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二十九章 战争机器运转

三国之谋伐 第二十九章 战争机器运转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二十九章 战争机器运转

深冬腊月,黄河处于枯水期。

不过作为母亲河,古代黄河几乎没有断流过,哪怕是枯水期,水流量也十分庞大,商船运行毫无波澜。

这是因为古代没有水电站截流,没有城市生活用水抽取,也没有蓄水建坝。

所以在水资源丰富的古代,不可能让黄河枯竭。

除非河面结冰。

但熟悉地理的朋友都知道,黄河结冰期主要在上游地段,洛阳属于中游区域,加上四面环山的特殊地理环境,将冷空气阻挡在外,所以这一段并不会结冰。

特别是小平津渡口这一段,是最暖和的地方,每年都有无数候鸟在这里过冬,后世的孟津候鸟湿地保护区,就是最好的证明。

成群结队的候鸟在河面起伏飞舞,时而掠过水面,惊起波涛阵阵,时而落入河滩岸边芦苇丛,栖息繁衍。

平县很多百姓都埋伏在河岸边广袤的芦苇丛里,掏鸟蛋,捕候鸟,攫取大自然的馈赠。

这并不会影响生态环境,因为每年都有数百万只候鸟会从遥远的北方飞穿过黄河湿地与伏牛山脉,往南飞去,这里有时候会被作为中转站,有时候会作为栖息地,靠平县那区区几万人口,累死累活都抓不完这些候鸟。

楼船顺河而下,飘飘荡荡,出了司隶,就进入兖州与冀州地界,黄河为二州交界处,中下游地区两岸城乡无数,沿途县、乡、村,在王景治理黄河之后,密密麻麻的良田,沃野千里,养育无数儿女。

两日之后,大江东流,船舶就进入了平原国,如今的平原国相为沮授,听闻刘备关羽张飞陈暮四人回来,过了高唐县,在平原县下船,立即率领人马出来迎接,在平原县城外等候。

“使君!”

沮授与平原国大小官员过来迎接。

刘备牵马下船,脸色严肃道:“走,回齐国。”

“发生什么事了?”

沮授大惊。

刘备这一趟不是要回洛阳担任九卿吗?

怎么忽然就又回来了呢?

陈暮表情严厉道:“那董卓丧心病狂,谋害了天子,两度废立皇帝,大肆残杀朝廷官员,已是天怒人怨,比之梁冀还可恨百倍。大哥如今回青州,就是要举义兵,兴讨董贼。”

“原来如此。”

沮授也是聪明人,早听说过董卓在洛阳不干人事,上个月盗了先帝皇陵的消息传遍了天下,听到刘备这次回来是要兴兵讨伐,连忙说道:“我这就去准备。”

当下一行人浩浩荡荡,奔回青州治所齐国临淄。

之所以回齐国,是因为齐国位于青州中央地区,调度兵马非常方便。

如今青州经过陈暮、沮授、刘备三人先后治理,早就摆脱了当初百废待兴的模样。

鲁西、鲁北平原区粟谷和小麦大批种植,巨淀湖附近数十万亩土地都种上了水稻,通过水稻酿造酒水卖到天南地北,赚取的钱再雇佣百姓兴修水利,以便可以种上更多的水稻。

如此良性循环,不仅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就连很多官员也是心甘情愿做实事。

因为从今年上半年汉孝康帝去世开始,中央朝政混乱,大司农已经停止发放官员的俸禄,导致很多官员都没有薪水领,是刘备给他们发放薪水。

并且州牧之责可比刺史之权高得多,整个青州上下官员,州牧都可以任免,不需要经过朝廷的同意。

所以青州俨然成了一个国家,刘备成了君主,官员效忠对象,也变成了刘备。

抵达齐国之后,刘备立即召开大会。

临淄州牧府,刘备高坐堂上,这次会议是高层内部会议,并没有将各地官员全都宣召过来。

与会的有郑玄、管宁、邴原、王烈等青州名士,同时也是泰山学院的学院派代表,然后就是华歆、氏仪、孙邵、孙乾等青州本地官员代表,还有临淄孙家、管家、王家等青州豪强代表,最后才是关羽张飞陈暮沮授等一批老人。

其中太史慈之前担任洛阳军情司管事,现在跟侯栩一起秘密运送刘协,并不在这里。而典韦早前被任命为东莱典农校尉,在东莱半岛上管理屯田事宜,没有赶来,简雍则被任命为济南相,现在还在来的路上。

所以目前在这里的,就只有刚好人在临淄的一批人,其中像华歆氏仪孙邵孙乾等人,华歆是北海相,氏仪是东莱太守,孙邵孙乾则是在各地当县令,刚好年末回临淄述职,这才出现在这里。

但即便只是高层内部会议,厅内也是众星云集,人才济济,来了数十人,堂内甚至都已经坐不下。

这还只是在临淄城的人,如果把整个青州效命于刘备的官员武将全部召集来,怕是足足数百人。

这就是一个坐拥一个大州所能够拥有的实力,将来袁绍如果得了冀州,麾下人才大抵跟眼前差不了多少。

众人都是有素质的高级知识分子,在与坐之后,安静地等待着刘备开口。

“诸位,这就是天子诏书!”

刘备俯视众人,取出诏书高声道:“我这次被朝廷宣召,回洛阳担任大鸿胪。岂料到了洛阳之后,却发现洛阳已经被那董卓控制,董卓残害天子,盗掘先帝与公卿陵墓,无端杀戮朝臣,已是人神共愤。”

“后来我便潜伏于洛阳,暗中联络忠义之士,中常侍王钧,准备伺机营救天子。无奈董贼可恨至极,不仅再次废立皇帝,还派人下毒将天子谋害,谎称陛下暴毙。”

“董贼此举可谓残暴至极,好在天子早就察觉到董贼狼子野心,让王钧写了一份诏书,送出宫来与我。我此番回青州,就是要兴起义兵,奉诏讨贼,匡扶汉室,以不负先帝之恩,诸公以为如何?”

诏书送下来,给郑玄等人依次查看。

只见诏书上写着:“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至重。近者臣卓贼,出自阁门,滥叨辅佐之阶,实有欺权罔之罪。连结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皆非朕意。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元老,朕之至亲,可念高皇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除暴于未萌,祖宗幸甚!怆惶执笔,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令有负!中平六年冬十一月诏。”

上面四四方方,盖着一个大印,内容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确认了这是真的诏书,众人览毕,涕泪交流,为仅仅只做了几个月皇帝,甚至都还没有自己的谥号的刘协而感到悲伤。

郑玄德高望重,坐在刘备下首第一位,悲戚说道:“那董卓的行径,我即便是在学宫里治学,都能听到学子们议论。可见此人之残暴,实乃天下公敌也。今日见这诏书,才知道天子的悲惨遭遇。我虽老迈不堪,但玄德既是要举义兵为世人除害,亦是不能作壁上观,要老朽做些什么,玄德尽管开口。”

听到郑玄的话,刘备高兴地说道:“郑君虽一心治学,却依旧心怀天下,当真是我辈楷模。此番我回青州,就是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发讨董檄文,号召天下诸侯共讨董卓。二是征兵纳才,广招贤良,若郑君出面,撰写讨董檄文与招贤令,必然能大事可成矣。”

“好。”

郑玄点点头:“那由我来写檄文和招贤令。”

陈暮忽然说道:“郑公,我听闻陈留蔡邕如今正在泰山学宫?”

“不错。”

郑玄说道:“蔡邕亦是天下有名望的大儒,我知道他在泰山郡,庇托于泰山羊氏,就修书一封,邀请他来学宫讲学。”

历史上蔡邕这个时候已经在洛阳,他被宦官程璜曹节陷害,一直待在吴地,一直到中平六年,董卓掌权指挥,才被召入洛阳,担任侍中,左中郎将等官。

而在那之前,一直待在兖州泰山郡,受到泰山羊氏,也就是羊枯家族的庇护,直到董卓召他之前,都没有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后世他之所以出名,主要还是有个女儿蔡琰,一直被后世的三国小说当主角的诸多老婆之一。

但在真正的汉末,蔡邕的名气非常大,可谓海内闻名的大儒。

泰山郡离齐国就隔了个泰山,两地并不远,如今泰山黄巾已经被剿灭,治安不错,郑玄就邀请蔡邕来泰山学宫讲学,所以蔡邕现在就在齐国。

陈暮便对刘备道:“大哥,伯喈公名满天下,此檄文与招贤令若是由郑公与伯喈公一同署名,则群雄必然响应,各地贤良之才,也必然争相应聘,何不入一趟学宫,请伯喈公出山?”

“郑公你看?”

刘备看向郑玄。

文人都有傲气,与自己一起署名,虽然这是在利用两人天下闻名的号召力,但说不好郑玄会不高兴。

不过刘备却是小看郑玄了,已经六十多岁的老爷子大度得很,笑呵呵地道:“蔡邕文采比老夫强得多,让他来写,老夫就署个名,倒也落得个轻松自在。”

“好。”

刘备大喜道:“那此事就拜托给郑公了。”

郑玄领命。

刘备又看向孙家管家王家等豪强道:“值此国难之际,诸位万不可吝啬呀。”

孙昭无奈道:“既是玄德公所言,我自当联络青州各地豪强,运转粮草辎重,献出家中兵刃铠甲武器,为公效力。”

现在是隆冬十二月,虽然是冬小麦的种植期,但青黄不接,百姓虽富庶,家有余粮,可也不能打他们的主意。

那粮食囤积最多的是谁?

还不是各地豪强。

青州豪强们现在的日子不能说过得特别差,至少青州商业和农业的发展都不错,搭上刘备的顺风车,有钱人只会变得更有钱。

至少孙家管家王家等最早依附于陈暮的豪强,家中的产业就各个至少翻了一倍。

问题是谁家的粮食都是囤积起来准备拿来卖的,主动上交给国家,指望豪强有这觉悟?

想都别想。

可孙昭他们都被陈暮杀怕了,青州豪强被宰的还少吗?

这个时候不交粮食试试?

扣上一个私通董卓的大帽子,登时就是身死族灭。

所以只要不是傻子,也只能咬牙同意。

刘备却是笑道:“不白拿,按照市价卖给我便是。”

孙昭苦笑一声:“唯。”

说是市价卖给刘备,但青州这几年风调雨顺,粮食价格很低,已经跌到60多五铢钱一石。

要知道即便大汉朝和平时期,也要200钱左右才能买一石粮食,而像现在这样的乱世,很多地方已经500钱一石,甚至1000钱一石,由此可见青州富庶。

如果他们运到别的地方卖,至少要赚五倍以上。

现在按青州市价卖,虽不能说血亏,但想要赚钱,那是想都别想。

解决了檄文和军需的问题,刘备又对华歆说道:“子鱼,尔等青州官员,应当立即在各郡国发征兵令,必须要身强力壮,自愿从军报国者才行,明白了吗?”

华歆之前也是青州名士,但区别于管宁邴原他们只想治学,华歆是愿意出仕为官的,所以不像郑玄他们是学院派,而是青州本地派官员代表,听到刘备的话,华歆拱手说道:“那就请州牧下令,让各地官员在城门张榜招兵。”

“嗯。”

刘备点点头:“我即刻写招兵文书,盖上州牧大印,印刷雕刻之后,散布全州。”

他虽然进京担任九卿,按道理来说,州牧的官职已经没了。

可刘备进京的时候是带着州牧大印,到时候要上交给国家,再换上九卿大鸿胪印,才能算是正式交接班。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刘备并没有去报到,州牧大印自然就带在身上,就依旧有州牧权力。

一切安排妥当。

写檄文、招贤令的工作,就由以郑玄为首的学院派来做。

他们名闻天下,是海内知名大儒,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做这份工作更胜一筹。

粮草的事情则交由青州各地豪强一同筹措。

他们手里有粮食,不找他们找谁?

最后是征兵,就由各地官员来处理。

之前也说过,汉朝的征兵制度属于雇佣制度。

别看刘备当初数万大军讨伐张纯张举叛乱,可回来之后,就要立即解散了部队。

不然的话,光付这些士兵的工资与粮食,这几年就负担不起。

所以现在青州各郡只剩下每郡几千郡兵以及刘备自己的一些亲卫队,加起来也才两三万人,自然成不了大事,就要重新征兵。

也许有人说,你当初既然有那么多兵,重新征召回来不好吗?

当然不行。

一来这些士兵现在个个都有田地,很多人并不想再冒着生命危险打仗,强行征召他们,会引起反感,在战场上不容易用死命去打仗。

二来重新征召士兵,有利于解决一部分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可让一些没有工作田地的青壮有上升通道,如此这些士兵为了能够获得田地和奖励,必然拼命打仗,激励士兵士气。

总结来说,就是要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不能让那些有家室、有产业、有牵挂的士兵上战场。

反正军队骨干和那一批历经风雨的老兵还在,比如最早跟随刘备的幽州士兵,目前就都是基层军官,几千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带着新征召的士兵,很快就能把部队战斗力提升上来。

这就跟小胡子在只被允许拥有10万人部队的情况下,干脆训练出10万军官,然后利用这10万军官,一夜之间扩充出数百万人部队是一个道理。

青州经过陈暮刘备数年治理,早就铁板一块,随着刘备一声令下,一州的战争机器轰隆隆运转,各地有条不紊地开始执行命令。

虽然年关到来,但整个青州,都处于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