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六十章 何进之死(二合一)

三国之谋伐 第六十章 何进之死(二合一)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六十章 何进之死(二合一)

何进从皇宫里回来后,荀和已经在厅堂内跪坐等候,见他进来,立即问道:“大将军,太后与天子是否已经安排妥当?”

何进点点头:“已安排妥当,蹇硕交出了兵权,宫内宫外的所有禁卫都入我手中,宦官手中没有了权力,已不足为惧也。现在只消处理董卓与刘备,将太皇太后赶出宫中,则大事已定。”

荀和听得有点懵,让你进宫把太后跟天子保护起来,怎么这事又扯到董卓刘备身上去了?虽然兵权拿到手是一件好事,问题是袁绍眼看就要杀过来,马上就要入宫诛杀宦官的档口,忽然转移矛盾,针对起董卓刘备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荀和的打算可是进宫控制了宦官与太皇太后之后,就立即以太皇太后的懿旨与天子的诏书逼迫董卓跟刘备退军,因为董卓跟刘备现在的名义是以太皇太后的旨意,只要拿捏住太皇太后,就是拿捏住大义,自然也能和平解决这个问题,从容应对。

不过仔细想想,蹇硕交出兵权似乎也是件好事。原本以为袁绍进宫会有不小的阻碍,荀和甚至已经考虑好引起小规模骚乱和开启战争的准备。现在既然宦官没有兵权,就意味着他们没有了保护,如此轻松便可以杀入皇宫,没有阻碍。

想到这里荀和轻点下颌,赞许道:“此事大将军处理得不错,等袁绍抵达洛阳之后,大将军便可以率军入宫,先诛杀宦官,再逼迫太皇太后回河间,最后以天子太皇太后之名义,让董卓刘备罢兵,此乃一举两得也。”

没想到何进尴尬道:“吩咐袁本初,让他按兵不动,就在城外安营扎寨,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进城。”

“什么?”

荀和蹭一下站起来,瞪大了眼睛:“此时大军已抵达洛阳,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将军怎么能半途而废,中道而止呢。”

何进叹了口气道:“公舒,你不知道,常侍蛊惑了太后,太后问我,是要杀左右亲信以弱皇上,复王莽梁冀之事邪?你说我这该怎么回答,难道答是吗?”

听到他的话,荀和无语。胜利还没奠定,太皇太后还在搞事,董卓跟刘备的威胁也没解除。太后反倒是已经开始思考起皇权跟外戚平衡来。

妇道人家就是妇道人家,虽在先帝那学了点帝王之术的皮毛,却依旧目光短浅,不识大局(别打我拳,这是古人这么认为)。

“和知道了,待会和便去寻袁本初,跟他说一说。只是董仲颖与刘玄德不得不防,为了怕太皇太后召他们的兵马进城,威胁到太后与天子,大将军还是得劝太后跟天子去东宫才是。”

荀和淡淡地道。

对于何进的性格,他早就摸透了,这个结果亦在预料之中。反正他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证何太后跟少帝的安全,只要二人进了东宫被保护起来,那之后的事情,就由不得何进。

何进想了想也是,便点点头道:“那我午后再入一趟皇宫,一来以禁卫虎符先把内宫禁卫调离,换上虎贲军与羽林卫,二来安排天子与太后去东宫。”

“这样最好,和便告退。”

荀和告辞离去。

何进回自己后院先休息,荀和却去了前院,找到了何进府中的诸多幕僚。

荀和、郑泰、陈琳、卢植、张津、何顒、逢纪、鲍信、王允、刘表、李度等人,除此之外,武将那一系人马也在,孙坚、吴匡、董旻、张璋、许凉、伍宕等等,文武二三十余人,俨然一个小朝廷。

其中孙坚当场跟随张温打韩遂之后,就被张温带来了洛阳,如今为议郎,投靠了何进,因为现在的长沙太守是袁术,孙坚的基本盘没了,现在只能在何进帐下任事。

荀和环视一圈,缓缓说道:“诸位,所谓豫州叛军的内里,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我就不用赘叙。袁本初已经抵达洛阳,可大将军还是迟迟不敢下定决心。如今蹇硕已经交出兵权,宫内外的禁卫都已经在大将军手里,诸君怎么看?”

张津郑泰等激进主义者纷纷说道:“大军既已至,应当即可进宫诛杀宦官,明正法典,以定天下。”

“如今天下纷争,皆因宦官而起,此时不诛,还要等到何时?”

“诸公之言,便是吾要说的话。”

这些文人一个个比谁都激进,反倒是另外一边的武将派系,反而颇为犹豫。

“大将军既然不肯,若是我们私自动兵,恐大将军责怪。”

“在皇宫擅动刀兵,罪责不小啊。”

“若是伤到了太后与天子,那该如何是好。”

武将们迟疑反对。

这不仅是从各自利益出发,同样也是从智慧高低的角度出发。

何进的这些幕僚论起智力,肯定个个都是60以上,其中像荀和郑泰陈琳卢植何顒逢纪等人,都是人杰,有他们自己的考虑。

对于他们而言,早已经摸透了何进的性格,知道他既然犹豫,那说不好就有可能放过宦官。

世家豪强们的动乱,还得靠宦官的人头来平息。而且董卓与刘备的威胁眼看就要接近,这个时候不把太皇太后这个麻烦处理掉,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所以何进的这些幕僚,必然是支持荀和进宫清君侧。

即便这么做有谋逆的嫌疑,事后也可以打出幌子,就说是豫州叛军干的,把何进从里面摘出来就行,根本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历史是胜利者写就,这一点他们比谁都懂。

更何况,除掉宦官可不是个坏事。

窦武陈蕃李膺等人就干过,他们做了同样的事情,虽然失败了,可名望却不减反增,都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天下人就从来都没有人说过他们是反贼。

所以在宦官人人喊打的情况下,他们这些人如果也学窦武陈蕃李膺,只要一成功,立即就是名望所归,个个都是天下楷模。

因此对于这些智力比较高,想问题想得比较长远的文人来说,反倒是个个都希望进宫诛宦。

而武将们则没那么长远的目光去考虑未来天下的事情,他们只会去想,如果他们带兵入宫的话,那万一事后何进问责,那可就形同谋逆了。

特别是不小心伤到了皇帝跟太后,那绝对要完蛋,所以即便是胆大包天,素来有胆气的孙坚,都不敢支持。

荀和看了眼武将们,就知道他们没那魄力和胆量,这样的大事,还得靠袁本初,便淡淡地道:“这些就不劳诸位费心,只需要许中郎将与伍中郎君打开宫门,让袁本初进宫即可,后面的事情,与诸位无关。”

听到这句话,武将们面面相觑,又开始纠结犹豫起来。

说真的,事情要是失败了,他们肯定逃不过问责。

但万一要是成功了呢。

那就是帮何进立了大功,事后分蛋糕取功劳的时候,岂不是.......

这种复杂而又纠结的心情,确实是有。

“诸位,不要想了,等事情尘埃落定之后,若大事成了,诸位都是有功之臣。”

荀和朗声道:“若大事未成,追究罪责,我一力承担便是。”

众人不由钦佩地看向荀和。

孙坚第一个站出来道:“公舒先生大义,我孙文台也绝不是躲在先生身后不敢冒头的鼠辈,既是如此,我也愿意带兵入宫。”

“好,我那便立即回宫,等袁本初一到,就立即打开宫门,放他进去。”

“俺也一样。”

执掌禁军的虎贲中郎将和羽林中郎将许凉跟伍宕同样保证。

荀和大笑道:“好,那我多谢诸位。”

这边何进的幕僚在私自开会。

那边何进到了下午,吃过午餐,在自己房间睡了个午觉以后,就决定去皇宫。

他手里已经掌握有内宫禁卫的虎符,他想着去把内宫禁卫给换掉。

车马缓缓抵达司马门,这个时候许凉早就从何进府邸出来,正在司马门值守,见何进数十人的护卫抵达门外,立即开了宫门。

“大将军。”

许凉迎上去。

何进点点头:“嗯,你来得正好,带一些人马,随我入宫,去把内宫禁卫调走,把你的人安插入内宫中。”

许凉忙道:“唯!”

许凉就点齐了一千人马,跟着何进的马车护卫队入宫,直接到了嘉德门外。

用蹇硕交出来的虎符,顺利地打开嘉德门,来到了内宫当中。

执掌内宫宿卫的都尉郎将连忙出来迎接:“大将军。”

“虎符在此。”

何进掏出虎符。

都尉郎将勘验过后,小心翼翼递上去:“大将军有何吩咐?”

“尔等西宫宿卫,全部去北宫值守。”

何进说道。

这是他深思熟虑的考虑,天子跟太后住在南宫,把西宫宿卫调去北宫,那南宫就彻底掌握在虎贲军与羽林卫手中,到时候天子跟太后为什么还要去东宫?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都尉郎将领命而去,西宫宿卫全部撤往了北宫。许凉的虎贲军接管了西宫,自此嘉德门内,包括天子寝宫、太后寝宫,都归何进的宿卫管辖。

宦官们得知消息,匆匆忙忙去找何太后禀报。何太后听到这个事情,勃然大怒,召何进来长秋宫,指责了一番。

但面对何太后的指责,何进根本不为所动,坚持已见,二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刘辩毕竟是何太后的亲生儿子,她怕的是自己那同父异母的兄长要学王莽梁冀,真当了权臣,那他们母子俩的日子可不好过。

所以何太后不希望看到何进只手遮天,希望能够扶持宦官与何进抗衡。

可惜现在何进大权在握,何太后也没什么法子。

虽然与太后不欢而散,但何进并没有出宫,而去了崇德殿议事。

是关于董卓跟刘备的事情,他想找朝臣商量一下主意。

家里那些幕僚满脑子都是诛杀宦官,却不知道,何进自己也是顾虑重重。

一来跟宦官纠葛太深,不好处理。二来真杀了宦官,何太后恐怕就不止是生气,而是会彻底与他闹掰。

这是何进不希望看到的事情,所以他自然不能去找那些整日喊打喊杀,书生气太浓的幕僚们,找那些权术和政治头脑相对合格的朝廷官僚们,就靠谱得多。

三公府就在东宫一侧,只片刻功夫,三公九卿就齐聚崇德殿。何进高坐主位之上,向诸位朝臣询问意见。

政治方面的事情就由政治手段来解决。

很快几位大臣就提供了几个方案,比如现在既然大将军已经掌控了皇宫所有兵权,那完全可以直接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发矫诏,让董卓跟刘备退军。

大臣们现在也都知道刘备是个愣头青,如果刘备听命,董卓不听命,那也有法子,就是以太皇太后和天子名义,让刘备去对付董卓。

要是刘备不听命的话,同样也可以拉拢董卓去对付刘备。反正在政治权衡方面,平衡之道与合纵连横,多的是办法,何进听取了一些意见,觉得一些方案可行,便记下来,准备明天让黄门令去以太皇太后和天子名义写诏书。

又聊了一会儿,已经接近日落,也就是傍晚六七点钟,太阳还未下山,这才散了今日朝议。

何进跨出崇德殿大门,略微眯起眼睛,他看到远方夕阳还未落下,天边挂满绚丽的霞彩,火红的火烧云像是将整个西方的天空烧得彤红,宛如血一般的颜色。

今天倒是个好天气。

何进心里想着。

正在此时,一个小黄门匆匆而来,忙不迭跪下磕头道:“太后请大将军去。”

太后又叫我过去?

何进觉得应该是自己那妹妹要么是余怒未消,不依不饶,要么是已经消气,跟自己商量一下事情。

不过不管怎么样,太后的命令他还是得听,至于具体什么事,具体再看吧。

想到这里,何进点点头:“走。”

上了马车,车子缓缓向着嘉德门驶去,虽然崇德殿后面就是嘉德门,无奈洛阳宫殿实在太大,穿过嘉德门再去长秋宫还有数百丈的距离,接近1公里,确实得坐马车。

到了嘉德门,按照规矩,何进的护卫都被要求交出武器。

其实何进的护卫能够带兵器入宫就已经是坏了规矩,正常来说,在外宫的司马门他们就得下武器,而且没有诏令,这些护卫本身就不应该入宫,现在不仅跟着何进进来,还带着武器,那几乎是僭越。

看到护卫们依次上交武器,何进一想反正整个皇宫的宿卫都已经是自己人,西宫的禁卫也被自己换成了虎贲军,听从自己号令,还带着这些护卫做什么?

于是对众人道:“尔等在此等候,不用跟来了。”

“唯!”

护卫们听令,在嘉德门外等待。

马车缓缓穿过嘉德门,何进孤身一人进入了西宫当中。

过了嘉德门,就是嘉德殿。

马车路过嘉德殿,夜幕降临,天色已晚,晚霞的夕阳绚烂,火烧云如血一般鲜红。

而就在何进入西宫的时候,大将军府,袁绍风尘仆仆入内。

“公舒先生,怎么回事?”

一见面,袁绍就不解问道:“大将军怎么突然让我驻军城外?数万大军,安营扎寨,浪费了我诸多时间。”

最早的时候袁绍本来是打算只带一两万人进京,但因为刘备跟董卓的威胁,他不得不带了五六万人马,大军开拔,速度缓慢,虽然大谷关离洛阳很近,但加上安营扎寨的时间,一直到接近天黑他才到洛阳。

荀和淡淡地道:“大将军迟迟未断,不肯诛杀宦官。”

“唉,任天下事,皆胆也。”

袁绍叹了口气:“当初秦伐赵急,魏王使晋鄙救赵,畏秦,戒勿战。信陵君窃魏王兵符,又使朱亥锤杀晋鄙,终大败秦军,便在于胆。此番诛宦,乃谋国之事,大将军怎能如此夷由,坐而不进呢?”

如果让陈暮知道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的袁绍能说出这种话,估计得大跌眼镜,怀疑自己看了假的《三国志》。

要知道,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谈话内容虽然是《三国演义》杜撰的,但曹操对袁绍的评价,可是写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里。

原话是:“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从这一点上来看,可见罗贯中并没有无的放矢。

但显然,年轻时候的袁绍和中年袁绍确实是两个人,现在的袁绍不仅有胆色有气魄,更是很有勇气。

荀和对袁绍十分欣赏,赞许道:“本初之言,确实有理,因此既然大将军不能做决断,那就得看我们。我已决定,明日就入宫去,学游平公仲举公等人,领兵清君侧,本初以为呢?”

袁绍毫不犹豫道:“自当如此,明日我就亲领大军,杀入皇宫。”

“很好。”

荀和说道:“如今皇宫宿卫都已归许凉伍宕管辖,到时他们会打开宫门,放你进去,切记,只杀宦官,切勿伤到天子与太后。”

袁绍点点头道:“我知道了,对了公舒先生,大将军何在,我怎么没见到他?”

荀和被提醒,才想起来何进进宫的时间也太久了一点,不由纳闷道:“大将军说是今日进宫,让许凉等人进驻西宫,换掉原来的禁卫,算算时间,已经过去两三个时辰,确实有些久。”

“会不会出什么事了。”

袁绍担忧问道。

荀和皱起眉头:“如今宫内外禁军都已经被大将军掌握,他自己身边也带了护卫,应当是无碍吧。”

袁绍说道:“为防意外,还是我带人去皇宫看看。”

“嗯,那我召集诸公与你同去。”

荀和便去召集郑泰等人。

很快,一行数十人就出了大将军府,袁绍带了数十士兵,约百余人,往皇宫而去。

许凉在司马门值守,见到众人过来,就打开宫门出来迎接,不解问道:“诸位,怎么忽然来皇宫了,莫非今日就要行事?”

荀和上前问道:“大将军现在在何处?”

许凉说道:“大将军之前与诸卿议事,之后便被太后请入宫中,现在应当在长秋宫。”

“天色已晚,大将军还逗留宫中吗?”

荀和看了眼天色,都已经到黄昏了,这个时间点太阳已经落山,宫中四处点起了火把照明,大将军与太后虽是兄妹,但这个时间也不可能还留在宫里。

“这......”

许凉也不知道具体情况,便说道:“那我派人去问问?”

“我等诸位一同去吧,今日太不寻常了。”

袁绍提议。

许凉想了想,反正这里都是自己人,便说道:“那诸位把武器解下,与我一同入宫。”

大家把腰间的剑交出去,跟着许凉鱼贯而入,步入了皇宫当中。

一行人浩浩荡荡,抵达了嘉德门外。

正在此时,刚巧遇到嘉德门出来一个宦官,连夜在往宫外的方向而去,见到一行人,愕然不已。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袁绍当即把他捉住,喝问道:“你要出宫作甚。”

小宦官忙道:“太后诏令,命樊陵为执金吾,许相为河南尹。”

“什么?”

荀和大惊道:“请大将军出来议事。”

便在此时,不远处的嘉德门城楼上,有人丢下一物,大喊道:“何进谋反,已然伏诛。”

众人定睛一看那物,竟是何进头颅,只觉得头晕目眩,像是天塌地陷了一般。

“走!”

袁绍倒是果断,当即低声道:“快回去,点齐兵马,杀入宫中为大将军报仇。”

众人转身拔腿就跑,今日过来的就何进那帮文人幕僚,虽然他们也个个佩剑,是敢上马杀敌的狠角色,但武力值肯定不能跟孙坚那种人比,更何况武器还留在宫外,手无寸铁,这个时候不跑更待何时?

“追,杀了他们!”

城楼内众人正是十常侍等人,他们利用浩大的南宫,将夏牟带来的两千兵马以及各自私兵,诛杀了何进,逼迫守卫西宫的虎贲军投降了他们。

见到城楼下黑魆魆的,有数十人入宫,虽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但张让也知道不能让他们跑了,立即命令士兵追击。

袁绍等一行人玩了命的奔跑,洛阳皇宫比之后来明清紫禁城要浩瀚数倍,大家足足跑了一两公里才跑到章台门,章台门是外宫最后的入口,位于却非殿之后,过了却非殿,再过却非门、端门以及司马门就能出宫。

许凉与伍宕大声命令章台门的守卫过来帮忙,章台门的虎贲军和羽林卫虽然第一时间不知所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在长官的命令下,还是上去挡住了追杀的部队,为他们逃跑赢得了时间。

众人飞一般地跑出了司马门外,袁绍从司马门外取了自己佩剑,翻身上马,抽出宝剑转身看了眼宫门,恨声道:“诸公,回军营调兵,今日血洗皇宫,为大将军报仇!”

“报仇!”

数十人振臂高呼,杀气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