角团团围住。

趁着这个时机,卢植派他扫清周边郡县的小股黄巾势力,防止张角纠集更多的人马,算是有一定战略目的。

当时沿途受到兵灾影响的灾民无数,百姓拖家带口逃离,路有饿死者,生民凋零,刘备看了十分不忍心,把所有的钱财都用来救济百姓,虽然几千万钱花下去杯水车薪,但同样也是活人无数,救了不少人。

“刘玄德,你是刘玄德!”

刘备还未说话,店中就有其他食客陡然站起来,纷纷惊呼。

这寒冬腊月,旅店生意一般,但也有那么几桌客人,听到动静,都看了过来,听到刘备的名字,更是一窝蜂簇拥。

“真的是刘将军,我有一同乡本来差点饿死,就是刘将军救的。不行,我得立即去通知他。”

“刘将军之仁义,真乃当世英雄也。”

“如今整个河北都在传唱刘将军,光拿咱们阳平郡,据说就有数千人受了他的恩惠。”

人们议论纷纷,将刘关张陈四人围住,像是看明星一样。

刘备无奈,站起来劝道:“诸位,我等也只是普通人,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待会我等还要赶路,大家还是继续吃饭吧。”

有人说道:“刘将军活我馆陶百姓无数,仁义君子也,这顿饭我请,大家谁也不要跟我抢。”

“我请才是,还请刘将军今晚睡在我家,也算是聊表我等馆陶人的心意。”

“不行不行,刘将军救过我之宗族妻儿,怎么能让他付钱呢。”

包括掌柜的李通在内,众人纷纷要帮他买单。

别觉得这事不可思议。

汉朝重孝、重信、重诺、重仁、重义。

当初张俭抨击宦官,名传天下,被朝廷追杀,四处东躲西藏。

然而他只要走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会收留他,可谓望门投止,天下闻名。

刘备的名气也随着他散尽财产,救活冀州南部无数百姓而闻名。毫不夸张的说,他一路往北到中山国,只要提起他的名字,路上一分钱都不用花,多的是人愿意为他买单。

这就是名望的好处。

陈暮在一旁含笑不语。

这个结果是他早就预料到的。

因为就是他的手笔。

当初在得知刘备散尽家财之后,虽然有些沮丧四兄弟又变成穷光蛋了,但他作为谋士,第一时间想的当然不是惋惜,而是在考虑如何让这笔钱花得有效果,不至于白给出去。

于是在刘备上任济南,招揽到沮授之后,他就私信给沮授,让他发动鸡泽宗族,在冀州为刘备造势。

这个时候毕竟不是信息时代,消息传播方式主要是人传人,想传播名望十分艰难。

可一旦被传扬出去,说容易也容易,因为古代信息不发达,一条消息给予普通人的冲击力度会很大,更加容易被人记住。

反观后世的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每天都有无数新闻传递给人们,互联网的记忆短暂,各种信息人们见怪不怪,热度一过,一地鸡毛蒜皮,很快就会被人遗忘。

所以相比于现代,古时候的名望反倒更加真实。

刘备本身就名望基础,被他救助过的人散落在冀州各地,已经小范围有一定影响力。

等到冀州安定下来之后,沮授便有组织地发力,声名自然发酵开来,后劲十足,刘备在济南自己都不知道,他的名望早就在冀州四处传播,被冀州百姓铭记于心,十分敬佩。

看到馆陶当地百姓争相要为他付钱买单,刘备也是一脸懵逼,与关羽张飞三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吵吵嚷嚷,更多的人听到消息,拥挤过来。

“刘将军何在?”

“恩人,我要见恩人。”

“就在这旅馆当中。”

“恩人在哪里?”

门外数十被刘备救助过的人想进来,还加上数百围观群众,很快小小的旅店外变得十分热闹。

不止是百姓,当地的官府也惊动了,馆陶宋县令与县中大小官员赶来。

宋县令越众而出,走入店中,四下巡视道:“哪位是刘使君。”

县令可不像乡民那么闭塞,早就知道刘备已经做了济南相,听闻一郡太守路过此地,不管是有没有名望,他都得要过来看看。

刘备眼见事情闹得好像越来越大,连当地官府都惊动,只得站出来道:“我是。”

“真的是刘使君。”

宋县令哈哈大笑道:“使君仁义之名传河北,今天到我馆陶,令我馆陶庆幸生辉。请让我代替馆陶百姓,尽地主之谊,来我县衙歇息。”

刘备只觉得头疼不已,第一次因为名气太大而烦恼,不由苦笑道:“好叫县令知道,马上就要年关了,我今日是路过馆陶,要回幽州过年。恐赶不上回家乡面见宗族亲人,吃完饭之后,还得连夜赶路,不能耽搁了。”

“这......”

宋县令听到刘备的难处,迟疑片刻,说道:“既然如此,那请让我与满城百姓送使君一程。使君先吃饭,我们就在一旁等着。”

刘关张陈四人大眼瞪小眼,几百人围观他们吃饭,真是坐立难安。

不过没办法,谁让刘备现在名气大呢。

四人无奈,硬着头皮坐下,在众人的围观中,如坐针毡地匆匆扒拉两口饭,碗中的酒顿时就不香了,如同嚼蜡般快速应付了两口。

“店家,多少钱。”

刘备随意吃了两口,见自己三位老弟也没胃口,掏出钱来付账,想着尽快走人。

没想到他钱还没掏出来,就被众人摁住。

“使君,使不得,这顿饭我请。”

“还是我来,我家有钱。”

“你家有钱又怎么样?若能请刘使君这样的大善人吃一顿饭,我家在乡邻中必然脸上有光,我来请。”

“这顿饭不要钱,我怎么能收将军的钱呢?”

众人为了这顿饭钱,差点打起来。

陈暮连忙凑过去对刘备说道:“大哥,快说点什么,不然今天我们休想走出馆陶。”

刘备硬着头皮喊道:“大家听我说,吃饭给钱天经地义,不能因为我曾经帮助过别人,而搞特殊,要一视同仁.......”

“刘使君仁义无双,既然不能在馆陶多待些时日,怎么能不让我们尽地主之谊。”

“是啊,要是我娘知道今天错过使君,会骂我不义。”

“我曾经被使君救过,这顿饭不请,恐怕同乡人戳我的脊梁骨。”

他这话还没说完,就被众人的话语淹没。

眼看大家还在为这顿饭钱争抢,大家纷纷掏出钱来要给掌柜的李通,但李通死活不收,各种银子钱币掉了一地,无人拾取。

陈暮灵机一动,大喊道:“诸位听我说,我是刘使君之弟,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听到他是刘备的弟弟,大家慢慢安静下来,都看着他。

陈暮笑着说道:“我大哥刘备在冀州活人无数,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果是往日,我大哥也必然会成全大家义气,多留在馆陶两日。但现在年关将至,要回去过年,孝奉亲族,没有办法。所以我有一策,既能成全大家之义,也不耽误时间。”

“什么办法,请说。”

宋县令拱手说道。

陈暮想了想,道:“这一顿饭,应约数百钱。门外人潮如海,差点被踏破店家门槛,就可知人数不少。既然大家都是馆陶百姓,代表了馆陶欢迎我大哥。不若每人出一钱给予店家,一来成全诸君义气,二来不让店家和我大哥难做,诸位以为如何?”

每人出一钱?

众人互相对视,过了片刻,纷纷高呼道:“好,那就这么办。”

大家都觉得可以,宋县令和掌柜的李通最后也答应了。

没办法,李通虽然很想给恩人面单,但不收钱的话,那就是在拒绝馆陶当地百姓向刘备表达谢意,这可是在家乡要被戳脊梁骨的事情,他不得不同意。

吃完饭后,刘关张陈四人一边向四周拱手,一边往店外走。

众人纷纷让开一条道路,他路过的时候,每个人都自觉分开,微微弯腰低头,向刘备表达敬意。

汉人崇拜品德高尚的人,哪怕这里数百人只有小部分接受过刘备的恩惠,但人与人之间本就有联系。或是亲属,或是同族,或是同乡,只要有这样的联系,那么就形成了我的同乡亲属同族收到刘备的恩惠,这样的人我得尊敬这种思想。

出了店门,牵上马匹,馆陶大街上数百人簇拥着刘关张陈,一路送到了北门外。

等四人上了马之后,宋县令站在队伍最前面,拱手弯腰行礼:“恭送使君!”

“恭送使君!”

数百人同时弯腰行礼,场面蔚为壮观。

在这一刻,即便是陈暮,都感觉到了汉朝这种敬佩仁义君子的思想观念有多震撼。

这里大多数百姓或许不认识字,但感恩与重义之心,早已经深入骨髓,铭记在人心里。因为他们知道,谁才是对他们好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