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三章 双面间谍

三国之谋伐 第三章 双面间谍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三章 双面间谍

董卓回了自己的骠骑将军府。

在门口望风的一个婢女急急忙忙跑到后院去报信。

听闻他回来,吕布衣衫不整地从另外一个婢女房间跑出来,边跑边扣衣带。

唉,长得太帅也是一种罪,自从住入骠骑将军府,好多漂亮的婢女乃至董卓的妾室都贴上门来。

吕布虽然暂时还不敢对董卓的小妾下手,但已经有几个婢女沦陷,董卓不在家的时候,一群人经常胡搞乱搞。

“义父。”

等董卓步入前厅的时候,扎着双马尾的吕布已经穿戴整齐,站在了董卓面前。

董卓点点头道:“嗯,去召集李儒阎忠赵琳他们过来。”

“唯!”

吕布领命去叫他们。

目前董卓府的幕僚分为两派,一派是李儒阎忠赵琳三人,贾诩善于明哲保身,还没有暴露他的才华,议事时一言不发,目前是将军府曹掾,暂时在牛辅帐下。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另外一派则是周毖伍琼何颙郑泰等党人内奸卧底,由于董卓自己也需要他们与党人充当润滑剂,所以这一派正是受宠之时。

不过董卓又不是傻子,自然很清楚自己与周毖伍琼何颙郑泰等人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所以他真正的幕僚班底,还是李儒阎忠赵琳等人。

为什么是他们?

因为他们属于凉州派系,同乡老家一党。

汉朝人情关系网络两大特色,一是以宗族同乡为纽带的关系网络,二是以门生故吏为纽带的关系网络。

实际上不止是汉朝,后来的各封建王朝频繁党争,组党结社,拉人头建山头,比如明末的什么齐党楚党浙党宣党东林党之类,基本都是这样。

所以这是华夏结党营私的祖传手艺,真正可以申遗的传统艺能,不单只是汉朝特色。

阎忠是武威姑臧人,正儿八经凉州名士,西凉军里很多将领都是他的武威同乡,关系极好。赵琳虽是关中扶风人,可他祖上为天水赵氏,也是师出名门。李儒则是关中冯翊人,但汉朝雍凉不分家,也算西凉派。

而且原本李儒与阎忠之间,是有一些争端和分歧的。毕竟李儒来之前,阎忠是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要想上位,除了要出好主意以外,还得与阎忠明争暗斗,进行争宠斗争才行。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后来袁绍手底下的谋士就分为好几派,如沮授田丰审配等冀州派,辛评郭图荀谌等颍川派,逢纪许攸南阳派,内斗不休,意见不统一。

但周毖伍琼何颙郑泰等党人来了以后,李儒立即改变了策略,不再与阎忠明争暗斗,而是与阎忠交好,三人抱团取暖,组成了雍凉一党。

嗯。

果然,没有外敌的时候,自己人最危险。

当有外敌的时候,上一秒你死我活,下一秒手足兄弟,然后刀口一致对外同样也算是传统艺能了。

董卓之所以召李儒阎忠他们几个人过来,是想问问他们对今日朝议结果的看法。

跟他手下有两派谋士一样,目前董卓的策略也同样是两个方针。

一是采纳李儒等人建议,唆使投靠自己的官员在朝议上提议让自己担任大将军,试探一下太皇太后的反应。

二是采纳周毖伍琼等人的建议,与党人和解亲善,让他们帮忙造势,提升自己的名望。

而今日朝议时,周毖伍琼等人虽然没有反对,可荀爽、韩融、陈纪等党人骨干却持明确反对意见,而且这些人还是董卓向朝廷举荐,这让董卓很是难堪,心里非常不爽。

李儒阎忠赵琳三人来到厅堂内,这是一间书房小屋,屋内摆满了书籍,窗外就是骠骑将军府的人工湖,有碧绿的青竹伸进来,景色十分优美。

三人席地而坐,董卓让左右包括吕布在内的护卫都出去,在门口把守,等屋内只剩下他们四人,才颇为怨恨道:“这些党人,真是可恶至极。我好心举荐他们入朝为官,哪知他们居然背后捅我一刀。”

朝堂上的事情阎忠他们也都知道了,李儒正愁找不到落井下石的机会,立即接过话茬道:“明公,我早就说过这些党人不可信,他们只是在利用明公而已,明公万不可上当。”

如果这个时候阎忠也劝两句,董卓再去找周毖等人对峙,周毖他们再找个借口理由,说不准这件事情就会过去,董卓也不会过于怨恨党人。

但阎忠同样不嫌事大,向董卓进谗言道:“文优兄之言,正是如此。明公以为党人良善,实际上他们才最为阴险。”

“我亦何尝不知?以往不过是互相利用而已。”

董卓叹息道:“可哪知道他们利用我之后,需要我利用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得鱼忘筌,反过来踩老夫一脚,当真是可恨。不过还好,太皇太后还是将老夫记在心上。”

“哦?”

阎忠心头一动,询问道:“太皇太后不是在朝议之时没有答应吗?”

董卓笑了起来:“朝议上反对的人太多,太皇太后当时便没有表态。事后召我入永安宫,抚慰了一番。言称年底让我担任三公,明年再进取大将军之位。到底是董氏自家人,太皇太后还是得依仗我这个侄儿。”

李儒笑道:“这说明明公在太后的心中地位,不过虽然到了明年就能进取大将军之位。可那些党人与世家如今占据朝堂,与明公作对,以我之见,还是要将这些党人赶出朝堂才是。”

“是啊,只是我今日在朝堂上才提议为党人平反。想修复老夫与党人的关系,结果他们转身就捅我一刀,让老夫猝不及防。因此才找你们来,询问办法。”

董卓叹了口气:“虽然老夫恨他们入骨,可毕竟在朝堂上说出了话,太皇太后也恩准,实难以反悔呀。”

其实这也是董卓召他们来议事的目的。

因为前脚我董卓才帮你们党人将当年的“九月政变”平反,后脚你们就在朝议上打我脸,实在丢不起这个人。

可话都已经说出去,太皇太后也准了他的上奏提议,这个时候怎么可以反悔?

所以董卓想来想去,就想找李儒他们询问一下,自己以后对党人应该怎么处理,以及接下来如何与他们结交,态度做出什么样的转变,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而李儒的意见也很简单,那就是先把骠骑将军府的那帮党人,也就是周毖伍琼何颙郑泰等人赶走,然后再慢慢对付朝堂上的党人。

因此刚才的话题虽然说起了董太后,可又被李儒转了回来,这就说明李儒一门心思都放在如何对付党人身上,根本没去想那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唯有阎忠听了他们谈起太皇太后已经答应董卓明年让他担任大将军,脑海快速思索,缓缓说道:“明公,文优,我觉得如何对待党人的问题上,还是要先放一放。”

“放一放?”

李儒不解道:“诚汉,你难道没看出来吗?这些党人狼子野心,一边蛊惑着明公为他们效力,又一边兔死狗烹打压明公,根本就没有想过与我们合作,我看他们分明是在愚弄我们而已!”

一旁的赵琳忍不住插了一句嘴道:“最近这段日子,我也听原来的同僚说起,说咱们西凉人都不过是蛮夷之辈,朝堂上下纷纷敌视,对我等充满了鄙夷。”

阎忠心道赵琳你捣什么乱,这个话题不能再扯下去了。不过他也理解,赵琳是负责洛阳军情司的副手,他是靠着和刘关张陈关系较好才能到这里,并不是本身智力高绝,陈暮没有把计划告诉他也很正常。

于是阎忠组织了一下语言,才缓缓说道:“我并不是说党人不可恶,而是刚才明公提起太皇太后,说是明年让明公担任大将军,我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太皇太后会真的答应这件事。”

“诚汉是何意?”

董卓纳闷不解:“我与太皇太后皆为仲舒公之后,如今朝堂又需要我为依仗,我当大将军难道不应该吗?”

“不应该。”

阎忠的话有些直言不讳。

董卓听了很不高兴,道:“诚汉说这种话莫是消遣老夫?”

“明公莫要动怒。”

阎忠连忙解释道:“我与文优兄自然都是希望明公担任大将军,这样我等前途才有保证。可平心而论,文优兄,你若是董太后,你会让明公担任大将军吗?”

这话问到李儒,李儒这才开始细细思索,摸着下颌山羊胡,片刻后才缓缓开口道:“不会。”

“为什么?”

见手下两大谋士几乎是统一意见,董卓也重视起来,瞪大了眼睛不明白道:“太皇太后明明亲口答应了老夫......”

李儒苦笑着解释道:“我若是太皇太后,只有一种情况下才会让明公做大将军。那就是自己身边的董氏近亲死绝,董太后的兄长早死,却还有董重董承两名近侄,董重死于上次宫乱,董承还在。明公觉得,是明公与董太后亲近,还是董承与董太后亲近?”

“这......”

董卓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说不出话来。

阎忠也帮腔道:“正是,虽然明公兵权在握,地位非同一般。可董承已经收了南军,有南军在,明公的重要性就比之前差了许多。所以董太后之言,大概率是为了稳住明公,明年必定是董承担任大将军。”

“什么?”

董卓噌一下就站起来,眼眸中闪烁着怒火:“这不可能,这是太皇太后亲口所言,怎么能欺骗老夫?”

阎忠摇摇头道:“若是太皇太后不提先让明公担任三公还好,那就说明尚有机会。可明公想想,骠骑将军已经位比三公,地位已经不在三公之下,再往前一步,就只有大将军之位。为什么太皇太后,一定要让明公先担任三公,再做大将军呢?”

汉朝的官制,万石官员有六个,其中常设的有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这四个。不常设的有太傅和骠骑将军,至于后来的大司马,实际上就是太尉,所以除了特殊时期,平常时期并没有太傅和骠骑将军。

而这六个万石官职,也是有上下之分。平常时候,太尉为百官之首,位列另外二公与大将军之上,后来随着外戚掌权,大将军地位飙升,逐渐成为百官之首,位列三公之上。

而太傅则为上公,同样也是位列三公之上。因此在同时有大将军与太傅的时候,二人平级。

比如桓帝去世时,窦皇后下诏让陈蕃担任太傅,加上大将军窦武,两人就成为了文武百官之首,地位相同,所以谋划诛宦的时候,就是他们两人主导。

至于其它太尉司空司徒骠骑大将军等职务,则名义上属于平级,至于具体地位,则要看有没有录事尚书。

录事尚书,代表了拥有插手政务的权力。

有这个头衔在,才能成为尚书令的上司,可以管辖尚书台,掌管天下政务。

如果没有录事尚书,那么三公的头衔其实跟虚职没什么区别,因为他们没有实际权力,只有高高在上的地位。

现在朝堂袁隗为太傅,兼录事尚书。

这意味着袁隗不仅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且是有实权的,天下政务都归他管。

而另外的三公头衔,实际上跟董卓现在的骠骑大将军地位相当。

那么董太后让他担任三公,再担任大将军,确实有点多此一举,耐人寻味,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这就好像你已经是个掌管财务的实权常务副局长,领导说要提拔你为局长,却在这之前,不仅把你分管的财务收了,还把你的常务头衔给拿走。

一套操作下来,怎么看怎么不像是要提拔转正,反而是有种已经安排你提前退居二线,在局里养老等到退休的感觉。

所以想到这里,董卓也逐渐回过味来,眼神闪烁地看向阎忠:“为何?”

“因为三公没有兵权啊。”

阎忠还没有说话,李儒就已经叹息道:“现在南军在董承手里,而我们麾下的关中豪强侯选程银李堪张横与我们并不是一条心,如此我们实际掌握的兵力就只有明公本部人马加上后来收的一部分何进何苗溃兵,总计不过一万多人。等明公担任三公以后,几乎是自动放弃了关中豪强那些人的军队,若是太皇太后给予他们官职,稍加拉拢,明公麾下军队就会散去大半。到时候明公实力大减,即便再有怨言,也已经对董太后无足轻重,不能形成威胁,届时.......”

“届时我们西凉人,离被赶出朝堂,也不远了。”

赵琳默默地给了助攻。

“不错,到了那个时候,明公虽位列三公,却内无施政权,外无兵权,最好的结果,也就是等明公到一两年无权傀儡,便将明公罢官回家养老,我等西凉人,再没有前途可言。”

阎忠满意地点点头,虽然赵琳在关键点上老是把握不住分寸,但在该出声的时候,好歹没当猪队友。

听到这里,董卓的拳头紧紧地握住,脸色阴晴不定道:“可如果单凭太皇太后先让老夫担任三公这一点,就判断太皇太后在欺骗老夫,那未免也太武断了些.......会不会是你们想多了。”

他还是不敢确信真的会变成这样,自己可是太皇太后的族侄,而且要是没有自己撑腰,你董太后怎么能到今天这个地步?

阎忠说道:“要是想知道太皇太后有没有欺骗明公倒也简单。”

“计将安出?”

董卓忙问。

阎忠与李儒对视一眼。

李儒说道:“明公可自请担任三公,看太皇太后反应,若是太皇太后欣然同意,且让明公交出兵权,那么一切,便都在不言中了。”

董卓的脸色已经铁青,沉默了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半响之后,才从牙缝间挤出几个字道:“老夫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