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战!

三国之谋伐 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战!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战!

纪灵这个时候在做什么?

他在准备进攻陈国。

汝阳是三地兵力最多的一座县城,足有两万多兵马。

这显然与西华南顿加起来不过一万多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为什么袁术要单独在汝阳布置大量重兵?

因为这里处了是抵御陈国的桥头堡以外,同时也是天下名望的汝南袁氏之根基所在。

整个汝南郡,袁家都是首屈一指的大世家,人心所向,根深蒂固。

而汝阳则是袁家发源地,袁术自然要派重兵驻守。

那现在西华被进攻,纪灵要不要救?

要救,但不能去硬碰硬。

他手里的兵马,再加上南顿的兵马,凑到三万人还是没有问题。

可这样一来,汝阳就没有兵力防守,所以最多派两万人去,汝阳乃至南顿两地都得留一点人。

然而他即便派出两万援军,加上西华城内的守军,总兵力也只有两万七八千人,不到三万,跟孙坚赵云的兵力相当。

何况他们是从野外去驰援,如果人家围点打援,对于纪灵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当然。

以纪灵的水平,倒不至于能够想出围点打援这么高明的战术。

他只是在担忧如果他把汝阳与南顿的兵马调走,敌人忽然袭击汝阳,导致汝阳被攻破,袁术会大发雷霆而已。

汝阳袁家根基所在,袁术还有很多亲戚住在这里,一旦汝阳被破,纪灵讨不到什么好。

所以他只能去想别的办法。

那么当我方兵力与敌方兵力相差不大,且我方还要守三座城池,兵力严重分散,不能完全保证据点能够防守住的时候,我方守将该怎么做?

袁术正亲领大军与刘表的大军对峙,暂时分不出兵来帮他。

引兵驰援西华的话,汝阳就在身后,且平舆就在南顿正下方,整个豫东平原几乎无险可守,四面都有被突破绕开的风险。

所以在想了两天之后,纪灵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偷家。

这是一个很容易就能想到的问题。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既然汝阳不能失,那么就至少要保证汝阳安全的情况下,想到退敌之策。

进攻陈县!

陈县与汝阳近在咫尺,孙坚大军出动,根据细作来报,此时的陈县非常空虚,只有约四五千人。

而且孙家的家眷都在城中,如果能够占领陈县,孙坚必然方寸大乱,难以维系。

即便暂时没有把陈县攻下来,围魏救赵嘛,整得好像谁不会一样。

想做就做,纪灵确定了这个想法之后,几乎是接到雷薄求援的第三日,就在城中留下五千人马,一边率领一万五千人出城,一边派人去南顿,让南顿守将陈简派五千人来协助他。

由于袁术地盘太大,而且要防御的敌人实在太多,四面皆敌,所以在北面汝阳这一带防守陈国的兵马不到四万,西华七八千人,汝阳两万,南顿一万。

但这样的兵力已经非常雄厚了,孙坚两郡之地加起来,才三万人。除了自己带的一万五千人,陈县留守五千人,其它五千人还得分散在陈国梁国十多个县中,平均每个县留守兵马不足五百,可见孙坚的兵力有多捉襟见肘。

不过孙坚的兵力也只是相对于袁术来说,要知道在乱世之前,每郡郡兵的兵力基本也就是在四五千左右,平均分到每县也就那么几百人而已,因此与其说孙坚实力不行,不如说袁术是狗大户。

只是地主家也有没余粮的时候,周围的穷鬼一拥而上,要将袁术这个大户撕成碎片,刘表孙坚赵云加起来有五六万兵马,已经在汝南腹地搅风搅雨,让他不得安生。

作为地主家最忠实的奴仆,纪灵自然要替主人分忧。

广袤的豫东平原上,最前面的三千先锋部队开路,八千中军位于队列中间,四千后军加上数千辎重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赴百里外的陈县。

一般来说,要想支持一万大军长期征战,需要的辎重部队最少得数倍于战兵。但纪灵本来就只打算尽快攻破陈县,所以粮草辎重也没有带太多,就那么一万多石,支持大军十天足矣。

经过两天的行军,到第五天日入末黄昏初时,阴云暗日暮霭朦胧中,一连下了数天的春雨突然停了,几道久违的夕阳斜辉,透过厚厚的乌云,映照在被雨水浸透的土地上。

在地平线的尽头,纪灵骑在马上,已经远远地看到了那座陈国的治所陈县,城池并不高大,像是沙砌的城堡一样渺小,但谁都清楚,从远处看做不了任何参照,要想查看实地情况,还得亲自去观望一番才行。

“传令三军,先停下歇息,我去找驻扎营地。”

等到抵达陈县城外,离城池约四五里之地的时候,纪灵对自己的副将吩咐了一句,自己则带领数十随从,骑着马匹登上了一处丘陵,四处翘望。

军队驻扎都是有讲究的,一是要开阔,二是要有水源,三是要有森林,像孙坚赵云的营地就驻扎在颖水河畔的开阔地带,方便观察敌情,可以砍伐树木制造营地,同时还不会造成缺水,让士兵不能生存的后果。

人不吃饭可以饿很多天,但不喝水的话,几天就会死,除了马谡以外,大部分古人都清楚得很。

陈县最大的河流是狼汤渠,就是鸿沟。

此水自荥阳流入陈留,再东南至陈国入颍水,过郡四,行七百八十里,为楚河汉界之所在。

纪灵站在丘陵之上,借着傍晚一点夕阳的余晖,正在寻找军队驻扎之所。

而此时此刻,陈县的城楼之上,孙策正在眺望这边。

从汝阳到陈县的距离很近,如果是在后世,开车一个小时。但在此时,以每天五六十里的行军速度,需要走两天。

所以纪灵从接到雷薄求援的第三天,同时也是孙坚赵云围攻西华的第四天出发,一直到两日之后,才在傍晚时分,堪堪抵达陈县楼下,准备驻扎营地,明天就攻城。

但他们来的时候,沿途要过一些乡亭村庄,这些乡亭村庄不止有百姓,还有陈国各地的乡三老,亭长等基层官员。百姓在附近活动,看到纪灵大军往陈县方向进发,自然会告诉乡老亭长,乡老亭长一边带领他们逃难的同时,也会派人向陈县城中报信。

因此几乎在纪灵到达城外的同时,孙策和刘宠骆俊,也已经得知了消息,动员起全城的兵马,在城墙上戒严起来。

一般来说,古人行军很难瞒得住,毕竟你就算想快点前进,不去劫掠沿途百姓,但凡乡亭中有基层官员没有叛变,骑上一匹马想要报信还是没问题。这使得几乎是在纪灵抵达城外的时候,城中就已经做起了准备。

不过纪灵也并没有直接进攻的打算,他行军两日,到城外的时候都已经天黑了,虽然从汝阳带了不少攻城器械,但一来天色太暗,对于夜盲症的士兵来说很艰难,二来士兵也比较疲惫。

所以他准备明日开打。

只是孙策却不这么认为,在晚霞的微风之中,借着阴云散去后,傍晚夕阳的一点余晖,远远地看到城外仅仅只是几千先头部队,后方还有大批人马正在赶来,敌人的队形稍稍有些杂乱,并不是很整齐。

在越来越黑的夜幕下,还能看到先头部队已经正在缓缓地向着狼汤渠的河边靠拢过去,显然是打算在河边安营扎寨。

“伯父,我看他们才刚刚抵达城外,应该是准备找一个地方驻扎。此时他们的士兵毫无战心,如果我们趁着这个机会袭击,他们必然不会想到,不如我带兵出城一战?”

看到这一幕,孙策忽然奇思妙想,出了主意。

骆俊连忙说道:“不可,敌人兵马上万,我们只有数千人,如何能与他们在城外鏖战?还是据城死守,方才是上策。”

哪知道孙策的话非常对刘宠的胃口,对骆俊不满道:“大丈夫敢为人先,连伯符尚未满二十都有勇气出城进攻,孝远作为一地之长,怎么能畏敌如虎呢?”

“不是畏惧,是伯符之言,乃小儿之见。祖荣也是当年提刀上马,在陈国死战黄巾的沙场宿将,也该明白敌众我寡,守城才是正道吧。”

骆俊坚决不同意。

刘宠想了想,说道:“不若派千人去试试,如果敌人指挥有当,我们就不强求。如果敌人乱了阵脚,则趁势猛攻。反正天色马上就要暗下来了,就算奇袭不成,想要撤回来还是简单。”

“这......”

骆俊一时犹豫,因为刘宠说得没错。

现在已经到傍晚,马上就要黄昏时刻,夕阳大半边身子都已经落下了地平线,天马上就要黑了,即便奇袭不成功,借着夜色掩护逃回来还是没问题。

想到这里,骆俊迟疑道:“倒也不是不行,不过伯符不能去。”

“为什么?”

孙策睁大了眼睛,他早就想驰骋沙场了,现在这个机会眼看就要来了,凭什么不让他去?

骆俊说道:“战场刀枪无眼,你若是出了意外,我们如何向州牧交代?”

“额......”

刘宠本来是支持孙策出战的,结果骆俊这句话,反倒也让他犹豫起来。

确实。

战场刀枪无眼,如果孙策战死,等孙坚回来,他们还有颜面去面对孙坚?

因此即便是刘宠,也不再支持,转而说道:“孝远说得有理,既然如此,伯符你就在城中等候,就在城楼上看着,由我亲自领军出城一战!”

“什么?”

“不行!”

孙策和刘宠几乎同时回应,孙策是惊愕,刘宠则是反对。

刘宠毫不迟疑地道:“即便派人去奇袭试探,让一偏将领数百人攻击,再让另一偏将接应即可,你亲自去怎么能行,若有闪失,陈国岂不是失了一臂?”

“是啊,伯父乃陈国柱石,怎么可以以身犯险,还是我去吧。”

孙策也嚷嚷着。

哪知道刘宠咧嘴一笑:“你们说话不算,州牧走前说了,我现在是城中主将,军中一切都得听我号令。门牙将孙策何在!”

孙策几乎条件反射地低头拱手:“末将在!”

“命你留守城中,以作策应!”

“额.....唯.....”

孙策不情不愿地应了一声。

刘宠又对骆俊说道:“国相我命令不了,不过你现在也命令不了我,朱治何在?”

被孙坚留下来辅佐刘宠的督军校尉朱治已经是陈县军职第二高的人,不过因为刘宠是主将,所以现在朱治要听命于他。

听到刘宠点将,朱治站出来说道:“末将在!”

“点齐一千人,随我出城!”

“唯!”

朱治领命而去。

骆俊无语。

他现在很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劝孙坚收回任命刘宠为留守主将的命令。

早从黄巾之乱起,他就知道刘宠是个彻头彻尾的莽夫。

喜欢练块,勇武过人,曾经亲自率领兵马在黄巾中杀个七进七出。

现在五十多岁的老头了,以为他能改改性格,结果还是不服老,硬要出城一战。

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就该反对到底的。

不过现在也没用了,刘宠目前是最高军事统帅,掌握全城兵权,骆俊也只能干看着,无能为力。

当下,在骆俊与孙策眼巴巴地注视中,刘宠回到府中,穿戴好盔甲,从家中取出整日打磨,依旧锋利无比的宝刀,像是抚摸情人一样轻轻地抚摸着闪烁着银辉的刀背。

“老朋友,我们已经多少年没有并肩作战了?十年了吧。”

刘宠喃喃自语。

轻弹刀面,薄刃发出龙吟一般的声音,像是在回应它的主人。

走,今日就带你出去杀个痛快!

刘宠将刀插入鞘中,背上弓箭,在家人们的簇拥下,走出家门,骑上了战马,一拍马臀,身边二十余骑,就向着城门的方向奔去。

城门口朱治早已经在等待着他,见刘宠到来,身边的士卒全都缓缓让开一条道路,让刘宠走到了城门口。

“开门!”

刘宠高声道。

城门缓缓打开,二十余骑兵在最前面,紧接着所有的士兵鱼贯而出,到了城外。

在孙策和骆俊的注视下,他们看到刘宠命令士兵以锥形阵排列,自己的骑兵在前,充当锥头,然后一声令下,千余士兵,悍然向着数里外的敌军杀去。

此时此刻,纪灵正在指挥着士兵在城外安营扎寨,同时命令士兵砍伐河边树木,准备制作营寨栅栏。

谁也没有想到,城中居然还敢主动出击,向着他奔来。

当他在山坡上遥望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第一时间是感到错愕,然后又哑然失笑,对左右说道:“这城中守将是疯了吧,居然敢出城一战?”

左右说道:“恐怕他们以为将军在命令士兵安营扎寨,没有防备呢。”

“呵呵。”

纪灵笑了笑,他确实没怎么防备,但傻子都知道,不可能让所有战兵都去忙活。

所以他选定地址后,就让前军三千人在外围警戒,让其余一万两千人加上数千辅兵,总共两万人在河边准备营地。

如果他犯低级错误,让所有士兵全去安营扎寨的话,确实有可能被突袭,可纪灵又不傻,基本常识还是有的,身边依旧留有可以战斗的军队。

这对于刘宠来说,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因此几乎是当刘宠冲到狼汤渠河岸边的时候,纪灵就已经聚集齐所有人马,这些兵马原本或是在河边休息,或是在身边驻足,现在全都靠拢过来,形成了防守圆阵。

“糟了,敌人有防备!”

借着天地间最后一抹余晖,骆俊隐隐约约看到数里外敌人迅速围拢过来,大惊失色。

孙策扶着城墙,手捏成拳头道:“我带人出城去帮伯父。”

“不可!”

骆俊立即阻拦:“祖荣会有自己的判断。”

刘宠有自己的判断吗?

有。

可他很老了。

这一战,也许是他这辈子最后的一战。

史书里记载他勇武过人,善使弓弩,却不知道,王位已经束缚了他太久。

如果不是宗室的话,刘宠更愿意去做一个驰骋沙场的大将军。

马革裹尸,就是他最希望的看到的结局。

所以当他哪怕看到敌人反应迅速,居然提前结阵的时候,刘宠依旧咧嘴一笑,举起了手中的刀,高呼道:“杀!”

“杀!”

士兵勇猛地冲入了阵中。

然后城上的孙策看到刘宠冲入了敌阵,很快就有数名敌方将领将他团团围困住,厮杀在一起。

如果是年轻时候的刘宠,或许不会惧怕,可他五十多岁了,太老了。

只一会儿,他就体力不支。

骆俊睁大了眼睛,嘶吼道:“祖荣,你疯了!”

离了数里,刘宠已经听不到了。

孙策只是呆呆地看着,因为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看到刘宠被打落了马下,消失在了人海之中。

最锋利的锥形阵,遇到了防御力最强的圆形阵,几乎是一触即溃。

冲入阵中的数百人顷刻间就被绞杀。

剩余的人在朱治的带领下,已经准备开始撤退了。

而此时。

孙策却软软地靠在城墙上,像是瘫痪了一样。

眼泪不停地流淌。

他永远,永远地失去了一位喜欢他,爱护他的长者。

“出城,死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