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七十五章 卧底的自我修养

三国之谋伐 第七十五章 卧底的自我修养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七十五章 卧底的自我修养

董太后与董卓合谋废帝,这件事情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包括老狐狸袁隗在内,他还以为未来的政治格局,是二宫围绕着天子进行的争端。

没想到董太后如此有魄力,居然直接打破这个格局,将现在的皇帝废掉!

当董太后利用袁绍与袁家来威胁他的时候,袁隗简直被惊呆了。

不过仔细想想,这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因为无论是先帝汉孝康帝,还是太皇太后,都曾经有意立刘协为帝,只是碍于何进权势,不得不作罢。

现在何进身死,剩下个何氏已经翻不起什么风浪来,太皇太后有董卓支持,自然敢这么做。

这格局与魄力,还真让袁隗感觉,董太后像是换了个人,这根本不是她的想法。

事实上这当然不是她的想法,董太后有魄力这么做,和能不能想到这件事情是两码事,她敢于这么做,是因为何氏的威胁和董卓的支持。

而想到这个办法的人是陈暮,利用内鬼阎忠向董卓出主意,再让董卓怂恿太皇太后这么做,最终才达成了废帝的目的。

而且这次废帝,可远比历史上的废帝要名正言顺地多,一来有太皇太后支持,二来有所谓的先帝遗诏。

如此,正常来说,即便陈暮袁绍等人逃出洛阳,其实也没有借口讨董。

因为这样一来,就是反对董太后。

董太后毕竟是天子祖母,握有大义名分,说废帝,也不是不行。

哪怕董氏专政,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个外戚干政的情况。汉朝历史上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天下诸侯没有理由起兵。

所以讨董之事,还得要一个契机。至于这个契机是什么,陈暮也早就有了安排,他现在目前要做的,还是尽快逃出洛阳才行。

这边陈暮通过密道逃出洛阳,那边袁隗在皇宫当中,还是尽量在帮袁绍等人拖延时间,与丁宫一起站出来表示支持废帝。

“袁太傅以为太皇太后之言,合公道否?今上暗弱,又怎么能比得上陈留王之聪慧?”

董卓步步紧逼。

袁隗连忙道:“骠骑将军所言甚是,太皇太后之言,甚合公道,臣支持废帝。”

你说是,辣就是,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丁宫也附和道:“臣也以为,既有先帝遗诏,又有太皇太后之命,废帝之举,实为正道,无从辩驳。”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袁家门生故吏纷纷站出来表达支持。

其余中立派的官员虽面面相觑,但这个节骨眼上,太皇太后已经胜券在握,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纷纷表示同意。

很快,废帝之举,除了辞官离开的那些人以及刘虞杨赐等少数正直派以外,几乎全票通过。

董太后满意地点点头,高声道:“那何氏不过是屠沽之辈,当初受朕抬举,才入宫为后。哪知道她性子强忌,心思狠辣,不仅鸩杀王美人,还有意图谋害朕,此等毒妇,如何当得起至尊?”

这就是要废掉何太后了。

自何进死后,皇宫内的兵权被董承掌控,内有董承,外有董卓,何氏没有了依仗,在皇宫内步履维艰,处境十分不好,就连天子跟她这个太后,也被董太后的人控制起来,不能上朝。

像之前刘备被认命为青州牧,如果何太后还有权力的话,早就下懿旨阻止刘备离开洛阳,毕竟刘备也算少数忠心汉室的那一批人,他走了的话,少帝会彻底危险。

可惜宫内的宦官怨恨何进要诛杀他们,何进死了之后,宫廷禁卫的兵权又被董承掌握,因此不论是兵权还是宦官,都没人帮她,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袁隗还以为将来政治格局是二宫争权,却不知道,人家董太后根本不跟你玩政治,直接学董卓当莽夫,利用兵权和大义名分逼他就范。

现在董太后掌控局势以后,甚至还公然废帝,莽得袁隗头皮发麻,只能乖乖俯首认命,不敢不从。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董太后跟何太后的冲突在很多年前就有。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初,后自养皇子协,数劝帝立为太子,而何皇后恨之,议未及定而帝崩。

这意味着在九年前,也就是董太后收养刘协的时候,就曾经因为多次劝说先帝汉孝康帝立刘协为太子,而与何太后产生冲突,双方都恨对方入骨。

如今董太后掌控权力,终于要置何太后于死地了,她俯瞰着群臣继续道:“朕以为,何氏的太后之位,应当与少帝之帝位,一同废之,陈留王登基,朕以太皇太后之位,临朝称制,垂帘听政,诸公以为如何?”

“何太后无故鸩杀王美人,心思歹毒,确实不应当继续为后,臣附议!”

丁宫又是第一个站出来表明态度。

“臣附议。”

“臣也附议。”

群臣连忙再次表示同意。

当下,董太后就命令宦官宫女将何氏与少帝搀扶出来,二人放声痛哭,群臣纷纷掩面不敢看他们,唯有刘虞杨赐等少数人一同悲戚,痛苦不已。

这个世界本就是成王败寇,权力争端的残酷也没什么好说的。

现在是董太后赢了,何太后输了。

但前段时间争权的时候,若不是刘备,董太后的下场不会比何氏有多好,估计还没出洛阳,就要被何进兄妹谋害。

真正无辜的只是少帝而已,什么都没做,就莫名其妙成为了权力漩涡的牺牲品。

很快,董太后命令宦官与宫女将少帝的皇帝冕服去除,扶陈留王登上帝位,让何太后与少帝跪下向陈留王称臣。

长辈之间权力争夺,刘协与刘辩的感情却极好,看到往日亲昵的兄长跪在自己面前哭泣,刘协放声痛哭,不断挣扎,却被董太后呵止住,命令他必须有天子威严。

何氏与刘辩跪下称臣,大局已定,尘埃落下。朝议结束之后,董太后带着新任天子刘协回宫,董卓则回了骠骑将军府,召集群臣议事。

跟之前的何进一样,在董卓执掌大权之后,同样有很多官员投靠在他门下充当幕僚,比如侍中周毖、校尉伍琼、长史何颙、光禄仆射赵琳等等,只是董卓做梦都想不到,这些人全都是卧底。

像周毖伍琼何颙等人,是袁隗那老狐狸派过来的。阎忠和赵琳,则是陈暮埋下的暗棋。除了他们以外,太皇太后身边还有个王钧做内应,简直是三国版的无间道有木有。

董卓回到府邸之后,召集幕僚,恼怒道:“袁绍陈暮等人殊为猖狂,居然枉顾先帝遗诏与太皇太后懿旨,公然挑衅,我欲杀他们泄愤,诸公以为如何?”

周毖忙道:“夫废立大事,乃董公与太皇太后商议,名正言顺,无可辩驳。袁绍不识大体,恐惧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迫之急,势必为变。”

“不错。”

伍琼也附和道:“袁氏树恩四世,门世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

董卓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便询问道:“应当拜为何地郡守最为妥当?”

何颙说道:“如今冀州纷乱,州刺史自顾不暇,各地民不聊生,可令袁绍为渤海太守,届时他即便去了渤海,治下一片乱象,也顾不得再管中央朝廷的事情了。”

不远处的阎忠赵琳心中一动,还真让陈暮猜着了,袁绍一跑,果然有人举荐他去冀州做郡守。

那里是党人的天下,恐怕这都是党人的图谋。

事实上董卓肯定不知道,所谓冀州纷乱,实际上就是党人在冀州起兵。

一来乱兵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杀宦官,二来逼中央朝廷收回继续收税的指令。

所以别的州是真乱,而冀州豫州二地,二州豪强早已经达成共识,实际是假乱。

将袁绍弄到党人的大本营去,正如鱼入水,鸟飞天,放虎归山。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阎忠心思一转,想起陈暮跟他提起,这件事情可以阻止最好,若是不能的话,就顺其自然,于是提了一句道:“袁本初好歹也是四世三公袁家之人,冀州如今乱成虎狼之地,让他去冀州,恐怕袁绍对骠骑将军更加怨恨,并且对太傅那边也说不过去,我听说豫州汝南是袁氏基业之地,不若命他为汝南太守?”

这句话明着是在帮袁绍说话,实际上却是要乱了袁绍的基本盘。袁绍是党人当中少数能打的人,而且还是荀和等党人中坚力量看好之人。党人想办法把他弄去冀州大本营,就是存了若事情有变,则立即从冀州起兵的意图,结果被阎忠横插这么一杠,让何颙等人措手不及。

但从表面上来看,如果忽略了袁隗并不想让袁绍接手袁家在汝南的基业,忽略了冀州党人需要一个领袖的话,阎忠的话确实是好意,一时间周毖与伍琼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说好。

何颙反应倒快,马上说道:“不妥,汝南为袁氏基业所在,人望所归。若袁绍回归故里,则如放虎归山,游龙入海,到时候一旦有变,海内声望所加,又有袁家财力物力人力支持,以南阳兵马入洛阳,对董公不利,便是一场祸患,还是将他打发至渤海,天高地远,又是一片乱象,让他自顾不暇即可。”

“伯求之言,甚得我心,那就让他去渤海吧。”

董卓想了想,赦免了袁绍的罪行,让他去渤海担任太守,不过陈暮那边,他却恶狠狠地道:“看在袁家名望份上,袁绍可以免罪,但那尚书令陈暮却不行,我必要杀他。”

众人互相看看,谁也没有说话。

包括阎忠跟赵琳,屁都不放一个,根本没有为陈暮辩解什么。

是他们叛变了?

不是。

是陈暮不让他们说,而且在这件事情上,尽量不让他们搀和。

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保护他们。

君不见,后来的周毖伍琼何颙等人是什么下场?

现在帮袁绍说话,将来袁绍起兵反董的时候,他们说的好话越多,下场就有多凄惨。

因此陈暮不能让别人知道,阎忠赵琳跟他有关系,且将来如果董卓召集幕僚开会的时候,一定不能帮刘备集团说任何好话,有必要的时候,为了换取忠心,说他们的坏话都行。

这才是反间计的高明之处。

像袁家的这群卧底,只顾着在董卓那帮袁家人捞好处,结果东窗事发的时候,一个都跑不掉,全被董卓宰了,这就是没有卧底的自我修养的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