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七十九章 夺冀州的第二步战略

三国之谋伐 第七十九章 夺冀州的第二步战略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七十九章 夺冀州的第二步战略

九月中旬,甘陵城的粮草也所剩不多。

哪怕是省吃俭用,可毕竟是四万大军,每日消耗实在是太大。

像曹操与吕布对峙,靠三座城池,也只勉强坚持百日。

袁绍围攻臧洪,围城一年,城内仅仅只有七八千人,到最后连老鼠都被吃光。

所以甘陵城内的粮草其实已经算是多的,正常情况下,靠着邺城输送再加上这个月征收的夏粟,又有数十万石,足以支撑到来年开春。

可惜今年的夏粟肯定是收不到了,整个清河大部分地区都被刘备军占领,张郃能够征收粮草的地方,就只有甘陵与贝丘周边。

然而就好像是知道他要来征收粮草了,广宗、东武城、绎幕、鄃县、灵县等青州军倾巢而动,五万人包围甘陵。

城外的百姓倒是安然无恙,青州军下了死命令,不准无辜袭扰生民,敢骚扰百姓者,斩立决。

而且这个命令不仅仅是青州军内部流传,得益于陈暮的舆论机器,各乡亭早就张贴了传单公告,甘陵城周边数十个乡亭的百姓都清楚得很。

因此这场战斗,百姓好像变成了无关紧要的看客,城外浩浩荡荡的大军连绵,旷野之上各乡亭的百姓就收割秋天成熟的夏粟,双方相安无事,仿佛天空与海洋一样两不相干。

“耶耶,那就是青州军吗?”

甘陵城外一望无际的平原田地中,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穿着犊鼻裈在田间干活,远远地就看到官道之上,一大队人马从官道上缓缓走过。

这支队伍旌旗招展,队列整齐,顺着官道一路往甘陵城的方向而去。因为冀州已经快十年没有战事,哪怕这次刘备进攻冀州,也没有骚扰民众,使得百姓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青州军路过,他们也只是好奇,而没有畏惧。

见儿子停下农活好奇地打量着这支青州军队,中年汉子也停下了收割粟米,拄着农具笑道:“是啊,青州牧的刘使君可是位大善人,曾经有恩于我们冀州,此次进攻清河,对我们也是秋毫无犯。”

“可是......”

少年迟疑道:“王使君也是个大善人,为什么两个大善人之间,要打起来呢?”

“这个......”

中年汉子不知道该怎么向儿子解释,乡族之中读书识字懂得大道理的人很少,他也只是听族老们说,是因为两方的立场不同,至于什么立场,他不是很明白。

“因为王使君做错了呀。”

旁边的田地当中,一名三十余岁的清瘦男子戴着斗笠,穿着短衣正在将收割后的粟米捆起来,交予旁边之人拿回去用舂来去壳。

中年汉子有些不解地问道:“少郎,王使君治冀州多年,素无差错,偶有小患,也不该大动干戈吧。”

周围田地里干活的十多名乡民也很好奇,停下手中的活想听听清瘦男子的解释。

他们不懂时政,但也奇怪为什么刘备一定要和王芬打,两个人对冀州都有大恩,他们之间产生冲突,是冀州百姓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呵呵。”

甘陵房氏的嫡次子房章笑了笑,说道:“王芬为汉臣,怀帝尚未崩殇,他就擅立冀州天子,此谓之大错也,天下怎么可能有两个皇帝?如此大逆不道,那些忠汉之士,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两个皇帝?

诸多乡民互相对视,王芬立刘陔的事情作为冀州本地百姓他们自然也知道,不过却不知道王芬是在刘辩还在位的时候干的,所以听到房章的解释,一下子就明白了原因。

乡民们或许不懂政治,甚至很多人连字都不识,可这点常识还是明白。

就好像一个大家族当中有一个族长,负责率领族人繁衍生息。但有另外一个也要当族长,在前任族长还未去世的时候,就想抢夺位置,这对于族人来说,当然是不允许的事情,受到宗族排斥,也理所当然。

“原来是这样,那看来王使君还真是......”

“可惜了王使君待我们百姓还是很不错的,每当有灾祸的时候,就时常减免赋税,冀州人丁兴旺,王使君功不可没。”

“刘使君也待我们很好,当年黄巾乱时,是他拯救了无数人,不少冀州百姓念他恩情呢。”

“算了算了,这些都是大人物们的事情,我等乡野小民还是顾好自己。不过打这一仗倒也不算坏事,至少今年收粮官不能出城,不需要缴纳赋税。”

“哈哈,你这厮倒是狡诈。不过说得也对,本来就收了旱灾,收成少了许多,若是再缴税的话,怕是坚持不到明年宿麦收割了。”

诸多乡民们议论纷纷,有惋惜王芬跟刘备开战的,也有庆幸他们开战的。

因为冀州今年也遭了旱灾,虽然粟米非常抗旱,几乎不需要浇水,可前提条件是地下的水资源能够保证粟苗生长,若大地都干涸地龟裂开来,粟苗自然也长不活。

这次旱灾,也导致清河国不少缺水的地方粮食减产。本来就少了很多粮食,若是再纳税的话,百姓的处境就会艰难许多。

所以大部分百姓因为涉及到自身利益,反而觉得这次刘备进攻冀州,似乎也不是一件坏事。

乡民们聚集在一起聊天,远处的官道上,陈暮骑在马上也远远看到。

人群之中,隐隐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也在向他看来。

房章?

陈暮的记性很好,哪怕与房章仅仅见过一面,也印象深刻。

其实不印象深刻也难,因为房章跟周显的交情还是让人为之动容,两个有世仇的家族,却出了两个生死之交,确实让人难以忘记。

房章见他看过来,便点点头示意,陈暮笑了笑,也点点头,便对身边的亲卫吩咐了一声。

亲卫顺着陈暮的指示看过去,认准了房章后便翻身下马,将马匹交予给别的亲卫,孤身一人穿过田埂,往这边而来。

大军继续往前走,亲卫则来到了房章身前,拱手一礼道:“先生,我家四将军有请。”

房章想了想,便说道:“好,容我回去换身衣服,再登门拜访。”

“我陪先生一起。”

“不用,你先回去吧,我知道你们的营地在哪。”

“那好,四将军在营中恭候大驾。”

亲卫便离开了。

房章笑了笑,就将斗笠交给身边的奴仆,回到田埂上自家的牛车上,在奴仆的簇拥下往自家坞堡方向而去。

汉代大家族一般在城内都有房产,不过平日里,大多都居住在宗族坞堡之中。

自黄巾之乱以后,坞堡在北方大行其道,各地宗族自行修建堡垒,有高门大院以及各种防御设施,族人以及起来的隐户奴仆附庸也都居住在其中,结堡自守。

房章家族为清河大族,坞堡为远处山坳下的桃林院落,九月深秋,桃叶都已经枯萎,干秃的枝干在风中摇曳,林外错落着近数百栋屋院,占地百亩,可容纳数千人,是房氏宗族的栖息之地。

牛车过了坞堡外的小河,缓缓驶入桃林庭院一处小筑内,回到自己家中洗漱一番,换好衣服之后,房章就准备出门,却在此时听到外面有仆人呼喊。

原来是房章的父亲唤他过去。

房章的祖父房植曾经是桓帝时期的士人领袖,官至司空,父亲房炽康曾为长沙太守,如今老迈辞官回家,房章本人也曾经被朝廷征召为议郎,董卓之乱时就弃官回归故里,听到父亲召唤,房章就来到了厅堂之内。

房炽康已经年近六旬,但毕竟曾经宦海浮沉,素有智慧,为宗族族长,见到房章进来,规规矩矩地行礼问好,然后在席上坐下,便说道:“仲规,听闻青州的陈子归叫你去他军营?”

房章排行老二,有个兄长,不过兄长前些年患病死了,所以现在是房氏唯一继承人,他的一举一动,都事关整个宗族的生死,牵扯到一族数千人的安危。

而现在冀州与青州互为敌对,正在打仗。房氏栖息于冀州,嫡子与青州的二号人物接触,对于房氏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回父亲,陈子归确实邀我去军营叙旧,当年他路过甘陵,我刚好在国相府做客,与他见过一面。”

房章老老实实地回答,大家族家教森严,在家长面前没有说谎的余地。

房炽康严厉说道:“你可知此时若是去见他,若被人知道,甘陵房氏会怎么样?那周家每日可还盯着我们呢,一旦被他们看到,告到邺都,一个通敌之罪怕是跑不了。”

“此事我自然知晓。”

房章沉吟道:“不过故人相邀,不可不去,我决定孤身一人去,看看陈子归到底想跟我说些什么,也许我们房家未来会有一条出路。”

房炽康皱起眉头:“莫非你认为那刘玄德可为明主?”

“我不知道。”

房章摇摇头:“只是如今天下大乱,各地群雄四起,乱世之中,我等有田地有存粮的大家必为兵寇所略尔。刘玄德竖起仁义之旗,倒是对我等秋毫无犯,可其他诸侯就难说,若不能依靠一方势力,房氏如一浮萍飘零,随时有倾覆之险。”

作为房家嫡子,房章也许智力还没有到逆天的程度。但好歹是名门之后,祖父为三公高官,自小读书习字,家学渊源,看待时政的角度自然比乡野小民清晰得多,眼光也比常人看得更加长远。

一个有田有粮却没有多少自保能力的大家族在乱世不亚于一块肥肉,今天来入侵的是刘备,没有纵兵劫掠他们的宗族,可不代表别的诸侯不会干。

何况张郃已经给城外的各宗族下达过指令,等秋收之后,就让各宗族缴纳一部分粮食送入城内。

今年的税比往年重许多,以往是收十交一,今年却是收十纳三,可谓相当严苛。

若非青州军忽然进攻甘陵,将城池围住,恐怕城内的收粮官早就倾巢而动,在各乡亭的亭长、乡老以及乡吏的催促下,缴纳今年的粮食了。

听到儿子的话,房炽康思索道:“那王芬擅立伪帝,已是天下公敌,他曾经邀我在冀州出仕,我以老迈为由拒绝,便是知道他长久不了。现今来看,若不依附王芬,刘备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宗族毕竟在冀州,仲规是觉得,此战刘玄德能胜?”

“难。”

房章说道:“冀州之底蕴太厚,哪怕王芬病危,在短时间内刘玄德也难以侵吞整个冀州,而且孩儿还听闻袁本初已经被召至邺城,若无意外,下一任冀州牧便是他,袁本初有大才,他若得冀州,击退刘玄德,应当是无碍的。”

“那仲规为何还要?”

房炽康不解,既然刘备短时间内难以攻破冀州,为什么还要选择依附他呢?

房章笑笑道:“所以我去看看,不行的话自然会回来。”

“嗯。”

房炽康想了想,说道:“可,那你便去罢。”

“唯。”

房章便起身拱手倒退出去。

看着他离去,房炽康眉宇间露出思索之色。

像他们这样的大家族,自然明白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只不过毕竟他们还处于王芬治下,若首鼠两端,万一惹怒了那王芬,整个宗族怕是要受到牵连呀。

.....

.....

陈暮这个时候正在营帐内。

最先抵达甘陵的是最近的张飞部,然后是北面的高顺部。

刘备则带着田丰沮授典韦黄忠等十多名大小将领去了平恩前线,至于张辽,现在在陶馆。

才刚到甘陵城外,大军还在就地安营扎寨,陈暮就没有叫来张飞高顺以及军中大小十多名将领开会,刚好路上看到房章,就邀请他过来一叙。

“四将军,那房章来了。”

玄甲亲卫胡勇向陈暮报告,他的兄长**已经退役了,在家中侍奉父母,现在只有胡勇阿大阿二张龙赵虎等人留在身边。

陈暮在营帐中看书,听到胡勇的话便道:“让他进来。”

过了片刻,房章从军营外被胡勇指引来到账内,看到陈暮,拱手笑道:“尚书令,一晃已是六年未见了。”

陈暮放下书,起身回礼道:“难得仲规兄还记得弟,不过我早已不是尚书令,莫再这样喊了,如蒙不弃,唤我一声子归便可。”

“君为朝廷要员,我不过乡野之民,哪敢称君表字?”

“仲规兄你我朋友相交,岂能在乎俗礼?”

“既然如此,那就恕我失礼了。”

“哪里哪里,仲规兄请坐。””

两人客套完,这才坐下。

其实房章又不傻,不过是一面之缘而已,哪有什么深厚交情。

陈暮这么客气,是看在有利可图的份上。

甘陵房氏虽然式微,已经没有朝廷大官,可在甘陵县这一亩三分地上说话还是很有分量。

青州军想取甘陵城,怕是打算想借用他们这些本地世家大族的影响力吧。

不过心底明白是一回事,这些事情自然不能说出来,房章就说道:“子归邀我来营中,莫非是叙叙旧?见见故人?”

“自然不是。”

陈暮笑道:“仲规兄有大才,我是想问问兄,对当今天下之大势如何看待?”

天下大势?

房章沉吟片刻道:“当今之天下混沌不明,难以琢磨。不过未来几年内,恐怕是冀州与青州争雄,若能吞并对方,则可虎视天下也。”

这也算是现在各地名士的共识,并没有什么稀奇,一般50-70智力的人,都能看得出来。

看来房章也就是稍微出色一点的普通人,并不是80智力以上的人才。

不过陈暮知道,一般人能有这个见识就算不错了,在民智未开的汉代,也就世家大族之人能有这个水平,顶尖人才可遇不可求,哪那么容易碰到。

所以他只是笑了笑道:“看来仲规兄是觉得此次我青州进攻冀州会失利,至少在数年内无法击败那王芬。”

“难道不是吗?”

房章反问。

陈暮倒也实诚,大大方方地承认道:“的确,冀州与豫州乃是天下最富庶的二州,而豫州经历太多战乱,已然破败,唯独冀州自黄巾之乱后,在王芬治理下一直休养生息,因此为天下首屈一指之地,实力强悍,若非此番王芬病危,我们的攻势应当也不会进展得如此迅速。”

这一点没什么不能承认的,虽然青州也是休养生息了近十年。但人口基数与土地基数摆在这里,和帝时期冀州有六百万人口,青州有三百七十万人口,耕地面积,冀州坐拥大部分华北平原,青州根本不能比较。

而且在黄巾之乱后,青州人口甚至已经降至只剩下三百万不到,靠着刘备陈暮治理多年,加上大量吸纳各地流民,鼓励生育,这才发展到今天接近四百万人口。

可人家冀州在王芬的治理下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再加上冀州耕地面积广,吸引力比青州强得多。

包括董卓之乱时的洛阳百姓,鲜卑入侵时的幽州并州百姓,以及黑山贼入侵时,不少兖州豫州的百姓也纷纷迁移至相对安稳的冀州,导致冀州人口一直保持在六百多万左右,又经过十年治理,鼓励生育,实力比黄巾之乱前只强不衰。

因此正因为家底太厚,即便现在趁着王芬病危发难,想短时间内攻占冀州,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几乎是天下有识之士的共识。

听到他的话,房章微微一笑道:“既是如此,那看来我并没有说错,未来青州与冀州之间,怕也是五五之数,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若等袁本初继任,再修养两年,图谋发展壮大,怕是胜负将会倾斜,即便青州与幽州联合起来,也难以将其击败,反而会他步步蚕食,分而击之。”

陈暮叹息道:“仲规兄不愧为伯武公之后,见识非凡呀,不过有一点仲规兄说错了。”

“哦?”

房章问道:“哪一点错了。”

陈暮自信一笑:“现在冀州后继无人,袁本初继任是迟早的事情。但也正是在他们新老交替之际,方是我青州出手之时。此时若能攻占清河,北上取渤海,则冀州实力大减。届时此消彼长,袁绍才是那个被我们步步蚕食之人。”

“占清河取渤海?”

房章思索道:“若是能行的话,倒也没错。渤海与清河丁口有一百余万,且冀州十之三四的土地在这二郡,若能攻占,确实能大幅度削弱冀州,但问题是,此二郡无险可守,即便攻占,能守得住?”

青州是有险可守的,黄河天堑就横在那里。可冀州一片坦途,无险可守,即便攻占了清河与渤海二郡,面对冀州的反扑,能不能守得住就是个大问题。

陈暮笑道:“清河与渤海确实少有易守难攻之地,可正因为一路平原,只要我们与幽州相连,则袁绍必不敢来犯。”

“幽州突骑?”

房章一下子就明白了。

在平原上,幽州突骑简直是天下无敌。

特别是马镫发明之后,骑兵已经往往不再是像以往一样侧翼突袭。

现在正面突袭,直接冲撞步兵军团,都有了一战之力。

所以哪怕冀州内部问题解决,袁绍和平继位,趁着这个时候打通青州与幽州的连接,有骑兵在,至少渤海郡还真有可能会落入青州手里。

“正是。”

陈暮说道:“所以未来青州与冀州的交战点,则必然是在清河、安平与河间国一带,若今日能取清河,大幅削弱冀州的实力,将来这冀州,也迟早要回归朝廷,回归汉室天下。”

“我明白了。”

房章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现在青州的战略方案,他倒是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但紧接着,他便脸色微变,苦笑道:“子归为什么告诉我这等机密?”

陈暮笑道:“自然是因为,仲规兄乃甘陵大族,我们要取清河,少不得需要仲规兄帮忙,兄不若来青州出仕,你看如何?”

房章无语道:“我还有得选择吗?”

“想来.....是没有的。”

陈暮笑了笑。

这可是青州图谋冀州的第二个战略目标,先拿洛阳,威胁魏郡,再取渤海,勾连幽州。

要知道在历史上,光公孙瓒的幽州一地,就曾经打得袁绍苦不堪言,差点把整个冀州占领,现在再加上青州,实力远不是1 12那么简单。

如此洛阳青州幽州三地就彻底连成一块,围攻冀州,而且得陇望蜀,拿了渤海郡,就觊觎清河安平河间三郡国,青州的步兵与幽州的铁骑相连,至少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一套操作可谓步步紧逼,环环相扣。

这样的顶尖战略规划告诉了房章,除非房章答应在青州出仕,且帮助他击败张郃谋夺清河。不然的话,今天怕是很难走出这军营了。

房章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但他更加欣赏的是这一套可行性极高的战略方针,当下也不再犹豫,起身拱手说道:“章愿意在青州出仕,为刘使君效犬马之劳。”

陈暮大喜道:“哈哈哈哈,得仲规兄,取甘陵易如反掌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